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先秦时期,我国音乐美学思想比较发达,孔子乐论被认为是先秦音乐美学的创始,荀子乐论是我国历史上第一篇音乐美学专论,《吕氏春秋》吸收并糅合了先秦各家乐论。文章旨在将三家对音乐的缘起、本质、作用的论述作比较,以期清理出先秦音乐美学思想渐进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在蒋孔阳看来,音乐美学思想不是美学家给音乐规定的法则,先秦音乐美学思想不是先秦乐官的音乐理论,而是诸子百家关于音乐的看法和想法,是诸子百家政治和哲学思想的组成部分。蒋孔阳的《先秦音乐美学论稿》立足实证考究音乐的社会生成和社会功能,论述“省风”“宣气”,孔子“正乐”和墨子“非乐”,贯穿着一种虚怀若谷的人文意志。这是蒋孔阳音乐美学思想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蒋孔阳美学思想体系的鲜明特点。  相似文献   

3.
本文为纪念蒋孔阳先生诞辰100周年而作。全文主要包含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为美学理论,主要论述其从美的实体论走向关系论、从现成论走向创造生成论、从单纯认识论走向存在论的理论发展过程,以及美感论和方法论等方面的理论创新;第二部分着重论述其中外美学史和文学理论研究的杰出贡献,包括从《德国古典美学》到《西方美学通史》的经典性研究,对中国古典美学尤其是先秦音乐美学、中国诗画美学等的开拓性研究,以及比较美学和文学理论的开创性研究。  相似文献   

4.
“和”是中国古代美学的一个重要范畴。该范畴有哲学、美学两方面思想渊源。从先秦始到《乐记》产生是“和”的思想的全面总结、发扬,并将其落实于音乐艺术时期。“和”的思想进而形成以“中和”为审美标准、以内心“和顺”为主体要求、以“合和”天下的音乐功能论等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5.
在阐述博克美学思想形成背景的基础上,综合分析了背景所孕育它的鲜明时代性;具体分析了培根和洛克的经验论和感觉论原则、朗吉弩斯《论崇高》、艾迪生《论想象的乐趣》、亚里斯多德净化说和休谟同情说等,对博克美学思想形成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与启示。  相似文献   

6.
从审美体验论的角度分析了宋代美学家朱熹美学的体验论思想,认识到:他的美学是中国古典美学的转折点,它既是中国先秦以来“道体论”美学的终结,也是宋代以后“体道论”美学的开始。通过对朱熹审美阅读理论的探索,论述了朱熹主张审美体验论的思想,具体表现为:审美主体面对审美客体在强度上要反复玩味、沉潜涵泳,在深度上得到“通身在水”“透内皆湿”的程度,方可感知和体验美的存在。这些思想对于今天的艺术鉴赏和审美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7.
文质     
正"文质"一词既可作为文论范畴的概念,也可作为审美范畴的概念。在先秦美学思想中,文与质涉及现实领域和意识形态领域。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刘勰在《文心雕龙——〈通变〉》中所论的"文质"史观是源于先秦儒家规范,泛指文风的华丽与质朴。将这一概念移植到编辑  相似文献   

8.
冯振琦 《南都学坛》2001,21(5):13-14
汉代是封建社会的兴盛发展时期 ,而汉代的乐舞技艺已达到出神入化、引人入胜的境界。反映在音乐美学方面主要有 :一是总结先秦融汇各家 ,既有以道家音乐美学思想为基础 ,糅合儒家、阴阳家的《淮南子》 ,又有以儒家音乐美学为基础 ,糅合各家思想的《乐记》 ;二是明显地阴阳五行化 ,既出现了《乐记》中的成熟形态的“天人合一”的音乐美学思想 ,又出现了乐纬、《白虎通》的神秘繁琐的谶纬神学音乐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9.
论萨特的美学思想及其哲学基础(2)袁义江,胡笑容三、后期美学思想萨特前期美学思想的代表作是《想象心理学》,他运用现象学方法对想象作了分析并对一些美学上的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萨特后期美学思想主要是他的文艺理论,其代表作是《什么是文学》。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相似文献   

10.
兼名是指两个以上音节组成的事物名称。公孙龙是先秦兼名思想的集大成者,他在其《坚白论》和《通变论》中,较系统地阐明了兼名生成的基本条件,揭示了兼名的合成规律。这不仅是先秦名学中最具中国特色的符号学思想,也是公孙龙对符号学的一个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1.
人们对于《巴黎手稿》美学思想研究的哲学方法论,经历了认识论、实践论以及价值论三个阶段。马克思《巴黎手稿》美学思想是以人的生存、发展为其关注对象的价值论美学思想。异化和美是马克思《巴黎手稿》价值论美学思想的核心范畴。价值评价性、价值理想性、价值人文性、价值关系性以及价值宏观性五个方面,构成《巴黎手稿》价值论美学思想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2.
[摘要]本文通过对《圣经·新约》中审美表达的分析,指出了《新约》神学人性论下审美思维的特点,并提出了应重申基督教审美思维对人生的价值和意义。作者认为《新约》并非如很多人所认为的那样只有神学训诫没有美学,反而是隐含了丰富而连贯的人生论和伦理美学思想,并阐释了审美体验对生存的意义,指出《新约》美学思想在西方美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3.
正本书将作者1986年出版的《黑格尔美学论稿》和《黑格尔戏剧美学思想初探》两书加以修改补充后汇编而成,是国内最早比较全面、系统、深入地研究黑格尔美学思想的专著之一。已故美学大家蒋孔阳教授认为本书主要特点一是在有关黑格尔美学的许多重要问题上填补了空白;二是把黑格尔美学思  相似文献   

14.
"和"是重要的音乐美学思想,《乐记》中多次提到"和"的观念,文章认为《乐记》中的"和"主要强调音乐的调和、和顺的功能,以达到清明政治的目的,是儒家美学思想的体现,所以可称之为音乐功能论;而《声无哀乐论》中"和"则主要指音乐自身的和谐,把音乐从政治的附庸中解放出来,肯定音乐自身独立的美学价值,具有音乐本体论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怎样评价普列汉诺夫的美感论,直接关系到普列汉诺夫的整个美学思想的性质和价值问题.五、六十年代,我国美学界大多数同志认为普列汉诺夫的美感论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观点,应予肯定.近年来,有人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认为普列汉诺夫的美感论是生物学观点、是二无论、唯心主义的(见计永佑同志发表在《美学论丛》1979年第1期上的《论普列汉诺夫的美学思想》,何洛、计永佑等同志编著、书目文献出版社1982年出版的《实践与美学》一书第三章第二节.因二者观点近似,以下引文只引计文).我认为,计永佑同志对普列汉诺夫美感论的批评有些是错误的.下面谈点自己不成熟的看法,以求教于计永佑同志和美学界的其他同志们.  相似文献   

16.
汉朝的建立和五行学说的风行,以《乐记》为代表的儒家音乐美学力图找到宇宙论的根据,从而形成《白虎通》的音乐论体系;而《淮南子》则承庄子而采儒家及五行思想,却难以弥合其中的缝隙。汉朝的灭亡和音乐本身的发展,中断了儒道两家音乐论以政教为鹄的取向。于是在玄学大兴的背景下,嵇康以道家音乐论为基础,改造了《乐记》以“乐”为核心的儒家音乐论,初步建立了一个以“声”为核心的新的音乐美学,实现了音乐美学的独立。  相似文献   

17.
兼名是指两个以上音节或字符组成的事物名称.公孙龙是先秦兼名思想的集大成者,他在其《白马论》和《通变论》中,较系统地探讨了兼名与构成它的单名之间的关系,揭示了兼名的独立性和不可替代性.这不仅是先秦名学中最具中国特色的符号学思想,也是公孙龙对于符号学的一个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8.
庄子是战国时著名的哲学家兼文学家,他对中国美学、文艺思想的影响,是其它先秦诸子无法比拟的。《庄子》①一书,本来是论述庄子之道的哲学著作,但是它却往往为中国古代的文艺理论家所引述,甚至奉为经典。因此要透彻地研究庄子的哲学,就必须同时从美学、文艺的角度去入手;要透彻地研究庄子的美学,就必须从庄子哲学的整体出发,以探索庄子之道论与美学、艺术规律之间的关系,而不能局限于《庄子》关于  相似文献   

19.
清华简《天下之道》以攻守的兵学概念和言说方式讨论以民为本的儒家思想,文意清晰,在兵儒融合以及先秦儒学史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孔子思想是开放和多元的,其兵学思想暗含了孟子和荀子等孔门后学对待战争、兵学的态度。其中,以孟子为代表的先秦主流儒者强烈抨击战争,缺乏战争常识,反对兵家思想,否定战争在历史进程中的客观作用。而《天下之道》提出"民心是阵",以兵学概念来表达儒家的民心思想,显然这并非孟子或孟学的作品。战国后期,荀子秉持儒家思想,积极了解战争,主动研究各国兵制、武器等。尤其是荀子主动充分吸收兵家思想,如重视将帅作用、讲究作战时机、治军崇尚赏罚等。荀子兵学理论中谈到如何取胜的具体操作层面,其思考丝毫不亚于当时的著名兵书。在此基础上,荀子将这些兵家之术作为实现儒家兵道、政道的重要方式,《议兵》正是在他以儒家思想为本、充分吸收兵家思想而完成儒家论兵的集大成之作。从先秦儒学史来看,《议兵》的出现并非偶然,《天下之道》等文献正是荀子之前的先秦儒者试图融合兵家思想的具体努力,是荀子论兵的先声。先秦儒者融合兵家思想的线索一直以来隐而不显,而《天下之道》的发现使得这条暗线为学界所认识,并且可能激活了长期以来误读的一些儒家论兵的文献,对丰富儒家的认识具有非常重要的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20.
文子是谁?论者多有争议.李暹认为是计然,马马肃《绎史》认为是田文,钱穆《老子杂辨》认为是尹文子,李定生认为是《庄子·天下》篇所论“彭蒙之师”.考之典籍,上说皆可商榷.从先秦子书所论关尹思想与今本《文子》所载思想一致以及列子“贵虚”“贵正”思想来源于今本《文子》等方面看,文子即是关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