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学目的“分数论”已将教学引入歧途,并引发广泛的社会焦虑。教学目的健康取向的提出既是出自“健康中国”愿景和“健康人”育人目标,也是对教学目的“分数论”的纠正。教学去“分数论”成为必然趋势,但依旧面临困境。教学目的健康取向的内在依据与可行性在于:健康论思想的成熟及其对“健康人”形象的重视、教学场域健康与教学的深度关联和协同关系的形成。坚持教学目的健康取向,旨在发挥健康理念对教学的引导功能,使教学沿着培养“健康人”的方向前行;利用健康资本对教学的支撑作用,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对教学进行规范,使其朝着健康而非异化的方向发展。教学目的健康取向的价值理念体现为八大形态:坚持“健康至上”的教学信念,注重“增强价值感”的教学目标,强调“量少而质精”的教学内容,激发“希望与效能”型教学动力,采取“具身认知”型教学策略,营造“温馨和谐”的教学氛围,加强“自我调节”的教学监控,重视“动态综合”的教学评价。教学目的健康取向的动力机制在于:反省“自动”、政策启动、督导促动、媒体“鼓动”和技术推动。教学目的健康取向理念向实践转化的行动路径是注重制度化建设和行动研究。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双语教学”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具体论述了“双语教学”的国内外研究状况、“双语教学”的教学模式、“双语教学”的基本要求等问题,提出了目前我国“双语教学”存在的普遍问题,并进一步指出“双语教学”在国内开设的必要性和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3.
关于高等学校“双语”教学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双语”教学是我国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的一个方向,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然而当前“双语”教学面临诸多问题,主要的解决措施是在“双语”实践教学环节中培养“双语”师资、营造“双语”氛围、加强“双语”教学规律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在考察国内外问题教学、讨论教学等互动教学以及在“05方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出的“问题互动教学法”的基础上,以“问题教学法”为切入点,兼融案例教学、启发式教学、对话教学、讨论式教学、论坛式教学及研究性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结合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改提出“问题研讨式教学”,尝试从课堂教学延伸到社会实践直至考试方式的全方位改革,初步形成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关于“问题研讨式教学”改革的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5.
培养学生感受力是语文教学的综合任务和重要目标,也是认识语文和语文教学本质的重要途径,有利于在“工具论”和“人文论”之间建立一种联系,从而使语文教学目标凸现出来。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的感受力,具有“传道”、“赋美”和“立人”之功能和意义。可以通过“朗诵”、“联想”、“体悟”和“创作”来培养学生的感受力,以实现语文教学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关注《思想道德修养》课程的活动式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思想道德修养”本身“知行合一”特征的强烈内在需求、青年大学生活泼喜动的身心特点,都要求“两课”教师特别关注《思想道德修养》课程的活动式教学。关于成才观教学的“成功、成名、成才”关系图形设计、人生价值观教学的“精神拍卖会”、人际关系教学的“瞎子过地雷阵”、心理健康与成才教学的“市场招聘红绿灯”,等,相关活动式教学的经验表明:对学生的吸引力、对教师的创造力、对教师的更多更新更高要求,是这门课程活动式教学成功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7.
从“和谐”的释义入手,研究“和谐”视野下的体育教学,结果表明,“和谐”是体育教学的最高追求。当前体育教学过程中存在“不和谐”的现象,体育教师可以通过树立正确的体育教学指导思想、革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等措施使体育教学更加“和谐”。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形势的发展变化,高等学校“两课”的教育教学也面临着一系列新的要求和挑战。要搞好高等学校的“两课”教学工作,应该建立“两课”学科建设体系以支撑“两课”教学体系,以“两课”教学体系促进“两课”学科体系的运行机制,形成“两课”学科建设体系与教学体系之间良性互动、协调发展的局面。  相似文献   

9.
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基于整体性思维的视角和科学合理的教学体系设计,统筹各方面资源才能有力推进这一系统工程的开展。目前高校课程思政建设面临着教学理念“片面化”、教学内容“宽泛化”、教学方式“生硬化”、教学评价“单一化”、教学系统“碎片化”等现实困境,通过整体论的视角以“真善美”的总体理念、“四维逻辑挖掘法”的基本原则、“三式融入法”的实现路径、“四维一体”的教学评价以及“多层次多维度”的系统搭建来构建科学合理的高校课程思政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剖析语文教学实践活动的某些断面,用“通”、“实”、“活”、“精”、“放”、“化”六个字来根据语文教学的有效办法,阐明了把握和运用语文教学艺术对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11.
文章提出了演唱、演奏教学进程中的两重意境 ,一是教师的“有我境界”,二是教师的“无我境界”。“有我境界”是初级境界 ,是概念化、程式化的教学状态。“无我境界”是高级境界 ,是教学的自由境界 ,是根植于理性又超越理性的感性境界。由“有我境界”到“无我境界”的升华 ,其实就是教学由“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的质的飞跃 ,只有达到“无我境界” ,才能使演唱、演奏教学达到比较完美的境地。  相似文献   

12.
“两个结合”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不是简单地增加相关的历史性知识,而是以全新的“文化叙事”来观照“纲要”课教学的体系脉络,在既有的教学目标、任务达成的基础上,将“两个结合”与“纲要”课教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主题课更紧密地融合在一起,“两个结合”所呈现出的“文化叙事”为融入“纲要”课教学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在教学理念上必须坚持教材体系和教学体系融合创新、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同向互动、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的有机统一。在教学实践路径上要围绕教材内容和特点,加强重点性融合;创新教学方法和模式,发展多样性融合不断提升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3.
在中学政治课教学中,贯彻“启发式”教学是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发展学生智力的有力措施。而“启发式”教学最关键最典型的方法则是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善于创设“愤”、“悱”情境。 “愤”、“悱”源于孔子的《述而》篇,子  相似文献   

14.
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准滴灌”教学,是一种有别于以往“渠灌”“喷灌”“漫灌”教育中的粗略性、偏差化、漫洒式等不当做法,强调“精灌”“准灌”“滴灌”,是重视个体差异、立体化协同育人以及现代信息技术应用的教育新模式。开展“精准滴灌”教学,必须始终遵循“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的基本准则,要求着力提升新时代思政课教师的胜任力、革新教学理念、优化教学内容、转换教学话语。  相似文献   

15.
高校“两课”教学艺术的基本特征,是指“两课”教学区别于其他教育艺术,其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种多样。本文从表演性、审美性、创造性、优效性等层次研究“两课”教学的特征,对提高“两课”教学水平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实现高校英语“课程思政”动态化教学系统构建,对于动态化把握课程教学的各个环节、实现教学过程中各要素之间的渗透融合、适时调整教学方案、确保教学效果最大化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围绕教学目标、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制定高校英语“课程思政”动态化教学系统框架,提出高校英语“课程思政”动态化教学系统实施路径,即明确教学目标、找准高校英语“课程思政”教学定位、以动态化为统摄推进英语“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构建多元动态化的教学实施模式和教学评价模式。  相似文献   

17.
提高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教学实效性,需要构建“通论式”教学范式。“通论式”教学范式主张:在教学内容上,立足“多重”对话,凸出理论的历史感、现实感和逻辑感,撞击学生的理论思维;在教学方式上,做到“有理”、“讲理”、“入情”三位一体,激发学生的理论兴趣;在教学模式上,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统一,提升学生的理论境界。  相似文献   

18.
“语感教学”系国文教改提出的新概念。针对英语教学中“知识中心”在理论上的不足和实践中的困惑 及“教学分离”、“知能分离”、“分能失衡”等问题,文章将“语感教学”借鉴到英语教改之中,并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 上论证了“语感教学”作为英语教改指导思想在方法论和实践论上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从素质教育 ,到创新教育 ,再到中学语文教学从传授型教学向创造型教学的转型 ,这是新的时代的要求。中学语文创造型教学应定位在“在获得新知中学习创造” ;中学语文创造型教学的入口是“以实践为中心组织教学” ;“培养创造思维与创造想象能力”是中学语文创造型教学的重要内容 ;“全方位调动动机因素、情意因素以及智慧因素”是中学语文创造型教学的正确途径 ;“学习滋养法、讨论激发法、每天思考法、科研培养法”是中学语文创造型教学的科学方法 ;中学语文创造型教学还要把握“扬弃适应性 ,发展个性”这一核心  相似文献   

20.
根据服务对象,课件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供教师教学用的教学型课件、供学生自学用的学习型课件和教学、自学两用的综合型课件。在高校“两课”教学中使用最广泛的是教学型课件。在开发教学型课件的三个阶段中,要遵循“有营养”、“好消化”、“赶时髦”和“会打扮”四个原则,并尽量做到和传统教学方式、方法相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