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2 毫秒
1.
手机短信既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也是一种语言现象。本文运用修辞学和语用学观点,对手机短信息的修辞手法和语用原则进行浅要地阐述与分析。  相似文献   

2.
手机短信是指"以文字这种符号系统为主要信息负载者,以无线电波作为传播渠道,以支持中英文显示的数字手机作为信息接收终端的一种现代传播方式".人们形象的把短信文化称为"拇指文化"(人们通过拇指在手机键盘上进行短信的收发操作),短信文化是一种信息文化,也是一种大众文化,它是消费时代的必然产物,我们在欢呼短信产业所带来的巨大商业价值的同时,也应该对短信文化所引发的诸多社会问题保持警惕.  相似文献   

3.
大学校园手机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经作为财富象征的手机,如今也在校园里盛行起来。学生作为最有潜力的消费人群,无论是手机制造商,还是网络供应商,都虎视眈眈地使用各种策略引导这个群体消费。但学生的身份特殊,所以他们又是一个备受争议的消费群体。从大学生的特点上看,大学生使用手机体现了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必须加以正确引导。  相似文献   

4.
本文比较了手机短信和电话留言在国内外的普及和使用情况,指出手机短信在东方流行,电话留言在西方盛行的现象。为了说明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本文着重从文化的角度进行详实的分析和解释,最终得出手机短信和电话留言的普及和使用实际上是东西方两种不同文化的反映。在未来的发展中手机短信和电话留言会同时存在并共同发展,而不是一方替代另一方。  相似文献   

5.
湖南红彩信活动选择手机短信(包括多媒体短信)作为红色文化的重要传播渠道并获得成功,有其重要的技术背景和文化背景。手机的高普及率和传播功能的发挥是活动成功的基本条件,泛娱乐化下社会对主流文化的渴望是活动开展的内在动力。手机短信传播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提高公众对公共事件的参与度,调节公众情绪,积淀社会文化。传播内容的贴近性、传播时空的占位性、传播方式的多样化等是手机短信传播的基本特点。手机短信传播社会影响力的生成,一是基于传者的分裂式增长,二是得益于受者的从众效应。  相似文献   

6.
随着手机短信息服务的行业化,手机短信陷阱越来越猖獗,大有蔓延之势,这方面的法律规制等措施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学术界对此尽管作过大量的学术探讨,但还有待于寻求出最好的解决路径。鉴于此,笔者就目前手机短信陷阱现状以及手机短信陷阱现象的种类进行了实证考察,针对手机短信陷阱问题提出相关法律规制措施。  相似文献   

7.
民谣类短信的语言特征及其文化观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手机短信作为一种新的文化传播方式已被普通民众所广泛接受,民谣类短信正是借助手机这一载体,以其"草根"智慧独特的幽默诙谐、清醒快捷针砭时弊的讽刺意味而蓬勃兴起。本文从分析民谣类短信的语言特征入手,观照其所反映的普遍的社会情绪。  相似文献   

8.
本文分析了手机节日祝福短信的娱乐性、“耍贫嘴”现象和机械复制性等文化特征,认为手机节日祝福短信在快速便捷地传递祝福信息的同时,也以虚幻的电子传媒空间代替了情感的直接沟通,以娱乐和搞笑代替了真诚的祝福。手机短信解构了节日的神圣性,对传统的节日生活形成了一定的冲击,使传媒时代的人们变得浮躁和空虚。  相似文献   

9.
手机短信的文化解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手机短信是一种快捷便利的最时尚的沟通方式,它的流行风靡逐渐演变成为一种时尚文化———"拇指文化"又称"短信文化"。"短信文化"改变了人们的人际交往模式,是一场生活方式和娱乐形式的革命。但同时在手机短信繁荣的背后却凸显出了矛盾与危机,主要有手机短信在人际交往中的危机及在传播信息过程中的危机与冲突。这些矛盾和问题实际上是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0.
手机短信文学是继网络文学之后诞生的一种新媒体文学样式,它在一定程度上颠覆与解构了文学、文化精英们的"崇高"文化权威与文化中心地位,形成了一场全民广泛参与的文化狂欢庆典。以巴赫金的狂欢化诗学理论来考察手机短信文学,不难发现狂欢节所具有的特征正好印证了手机短信文学民间性、宣泄性、无等级性以及颠覆性等鲜明特点,这也说明了当代手机短信文学其实是产生于后现代文化语境之下的一场话语狂欢。  相似文献   

11.
手机短信语中的仿拟修辞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手机短信语是现代人信息交流的新途径。短信编写者在短信写作过程中大量使用修辞格。本文以网易、新浪网上的短信留言为基本素材,分析了作为手机短信语中常用修辞手段之一的仿拟辞格,指出短信编写者在制作短信语的过程中常仿拟其他体裁格式,达到新颖别致,幽默风趣的言语效果。  相似文献   

12.
时尚短信在内容、形式上独具特色,集简洁性、通俗性、诙谐性、讽刺性、创新性等特征于 一身,修辞手法独具特色,和谐的音韵、超常的配词、整齐的句式、多变的辞格,使短信语言极富艺术性和 感染力。时尚短信带动了大众文化流行,已形成一个巨大的精神消费市场,其文化价值具有双重性。  相似文献   

13.
被要求接收者转发的手机短信是一种玩笑.手机短信是青年亚文化的表意符号,是对元叙事的反叛,受到青年人的普遍欢迎,但因为这种反叛在无意识中进行,因此游戏心态占据主导地位,而短信的复制性及其工业化流程又导致了个性的消解和趣味的肤浅化.高校教师应以开放的心态面对这一问题,培养学生理性思维的能力,以避免玩笑短信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4.
鉴于当今工作人群因生活节奏加快和工作负荷增加等原因造成住宅长期无人留守,室内环境状况及其可能引发的安全事故无法及时获取,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GSM模块和微控制器的远程家庭智能环境监控系统。系统将家庭常用的环境调节设备及传感报警装置以微控制器为核心进行连接组网,应用GSM模块通过移动网络以短信的形式与住户相沟通。整个过程方便、快捷、经济,适于各类人群。  相似文献   

15.
随着通讯技术的发展,手机短信日益成为人们交际的一种新型文体。与手机中文短信一样,手机英文短信呈现出独特的语体特征:短小精练、通俗形象,幽默风趣、轻松诙谐,委婉含蓄、抒情浪漫,等等。多种修辞法的运用是促成这些语体特征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利用扩展线性支出系统模型(ELES),借助SPSS13.0统计软件对2004—2010年我国城镇居民文化消费的边际消费倾向、需求收入弹性、基本需求进行实证分析,得出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年可支配收入和人均年文化消费支出高度相关等结论。建议通过提高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加强城镇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文化产品供给、发展教育、培养城镇居民正确的文化消费观等一系列措施,进一步促进城镇居民文化消费需求。  相似文献   

17.
手机短信是社会语用的一种特殊成品,其特殊性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其语用开放性,具体表现为三个方面1、语体的开放、2、语式的开放,3、语规的开放.短信的开放性风貌是网络文化的镜像.  相似文献   

18.
手机不良短信的社会影响及其综合治理策略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本文针对目前手机短信流行的现状,提出了短信普及的原因;从冗余信息,虚假诈骗性信息,危害国家安全的反动政治信息,恫吓、暴力、凶杀、恐怖或者教唆犯罪信息,淫秽色情信息,破坏性信息等方面分析了不良短信对社会的负面影响;同时从手机运营商、政府、手机制造商和手机用户等四个方面提出了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9.
手机短信的社会负面影响及其对策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针对目前手机短信流行的现状,提出了短信普及的原因;从冗余信息,虚假诈骗性信息,危害国家安全的反动政治信息,恫吓、暴力、凶杀、恐怖或者教唆犯罪信息,淫秽色情信息,破坏性信息等方面分析了不良短信对社会的负面影响;同时从手机运营商、政府、手机制造商和手机用户等四个方面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