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主要从用韵角度考察逯钦立先生辑校的《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的《北朝诗》部分。依据北朝诗用韵的时代、地域特点 ,结合历史文献材料 ,对书中与诗韵相关的失误进行辨正  相似文献   

2.
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人别集的数量非常多,但流传下来的却极少,完本更为罕见.通过比对《隋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崇文总目》和南宋三家书目,可以发现:其亡佚主要在梁元帝江陵焚书和唐代安史之乱以降的历次战乱,后一阶段损佚尤为惨重.除了战乱的损毁,魏晋南北朝别集在唐代流传不广,也是其亡佚的重要原因.而造成流传不广的主要因素在于:唐人对魏晋南北朝文学整体评价不高,唐代文学自身的繁荣以及《文选》等总集的流行,对魏晋南北朝别集传播空间的压缩.  相似文献   

3.
<正> 可礼教授从60年代初期开始研究魏晋南北朝文学,至今已经整整30个年头了。起初,他是做我国著名的文学史家陆侃如先生的研究生,从此与魏晋南北朝文学结下了不解之缘。毕业后留校任教,长时期担负着并不轻松的系行政工作,却始终不脱离教学,也不放松治学,总是挤出时间潜心研究,辛勤耕耘,多所著作。近十余年来,他已经先后出版了《三曹年谱》、《建安文学论稿》、《建安诗歌选泽》三部著作,发表了一些论文。其中,《建安文学论稿》在同行中颇得好评,被推许为近期建安文学研究中卓有建树的论著之一。  相似文献   

4.
论江总及其作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一) 在南北朝末年的南方作家中,江总应该说是比较重要的。即以现存作品而论,据丁福保《全汉三国晋南北朝诗》和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所辑江总诗就达九十余首,又清严可均《全隋文》所辑江总文亦有五十余篇,分为二卷。这两个数目在唐以前作家现存作品中是比较突出的。尤其应该指出的是江总的作品,特别是诗歌亦颇有其特色,不可忽视。然而对这样一位作家,从宋明以来却一直没有得到公正的评价。在唐以前,人们对他虽有所批评,基本上还是承认其文才的。如《陈书》本传云:“总笃行义,宽和温裕。好学,能属文,于五言七言尤善;然伤于浮艳,故为后主所爱幸。多有侧篇,好事者相传讽玩,于今不绝。  相似文献   

5.
吕华亮 《兰州学刊》2014,(6):197-199
魏晋南北朝《诗经》研究所取得的成就,一直被学界忽视。考察此期产生的一百多种《诗经》研究专著可知,其门类包括义疏类、名物类、《诗》音类、《诗》图类、《诗》谱类、《诗》品类等,这与汉代以比附政治伦理为特点的章句之学明显不同。可以说,魏晋南北朝的《诗经》研究,突破了经学一统的局面,开创了诸多新的趋向,对后代《诗经》学的全面展开有重要启发意义,甚或可以说,在某些方面奠定了后代《诗经》学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正> (一)在齐梁文坛上,任昉曾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在当时人看来,他的成就并不亚于谢朓、沈约,所谓“沈诗任笔”(《诗品》)或“谢玄晖善为诗,任彦升工于文章”(《梁书·沈约传》),是当时人普遍的看法。梁简文帝萧纲在给湘东王(元帝萧绎)的信中曾称:“至如近世谢朓、沈约之诗,任昉、陆倕之笔,斯实文章之冠冕,述作之楷模”(《梁书·文学·庾肩吾传》)。即使在北朝,人们也认为他是梁代作家的代表人物之一。如北魏济阴王元晖业说:“江左文人,宋有颜延之、谢灵运,梁有沈约、任昉,我(温)子升足以陵颜轹谢,含任吐沈”(《魏书·文苑·温子升传》)。所以北齐文人邢劭和魏收,一个爱慕沈约,一个  相似文献   

7.
<正> 建国以来山东大学一直重视魏晋南北朝史研究,在这方面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在学术界占有重要地位。已故著名历史学家王仲荦教授是山东大学魏晋南北朝史研究的开创者。他所著《魏晋南北朝史》、《北周六典》、《北周地理志》、《(山昔)华山馆丛稿》等10余种,考订精核,识解闳通,为海内外士林所推重。先生扎实勤奋的学风和渊博的知识,培育了山东大学的魏晋南北朝史研究者。郑佩欣教授早年师事王仲荦,现在已是研  相似文献   

8.
《文选》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以体裁进行编排的泛文学总集,《文心雕龙》是中国第一部体大虑周、系统全面的文评著作,两书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经典文献,在中国文体学发展中有着承上启下的重要意义。文章对两书的分体、论体进行了多层次比较,结合魏晋南北朝文学自觉的文化背景,探究两书的辨体思想对汉代目录学的承传,以及基于自身文献特征、文评观念的化用。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南史》五书的穷尽性梳理,发现其中有不少词语为《辞海》、《辞源》(修订本)、《汉语大词典》等大中型语文辞书及袁英光主编《南朝五史辞典》所漏收,时贤相关论著如江蓝生《魏晋南北朝小说词语汇释》、蔡镜浩《魏晋南北朝词语例释》、王云路、方一新《中古汉语语词例释》、刘百顺《魏晋南北朝史书语词札记》、方一新《东汉魏晋南北朝史书辞语笺释》等也未涉及.今选择23例,进行考释.  相似文献   

10.
魏晋南北朝文学批评与文学理论是中国文学历史上的亮点,此时期洛阳是文化交流重地,士人是文化交流的主体,遣使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而名士化僧人则为文学审美增添了别样风神。庾信与颜之推对南北朝文学批评对话与融合贡献卓越。庾信在文学创作中体现了文学批评的"诗可以怨"等,颜之推则形成较为系统的文学批评理论观,如主张南北文风对话、交流与调和,强调文学是政教功能和陶冶性情的审美功能的完美融合等。这些都从对话与融合层面反映了魏晋南北朝文学批评的特质。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东吴与西蜀一直是块空白,这与争奇斗妍的建安文学,恰形成强烈的对比。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本文拟作一些探讨。一从《三国志》的记载来看,曹操延揽的人比孙权、刘备要多。仅《王粲传》就录有二十人,合他传所载有作品传世的,共约四十多人。今天还有存诗的,据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约十九人左右(正始文学代表如何晏等还不算在内)。其次要数东吴了,据《吴志》,能属文辞者,前后期算在一起,大约有张敦、张绌、薛综、鲁肃、陆景、胡综、诸葛恪等十余人。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魏晋南北朝文学的研究呈现出日趋繁荣的兴旺局面,台湾、香港和大陆三地相继召开了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国际研讨会,对推动魏晋南北朝文学研究,起到了很好的作用。笔者粗略统计了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有关魏晋南北朝文学研究的论文目录,这两年大约在850篇左右,分别论及诗歌、辞赋、小说及文论诸方面,下面就分阶段分专题作择要综述。  相似文献   

13.
我国自古至今的诗经学主要可分成两大流派:一派是经学的诗经学,把《诗经》视作道德义理的教科书,突出其兴、观、群、怨的功能.自先秦孔子、孟子与荀子的诗论,两汉的鲁、韩、齐三家诗与《毛诗》,直至明、清、近代,均占主导地位.这一派可称之谓正统的诗经学.另一派是文学的诗经学,认为《诗经》是诗歌的源头,它的文体、创作方法、写作手法及其自然浑厚的诗风,对后世的诗歌具有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这一派的诗经学,在文学进入自觉时代的魏晋南北朝开始异军突起,到晚明再度复兴,在清代发展壮大,至“五四”之后便成为诗经学的主流.故本文属于明代文学派的诗经学的断代研究,为文学派《诗经》研究发展史提供一个重要的发展环节.  相似文献   

14.
近10多年来,当代学者在汉魏六朝词汇的研究领域内取得了很大成绩,《魏晋南北朝小说词语汇释》(江蓝生著,语文出版社1988年版)、《魏晋南北朝词语例释》(蔡镜浩著,江苏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世说新语辞典》(张永言主编,四川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等专著即为其中具有代表性的重要成果。但就总体成就而言,与上古和近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的魏晋南北朝文学研究走过了一条艰难曲折的道路 ,但总的趋势依然是从涓涓细流走向蔚为大观。从总体研究风貌、魏晋诗文研究、南北朝诗文研究、乐府诗研究等若干方面对 2 0世纪魏晋南北朝文学的研究状况作一宏观鸟瞰 ,考察其源流 ,梳理其过程 ,凸现其特色 ,可以为新世纪的魏晋南北朝文学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三国两晋南北朝是我国中古期的第一段,在政权更迭的乱世中,出现了儒学、道学、佛学、玄学思想的混合态势,文学自觉时代的到来产生于这样的社会背景之下.其中曹丕《典论·论文》、挚虞《文章流别论》、陆机的《文赋》、刘勰《文心雕龙》、钟嵘《诗品》等标志着这一时代文学批评的重大成就,且从文论家对于诗歌创作本质特点的要求、对诗歌艺术性的追求以及对诗歌体裁方面的要求等角度,可以看出这一时期文论家的诗评标准.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地区史研究呈现出日趋繁荣的势头。加强地区性的社会经济史研究,“这是争取在魏晋南北朝史研究中取得较大突破的一条蹊径。”(王志邦《六朝江东史论》,中国青年出版社,1989年版)在这……  相似文献   

18.
胡克夫 《河北学刊》2007,27(5):128-132
魏晋南北朝是中华文化大规模碰撞、交汇的历史时期,是中国传统文化儒、释、道三教相对自由发展的阶段。魏晋南北朝僧诗是在上述历史背景之下产生的多元文化混合体,这是它在中国诗歌类型发生学意义上的主要特点。对魏晋南北朝僧诗的解读可以从一个侧面印证佛教文化是如何由客体文化向中华文明主体文化的补充地位递进,以及佛教话语如何影响并转化为中国文化及民众日常思想表达形式。因此,研究僧诗,重在发掘其历史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9.
杨晓斌 《文史哲》2006,(4):108-111
《海录碎事》中误辑、误引颜延之诗文句十二则,《诗渊》中误辑颜延之佚诗二首,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宋诗》中误辑颜延之佚诗残篇三则。其中多数都是把江淹的拟作误系于颜延之名下,有少数属于文字讹误和文句颠倒。此外,严可均《全宋文》据《艺文类聚》,误辑颜延之文一篇。有必要进行考辨厘正。  相似文献   

20.
《木兰诗》补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逯钦立先生辑《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梁诗卷二九录《木兰诗》,有题解云:《诗纪》云:"《古今乐录》曰:木兰不知名,浙江西道观察使、兼御史中丞韦元甫续补入."又云:"《古文苑》作唐人木兰诗."逯按十二转勋制始于唐,建立明堂在武则天时,韦元甫乃唐代宗时人,《古文苑》以为唐人作,良是.按《古文苑》卷九题为"齐梁诗四十五首",注云"添入一首,阻雪合成连句一首".本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