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大众文化辩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珂 《东南学术》2002,(4):159-165
本文探讨了中国当前大众文化的生态 ,透析了其利弊 ,认为大众文化利大于弊。针对近期精英文化对大众文化的茫然与否定 ,从历史、现实、文论、艺术等多种角度 ,还结合作者从事大众文化理论宣传和生产的经历 ,为大众文化作了较为全面的辩护。目的是为了揭示出知识分子 ,特别是精英文人应该如何面对日渐兴起的大众文化热 ,号召精英文人参与大众文化生产 ,提高其品味。这正是精英知识分子与大众文化的现实出路。  相似文献   

2.
20世纪初,报告文学的崛起表征了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觉醒,为知识分子提供了批判现实。有所言说的论坛;战争及建国后的特殊情势使知识分子走向边缘,报告文学作者淡化了知识分子的话语立场;改革开放,激活了知识分子的主体意识,但话语空间的扩大,并不必然伴随报告文学的真正繁盛。  相似文献   

3.
萨义德世俗批评理论的关键就是探讨知识分子的批判意识有何作用、如何形成,而他对知识分子的角色与功能定位强调的核心也是如何坚持一种质疑、对反的批判立场。萨义德在"广泛的人文主义"原则下对前人理论的批判、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及其始终保持的自我批判意识,从三个向度上深刻践行了知识分子的批判意识。这与马克思主义以人文关怀为底蕴的批判精神具有高度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4.
知识分子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支重要生力军,如何激起知识分子的历史使命感、责任感、成就感,激发知识分子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激活知识分子为“科教兴国”顽强拼搏的生机和活力,是一个不可回避的历史与现实课题。回顾、总结、领悟第三代领导集体已对知识分子采取的系列激励举措:对于今后进一步制定和完善有关知识分子的激励机制将提供有益启示。 确立激励知识分子的方针政策 根据知识分子的需要、动机、思想、情绪、个性,确立和保证知识分子利益,是激励知识分子的重要手段。党中央、国务院依据知识分子的特点,制…  相似文献   

5.
社会转型与知识分子三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今天,知识分子与中国社会进程其密切的相关度骤然加大增强了。知识分子曾经历的荣辱沉浮和现实的处境地位,知识分子在转型期的角色效应、功能发挥及在未来社会中的职责使命等等,都不再仅仅是知识分子的自身话语和纯粹的学术话题。它们业已成为一项项紧迫的现实议案,有待实践性的阐释与解决。知识分子概念、类型与传统严格意义上的“知识分子”而非“有一定知识的人”首先出现于近代西方。从思想史角度追溯,西方近代知识分子的出现与18世纪启蒙运动有关;从词源学上考察,19世纪出现的俄语“intelligentsia”是西方“知识分子”(inte…  相似文献   

6.
中国现代文学中知识分子的二难处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文学中存在着一个悲剧人物形象系列 ,他们大多是受“五四”新思潮洗礼过的知识分子 ,但都在自我价值的实现与传统伦理道德的两难抉择中选择了后者。这一现象实质上表现的是“五四”以后一代知识分子的心理矛盾和文化冲突 ,体现了传统文化在知识分子人格中的深厚积淀 ,同时与知识分子在中国社会中的地位和现实处境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郑正平 《学术论坛》2006,(11):174-177
寻根文学以来的知识分子形象,其形象类别、精神流变与价值取向经历了由单一到分化丰富的过程。这个时期初创作者在需要启蒙的时代带着强烈的责任感赋予知识分子形象高尚纯洁的伟大精神人格,给当时以伤痕和控诉为主调的文坛带来坚定的风气。20世纪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初期,随着商品经济大潮的涌起和经济理念渗透到生活的各个方面,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逐步呈现出精神的断裂和政治、理想的失落状态。20世纪90年代以后,除了对“形而下”的关注加剧外,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也表现出对现实的超越性和理性精神,其精神价值日益呈现出与现实生活相对应的多样性与丰富性。  相似文献   

8.
葛兰西提出,无产阶级要获得文化领导权的关键是培育和形成自己阶级的知识道德集团.知识道德集团是知识分子的智识和普通人的道德相结合的集团,它强调知识分子和底层民众结合的重要性,集中体现了葛兰西深厚的伦理关怀和底层情结,具有鲜明的实践和操作性特征.知识道德集团对于当代中国的启迪和借鉴意义在于,农民、下岗工人等弱势群体如何再造出自己的有机知识分子,以拓展他们对现实历史进程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9.
透视当代知识分子心境--评《沧浪之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长篇小说《沧浪之水》所描绘的是当代知识分子在道德良知与现实利益矛盾的挤压下 ,心灵的蜕变过程。小说表现了当代知识分子在时代大潮中的窘迫与失落 ,提出了在市场经济背景下 ,中国当代知识分子的精神出路问题。这一问题以其尖锐性和普遍意义 ,给人们以强烈的震撼  相似文献   

10.
王明强 《理论界》2009,(5):149-151
"知识分子"作为社会一个独特的群体,有着自己独立的特性和品格.人格的独立和思想的自由正是知识分子的第一品性.而直面现实,高扬批判精神,以审视的眼光和批判的视角致力于美和善的社会的构建,则是知识分子的使命和责任.长期以来,知识分子的这一特性遭到了遮蔽,使得知识分子的身份认同日渐模糊和迷茫.面对社会现实,中国亟需凸现知识分子的独特性,并亟需形成一批真正的知识分子群体.  相似文献   

11.
试论20世纪30年代知识分子走向延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汪云生 《学术界》2005,(4):186-191
20世纪30、40年代知识分子为奔赴延安经历了曲折的历程。这一潮流的形成既受到国际形势的影响,又是知识分子基于理想和现实的政治选择。士大夫的“入世”精神,知识分子面对日本侵华危机的政治激进参与,“重庆”与“延安”的对比反差,中共知识分子政策的调整是影响知识分子政治走向的因素。走向延安的知识分子在参与革命和政治的同时,也预示着知识分子群体面临自身的转型。  相似文献   

12.
莫言的《白狗秋千架》、贾平凹的《高老庄》、阎连科的《风雅颂》这三部小说讲述的都是农裔知识分子还乡的故事,从时间跨度上持续长达近三十年,涵盖了新时期以来三个十年的农裔知识分子的人生轨迹.透过书中主人公农裔知识分子这一“他者”之镜,不仅折射出新时期以来城乡交互变动的现实风貌,也为我们勾勒出新时期以来三十年间农裔知识分子人格逐步退化、萎缩的现实图景.同时,这三部小说借助“离乡—返乡—离乡”的文化寓言,隐现了农裔知识分子屡屡渴望返回到精神母本,却又终要脱离的内心焦虑和文化忧思.此外,这三部小说在男性中心意识主导下无一例外地将女性加以美化或者丑化,而非按照生活实际如实塑造,不自觉地对小说文本中的农裔知识分子倾注了更多的同情,其用意则是为了减弱男性主人公背弃爱情的罪恶感和愧疚心理,从中也折射出作者的思想局限.  相似文献   

13.
潘端阳 《理论界》2010,(5):22-23
中国的知识分子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曾深深地卷入近现代中国政治生活当中,开启并引导了中国革命。问题是在革命后中国知识分子如何处理好与政治权力之间的关系。建国几十年来,中国知识分子与政治权力之间的关系几经反复,变动不居。改革开放以后,知识分子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们与政治权力的关系如何?在当代中国,知识分子应如何做才算是真正的知识分子?  相似文献   

14.
抗战时期,毛泽东结合中国实际,对知识分子问题多方面加以阐述,形成了完整的知识分子理论,标志着毛泽东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理论的形成。极大地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思想,也是大量吸收、团结、教育知识分子的成功典范,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15.
十七年文学中知识分子形象的塑造是以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为前提的。在全新的社会制度下,知识分子虽然在理论上与工农兵具有法律上平等的社会地位,但在现实中他们又不得不接受"人民"的改造。在工农群众面前,我们能明显感觉到知识分子的"道德自卑"和强烈的罪恶感。因此,自觉地向工农兵学习,成为剥削阶级家庭出身的知识分子获得道德救赎的唯一出路。知识分子与工农兵的情感认同是一个时代的选择,也是一代知识分子的历史义务和道德职责。  相似文献   

16.
都市空间视野中的知识分子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以往的中国知识分子研究主要围绕传统与现代、学术与政治两个轴心展开。在新世纪的背景下 ,知识分子研究有必要纳入到重新问题化的框架中。本文从知识社会学的角度 ,提出了一个新的研究论域 :在思想和社会的互动关系中 ,研究知识分子在特定的社会语境和关系网络中如何产生知识分子共同体 ,如何相互交往 ,并影响和建构社会公共空间和关系网络。在这之中 ,都市空间与知识分子的关系是一个特别值得重视的课题。  相似文献   

17.
《人“快”了》剖露的是知识分子复杂而温馨的文化心理。作者通过平凡生活 ,写出了知识分子思想、品格、气度、境界、原则与尊严。  相似文献   

18.
论党的知识分子政策的历史性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分子政策是党的政策总目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本文重点考察了“文革”后党在政策上对知识和知识分子的肯定和重视 ,对如何改进与加强党对知识分子的领导提出了忠肯的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9.
张弘 《学术界》2003,(3):57-65
由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 ,知识分子发生了分化 ,知识分子问题因而突现出来。但这个问题的探讨与解决不能靠借用西方的话语体系 ,或把这个现代性问题化解为古已有之的东西。相反必须直面我们的现实与历史 ,弄清楚知识分子问题的实际状况与经过由来 ,即知识分子的实际问题是什么 ,我们观念中的知识分子问题又是怎么样的 ,及这两方面的历史形成过程。只有这样 ,才能进而形成我们自己的学术话语体系 ,克服所谓的“失语症”。  相似文献   

20.
【知识分子价值观崩溃的心灵痛史】余三定在《作品与争鸣》(2002年第6期)发表如题文章认为,阎真的长篇小说《沧浪之水》最突出和成功的地方,是极为深刻地写出了当代知识分子价值观逐渐崩溃、人格逐渐失落的心灵痛史。主人公池大为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从中医学院研究生毕业,分到省卫生厅工作,此时在池大为身上表现出来的,是真正中国知识分子不与时俗同流合污的清高,是知识分子自尊自重、洁身自好的独立人格。然而,在权力和金钱的双重挑战和挤压下,他感到了现实的无情和冷酷,渐渐向现实妥协了,其所信奉的价值观崩溃了,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