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贝利和米恩斯的结论是,在他们取样的二百家非金融业的最大公司中,一半由经理部门掌握权力。贝利还说,“由于‘所有权’的利益几乎消失得不见了,…又由于经理人员越来越多地是没有所有权的专业人员,于是便出现了一套完全不同的动机与刺激。”米恩斯则认为,被动的业主只应得到少量报酬,但没有所有权的经理仍然把价格定到市场权力所造成的限度。“经理主义”的理论并不反对私营企业,营利的动机也没有消失,传统资本主义第一个要素继续存在。被忽视之点是,当这个要素存在着的时候,严重脱离传统观念中资本主义其他主要特点,大体上是不可能的。如果经理热衷于个人名利,会不会使他朝着离开公司利益的方向发展呢?整个说来这种倾向很小,因为声望、权力、成就感和收入等目标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公司的成就,而这是由它的利润决定的。公司的良心也许可以集中于这些目标:如销售产品的诚实和最低限度的好风格,避免贿赂顾客的采购人员或竞争者的研究人员,凭良心付税,在政府合同之下正直地交易,当然还要避免共谋与强制。但通过经营领域里主要活动方面的行动故意牺牲企业长期的繁荣似乎不大可能。公司资本主义理论关于股东地位的描绘是有些歪曲的。它把大量不起作用的业主同缺乏业主的影响混淆了。把高级管理人员说成是没有所有权的专业人员,也难得是正确的。通常他们取得相当数量的股权。股东的地位的主要力量在于它的经济方面,而不是支持它的选举权。此外,还有比表决过程更为深刻的法律上的制约。  相似文献   

2.
<正> 近年来,在国外一些资产阶级学者的著作中,出现了种种宣扬资本主义已经发生“质变”的理论,所谓“现代资本主义企业的目标不再是最大利润”,就是其中之一。这种论调的鼓吹者,大都是从现代资本主义企业管理权与所有权分离这种表面现象出发的。第二(?)世界大战后,特别是近二十年来,由于现代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和垄断资产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现代西方经济学都承认资本主义经济活动的目的或动机是赚钱。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认为资本按照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的平均利润原则赚钱,现代西方经济学认为资本按照MR=MC原则赚钱。两种理论在形成、地位及其作用等方面都存在着本质的区别。  相似文献   

4.
在资本主义总危机的情况下,资产阶级一些经济学家企图重新证明资本主义利润范畴的有效性,并企图利用它来强化垄断资本的统治。在19世纪到20世纪之交,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中形成了理论方法上两个主要派别——新古典派和制度学派。资产阶级关于资本主义总危机前夜的利润学说,实际上是由新古典这一学派所代表的。新古典作家的利润理论,乃是当代资产阶级的一切利润理论的出发点,它获得了各种不同的现代化说法。同时,在同新古典利润理论的斗争中又形成了凯恩斯的和制度学派的利润概念。基于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古典作家斯密和李嘉图建立了自己的利润理论,接近于理解利润是剩余价值的普遍形式。古典学派在利润学说方面的成就在于,他们把对利润范畴的研究同资本积累、社会财富增长的要素,即同经济动态问题密切地联系起来。古典作家们论证了利润在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中的重要地位。但是,只  相似文献   

5.
为什么把这个题目提出来,是因为我一直有一种想法:为了不损历史人物的全貌,更完整地了解外国经济学家的思想,以便比较和借鉴,从中吸取有益成分,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应当全面研究外国经济学家们的理论和方法。特别是党中央决定把全党工作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之后,我们应当相应地把自己的研究重心放在如何发展社会生产力、增加国民财富和推动经济进步之上,我们在研究外国经济学家的思想时,更应当特别注意其中涉及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问题的思想和使用的方法。号称“肖条经济学”的凯恩斯学说,是现代的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产生于三十年代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时期。它从现代资本主义的经济结构和社会心理的条件出发,着眼于总需求  相似文献   

6.
股东至上论质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的不完全契约理论不是根据企业性质的变迁来解释真实的企业世界,只是充当了一个论证“股东至上”的工具。以新制度经济学为基础、物质所有权至上的主流企业理论,由于其逻辑上的内在缺陷,其理论假设和实际应用等方面,越来越遭受到了多方面的挑战、质疑和批判。本文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和论证,认为随着上市公司中所有权和控制权的分离,在绝大多数情形下,股东并不负责管理公司,也不提供资本或接受负债,没有理由保有对企业所创造的大部分财富的所有权。将劳动者们劳动创造的绝大部分分给投机者们,这其实是违反了市场原则。只有把财富和利润分到它的创造者手中的时候,效率才能得到最大化的满足。  相似文献   

7.
对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之间的关系,新古典增长学派、新增长学派、美国制度学派等认为技术创新决定制度创新;而新制度学派认为制度创新决定技术创新;马克思主义以及发展了的新制度学派则倾向于认为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是一种协调的关系。我国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有助于保持制度创新的活力,同时,我国中小企业的制度创新又是技术创新动力的保障。而且,政府、中小企业都应该采取积极措施促进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8.
当代西方经济学各学派,为了维护和发展资本主义,出谋献策,提出了各自的经济政策主张,其中最主要的最有影响的有凯恩斯学派、现代货币学派、新制度学派的经济政策主张。它们相互攻讦,莫不大夸自己的经济政策能拯救资本主义,使资本主义无危机地、不断地迅速发展。真如“黄婆卖瓜,自卖自夸”!对这些主要学派的经济政策进行认真研究,考察一下它们孰优孰劣的问题,看看其中哪些是我们可以借鉴、利用的,对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经济改革,无疑是很重要的。  相似文献   

9.
国际法批判法学派是晚近出现的国际法理论,该学派的主要特征是对当代国际法理论的所持的批判立场,他们通过解构传统的国际法理论,特别指出了其中所存在的结构性缺陷和矛盾。他们特别注重权力和政策的重要作用,认为国际法律概念反映了特定的权力关系。他们还主张由于不存在普遍意义的基本国际法规范,应对并无共同基础的国际法规则分别加以考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对官僚制度的批判,是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将官僚制定位于资本主义发展的理论中。这种分析认为权力源自于生产资料的所有权和对生产资料的控制,它将官僚制定义为阶级分化社会中特有的行政管理形态。通过对黑格尔国家学说的批判和对巴黎公社的自下而上的民主监督的分析,为消解和超越官僚制这一现代政治管理模式提供了一种可能途径,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一) 近几十年来,在资本主义国家的企业管理中,兴起了一个新的管理学派,即“人类行为学派”,它的理论基础叫“行为科学”。行为科学,就是利用心理学、社会学和社会心理学等来研究人们的行为、产生这些行为的原因、以及如何调整人们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 行为科学产生于二十年代的美国,它成为一个管理学派,是三十年代初期的事。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的巨大变化,使行为科学的各种理论逐渐完善起来,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归纳关于“产业组织理论”研究对象不同观点的基础上 ,评述了西方现代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脉络以及不同流派的基本观点、方法论与近些年研究的新进展。着重就哈佛学派的 SCP分析框架 ,芝加哥学派、新制度学派和新奥地利学派的新产业组织理论以及 80年代以来博弈论等现代经济理论与方法对产业组织理论的影响进行了系统分析。  相似文献   

13.
理性预期学派:经济理论与政策主张金俐美国芝加哥大学经济学家罗伯特·卢卡斯由于在发展和应用“理性预期假说”方面的贡献而获199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这使理性预期学派再次受到人们的关注。这个学派发端于60年代初、形成于70年代中期,是作为凯恩斯主义的对立物...  相似文献   

14.
新制度经济学为深入研究公司治理问题奠定了大量的理论基础,包括契约理论、交易费用理论、企业与经济组织理论和现代产权理论等。新制度经济学家们就如何在信息不对称的角度出发尽量减少代理问题和代理成本做了深入的研究。本文将新制度经济学在委托代理理论方面的相关观点分门别类的与现代公司治理中代理问题的研究方法做出比较,认为造成代理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信息的不对称,而解决委托代理问题的主要途径是:约束和激励。  相似文献   

15.
袁罗牙 《东方论坛》2008,4(2):31-34,45
继承“法兰克福”学派批判传统的埃里希·弗洛姆以社会心理为视角,揭露了现代资本主义社会是一个不健全的社会,批判了掩盖现实存在的社会意识形态。然而,人道主义基础决定了他的意识形态批判是不彻底的。  相似文献   

16.
对美国制度学派理论和方法论的几点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美国制度经济学派的理论渊源、方法论和基本理论框架的特点作了扼要评述.作者强调,该学派“整体的和演进的”方法论,可为全面动态地认识现代市场经济提供一种与众不同的视角。并认为,该学派关于现代市场中社会权力和收入分配结构、二元市场体系、公司内部结构及其目标、决策方式、政府作用等方面的理论观点,也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70年代末以前的组织惰性研究零散地分布于管理理论各学派的论述中,侧重于组织内部因素的分析;之后的组织惰性研究获得了长足发展,特别是随着组织生态学、新制度组织理论、新制度经济学和演化经济学等学科的发展,基于组织演化的组织惰性理论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文章在文献整理的基础上对组织惰性的内涵、生成与克服等方面内容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8.
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即后工业资本主义阶段,西方有些学者称其为“认知资本主义”阶段。由于雅安·莫里耶·布当的认知资本主义理论给予“认知资本主义”这一概念以最系统、全面的阐释,因此被认为是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副本”。布当认为,后工业资本主义阶段最重要的特征是“非物质性”,“非物质性”内涵主要包括劳动方式、劳动时空界限、劳动中介及劳动产品的非物质性,以及由非物质性内涵引起的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利润源泉、剥削方式及价格衡量尺度的转变。布当的认知资本主义理论对于把握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出现的新变化、新形式有重要的启示作用,但由于其缺乏哲学基础与历史唯物主义视野,囿于资本主义框架,因此缺失了对当代资本主义社会有原则高度的批判。  相似文献   

19.
恩格斯说:“竞争是经济学家的主要范畴。”在资本主义社会长期的历史发展中,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从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家到当代西方经济学家,都对竞争问题进行了充分的、细致的研究。在自由资本主义阶段,资产阶级经济学家都崇尚和主张自由放任、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产阶级经济学家随即提出了不完全竞争、寡头竞争和独占理论,从而建立了比较完整的竞争模式。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的竞争理论具有丰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重陷经济停滞之境,主流经济学家对此近乎束手无策。正是在此背景下,一些左派经济学家从马克思主义的概念和范畴出发,旨在为分析长期资本积累提供新的理论框架,法国调节学派和美国积累的社会结构学派正是这一经济学范式革命的两个典型代表。基于此,本文从基本原理和历史制度分析的角度,对这两个学派进行了比较。首先探讨了调节学派和积累的社会学派在理论基础上存在的共性,其次比较了两个学派的理论差异。随后,在对两个学派关于19世纪资本主义劳动过程所做分析加以比较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考察了两个学派对战后资本主义演化的分析,并从整体上对两个学派加以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