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实践比较法等研究方法,对海岛野外生存生活训练的现状与研究文献进行了分类综述,表明海岛野外生存生活训练方面的研究较少,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综述了国内外学者对野外生存生活训练概念的不同界定,分析了海岛野外生存生活训练类型、构成要素、基本结构与运行机制。研究表明:海岛野外生存生活训练是野外生存训练的一个分支,发展与扩充了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程资源;搭建了大学生个性化教育平台,突破了我国高等教育实践环节薄弱、学生社会化不足等问题;为创建高校体育生活化、社会化及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良好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海岛野外生存课程是一门新型的学校特色体育课程。通过浙江海洋学院海岛野外生存课程的教学实践,结合对该课程资源开发现状的调研与发展瓶颈的分析,强调海岛野外生存课程资源在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性和应用性,提出了促进大学生人格完善的规划措施,以期完善海岛野外生存课程。  相似文献   

3.
运用文献资料法、田野作业法、访谈法等方法,着重对"海岛野外生存生活训练"校本课程资源优势及课程实践与效应等方面进行研究论述。研究表明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须和学校办学特色相结合;必须以《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为纲;要体现教育的科学性和先进性;和市场化相结合,为社会服务,拓展办学路子。校本课程的开发转变了体育教师的教育观念,并对弘扬海洋文化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实验法和观察法等研究方法,在对海岛野外生存海上安全预防与救生的影响要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预警系统→监管系统→救援系统"一体化的海上安全预防与救生体系,并在海岛野外生存课程实践中予以组织实施,以确保大学生的生命安全,减少溺水事件的发生与损失,防患于未然。  相似文献   

5.
结合海岛野外生存课程的教学现状和跨学科教学的实践,阐述了海岛野外生存实施跨学科教学的重要性,分析海岛野外生存教学内容所跨学科类别,提出了成立跨学科科研团队、通过自学和短期培训补充跨学科知识、具体教学过程中适时进行跨学科教学、运用跨学科研究开发海岛野外生存校本课程等对策。  相似文献   

6.
海岛野外生存拓展项目作为一种新兴运动项目,逐步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和认可。随着人们休闲方式日趋团队性、挑战性、亲近自然性,更多的人们参与到海岛野外生存拓展运动中来。本文通过对浙江海洋学院海岛野外生存实验基地的研究,就如何利用该基地促进海岛野外生存拓展项目产业化,使其走向市场,服务社会的可行性进行初步的探究。  相似文献   

7.
海岛野外生存课程是集活动性、主体性和开放性为一体的典型实践课程。该课程实践的场所包括陆地、海洋、海岛等多种自然环境,具有复杂多变、较大的危险性和不可预见性的特点,对安全防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经过实践检验证明,通过对安全事故诱因的分析、安全防控机制模块的构建以及完善机制有效运行的前提和条件,能够保证大学生海岛野外生存实践课程更加安全。  相似文献   

8.
对野外生存生活训练的内涵和外延进行探讨,分析普通高校开展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程的优势,从中发现尚存在的问题。结果表明,开展野外生存生活训练可以完善体育课程体系,拓展体育课程的内容,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和谐发展;但在安全问题、宣传力度和科研方面尚处于薄弱地位,亟待研究解决。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海岛野外生存实验基地建设多元化资源的研究,提出在建设实验基地时所应考虑的问题,以及根据实际情况可做出的多方位、多角度、跨产业的灵活变通,使基地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为实现高校体育社会化、多元化开辟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占玉珍  孔祥华 《九江学院学报》2009,28(3):117-118,123
通过文献资料、调查、访谈和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九江学院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程的开展现状、师资队伍情况、教学环境、教学器材配置等几方面进行调查与分析,探究制约其开展的主要因素,并提出建议,以期推动九江学院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程的发展,同时为其他高校开展野外生存生活训练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通过实验,分析了在普通高校一年级开设体育专项选修课和普修课的优劣,认为在体育教学中进行这种课程改革中可行的,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2.
文章就当前设计艺术学工业设计专业学生学习工作中的困惑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工业设计专业知识结构,课程设置误区与障碍,探讨设计艺术学工业设计专业课程方案的合理性,在现有专业课程体系的基础上,增加数学力学、材料、金属加工、注塑工艺、模具设计与生产、市场及管理等课程构想,以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计算及结构造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浅议医学院校专业课程中对学生的德育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医学大学生道德观念面临许多困惑,教师是学校教育的主导力量,德育教育应该是全体教师的责任。而院校教育中德育与智育截然分开的现象尚未完全克服,特别是如何在专业课程中贯穿德育教育依然存在许多问题。文章对德育教育在专业课教学中的地位以及如何在专业课中渗透德育教育提出了自己的独到见解,包括热爱祖国,富于理想;团结协作,人际和谐;追求真理,实事求是;意志坚强,品质优良;勤劳节俭,不惧吃亏等几个方面的体会。  相似文献   

14.
在高校中开展幸福教育,其中一条可行途径就是设置幸福教育学课程。但是,要设置一门幸福教育学课程,既有其实施的现实可能性,也面临着一定的困境和遭遇。将幸福教育学编制成一门综合课程有利于解决课程设置中存在的难点问题。  相似文献   

15.
通识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大学生的良好综合素养具有重要意义,而通识教育课程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主要载体.近年来,国内高校积极探索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建设,但效果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受到很大制约.论文通过调研"电力高校联盟"中8所电力特色类高校通识课程体系的设置情况,剖析总结了其在通识课程设置方面存在的共性与不足,并对通识课程与专业课程的关系、通识课程的建设及有效管理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拓展训练是一种现代人和现代组织全新的学习方法和训练方式。如何把这种行之有效的素质培养的方法引进高校体育课程体系实施素质教育,已经成为一个意义重大而富有创造性的课题。文章以拓展训练内涵的分析为切入点,就开设拓展训练课的意义以及实施的构建作了初步的探讨,以期引起体育界同行的关注。  相似文献   

17.
论高校创新人才的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培养靠教育.高等学校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摇篮,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主力军.分析探讨创新人才的内涵、创新人才培养是世界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共同趋势、影响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因素,并提出培养创新人才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