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农业可持续发展是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的人口负荷和资源压力日益沉重以及农业生态环境总体上继续恶化的情况下,既要努力发展农业生产力,又要保护好农业发展的条件,重视农业资源的科学开发和利用。为此,必须立足生态农业,进一步实施农业综合开发,提高科技进步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以实现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一个时期以来,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是以一种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益的粗放型生产方式来维持的,因而在追求高速度的过程中,资源与浪费、环境的污染、生态系统的破坏就表现得特别突出。而解决此问题则必须把重心放在经济结构,尤其是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调整与转变上。这正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过程中的主体内容。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关键是处理好经济增长与人口、环境、资源的关系。而结构调整在处理好经济增长与人口、资源、环境关系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因此,加快结构性调整尤其是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是兼顾经济增长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切入点。此外,在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短缺的条件下,要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还必须改变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使其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必然带来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经济效益的增长、资源的节约和环境的改善,同时也将抑制投资需求的膨胀,减轻通货膨胀的压力,减少和弱化经济的波动。所以,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着眼点。  相似文献   

3.
对黄河流域而言,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需要解决两大问题,一是泥沙问题;二是水资源短缺问题。发展循环农业能够更好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防治农业污染,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流域内泥沙和水资源问题,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发展循环农业是解决黄河中上游地区农村发展困境,缓解人口、资源与环境压力的现实路径,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选择。黄河中上游地区发展循环农业内外部制约因素较多,一些具体操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则成为发展循环农业的瓶颈,如产业结构的调整、技术的选择与创新,以及黄河流域管理中水权的明确等。对黄河中上游地区而言,发展循环农业,与其他区域既有共性,又有其流域管理的特殊之处,因此,在政策选择上尤其要强调政府的作用,以及自上而下的生态补偿政策等,真正实现农业的循环发展,达到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新疆城镇发展与布局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 城镇化是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过程和结果,并随着近代生产力的发展而加快。新中国成立以来,新疆城镇化道路主要有两个途径:一是新疆解放以后,在国家计划指导下,通过对重要资源的开发,重点项目的配置,有计划地从内地迁入(包括成建制企业)大批劳动者和驻疆人民解放军执行屯垦戌边任务,一部分进入城镇从事各项生产建设和社会服务事业;二是区内农业人口转为非农业人口。城镇人口的增加,除自然增长外,主要是随着城镇规模的扩大,城镇地域内农业人口转为非农业人口,特别是近十多年来,随着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一批劳动力向小城镇聚集。  相似文献   

5.
资源枯竭型城市产业结构调整,需要坚持两个基本原则:一是立足现有产业基础,培育接续产业,使城市发展摆脱对原资源型产业的依赖,以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二是选择接续产业要兼顾劳动就业,本着就业优先的原则调整产业结构,以保证提高职工群众的生活质量,营造和谐稳定的环境,顺利调整产业结构.  相似文献   

6.
试图对可持续发展研究提供新思路和新起点。在长期从事实地研究基础上,站在经济学、历史学、环境学、生态学和文化人类学的高度,运用社会学独特视角和大量经验性材料,重新审视人类发展历程,探讨以智力资源为基础,以人与自然生态统一为核心的新发展理论。并界定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内涵。在人口与可持续发展诸因素中,论证人口与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是条件,可持续发展,在终极意义上可归结为资源的物质变换。寻求同短缺资源与过剩人口矛盾加剧相适应的适度消费模式。人口与环境是总体可持续发展前提,可持续发展由环境问题而生。力图以全新战略,重组工业文明。经济是可持续发展基础。分析总体人口与生活资料增长、人口质量与经济技术进步、人口结构与经济结构及其生产力合理布局的可持续发展。从社会关系大分化角度把握市场经济,完善社会运行机制缩短社会转型期“阵痛”,培育社会文明因素。注重可持续发展过程中文化力的生长和人文价值的重塑,把全面进步和国民全面发展作为可持续发展最终价值取向。分析市场经济给消除贫困带来的利弊,思考有效地反贫困与可持续发展计划,协调经济转型与社会发展关系。解剖影响农业粮食保障及乡村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中人口压力问题,为人口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设计  相似文献   

7.
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实现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是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 ,实现我国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 ,要从拓宽土地资源利用空间、加快城镇发展、引导农村人口转移、加强土地资源用途管制、做好土地评价、实施资源和能源替代战略等方面研究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8.
我国在实现新型工业化进程中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要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要重视人在工业化发展中的作用;要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生态环境保护;要将工业化与城镇化结合起来;要树立新的资源观,提高资源利用率。  相似文献   

9.
城镇产业结构调整和布局优化是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抓手,是区域发展模式转变的核心和关键。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青海省工业经济加速发展、产业加快转型的重要时期。谋划好城镇产业结构调整和布局优化工作,对于全省城镇化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本文按照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四化"同步发展的要求,在对青海省城镇产业结构调整和布局优化现状分析的基础上,运用SWOT方法分析了全省城镇产业调整和布局优化的优势与劣势,提出了加快城镇产业结构调整和布局优化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循环经济是一种生态经济,是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我国的资源型城市在实践循环经济中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也存在着认识观念淡薄、法律制度不健全、社会意识不强等问题。所以,要在资源型城市中更好地实践循环经济,就要提高认识,并结合自身的资源条件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同时也要在实践中不断创新。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安徽经济虽然快速发展,但没有改变以资源大量消耗为主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产业链短,层次较低,结构体系不完善,资源环境压力大.发展循环经济不仅可以有效促进产业结构合理化和生态化,而且能够实现产业结构高度化,是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有效途径.产业结构理论表明,经济社会的全面、可持续发展有赖于产业结构的合理以及经济增长模式的科学、高效.安徽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调整和改善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2.
河南人口、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可持续发展是经济、社会、科技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同发展。人口发展对环境系统需求的无限性,与环境系统满足这一需求的生产力和资源供给、资源更新能力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是人口环境系统的基本矛盾。根据河南人口生产的现状,应充分考虑人口给我们带来的压力,充分利用人口资源给我们带来的比较优势,实现更好、更快、更协调地发展。分析河南人口与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有助于人们澄清认识,调整政策,实现观念认识及发展战略的更新与优化,促进河南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  相似文献   

13.
可持续发展与人口、生产、环境的和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认为,人口不断增长与生产生活资料供应的矛盾、生产的发展与资源承载力的矛盾、资源开发与环境容量的矛盾,是影响人类社会持续发展程度的根本因素,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要求人口、资源、发展和生态环境之间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4.
山东产业结构调整及其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山东经济正处在高速增长和产业结构快速变动时期,通过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来实现山东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一项紧迫的任务。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山东产业结构的调整应该有利于经济快速发展和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有利于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有利于保护环境和维护生态平衡;有利于就业问题的解决和提高国际竞争能力及与持续的需求变化相适应。  相似文献   

15.
我国农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突破人口、资源环境的客观制约和不利的科技、经济、政策等的主观制约。这些制约因素可概括为三对矛盾。 一、人口增长、经济发展与资源、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 我国的基本国情是人口基数大,增长难以控制;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占有量低。近年来人口增长和经济增长给资源带来了越来越大的需求压力,生态环境面临  相似文献   

16.
人口、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认为,人口、经济和环境是可持续发展中最重要的因素,人口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总体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人口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是总体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文章从总体人口与生活资料、生产年龄人口与生产资料、人口质量与经济技术进步、人口老龄化与养老保障事业、人口城市化与产业结构合理化、人口地区分布与生产力布局诸方面,对人口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进行了全面的探讨,进而从人口数量增长、生产和生活能源消费量的增长以及工业化等因素对世界环境产生的巨大影响,对人口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作了若干分析,指出了中国未来在协调人口、经济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追求可持续发展目标时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7.
永州是一个农业大市,全市550万人口有85%在农村。调整优化农村产业结构,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是一项带全局性的战略任务。去年以来,我们认真总结我市10多年来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的实践,借鉴沿海发达地区的经验,提出了“稳步推进土地向种田能手集中,工业向小区集中,人口向小城镇集中”的发展思路。推进“三个集中”是为了从更高层次谋划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步伐。一、调整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必须控索新的路子改革开放以来,我市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农村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农业突破了单纯的粮…  相似文献   

18.
农业大省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主要对策如下:一要围绕市场资源选择主导产业。具体措施是,扶持特色企业,避免主导产业及产业结构趋同化;建立农副产品信息系统,正确引导和组织市场供给。二要注重宏观调控,在动态中保持产业结构的相对稳定。具体措施是,对粮食生产实行适度保护政策;转变增产方式,实施粮食产业化经营。  相似文献   

19.
基于循环经济的河北省产业结构调整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科学论坛》2007,(12):72-74
河北省要克服传统经济发展模式带来的不利影响,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构建符合循环经济要求的产业结构体系。本课题从四个方面对基于循环经济的我省产业结构调整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0.
人口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人口在可持续发展中不是起主导作用的因素。但是 ,人口数量大 ,增长快 ,不仅对资源和环境造成巨大的压力 ,也使经济和社会发展背上沉重的包袱。实现可持续发展 ,不仅要控制人口数量 ,更要注重提高人口素质 ,实现人口现代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