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黄仁字先生的名著《万历十五年》从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截取了明末万历十五年(公元1587年)这一历史瞬间,从经济、政治、思想等各个角度,详细分析了万历皇帝、张居正、申时行、海瑞、戚继光、李贽等六个人物的政治和生命历程。探寻这些人物身上产生悲剧的规律。然而,任何事物都难以十全十美,作者在解读历史文献和评价历史人物方面也存在某些疏漏。  相似文献   

2.
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在欧美史学界推出后,即成为一首以英文叙事讲唱给欧美读者倾听东方历史故事的通俗性叙事歌曲。其汉语读本在中国出版后也呈现出惊人相似的现象,即通俗性。但是《万历十五年》所秉有的通俗性在特质上有着自己的内涵,是以历史事件的叙事真实性收获读者而达向学术的通俗性或历史的文学性。从历史铭刻在本体上的相对原始印迹看,《万历十五年》在其相当通俗化和文学性的叙事中恒持着历史的真实。《万历十五年》毕竟是在美国学界语境下所撰写和翻译的,所以英汉两个文本所呈现出来的通俗化、大众性、文学性与作者所栖居的那个时段、区域的后现代文化语境是同步的。《万历十五年》潜在的叙事结构具有小说性的叙事模式,明代万历年间的历史在作者的文本结构中被组接为一个个故事性叙事,我们只要翻阅其目录,就不难发现这部史学著作就是一个个故事的逻辑编排,整部叙事文本充溢着文学性与小说性的形式主义色彩。同时,黄仁宇在《万历十五年》的历史叙事中所给出的隐喻,即对20世纪70年代治国方略的启示,也因时过境迁产生了当下阅读语境与文本隐喻思想的疏离。  相似文献   

3.
《万历十五年》对李贽著作的误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指出如下一种学术现象 ,即西方和日本研究中国历史文化的学者 ,大都比较注重语言文字的辨析和史料证据的确凿可靠 ,但不尽然。学术规范的确认和坚持 ,毕竟是两回事 ,两者不一致 ,涉及更为深层的复杂学术关系。文中就黄仁宇《万历十五年》对李贽著作的误读择要举证辨析。并认为造成如此误读的原因在于其学术偏见支配了他对史料的失实处理 ,其学术偏见是 :像中国这样的社会 ,根本不可能产生任何新经济、新思想的萌芽 ,只能在外力作用下“被现代化”。  相似文献   

4.
万历前期,王门后学以无为本,倡导现成良知,心学开始走向禅学;万历中期,心学遇到了危机和挑战,思想界围绕"无善无恶"展开了两次大辩论;万历后期,顾宪成、高攀龙推崇朱学,以宗经为基础,弘扬儒家经世精神.从万历年间王学与朱学的交替,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晚明社会思潮的转向.  相似文献   

5.
万历朝鲜役是四百多年前发生在朝鲜半岛的一场国际战争,战争最终虽以正义的胜利而告终,却使明朝与朝鲜由盛转衰,并给女真以迅速崛起的机会.此后,后金取代明朝成为朝鲜的宗主国,形成了新的东亚政治格局.战争彻底改变了日本国内各派政治力量的对比,丰臣秀吉集团的势力彻底垮台,此后以史为鉴的德川幕府,再未动侵朝的念头,一直持续到明治维新以后.万历朝鲜之役对当时东亚的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嘉靖至万历时期历时近百年,是明代政治文化发生深刻变化的一个关键时期。这个时期开始之际发生的"大礼议"是一场士大夫政治与皇权政治分庭抗礼的关键性事件,士大夫群体在这场政治冲突中失败,从而,在正统到正德时期承当士大夫政治体制内领袖角色的内阁蜕变成为皇权政治的附庸和工具。隆庆到万历初年,已经发生蜕变的内阁在国家政治中恢复了话语权,但扮演的不再是士大夫政治中心的角色,而是较单纯的辅翼皇权,甚至运作皇权的角色,从而内阁与期待恢复士大夫群体相对独立话语权的中下层士大夫发生激烈冲突。张居正去世以后,内阁弱化,皇帝与士大夫主流群体的矛盾被凸显出来,庙堂政治功能在此过程中瓦解。以"大礼议"为节点,"青词阁老"、"阁部纷争"、"张居正夺情"、"争国本"、"争矿税监"、"党争"等政治现象,一起构成了百年政治文化蜕变的一幅长卷。  相似文献   

7.
“十五年一贯制”学校是顺应基础教育改革而出现的适合社会发展的新兴联合学校,其肩负着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任务.通过对应试教育弊端的反思和探索,对基础教育多元创新发展的可能性探讨,最终从先进的教育理念是创新人才培养的灵魂、多元的教育教学是核心、“一贯制”教育制度是保障、现代信息技术是手段等角度探索出“十五年一贯制”学校培养未来拔尖创新人才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8.
作为史料笔记著作之一的<万历野获编>,是我国明代杂史传记、掌故琐闻类笔记中的翘楚,而关于明代政治的记载,是其最重要的内容之一.<万历野获编>通过从"失政、弊政"、"宦官干政"、"皇权专制下的政治生态图"三大方面描摹出了明代的政治风云图.  相似文献   

9.
《千顷堂书目》载明代修有五部广西通志,今仅存嘉靖与万历年间修的两部。《(万历)广西通志》的修纂是由广西巡抚戴燿在其任中授命苏濬编纂而成的。该志于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修成,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由杨芳主持刊行,体裁以志为主,分为二十一个门类,从类目设计、小序和后论的运用以及材料的遴选等方面,均体现了"驭夷"的地方政治需要。在内容上,该志亦注重掌故,广采文献,具有较高的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10.
从1921年到2011年的90年里,中国政治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历史变迁中,中国共产党走上了中国政治历史的舞台,实现了从革命党到执政党的转变,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实践活动也在这样的转变中经历了变化和调整。对中国共产党政治实践活动"为何必要、如何可能、怎样运行"的分析是对中国共产党政治实践活动发生发展及其演进过程的研究,也是对中国共产党政治实践的历史演进进行逻辑分析的重要方面。这样的研究,意在探索中国共产党政治实践的发展规律和历史走向。  相似文献   

11.
新时期以来,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处于改革与发展的新环境中,在继承党在国有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的基础上进行了一系列深刻的改革与发展.从历史与逻辑分析的视角来看,新时期的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显示出加强、改进和创新相统一、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阶段性与连续性相统一、思想政治工作与物质利益原则相统一等四个基本特点.  相似文献   

12.
万明  侯官响 《文史哲》2013,(1):72-88,166
16世纪,晚明中国之财政与税收发生了以白银货币化为主要内容的变革,万历十年(1582)刊刻的《万历会计录》记录了这一变革的成果。其中田赋征收的起运存留和折银情况,为我们了解明代万历时期及之前的财政结构和演进,探讨财政视角下的田赋折银以及白银货币化的发展历程提供了丰富资料。以山西为例,从《万历会计录》可以看出:万历六年山西全省的田赋白银货币化程度已经达到了32%,这与嘉靖之前山西田赋折银的偶发性、随意性相比,显然有了进步。田赋以外,山西对其他各种徭役、商税、杂税也征收银两。此后,随着万历清丈,一条鞭法的普遍推行,白银货币化遂进一步深入,国家财政体系处于转型之中。在全球化开端之时,山西这一趋势,与当时国内、国际经济发展的大趋势是一致的。明代白银货币化的过程是漫长的、艰难的,也是不可阻挡的。  相似文献   

13.
《万历起居注》所记资料虽然限于明神宗的日常活动(以外廷活动为主),及有关言论、文书和内阁大学士的奏疏,但其所涉及的朝政却是领域广泛,而且多半是当时朝政中最重要最急迫的问题,在记述同类资料的文献中,它也是收录最齐全、最准确的一种。研究万历时期的历史,对它应予以足够重视。诸多传播途径使《万历起居注》出现了多种版本,各版本之间存在着一些差异。  相似文献   

14.
李舜华 《学术研究》2002,(6):152-157
在《三国演义》、《水浒传》的影响下,嘉靖万历初,熊大木等人开始编撰历史传奇,并明确标举“按鉴演义、益以小说”。由于书商编撰目的重心的变迁,即由侧重“庶民教育”到逐渐突出对利润的追求,所撰小说在具体的编撰方式上,呈现出由历史向传奇、由史书向小说逐渐倾斜的趋势;同时,尽管小说仍然保持了乱世传奇的原则,但其中的悲剧意味却己逐渐淡化。随着余象斗在书商界地位的上升,这一趋势也便日益突出了。  相似文献   

15.
张毅 《社会科学论坛》2008,(18):120-124
梁梦龙是张居正临终前推荐给神宗后日"可大用"的人物之一.隆庆年阃的试行海运活动以及万历年间在蓟、辽的筑台、抗敌活动尤为后人称道,所著<史要编>更是一定程度影响了当时的史学发展,并对今天的史学研究也具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笔者曾先后以城隍及东岳神信仰为例 ,探讨明清城市民变和民间信仰之间的关联 ,以解集体行动中的信仰要素与群众心态。本文焦点则是万历二十八年所发生的承天府反矿税使民变。利用新的史料 ,希望能重塑该事件的来龙去脉。此外 ,以地域性的角度来分析此次事件发生的原因 ,既非反对矿税政策 ,也非移民潮下的结果 ,而是反对宦官与其参随及司房等。再者 ,在这次事件中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特殊现象 ,即当地的地方信仰———岳飞庙对民众聚集以至形成民变 ,具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本文亦将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在明清时代,官绅阶层是支撑中国地方社会及其发展的重要力量。万历后期曾任职南京多个衙署的著名士绅丁宾,在二十余年的行政工作中,对留都南京以至整个江南地区的稳定与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在社会基层管理、南京江防整顿、水陆交通维护、灾变应对与社会控制等许多重要时刻,丁宾以其个人的力量,以及与朝廷至地方各类官绅们的积极联系、频繁互动,无形中已营建起广泛的社会政治网络,使整个帝国最为繁荣的江南得以平稳发展,留都南京的社会控制颇见成效。江南士绅力量及其影响在其间无疑也得到了有力的彰显。  相似文献   

18.
努尔哈赤建立后金,黄衣称朕,是女真各部统一进程、建州与明朝政治力量对比发生变化的重要标志。因此,后金的建立,有一个从始“定国政”至建元天命的历史发展过程。“定国政”。一五八三年(万历十一年)努尔哈赤以父祖“十三副遗甲”起兵,数年间基本统一建州女真本部。努尔哈赤旋于一五八七年(万历十五年),在费阿拉筑城围栅,兴楼台衙署,建统治权力。《满洲实录》载:  相似文献   

19.
《金瓶梅词话》中引用他人作品范围很广,有小说、戏曲、诗词、散曲、佛经等.从引用数量上看,仅小说、戏曲就有二十余种.作者或整段抄录,或部分化用,将这些取自不同作品的片断织入自己的巨制之中,对小说的故事情节、细节描写、人物塑造等均起到各不相同的作用.最明显的是对《水浒传》的引用.《金瓶梅词话》所用的《水浒传》版本已佚,与其最接近的现存版本是清人翻刻的万历十五年(1589)天都外臣序百回本.《金瓶梅词话》直接引进了武松和潘金莲的故事,并将《水浒传》的许多片段广泛地融入全书之中.在《金瓶梅词  相似文献   

20.
政治文化是政治生活的灵魂。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是党长期以来的政治优势和优良传统,事关全面从严治党,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分别从理论、历史和实践三个维度分析习近平关于党内政治文化建设重要论述的建构逻辑,对新时代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具有的重要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