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党项是一个多种族的部落集合体。七至九世纪,随着吐蕃的兴盛与衰落,吐蕃与党项之间发生了密切关系,这表现在吐蕃与被征服地区党项各部的关系、吐蕃与内迁党项部落关系等方面。九世纪中叶,吐蕃政权瓦解之后,其所统治的种族部落及吐蕃本身的许多部落最后溶于党项这个多种族部落集合体之中。  相似文献   

2.
唐代弱水西山羁縻部族探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今四川西北岷江、大渡河上游地区,曾被称为“弱水西山”,是唐朝与吐蕃长期争夺之地,本文所要探考的,主要是唐前期和唐中期该地区实行羁縻府州及都护府统治时期的部族分布及其社会经济、文化及人口发展情况,认为唐代中后期的“西山八国”,基本上是由唐前期弱水西山六十八羁縻州部族所建,他们是现代嘉绒藏族的先民。  相似文献   

3.
本文涉及到的盟约很早以前就已为人熟知。其中的大部分都是汉文文献,也已有人译注过。但汉学家和藏学家们在盟誓仪式的问题上却犯了一种奇怪的评价错误。本文的目的就在于纠正这一错误,因为它导致了对当时吐蕃宗教形成的错误观点。为了一开始就这样作,首先在宰杀牲畜(刑牲)祭祀方面就提出了一个问题。据唐  相似文献   

4.
李智君 《民族研究》2022,(5):71-89+137
宗教信仰空间是人类生产出来的。处于东西文化交错带上的于阗,宗教演替极为频繁。佛教传入后,僧侣按照佛教的方式使用和组织空间,从而生产出蕴含佛教意义的地理空间。于阗空间的生产,主要从三个方面展开:一是利用佛经文本进行空间生产。早期是将佛经中归属不明之地,划归于阗;中期是在佛经中增加有关于阗的片段;晚期则创作出于阗本土的授记和教法史。二是利用地理环境进行空间生产。对本土信众熟悉的地理环境,都非常准确地用在空间生产中,而对不熟悉的则有意忽略。三是依傍历史记忆进行空间生产,即将于阗发展的历史纪年表,尽可能佛教化。僧侣通过佛现于阗的空间生产,将佛门与于阗整合在一起,依傍帝王,发展佛教。一旦出现帝王灭佛事件,则通过于阗法灭的空间生产,来警告帝王,并以灭国相要挟。僧侣对佛现与法灭的空间生产,其实是佛门追求利益最大化和应对危机的手段。  相似文献   

5.
6.
塔是佛教特有建筑物,起源于印度。随着佛教的广泛传播,这一建筑形式也流布到世界的很多地区。灵塔这种建筑与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更是有着密切的关系。相传,释迦牟尼圆寂后,他的遗体由弟子和信徒火化,其舍利被摩揭陀等八国的人们分别迎去,建塔共奉。这就是世界上的第一批灵塔,距今已有2869年的历史。从那时起,逐渐形成了修建灵塔的习俗。佛门弟子们为了纪念、供奉高僧大德,通常于他们圆寂后为他  相似文献   

7.
公元十世纪前,蒙古族是处在原始社会,而十三世纪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建立国家以后,即步入了早期的封建社会,这在蒙古史的研究者当中是没有异议的。但在其间的十至十二世纪,蒙古族是在原始社会的末期抑或曾形成了奴隶制,目前却还没有一致的结论。我个人初步认为,当时蒙古族是处于原始社会末期的氏族公社制度下,下面略述一点粗浅的看法,求正于蒙古史学界。当时,蒙古社会的生产力,无论在游牧的草原部落或狩猎的森林部落,都有所提高,但还是很低下的。作为蒙古社会生产力发展象征之一的畜牧业,还没有在经济部门中居绝对统  相似文献   

8.
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10世纪的西藏医药学纪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诸邦部时代(约公元前6、7世纪——公元6世纪末) 1、公元前六世纪 象雄长松协伯弃希大帅()用象雄文著《疗毒雍仲旋》()。 2、公元前126年 泽拉嘎玛约德()与聂赤赞普()述说“有毒就有药”()。用解毒药。 3、公元前一世纪 能制手脚触之即可侵染,置人于死地的毒药。出现野牛角早产儿急救术。  相似文献   

9.
缅甸的少数民族"潘泰人"(Panthay)是祖籍云南的回族穆斯林及其后裔.本文主要研究他们移居缅甸的情况.滇籍穆斯林从事于云南与东南亚地区的跨境马帮贸易有悠久之历史.潘泰穆斯林就沿着这些贸易商路在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初期定居下来,尤其是在英国殖民时期.在此期间,潘泰商人主要通过如下五条路线往返:孟拱、八莫、畹町、邦隆(班弄)和景栋.本文根据作者的实地调查资料,系统论述和考证了云南回族在不同时期经由这五条商道移居缅甸的概况.  相似文献   

10.
19世纪末至20世纪中叶中美关系中的西藏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岩 《民族研究》2001,(1):52-62
本文阐述了自 19世纪末至 2 0世纪中叶美国插手所谓“西藏问题”的基本过程 ,分析了美国西藏政策的演变和历史背景 ,着重探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开始插手“西藏问题”的原因 ,以及战后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美国利用“西藏问题”干涉我国内政的阴谋。文章认为 ,美国政府的传统政策承认西藏是中国的一部分 ,但是在冷战时期 ,又暗中支持“西藏独立”的活动。美国政府的这种做法 ,不符合美国承认西藏是中国的一部分的立场 ,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美国只有在西藏问题上采取明智的、有远见的政策 ,才能使中美关系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七佛造像在我国早期石窟中多见,在建筑石刻中,全国仅北京北海西天梵境七佛塔为一例。清代乾隆皇帝在大慈真如宝殿后为供奉七世佛像修建藏式塔亭一座,将七佛的种族、姓名、神足、执事弟子、佛子以及父母姓名等分别刻在7块石碑上,并御制《七佛塔碑记》以记之。七佛塔的塔亭设计、线刻佛像、所刻碑文等对研究清代的石刻艺术和民族关系史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政治互动的视野,对清代前期与格鲁派上层的政治互动进行多层面的研究,认为清朝对格鲁派的尊崇,显现了清朝统治者高超的政治洞见力、政策创制力和行政执行力.这为解决至今犹存的民族宗教问题,可提供诸多的历史启示与鉴借.  相似文献   

13.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作者对13、14世纪畏兀儿亦都护世系史料做研究之后,将这200年间的亦都护世系分为四个阶段并试图回答在元顺帝至正十三年死去的亦都护月鲁帖木儿是何时袭位、他与前任亦都护太平奴是什么关系等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4.
17至20世纪初印支华侨社会的形成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侨移民印支三国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学界对于印支地区华侨史的研究取得了不少成果,但多数不够系统、详尽,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史料力图对海外华侨民族主义兴起之前印支三国华侨社会的发展历程及相关因素做一探讨。  相似文献   

15.
跨文化研究所老召集会议,没坏处,对我,开会等于出游,好玩,特别是那些不需要提交论文的会议。这次借开会之机出访印度。印度是我很早以前就想去的,到现在才成行。在英国读书时,曾想到此做调查(未果)。在印象中,对于古代中国,印度曾是“西方极乐世界”,是“西洋”占据我们的心灵之前的“西方”。想来,印度必定是中国的“西方学”的起点。作为一个好的意义上的“他者”,来自印度的宗教对于我们祖先的思想和生活都有深刻影响。(即使是在当今民间丧礼中,“西方极乐世界”的说法仍然广泛存在。)印度的种姓制度作为一种社会范型,唐僧玄奘已给予精确…  相似文献   

16.
1984年冬,在布达拉宫所座落的红山东侧断崖处,新发现了七块摩崖刻铭。①这七块摩崖刻铭与现立于龙王潭(鲁康)大门里东西两侧的康熙帝《御制平定西藏碑》、乾隆帝《御制十全记》碑较集中地记载了清朝中央政府对西藏地方五次用兵的情况,而这五次用兵的前后一段时间里,正是清朝政府统治西藏地方逐步完善的过程。现就这两通碑文和七块摩崖刻铭稍作疏证,略述管见,乞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17.
17至19世纪是藏传佛教绘画的大发展时期,随着格鲁派在全藏区取得政教领袖地位,格鲁派寺院建设热潮空前高涨,大规模的寺院兴建和扩建给藏传佛教绘塑艺术带来了广阔的发展空间,藏传佛教绘画艺术由此进入一个全面繁兴的发展阶段.一时大师辈出,画风迥异,他们在前代画派风格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将藏传佛教绘画演绎到了一个新的发展高度.本文对当时流行的绘画流派及其代表艺术家进行了分析,从而大致梳理出17至19世纪藏传佛教绘画风格的演变轨迹.  相似文献   

18.
19.
西夏文《吉祥遍至口和本续》等 7册佛经是西夏僧人直接从藏文本翻译成西夏文的 ,每册佛经卷首题记记载了这些佛经的著者、传者、译者及其称号。本文对这些题记进行了详细的释读 ,所涉及的吐蕃人名尽可能检索到其在藏文文献中的对应名字 ,涉及的称号也进行了力所能及的阐释。从而认为 ,西夏人在翻译吐蕃人名时采用音译或音译与意译相结合的方法 ,同时认为其中几册佛经为藏传佛教噶举派僧人的著作 ,它们均是西夏后期由吐蕃僧人传入西夏的。  相似文献   

20.
前言蒙古族的经济基础,不肖说基本上是游牧,但同时狩猎在经济上也至关重要。从经济方面分别掌握游牧和狩猎的不同点,并同时掌握其相互关系,这两者对理解蒙古族的经济基础是一个基本问题。就古代而言,如何理解它们的这种经济基础成为掌握蒙古帝国建立和发展这一问题的关键。因此,当苏联学者符拉基米尔佐夫汇集其名著《蒙古社会制度史》之际,一开头就提出了这个问题,并做了具体的分析和论述。此后,他的观点继续对蒙古史研究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