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主要阐述应该怎样理解实践;是否存在精神实践;制造工具离不开精神实践;关于精神实践的工具;人脑运动过程是精神实践过程;精神客体是精神实践的结晶;意识形态是精神实践的精神产品;科学知识需要精神实践;没有精神实践就不会有科学知识的创造;精神实践的主体;精神实践的重要性等19个问题,由于篇幅较长,拟分上下两部分发表。  相似文献   

2.
社会实践类课程具有开展课程思政育人的明显优势.信阳学院社会实践类课程《普通地质及工程地质野外教学》从抓好理论教学,培养学生踏实严谨的专业素养;结合校内丰富的地质现象和景观,推动学生理解协调与绿色发展理念,了解信阳茶文化,提升人文素养;在野外实践教学中,弘扬不畏艰苦的工匠精神;滑坡勘察结合土木工程建设成就,坚定社会主义制度自信;传承大别山精神,培养爱国主义从五个方面开展了课程思政途径的探索,实现知识传授、能力提升和价值塑造的统一.提升教师的课程思政水平,建设融合思政元素的教学资源库是开展课程思政的有力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3.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双创”型人才是新形势下对高等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实践教学是高等院校人才培养过程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重要环节,是实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以安徽农业大学衣料专业为例,创建了学分制下实践教学内容改革的新模式,构建了由课程实验、课程实践、专业实践、思政实践和素质拓展实践等组成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分制下农科专业实践教学内容改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建设“大思政课”是时代的需要,它既是对既往经验的传承,又为新时代思政课的改革与创新指明方向。西南交通大学全力打造的“中国精神”课程是在“大思政课”育人格局下的一次守正创新,课程坚持开门办思政课,大力引入和整合西南交通大学校内外丰富的红色资源,不断增强课程针对性、提高课程有效性,强化问题意识、突出实践导向,尝试以实践教学推进“大课堂”的建设、以资源整合促进“大平台”的搭建、以协同育人推动“大师资”的组建。“中国精神”课程在践行“大思政课”育人格局过程中,生成了一批“科研+教学+实践”的研究团队与教育基地,推出了一系列优质“精神”教学资源,打造出了“‘中国精神’微视频大赛”“‘精神引领,强国有我’科学家精神主题展”等多个品牌示范活动,引发了良好的思政教育效应,对“大思政课”格局下的课程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长征精神的科学内涵是:坚定的理想和信念;不怕艰险,敢于牺牲;独立自主、实事求是;顾全大局、团结统一;群众路线,患难与共。长征精神的支撑功能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所在,长征精神的整合功能是维系高校意识形态安全的根本保证,长征精神的凝聚功能是深化爱国主义教育的力量源泉。长征精神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高度统合,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天然耦合,与高校思政课内容深入契合。将长征精神融入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融入校园文化、融入社会实践是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育人功能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6.
当代中国政治认同的主要内容体现为对民族国家的认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对社会主义制度的认同以及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长征精神源于红军长征的伟大实践,属于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范畴,是当代中国政治体系和政治价值形成的重要精神源泉。作为当代中国独特的政治文化,长征精神有利于激发爱国主义热情、坚定革命理想信念、培育实事求是精神以及贯彻群众路线,从而有利于推进当代中国政治认同的构建。  相似文献   

7.
本文是在上文(刊于本刊2001年第6期)阐述了关于是否存在精神实践的十个问题之后.继续阐述知识经济是以精神实践为主导的经济:物质实践活动的经验总结离不开精神实践:诸形式的社会意识都是精神实践的概括和总结:认识过程就是精神实践过程: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过程是精神实践过程;任何创造性的理论和假说都是精神实践的产物:错误认识的产生也是精神实践的产物;精神实践是精神生产过程:精神实践的重要性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阿普尔致力于揭示隐蔽课程与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 ,他以知识社会学的视角检视了学校的选择性传统如何处理课程中的冲突问题并导致了一种静止的意识形态观.又讨论了学校课程通过标签过程使控制和支配蕴于常识性的实践和意识之中 ,并成为我们生活的基础.阿普尔课程理论对我们的启示在于学校里的隐蔽课程充当了再生产意识形态霸权的工具.  相似文献   

9.
知识分子是精神世界的引领者,批判性是他们的精神本质,他们习惯独立于体制之外,对意识形态所做的欺骗进行抨击和嘲讽。马克思揭示了意识形态的欺骗性,是统治者巩固政权所利用的意识工具,而列宁将意识形态调和成一种描述性的概念。作为精神引领者的知识分子在遭遇教化公民政治意识的政治意识形态的时候,理应作出精神引领者还是意识形态维护者的选择。  相似文献   

10.
东北抗联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伟大抗战精神的具体体现,其思想内涵、价值意蕴、时代价值都是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动教材。扎根地方文化,扩展实践活动,将东北抗联精神有机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切实发挥东北抗联精神的教育引领作用,对于提升高校课程思政实践育人效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重要意义。高校需要全面挖掘思政元素,多维度拓展思政育人途径,充分调动校内外实践教学资源,切实提升课程思政实践育人的实效和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