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安庆保卫战是太平天国后期带有战略决战性质的重要战役,弄清楚太平军解围安庆的战略决策,对于研究安庆保卫战是极为必要的。目前,史学界一般都认为,太平军解围安庆的战略决策是举行“二次两征”。为此。太平军东征苏常后英王陈玉成、忠王李秀成等部的军事行动,都被看作所谓“二次西征战役”的组成部分。我以为,这个问题值得重新探讨。从有关资料和太平军的军事行动看,太平军确曾制定过一个“二次西征”方案,但到1860年8、9月间,天王洪秀全又放弃了这一方案,改为直接解安庆之围,并将这一新的决策付诸执行。因此,尽管太平军曾经有过一个“二次西征”的战略设想,却根本不存存所谓“二次两征战役”。本文试就这一问题作粗浅的探讨,请大家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2.
太平军北伐失败的原因章友德1853年3月29日,天王洪秀全率太平军从水西门进入南京城并改南京为天京,正式在此定都。其时,清政府钦差大臣向荣很快就在乏郊孝陵卫扎下了“江南大营”。接着,钦差大臣琦善也率部在扬州城外扎下了“江北大营”。太平军该如何行动,是...  相似文献   

3.
关于太平军歼灭吴县香山团练的日期,我于去年六月,为纪念太平军攻占苏州一百二十周年,在《江苏师院学报》八○年第二期上,写了一篇《从<保存鼍山记>看太平军在苏州东山的斗争》,文中说:一八六○年“十月中旬,太平军到香山、胥口、下场一带‘打先锋’,香山团练头子徐则在津桥顽抗。这时,另一支太平军水师‘绕湖而西,登岸呼噪’,从敌人背后夹击,全歼徐则及其团勇四百余人”。当时我把太平军歼灭香山团练的日期写作“十月中旬”,主要是根据下列资料:一是《木渎小志》说:“惟[徐]则等恃其勇,犹乘间逐贼木渎及蛲峰山下,贼颇惮之。……八月三十日,贼大至,焚胥口,掠  相似文献   

4.
1926年的北伐战争,是在国共合作统一战线的旗帜下进行的一场反帝反军阀的革命战争。中国共产党积极倡导、推动和领导了北伐战争的进行,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勋。但是,台湾编撰的“文献”,在谈“出师北伐案之通过”时,不顾历史事实,却说“共产党务尼吾行”,即曳止国民政府北伐的进行。李宗仁先生在回忆录中也说,“……中国共产党此时”“不赞成北伐”。为了辨别是非真伪,下面谈谈个人看法。  相似文献   

5.
在我校 95周年校庆来临之际 ,本编辑部邀请了本校一些学者 ,就“太平天国研究” ,举办了小型学术沙龙。研讨的问题集中在 :关于“太平天国”的正名和评价“太平天国”的标准问题上。关于“太平天国”的正名问题 ,本刊 2 0 0 0年第 2期曾发表潘旭澜先生撰写的《关于太平军的两个问题》的文章。作者认为 ,按照“太平天国”来称呼太平军造反既不符合历史真实 ,也不符合史学界对前此历代农民造反的命名习惯。太平军造反在中国长期被称为“粤匪”、“发逆”、“洪杨之乱” ,民国年间禁止称“粤匪” ,195 1年才明文规定为“太平天国”。现应当正名…  相似文献   

6.
战争小说在王韬的小说创作中占有较大的比重,其中绝大多数取材于太平天国战争。学界普遍认为王韬的太平天国战争小说充满了对太平军的“污蔑”,毫无可取之处。笔者认为从小说文本看,王韬对太平军的态度只能算是“攻击”,称不上“污蔑”。王韬的太平天国战争小说除表现了对太平军的“攻击”外,还表现了对官军的谴责及反映弱小者在战争中的悲惨命运。王韬太平天国战争小说的复杂内容体现了他政治思想的矛盾:既想改革又害怕革命。王韬政治思想的矛盾钵现了那个时代知识分子思想的普遍困境。  相似文献   

7.
1958年历史研究第三期刊载了王天奖先生“关于太平天国乡官的阶级成份”一文,说:太平天国革命时期,“地主阶级,特别是其中的中、下层之对于太平军,并不象某些同志所認定的那样,一开始就对太平天国抱着完全对立的态度,而是在某种程度上,特别是在太平天国前期,还是曾经接近过,或试着接近过太平军的。另一方面,太平军对于地主阶级,主要是对地主阶级知识分子,也并不是在一开始时就对他们采取敌视和  相似文献   

8.
太平军造反十几年,主要活动于南方几个省的一些城镇,并没有统一全国,局部的军事占领不能称为国家;国内绝大多数百姓和国际社会也都不承认它是一个国家的中央政权,因而不应照其自称的“国号”作为正式的称谓。国外的有关著作,绝大多数称之为叛乱,即使奉之为“革命”,也没有视为国家,今后不应继续将太平军叛乱(或革命)译为“太平天国”。《赋情汇纂》是清方人员编撰的情报汇集,在当时有很高情报价值。《李秀成供词》是太平军后期主要领导人之一李秀成被俘后,出于多重目的而写给曾国藩看的,与前者在时间上正好衔接。(太平天国天京观察记测是英国人伍士礼1861年在南京观察一星期后,写给英国公众看的长篇报道。三者写作意图不同,都是了解太平军真相很重要的史料。应当尊重史实,走出美化“农民革命”的误区。  相似文献   

9.
一九六一年(咸丰十一年)的秋天,当曾国藩的湘军在长江上游占领安庆,节节向东推进的时候,长江下游的上海地区中外反动派,正被李秀成部太平军打得落花流水,大有朝不保夕之势。自从上年两江总督何桂清弃守常州,逃回上海后,苏南地区就陆续被太平军占领,等到这年前半年,清廷在整个苏南,只剩下镇江、上海、宝山和松江四座孤城了。这时,江苏巡抚薛焕虽有川兵、广勇数万之众,但“尽皆乌合,见敌即溃”,哪里是太平军的对手!这些清军“每月糜饷廿余万”,但却“抢劫洋船,酿成巨案”,  相似文献   

10.
扬州曾是清王朝东南地区的盐业中心和漕运枢纽。它与“苏常熟,天下足”的江南地区一样,对于维持清王朝的封建经济有着重要的关系。太平天国在天京建立了中央政权以后不久,三下扬州,其战略目的不言自明。因此,扬州就必然成了太平军与清军激战的地区。清王朝在扬州集聚了大量的部队,建立“江北大营”,包围天京,妄图扑灭太平天国革命的烈火。太平军在正面与清军“江南大营”对抗的同时,又在扬州这个  相似文献   

11.
湖北省广济县是太平军同清军展开过激烈战斗的战略要地。它位于长江中游北岸,是湖北省的东南门户。从水路上看,广济西南的田家镇与兴国(阳新)的半壁山隔江相对,这里江道狭窄,地势险要,是长江中下游的一大天险,历来有“楚江锁钥”之称。从陆路上看,广济县是湖北与安徽之间的交通要道,经广济东北部的双城驿地区.可西达黄州、武昌,东通黄梅、宿松、安庆。太平天国革命的一个相当长时期里,太平军与清军的战争主要是为了争夺武汉、九江和安庆三大据点。所以,位于三大据点交叉点上的广济县便成了太平军和清军的争夺重点之一,太平军在这里有过频繁的、长时间的和大规模的军事活动。  相似文献   

12.
一八五三年太平军进行北伐以前,有一个较长时间的酝酿过程,其间还发生过多次争论。这同北伐战役的进行和结局,关系密切。弄清北伐战役的酝酿过程,将有助于探讨太平军北伐失败的原因及其教训。 1 太平军北伐的酝酿,可以追溯到太平天国起义的发动时期。十九世纪四十年代末,有的领导成员在广西“谋立创国”,准备武装起义时,就曾经提出过“一打南京,二打  相似文献   

13.
湖北省广济县是太平军同清军展开过激烈战斗的战略要地。它位于长江中游北岸,是湖北省的东南门户。从水路上看,广济西南的田家镇与兴国(阳新)的半壁山隔江相对,这里江道狭窄,地势险要,是长江中下游的一大天险,历来有“楚江锁钥”之称。从陆路上看,广济县是湖北与安徽之间的交通要道,经广济东北部的双城驿地区,可西达黄州、武昌,东通黄梅、宿松、安庆。太平天国革命的一个相当长时期里,太平军与清军的战争主要是为了争夺武汉、九江和安庆三大据点。所以,位于三大据点交叉点上的广济县便成了太平军和清军的争夺重点之一,太平军在这里有过频繁的、长时间的和大规模的军事活动。  相似文献   

14.
《太平军目》版本研究述略《太平军目》,是概括太平军组织制度的文件,颁行最早,流传较多。对此书版本的研究,始于《贼情汇纂》编者张德坚。他在该书卷四“伪军制上”,举旱军,水军示例,张氏云:“此贼初定军目式也。曾刊伪《太平军目》一册,以一军为例,全刻五百两司马,前列军帅,师帅、旅帅,后列卒长,每一卒长之下,列两司马四人,尚无东西南北之分及刚强伍长、冲锋伍座诸名色,千篇一律,满纸皆卒长、两司马字样,不知其军制者,无不开卷茫然。嗣俘得续改《军目》,眉目较前清楚,因于旱营各举二军、水营各举一军,著之于篇,以为定式,十军百军皆同,俾览者可以触类而推寻焉。”近代最早影印《太平军目》的是萧一山。他于本世纪的三十年代,据伦敦大英博物院藏本辑入《太平天国丛书》第一集。封面题:“太平天国壬子二年新镌”。萧氏跋:“盖即其续改之本也。”见《非  相似文献   

15.
北伐战争是一九二四年至一九二七年进行的一次国内革命战争,迄今已过去六十周年了。这次革命战争,由于中国共产党人的英勇奋斗,以及党领导的蓬勃发展的工农运动的支持和推动;由于中国共产党人的倡导和帮助,使孙中山先生接受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重新解释三民主义,改组了国民党,在反帝反封建的基础上,建立了革命统一战线,从而使北伐战争取得了很大胜利,出现了迅猛发展的革命形势。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的历史雄辩地告诉我们,没有中国共产党的政治领导,便没有北阀战争的胜利。总之,北伐战争的胜利,是在我党领导的影响、推动和组织下获得的。  相似文献   

16.
1853年初太平军以雷霆万钧之势,摧枯拉朽,狂飙疾扫湖北,然后顺流东下,直取南京。在定都南京后,又再次西征,在湖北境内取得了三克武昌、四下汉阳的战果。江汉平原及楚东膏腴之地,尽为太平军所有,兵锋直逼荆襄,而“荆襄南北关键,武汉又荆襄咽喉,武汉有警,邻疆震惊,控制失宜,南服皆阻”。整个南中国,以至北方的顺直诸省,自明清以来,就依赖江汉、鄂东、洞庭三平原的粮米供应,故有“湖广熟、天下足”之说。太平军控制、出入这一地区,无论是军事上,抑或是经济上都是清王朝所无法承受的。于是,清王朝的能臣干吏胡林翼受命于危难之际,就任于多事之秋,开始了他长达七年的抚鄂生涯,且抚鄂又是他一生“功名事业”的顶峰,并最终为清王朝殉职在湖北巡抚任上。对清王朝,他可算得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了。  相似文献   

17.
太平天国革命运动,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农民起义,是近代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的第一个高潮,也是史无前例的一次声势浩大的讨孔批孔运动。太平天国农民革命领袖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军,于一八六○年大破清军主力“江南大营”,随即乘胜攻下了苏州、常州等地。一八六一年三月,太平军又在安徽婺源、甲路镇打败了左宗棠的反动军队,并于五月由江西玉山经白沙关入浙,受到浙江人民的热烈拥戴,连克金华、  相似文献   

18.
钱塘江与长江之间的三角地区即太湖地区,在全国范围说来,这里是近代资本主义最发达的地区,而这里近代资本主义的发生、发展,与太平天国打击地主经济,是存在着一定关系的。在残酷的封建压迫、剥削下,苏南农民望太平军之来,有“奚为为我后之说,‘土匪’有箪食壶浆之心”。1860年夏,太平军东征苏、常,各县地主士绅与团练分子因顽抗太平军而大量被歼,有的鸡飞狗散,农民则闻风响应,袭杀逃亡的地主团练分子,他  相似文献   

19.
罗尔纲先生在《天朝田亩制度的实施问题》一文中,引用《平贼纪略》上的一条记载,说无锡太平军于咸丰十一年辛酉十二月镇压了安镇四图庄佃农的抗租斗争,“丧失了立场,犯了原则性的错误。”关于太平军在苏、浙容许地主收租事,容当另文讨论,至于无锡太平军是否镇压安镇佃农的抗租斗争,值得深入考察。  相似文献   

20.
一八六一年至一八六三年间,石达开所部太平军在四川进行过英勇的战斗,表现了“革命军队的高度坚轫性。”这支太平军虽然最终在大渡河南岸一败涂地,惨遭覆灭,但是,他们的斗争,沉重地打击了清王朝和地方封建势力,扩大了太平天国革命的影响,鼓舞了川、滇、黔人民反抗清朝封建统治的斗争。其英雄事绩,至今仍在四川人民中间传诵。太平军在四川的悲壮历程,是太平天国史事中重要的一部分,曾经引起许多太平天国史研究者的注意。但在迄今为止的有关著述中,对于这段史实都是语焉不详的。为了对这一段史实作一些补充,本文主要根据四川的地方志书,参考清朝官书和奏稿,以及实地调查得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