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消费社会的文化律令,使广告,尤其是视像化的电视广告,日益成为一种消费图腾,并使之成为异化的鸟托邦--接受者总是相信其为真、相信其为现实、甚至相信其就是现实之一部分的那样一幅不存在的图景.而在其审美的目的性诉求上,这些视像化的电视广告,就是要把广告中的产品或生活方式与消费者的欲望联系在一起,让消费者感觉是在为满足其欲望而采取的购买.也正是审美与物欲的联合并为广告所普遍使用,使得纯粹精神的审美追求被审美物欲化追求所代替,进而消解了人在审美活动中的主体性.主体性的消解,则使消费者在满足虚拟消费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陷入理性的消弭之中.而这,也正是消费时代电视广告以审美为武器而实现的社会功能的辩证法--积极与消极同在,人性、人本与反人性、反人本同在.对此,我们必须要有足够的清醒认识,才能扬长避短,使之更好的服务于我们,而不是奴役我们.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预设的角度讨论了广告语,广告商和广大用户之间的联系.广告语是广告商用来吸引广大用户的一种手段.而广大用户则可以通过对广告商所做的广告的理解对广告商形成一种印象,从而对广告产品的销售造成一种影响.广大用户对广告的理解离不开预设.同样,广告商要设计出好的广告也离不开对预设的灵活而正确的运用.所以,研究预设与这些要素的联系不但与语言学家有联系,对于广告商及广大用户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3.
论罪刑法定原则的人性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性是哲学的基础,也是一切人文科学,包括法学的理论根基,随着刑法学理论的进一步深入发展,罪刑法定原则研究的触须必然要伸向具有终极意义的人性问题。人性有恶的一面,权力也是一种必要的恶,故要对司法权加以限制;人性又有善的一面,因此,人是目的(康德语),应当尊重人所享有的尊严,保障无罪人的生命、自由、财产等权利不受侵犯。这两个方面的统一生长出了罪刑法定的基本精神,即对司法权的限制与对人权的保障,构成了罪刑法定的人性基础。  相似文献   

4.
冯友兰对于人性问题的探讨,是分别经由了两条路径进行的.一是"形而上"的路径;一是"形而下"的路径.由形而上的路径,我们只知道人性即是人之所以为人者;至于作为人之性的"人之所以为人者"究竟是什么,其形上学并不讲.由形而下的路径,冯友兰一方面径直说人的本质即是觉解,觉解是人之所以为人者;但另一方面又认为,人之性蕴涵有社会性,并进而把人之性所蕴涵的社会性与人之性直接等同了起来,从而陷入了一种歧出的人性观.  相似文献   

5.
文字广告概括起来有以下三种价值 :1 .注意价值 :广告的语言形式要引人注目、大胆泼辣 ,能引起公众的注意。2 .记忆价值 :广告文字要出其不意、先声夺人、造成悬念、激起好奇 ,以使人印象深刻、难以忘怀。3.行动价值 :做广告的目的是要推销产品及服务 ,如所做的广告没有令人行动 (购买等 ) ,那么便失去了生存价值。英文广告的语言特点是围绕以上三种价值展开的 ,大致有以下几种特点。一、英文广告的词汇特点1 .英文广告中出现频率较高的词是动词、形容词及名词。(1 )英文广告中常用的动词有 :come,make,get,give,have,keep,look,love,take,t…  相似文献   

6.
席勒的美学体系是一个人性美学体系。席勒的人性美学体系是以人性为中心的美学体系。这个人性美学体系的出发点是资本主义社会初期的人性分裂的事实,它的最终目的是恢复古希腊时代的人性完整,恢复人性完整的必要途径就是美和艺术的审美教育,它的理论根据就是对人性分析所得出的人性的三种形态:感性的人(自然的人)、审美的人(自由的人)、理性的人(道德的人或政治的人)。席勒的人性美学体系是西方人道主义美学思想的早期形态,是一种抽象人性论,虽充满着内在的矛盾,却是一种以人为本的美学体系,反思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反人性本质,倡导人的解放,是黑格尔、马克思以及现代和后现代反思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美学思想的直接来源。  相似文献   

7.
席勒的美学体系是一个人性美学体系。席勒的人性美学体系是以人性为中心的美学体系。这个人性美学体系的出发点是资本主义社会初期的人性分裂的事实,它的最终目的是恢复古希腊时代的人性完整,恢复人性完整的必要途径就是美和艺术的审美教育,它的理论根据就是对人性分析所得出的人性的三种形态:感性的人(自然的人)、审美的人(自由的人)、理性的人(道德的人或政治的人)。席勒的人性美学体系是西方人道主义美学思想的早期形态,是一种抽象人性论,虽充满着内在的矛盾,却是一种以人为本的美学体系,反思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反人性本质,倡导人的解放,是黑格尔、马克思以及现代和后现代反思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美学思想的直接来源。  相似文献   

8.
当代哲学一种基本思潮是对普遍人性进行彻底解构,宣告人要死、人该死和人不得不死。然而,当代哲学宣布人之死并未带来个体的真正诞生,脱离普遍性的孤独个体仍然不是人的真实存在,其同样导致了人的虚无化并走向了虚无主义。走出人性虚无主义困境,既要反对和批判脱离特殊性的普遍人性,也要反对和批判脱离普遍性的原子化个体,坚持普遍人性与特殊个人的统一,坚持特殊性包含于自身内的普遍人性。1  相似文献   

9.
人的存在方式就是人存在于特定历史阶段或社会状态下的具体形态,也表述为人性假设,如自然人、理性人、经济人、道德人等。人的存在方式并非恒定不变,而是由人性的发展变化所决定。“和谐人”作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特定的一种人的存在方式和新型的人性假设,是对传统人性假设的批判与超越。从人性假设视角研究和谐人,一定程度上丰富了人学的当代发展内涵,也是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状态下社会主体的科学的合理的诠释,具有突出的理论意义和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0.
<迷失的范式人性研究>认为,人具有社会性、文化性和自然性、生物性.人性是生成人的行为规范的内在依据.种种行为规范具有对付死亡、抑制疯狂、防范错误、调节环境、整合社会等社会功能.该书为我们探究人性与规范问题给出了一种值得借鉴的思路和答案.  相似文献   

11.
现代广告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广告,既是人类社会的一种特殊生活现象,也是一种文化现象。它必然要受到其所属的民族文化的制约、影响。中国现代广告也不例外,它明显表现出对于传统文化的继承、弘扬:人本思想的熠熠闪烁,重义轻利观念的涓涓流淌,主体客体的融洽合一,以诚取信道德规范的娓娓诉说,积极入世进取精神的发扬光大,这一切都规范着中国现代广告的文化价值取向。同时,中国现代广告还积极吸纳西方文化中合理的、有利的因素,使传统文化更好地适应现代化发展的需要,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广告飞跃。  相似文献   

12.
广告语与幽默语的顺应性特征有显著的可比性。广告语是通过顺应受众、"投其所好"来达到目的。顺应受众是显性的"褒扬的"顺应过程;使受众顺应广告语者的目的、产生购买行为则是隐性的顺应过程。幽默语的特点是:幽默制作者有意违背或不顺应受众或听者的预期,这是一个显性的不顺应过程;而通过某种"线索"或"关联"(即隐性顺应因素)引导受众朝意想不到的或隐性的意义上思考,这个意义就是幽默制作者的意图,这是一个隐性的且具备"贬损性质的"顺应过程。广告幽默语具备广告的特征和幽默的顺应性特征。  相似文献   

13.
李颖 《南都学坛》2000,20(1):51-52
广告创意是广告的精髓所在。广告创意的产生有其普遍的规律性,这种规律性因时间上的连续性而表现为广告创意产生的三个阶段:调取信息阶段、产品定位阶段、创意形成阶段。这三个阶段有各自的任务和特点,同时又是相互衔接和一脉相承的,后一阶段是前一阶段的本质延伸。它们都服从于创意的本质和目的。  相似文献   

14.
广告标题语是广告文案的一种,是读者能在瞬间理解并能长时间记忆的表达形式。像其他语言的广告标题语一样,俄语广告标题语也有其自身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句法结构、用词和辞格等方面。对大量俄罗斯电视和报刊广告标题语进行具体分析,不仅有助于对广告语言的研究,而且有助于对俄语功能语体的进一步探索和翻译研究。  相似文献   

15.
高速发展的中国经济推动了广告业的蓬勃发展,广告设计教育的发展也产生了一些新变化。近年来,地方普通本科院校迅速崛起,有其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对传统广告设计教育体系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广告设计教育趋向于多层次、多元化、应用型的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16.
作者评述《电视符号·广告论》从电视传播和到广告表现中的符号运用,分析其阐述过程中的新理论、新思维和新方法;评述《广告·中国》对中国当代广告与政治、经济、文化现象的关联及其对广告发展轨迹的追寻。这两部研究著述分别从横向与纵向的角度论述当今广告现象,视觉独特,方法新颖,分析深入,是两部值得关注的广告研究专著。  相似文献   

17.
广告经营是增强刊社实力的重要手段。本文分析了《中国南方果树》经营广告的优势 ,提出了经营广告的 6条对策。  相似文献   

18.
广告市场是当今世界蓬勃发展的市场之一,俄罗斯广告也不例外。并且,随着国外和本国广告商对广告投资的加大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俄罗斯广告市场将进一步发展。俄罗斯常见的广告有网络广告、电视广告、户外广告、广播广告、报刊广告、影院广告等。  相似文献   

19.
广告作为现代人们生活中的一种文化形式,其种类之繁多,传播形式之广泛,目的之复杂,是以往人们所不多见的。征婚广告更是独具特色,其标题尤其令人叹为观止。英文征婚广告的标题从文体学角度分析,具有独特的形式美和修辞美;同时由于中西方文化、历史、价值观等的不同,也体现出不同的语言特征。  相似文献   

20.
从模因的角度看比较广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模因论是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一种新理论.广告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在当今的信息时代充斥于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而比较广告,作为一种特别的商业广告形式,更是备受青睐.介绍了模因的概念和特征,并以模因论为基础,从广告形式、类型及策略等方面对比较广告进行了剖析.以期比较广告能在广告活动中得到应有的一席之地,立法上能得到应有的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