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四川羌民族地区依托丰富的原生态民俗文化和自然景观发展了独特的羌民俗文化旅游,促进了民俗文化的交流,同时带来旅游区民俗文化和经济的发展。但突如其来的5·12汶川大地震不仅给羌族文化带来沉重打击,依靠羌文化发展起来的民俗文化旅游也受到严重的影响。为了让羌族的文化基因延续下去,羌文化旅游的开发不仅不该停止,更要通过可持续的开发模式来保护和传承原生态的羌文化。  相似文献   

2.
重庆民俗文化资源与旅游开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化旅游已成为当今世界上旅游业的潮流,民俗文化是一种珍贵的旅游文化资源。重庆地区有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资源,然而我们对其认识、利用不够,如何合理开发、利用、保护民俗文化资源,使其为重庆旅游业注入一股新的活力与动力已成为我们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3.
广西由于其偏远的地理位置、特殊的自然环境、复杂的民族成分,形成了独特的民俗文化旅游资源,为发展旅游业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广西民俗旅游文化资源具有发展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文化资源品位高、民俗活动丰富多样、地方性和民族性浓郁等特点。因此,在开发时,应重点开发独具特色的区域旅游资源,杜绝民俗旅游资源开发中的低品位和庸俗化,制定民俗文化保护规划,加快民俗文化资源的商品性开发进程,推动旅游商品和旅游业的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4.
年度项目名称项目负责人项目负责人单位2006年度都江堰灌区历史上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行为研究邹礼洪西华大学四川省珍贵彝文文献的抢救与开发吴章贵西昌学院青城山道教文化遗产的现状调查与保护研究毛丽娅四川师范大学道教与四川民俗文化研究田晓膺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四川苗族地区文化资源与文化生态调查研究马太江西南民族大学魏了翁寿词研究张帆西华大学岷江流域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与综合开发兰虹西华大学岷江上游羌族风俗概观陈安强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四川古镇的保护与合理开发模式研究余华玲成都理工大学绵阳地区道教文化资源的保护与旅…  相似文献   

5.
民俗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标识与精髓,是多元一体中华文明的主要组成部分,是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引擎,具有重要的价值。通过分析安徽省民俗文化发现,安徽民俗文化开发保护与传承发展取得一定的成效,但仍存在民俗文化与旅游开发融合不佳,经济产业链未成规模,内外在动力激发不足,接续传承断裂等问题,应结合安徽地区民俗特色及地域文化等进行创新路径的探寻与实践,因材施艺、因地制宜,通过文旅创新融合、开发保护齐头并进、内外在动力双向发力等策略助力乡村民俗文化内外在活力的重新焕发,合理高效利用民俗文化推动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6.
四川十大古镇旅游发展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四川古镇中具代表性的有十处,因其特色各异、地域特征鲜明.故被命名为"四川十大古镇".就空间展布特征研究表明,其总体上具有良好的区位条件及可进入性.而且,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独特的建筑景观、特色浓郁的民俗文化、优良的人居环境、较高的资源品级成就了这些古镇的旅游资源特色.依据对旅游主题及品牌优势的比较分析,四川十大古镇旅游开发可归结为七种主题开发模式.  相似文献   

7.
当前,推进四川藏区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关键问题是如何正确认识藏传佛教文化,如何科学保护利用藏传佛教文化资源。以藏传佛教文化资源丰富独具特色但开发相对滞后的四川康北地区为例,通过分析康北地区藏传佛教文化资源旅游开发现状及滞后原因,提出科学推进康北地区藏传佛教文化资源旅游开发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河南民俗旅游资源开发SWOT模式分析和开发体系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南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内涵丰富,旅游开发潜力巨大,因此成为近年来河南从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的重要内容,针对河南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利用SWOT模式,对河南民俗文化旅游资源进行简要分析探讨,可在此基础上提出发展河南民俗旅游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成都锦里民俗文化旅游资源整合开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俗文化旅游资源是人文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区域经济效益、促进区域旅游业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锦里民俗文化一条街的民俗旅游资源可以划分为4大类,10亚类;其中包含了6项旅游产品要素、10项旅游产品类型、若干旅游产品项目。以蜀汉三国文化为支撑,以川西民风、民俗为内涵,融合成都特有的休闲文化气氛,锦里民俗文化街在主题形象定位、产品功能设计、经营管理模式等方面形成了一条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成功模式。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四川、云南省藏区为例 ,探讨了在西部大开发中我国藏区的旅游城镇规划、建设与民族文化保护的关系问题。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 ,藏区的旅游中心城镇将出现较大规模的扩张 ,在城市化建设过程中 ,如何解决好民族文化的保护问题 ,如何使藏区的旅游经济更有特色 ,使藏区的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具有持续的吸引力 ,推动藏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是亟待探讨和解决的重大问题。本文通过对四川、云南藏区旅游城镇规划和建设的现状分析 ,为今后藏区旅游城镇的规划、建设提出了建议 ,提出了现在和今后藏区旅游城镇规划和建设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11.
重庆民族地区具有完好的生态环境,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深邃的古文化遗存,绚丽多姿的民族风情等旅游资源优势。21世纪,重庆民族地区旅游业的发展要突出旅游的文化内涵和知识性,坚持可持续发展思想,注意利用现代高新技术,重视旅游人才的培养,以民族文化为依托,开发多种形式的民族文化旅游项目。  相似文献   

12.
西藏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民俗文化是旅游产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性资源。如何利用民俗旅游资源来发展旅游产业是关系到一个国家、地区旅游有无吸引力,有无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重要问题。西藏是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大省,其开发利用初见成效,只有坚持科学的发展观,统一规划,合理布局,选择科学的开发模式,从根本上走可持续开发的道路,才能在旅游产业发展与民俗文化保护之间找到平衡点和结合点,取得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3.
滨湖地区有着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但对其开发还不够深入,旅游在湖区经济发展中还未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从西洞庭湖常德旅游区的实际情况来看,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皆比较明显,树立新观念,强化特色,保护资源是该区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构想.  相似文献   

14.
传统游牧生计方式随季节变化,以四季游牧方式有效利用牧草资源。传统游牧文化习俗规范着人们的日常行为活动,协调着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的关系,维持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随着乌伦古河流域农业的开发及牧民定居点的建立,河谷内人口、耕地及牲畜数量激增,流域生态环境发生巨大变迁。  相似文献   

15.
文化旅游资源与成都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球发展的永恒主题和战略目标。近年来人们开始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加强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成都作为蜀文化中心和四川省会城市,历史文化沉淀厚重,文化旅游资源丰富。本文首先阐述了可持续发展和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以及文化旅游的涵义及其对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积极作用。还结合成都文化旅游资源的特点和优势,探讨如何实现成都文化旅游资源和自然资源的有效结合,实现成都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新疆各民族的民俗旅游资源历史悠久,表现形式丰富多彩,目前新疆民俗旅游还存在着民俗旅游规划滞后、民俗文化内涵发掘不够等问题,可以从政府正确引导、多方融资、民族群众参与、开发高档次的民俗旅游项目等七个方面对新疆的民俗旅游资源进行合理开发,有效利用和保护新疆民俗旅游资源。  相似文献   

17.
在现代旅游业发展中,城市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形式在我国悄然兴起,城市蕴藏的文化资源是一份极其珍贵的旅游资源和经济资源。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是指对不同旅游资源文化内涵的挖掘和对散点化的文化旅游资源的概括、提炼、升华和整合的过程,它是城市文化旅游得以实现的前提和保证。结合镇江城市旅游资源和文化特色以及客源市场开发中存在问题,镇江应确立城市文化旅游和短期休闲旅游的城市旅游发展模式和城市旅游文化资源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18.
继经济发展问题之后,生态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各国重视。拉丁美洲作为生态环境资源最丰富的地区,由于急于求成的发展思路和缺乏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在现代化进程中造成了令人惋惜的生态环境灾难。森林大面积损毁、淡水资源紧张、土壤平衡破坏、空气污染、固体废弃物堆积等环境困境,严重阻碍了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的生产生活。20世纪中后期,以人为本与可持续发展理念在拉美国家广泛形成。多渠道保护森林资源、精致型的城市化道路、把握全球化的正面契机为拉美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提供了可能。中国与多数拉美国家一样属于发展中国家,在发展过程中同样面临发展经济与保护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拉美国家的教训与经验对于协调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9.
文化是旅游者从事旅游活动的出发点和归结点,是旅游资源吸引力的源泉,也是旅游业发展的原动力和灵魂.如何将文化的潜在价值转化成现实的旅游产品,是文化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的关键问题.绍兴作为旅游文化名城,其文化旅游资源具有名士文化特色和区域文化优势.确立以鲁迅文化为核心的绍兴文化旅游资源开发观,潜心打造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浓郁地方特色的绍兴文化城,是绍兴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核心任务和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20.
四川盆周山区受地形、地貌、交通等因素影响,旅游业发展滞后,制约了地区经济的发展。以达州市为例,其虽具有便捷的区位优势和丰富的旅游资源,但因旅游业规划研究滞后、产业开发意识不强、基础设施落后、管理机制不配套等问题制约了其旅游业的发展。因此,达州市须树立可持续发展战略,科学配置旅游资源,完善政策措施,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旅游产业开发,以尽快走出一条山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路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