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业比较利益偏低,一直是困扰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一大难题,它不仅直接限制了农民收入的增长和农民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而且危及着农业自身的扩大再生产。因此,采取各种措施扭转农业比较利益偏低是我国农业经济实现优质、高效发展的必然选择。一、农业比较利益偏低产生的根源农业比较利益偏低就是在完全相同的市场环境下,使用一定量的资本、劳动力等生产要素从事各种不同的经济活动时,从事农业生产的经济利益低于从事非农业生产的经济利益。农业比较利益偏低这一经济现象的产生和存在,既有农业生产活动本身内部的各种因素的作用,也有…  相似文献   

2.
农民素质与农村人力资源开发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我国农村人口众多,人力资源开发潜力巨大,但是农民素质大多偏低,人力资源开发成本较高,这就直接影响了我国农业和涉农产业劳动生产的提高和农民收入的增长,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因此,各级政府应加大投入力度,对农村人力资源进行全面规划,科学决策,合理配置,综合开发。  相似文献   

3.
市场经济以经济利益作为基本原则,而价格是市场调节的出发点。农业,作为国民经济中有着特殊地位的古老产业。它的比较利益低于第二、三产业,在产品市场和经济资源的竞争中,处于软弱和不利地位。搞市场经济,也必须以农业为基础;但简单的放开价格不可能实现农业现代化。农业比其它产业更需要政府的扶助和调控。国家制订切实有效的政策对于稳定和发展农业将发挥重要作用,这是市场经济的必要前提。  相似文献   

4.
我国农业市场取向改革30年来,极大地改变了我国农产品的供求状况,即从以往供给严重短缺到供求平衡,不少品种的农产品还出现供大于求.农业市场取向的改革方向是不容否定的,停顿和倒退是没有出路的.但是,与非农产业相比较,农业比较利益偏低,市场风险机率更大,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的地位.为了促进我国农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在继续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同时,必须强化政府对农业的扶持和保护,遵循十七大报告指出的,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宏观调控体系,从制度上更好的发挥市场在农业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相似文献   

5.
农业制度变迁中的政府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8~2004年间,我国农业政策演变过程证明,诺思界定产权的国家理论对我国改革时期的中央政府行为也有很强的解释力。中央政府的权力必须受到约束,否则,中央政府就会为了自身的眼前利益不断地改变经济交易的规则,从而使这些交易规则对生产者的激励功能减弱。在自上而下的国家授权这一行政制度的保护下,我国基层政府将自身利益最大化目标与完成中央政府下达的任务捆在一起,自发地选择了追求增加自身利益、减少农民利益的种种行为方式。要解决基层政府的这种行为特征,必须改变基层政府的授权方向。  相似文献   

6.
我国农业市场取向改革30年来,极大地改变了我国农产品的供求状况,即从以往供给严重短缺到供求平衡,不少品种的农产品还出现供大于求。农业市场取向的改革方向是不容否定的,停顿和倒退是没有出路的。但是,与非农产业相比较,农业比较利益偏低,市场风险机率更大,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的地位。为了促进我国农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在继续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同时,必须强化政府对农业的扶持和保护.遵循十七大报告指出的,形成有利干科举发展的宏观调控体系,从制度上更好的发挥市场在农业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相似文献   

7.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也存在农业用地相对不足,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等问题.新时期发展我国农业,必须继续稳定和完善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加大政府对农业的支持力度,坚定不移地推进农村税费改革,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加快城镇化进程,改革和完善农产品流通体制,加快农产品流通的市场化进程.  相似文献   

8.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这是一个客观存在的经济规律,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一个基本原理。但是,长期以来,理论界对这一规律有着不同的理解和看法;经济建设实践中也存在着明显的抑制农业、优先工业的部门偏好,“以农业为基础”的方针未能真正落实。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农村改革推动了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在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面对农业产值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的大幅度降低以及农业与非农产业比较利益相差悬殊等新情况和新问题,对农业是国民经济基础规律又产生了种种新的疑虑,实践中出现了片面强调“无工不富”、“无商不活”,忽视甚至否定农业基础地位的倾向。因此,对农业是国民经济基础规律进行再认识,就显得十分迫切和重要。  相似文献   

9.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当前我国农业发展严重滞后,对国民经济的掣肘作用日益突出。要促进农业的发展,必须充分发挥农户这一农村基本经济单位的作用。引导农户投资走向规范化,保证农户收入长期稳定的增长,是调动农民积极性、促进农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一、增加农业投入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 目前,我国农业生产严重滞后于工业,要使农业增加生产,满足十二亿人口对农产品日益增长的需求,关键是搞好农业基本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这其中增加农业投入是  相似文献   

10.
农村市场蕴有着极大的潜力,并有可能转化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我国农村市场,具有世界上最大的消费群体和最为广阔的拓展空间;而农民收放增长的缓慢,农业比较利益偏低,城乡市场体系衔接上的断裂等严重束缚其发展;为此,提高农村购买力,增加对农业的投入等已成为释放农村的潜在需求,拉动内需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1.
90年代我国农民收入缺口形成的深层原因解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每阶段农业与国民经济协调发展的收入结构中潜在农民收入水平,与每阶段事实的农民收入水平之差,定义为农民收入增长缺口.90年代我国农民收入增长缺口形成的深层次原因有三第一,传统发展经济学理论对农业的轻视;第二,改革前城市偏向超重工业化战略,改革后城乡无差异统一的工业化战略,而没有采取"亲农化"农村工业化战略;第三,90年代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利益格局变迁,政府--市场--农民三者间,农民处于弱势.  相似文献   

12.
粮食直补:农业支持政策在我国粮食主产区的实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农业做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而农业做为弱质产业,不管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需要得到政府扶持。对我国而言,农业的这种弱质性更为复杂:我国的自然资源条件较差,生产者素质较低,经济形态表现为封闭的、自给自足的农户经营,市场体系和社会化服务体系很不完善,等等。这意味着,我国农业更需要得到政府的支持与保护。长期  相似文献   

13.
当前我国农民收入增长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难题 ,一般措施的单项推进 ,在解决这一问题上已难以凑效。本文认为 ,在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以后 ,农业的弱质性特点 ,非农产业发展受阻 ,市场需求约束 ,城镇化滞后 ,劳动力素质偏低 ,是我国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主要症结。因而必须着眼于科技进步和结构优化 ,城镇化推进 ,实施全面城乡就业战略和人力资本培育 ,采取综合措施 ,建构农民收入增长的基本思路 ,才能破解我国农民增收的难题。  相似文献   

14.
我国农业科技创新受到需求不充分和供给不到位的双重制约。由于农户支付能力弱及文化素质不高、农村土地规模有限、专业合作组织发展滞后、科技创新主体不清等原因,农业科技创新有效需求一直增长迟缓。同时由于我国农业科技创新基础弱、效率低,政府大、市场小,投入少、风险高等特质,又造成了科技创新有效供给的乏力。有效需求与有效供给耦合程度偏低,凸显我国农业科技创新体制障碍。  相似文献   

15.
保持国民经济发展数量与质量的统一,实质是如何正确处理速度与比例、效益的关系,或者说,国民经济发展的状态如何实际上是速度、比例和效益的函数,这三个自变量的任何变化都会引起国民经济运行与发展状态(即因变量)的变化.我国改革开放前后的经济发展理念,实际上是由单纯的数量型增长理念向质量型增长理念的转变,由过去的"多快好省"、"又快又好"调整为现在的"又好又快"决非简单的次序颠倒,而是发展模式和发展理念的根本性转变.其基本结论就是,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理念必须长期坚持;比例协调和效益提高比单纯的速度增长更为重要;在保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中政府的宏观调控不能削弱,更不能取消.  相似文献   

16.
诺斯制度变迁理论的演进及其应用价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玉海 《东方论坛》2004,(4):102-107
诺斯所致力研究的是如何获得经济长期持续的增长 ,这关键不是资源配置的效率 ,而是适应性效率 ,为此制度就要相对于市场竞争相对价格的变化而进行调整 ;在制度变迁过程中 ,路径依赖自我强化的机制既会造成增长和改善 ,又会导致停滞和锁定 ,问题是累积报酬递增的增长不会自然实现抵消和补偿均衡 ,这样作为利益结构调整的制度变革就必须面对利益得失的补偿问题 ,这将是我国渐进性制度变革能否持续推进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利益分配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利益分配中 ,农户收益的偏低不仅不利于产业经营组织的稳定 ,而且严重挫伤农户投资农业生产的积极性 ,影响整个农业产业化经营体系的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中农户收益偏低的原因是由于政府的过逾行为、龙头企业区域“割据”和农户势单力薄 ,因此充分的市场竞争是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利益分配合理化的真正“推动力”,政府应恰当地引导、协调和干预 ,打破龙头企业的区域“割据”状态 ,发展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 ,壮大农户实力  相似文献   

18.
政府在农业经济市场化中的作用庞利英党的十四大提出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一个基础部门,必须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沿着市场经济的运行轨迹深化改革。在农业经济市场化的过程中,政府的宏观调控对农业经济的稳定与发展...  相似文献   

19.
刍议新型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的构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长期以来实施的是工业优先发展战略,实行"以工补农"或"工农协调"的发展政策,国家与农民之间利益分配是不平等的.这直接导致我国农村公共产品存在供给不足、农民负担过重等诸多问题,不但影响了农业持续稳定的发展,而且对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影响重大.所以,加快农业经济的发展必须构建新型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  相似文献   

20.
必须加快我国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蒋永穆十四届五中全会把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作为实现今后十五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之一。从我国农业部门来看,这种转变的必要性就显得更加迫切。本文拟就我国农业增长方式转变谈一些看法。一、研究增长方式的转变必须首先重视农业增长方式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