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梅铮铮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0,(6):64-71
曹操高陵自2009年底被公布发现于河南安阳之后,引来各个方面质疑之声。究其原因是,曹操其人从宋代以来特别是文学作品中被人们奸臣化,成为"奸绝"。因此,对于曹操墓的被发现,以及从中没有出土属于曹操本人的铁证文物,故而备受人们关注。虽然此墓已被列为2009年十大考古新发现,但是本人认为其中仍有值得研究的内容。考古学毕竟是一门近代新兴科学,需综合各类科学成果才能使结论更加科学化、合符历史真实,其中也更少不了用历史文献作为考古发掘的指导和理论依据。当考古成果和历史记载吻合,这样的成果才没有遗憾。 相似文献
4.
5.
竺焕浩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1990,(3)
就我所见的各种高校历史系所用《中国历史文选》和《中国历史要籍介绍及选读》诸课本,都选录了《三国志·武帝纪》裴注引《魏武故事》载曹操于建安十五年十二月(211·1)发布的《已亥令》(按:依历表推算,该年的夏历十二月没有“已亥”这一天,疑是令文于夏历十一月廿九日,即“已亥日”拟定,到十二月才发布)各种版本,都依清严可均 相似文献
6.
柳和城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8,28(1):20-24
一、为恽铁樵做广告 查阅<申报>影印本常有意外收获.不久前,笔者在1922年11月5日第1版广告栏发现一篇蔡元培等署名的启事: 介绍恽铁樵君薛批影宋<内经>附<群经见智录> 吾国医学,可谓衰落已极.然不能归咎于学术.盖盛衰为人才问题.至中国医学是否有不可磨灭之处,当于学术本身研究之. 相似文献
7.
8.
9.
廖丽琼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6)
语言作为文化的栽体,与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语言的学习也伴随着文化的学习.将语篇分析结合文化应用于教学,更有利于在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同时也能发展他们的言语交际能力,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0.
杨秀恩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2):28-32
本文以近代回传中国的《玉篇残卷》及敦煌所出唐写本等材料引用《说文》条目与《说文》进行互勘.这些材料为清代许多校勘《说文》大家从未见及,故于校勘十分珍贵可证二徐之确者,亦可正二徐之误者,或解决前人悬而未决的问题,或证《残卷》等引书之误. 相似文献
11.
李暉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8,(1)
汉魏之际的曹操,是封建统治阶级中一个比较有名的人物。中国文化革命主将鲁迅先生,在一九二七年就曾评价过曹操,说他“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同时指出:他“也是一个改造文章的祖师。”读了曹操的诗文,深感这评语的正确。曹操的作品“清峻”、“通脱”。所谓清峻,就是不拖泥带水,不无病呻吟,简约 相似文献
12.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1,(1)
第一国际是受了马克思的影响于一八六四年在伦敦创立的,第二国际是继续第一国际于一八八九年在巴黎成立的,第三国际是复活第一国际于一九一九年在莫斯科成立的。第一国际拟定了无产阶级解放的方针,指示了世界革命运动的策略;第二国际把无产阶级组织了,训练了;第三国际把第一国际计划实现了,完成了。第一国际是因为当时政治形势所迫,不得已归于停顿的;第二国际被一般机会主义改良主义的领袖引上错路,已丧失无产阶级的信仰了;第三国际起来摘发第二国际的虚伪,从新 相似文献
13.
14.
15.
《阅读与作文》2007,(3)
一个比喻,常常寄寓了一种意味深长的哲理;一个故事,总有些言在此而意在彼的道理;有一点情节,一般并不跌宕、曲折;常有夸张想象,读来却并不觉其荒诞;这就是寓言。借助拟人,于是人、动物、植物有了一个共享的平等的空间。它们演绎的多是远离我们的故事,可细细读来,谁能说它不就是我们生活中的情景?最早讲寓言的,是古希腊的伊索(公元前六世纪),他曾是奴隶,他的智慧使他受到赏识,于是他被解放了,成为自由民。远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我国也有了《自相矛盾》、《叶公好龙》等简洁而寓意深刻的寓言故事。不要放弃寓言,这是一座智慧的矿藏。在各种旧的、新的故事中,智慧的人,往往能解读出一些智慧的思考。 相似文献
16.
自从郭老提出对曹操翻案的问题后,最近一个时间,国内报章杂志上发表了不少讨论曹操的文章,讨论的中心,主要是对曹操的评价问题,目前对这方面各人的意见还不一致,这里只想申述一下个人看法,有不对的地方,请大家多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7.
18.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2)
本文认为曹操在天下大乱,人民罹难的东汉末年,审时度势,趋利避害,把握机遇,在群雄逐鹿中不断发展壮大,为祖国的统一做出了杰出贡献。曹操受制于时代的、阶级的局限,多疑滥杀,草菅人命,表现出凶残的军阀本性。但瑕不掩瑜,曹操仍是一位过微功著的英雄。 相似文献
19.
20.
蒋礼鸿 《杭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4)
《说文》五百四十部,每部各立部首,部首说解殿以“凡某之属皆从某”.部首者,所以统领部中字也;部中诸字,属于部首者也.许书有仅有部首一字,部中更无他字而亦云凡某之属皆从某者,殊为无理,此其立例之未当者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