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从当代文明的正义原则这一视角分析和解决理想与现实相冲突的社会生活问题,体现理论与现实相统一的正义追求。由此出发,当代文明正义原则的实质在于人所追求的全部价值都应当根据理想与现实相一致的准则予以实现。文中通过对权利的权力、自由的平等、公平的差别、合作的竞争、交往的独立、生活的利益问题的分析,表达了当代文明的正义原则所具备的基本精神。在此基础上,对正义原则的前提性、优先性、时代性以及正义原则的作用和实现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从法律价值的实现来看,国际私法的发展经历了传统国际私法、现代国际私法和当代国际私法三个阶段。就价值取向而言,传统国际私法追求判决的确定性、可预见性和一致性,现代国际私法追求个案的公正性和合理性,而当代国际私法则摆脱了方法和思想上的片面性,追求多元的目标和价值,——不再仅仅是一个“多元的方法”,即单边、双边冲突方法和实体方法;也追求多元的目标和目的,即从国际一致性和冲突正义,到保护国家利益和实质正义。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正义论是批判正义论的典范,这归因于“批判性”是贯穿于经典著作的一条红线,也是马克思主义精神实质的生动体现。正义批判论是无产阶级的正义论,它与资产阶级正义论在对待正义的立场、态度、方法与道路等方面存在根本分歧。正义批判论否定普遍、永恒的正义观,认为正义的实质是经济关系的价值映像,正义的判断标准是生产力标准与人民利益标准有机统一,实现了正义观念的重大创新。  相似文献   

4.
法对实质正义的追求和维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古至今,法对正义的追求是一直沿袭的.法的价值不仅在于实现正义,法的价值还要表现为实质正义.实质正义是一种追求最大多数社会成员福祉、体现社会主义本性的正义观.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需要张扬实质性正义的法来契合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在构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的进程中,一方面需要民商法等体现形式正义的法来促进社会正义,另一方面也需要经济法等体现实质正义的法来促进实质性正义.法对社会经济关系的调整是通过一系列追求正义的制度规范来实现的,需要不断的制度完善.  相似文献   

5.
关于社会正义的探讨,避不开弱势群体保护问题,保护弱势群体是社会正义的实质要求.受制于强调自由的时代背景,休谟的互利正义观是将强势尽可能平稳地转化为利益.罗尔斯的公平正义观意在消除社会任意性与自然方面偶然性的影响,以追求实质平等,但罗尔斯正义观中所暗含的相互性正义与其追求的公平正义是相互矛盾的.人类“趋利避害”的本性意味着罗尔斯的正义形式是不稳定的,在弱势群体保护方面,罗尔斯的正义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休谟所遭受的诟病.巴利在前人正义理论基础上提出了作为公道的正义,这种“具备了保险游戏的结构”正义,确保了形式上的公道,使对弱势群体的保护进一步接近了实质正义.  相似文献   

6.
武立永 《兰州学刊》2014,(8):191-197
主体追求自身利益要求考虑制度效率,主体追求利益的冲突则要求考虑制度正义,而制度正义问题实质上是制度要实现谁的效率的问题。制度的选择和变革,最好同时关注效率和正义。农村土地流转权制度是我国最重要的制度安排之一,由农村土地流转权相对于城镇化和工业化需求变得更为稀缺而引致的该制度进一步变革,理应同时考虑效率和正义,应该重视农民的效率。否则,不但是非效率的,也是非正义的。  相似文献   

7.
现代社会的分配逻辑正发生着从财富分配向风险分配的转型,正义分配实质是风险分配。气候正义是风险分配的关键议题,目的是实现认知和应对气候风险能力的公平分配。实现气候正义除了依靠罗尔斯的平等原则和差别原则外,还需要扩充到全球正义原则。全球化与民族化、共同性与个体性、环保与发展的冲突构成了气候正义的问题背景,实现气候正义离不开全球治理,但也遇到伦理、制度和行动的三重困境。  相似文献   

8.
穆随心  郭捷 《兰州学刊》2010,(5):107-110
劳动合同正义是劳动合同自由的核心,一部劳动合同自由的发展史,同样也是劳动合同正义的演进史。劳动合同消极自由与劳动合同形式正义、劳动合同积极自由与劳动合同实质正义的理论与实践表明:劳动合同积极自由与劳动合同消极自由相互包容,以此来达到劳雇双方利益的均衡,进而达到社会和国家利益的均衡时,劳动合同的形式正义与实质正义也就得到统一,劳动合同正义也就得以实现,劳动合同自由与劳动合同正义的动态的协调统一也就得以完成。  相似文献   

9.
目前,对程序正义与实体正义关系,诉讼法学界论述的较多。而且,由于我国素来有“重实体轻程序”的传统,许多法学家试图矫正这一传统,对程序法给予了较多的关注。实质上,程序正义与实体正义的关系也是法理学必须研究的问题。本文从程序与实体谁先产生,程序正义与实体正义谁为手段谁为目的,立法与执法的关系,形式与实质的关系,法律与道德的关系等五个层面对程序正义与实体正义关系进行了法理思考。  相似文献   

10.
冲突法革命后,基于对旧有法律选择方式的批判和反思,国际私法由最初追求形式正义转向了以实质正义为价值导向,也由此产生了弱者利益保护原则.国际私法中的弱者特指那些在法律选择和争端方式选择中受到限制的弱势群体,他们本应享有的权利因在合同谈判中地位不平等而难以实现,主要体现在涉外消费者合同、劳动合同和产品质量侵权案件中.我国国际私法立法中也受到弱者保护理念的影响,但并不能明显表示出保护弱者利益的结果导向,法律操作性不高.本文旨在通过分析我国现行立法,指出现有不足之处,并提出合理的改进意见,以促进我国弱者利益保护原则和制度的完善与发展,切实保障弱者权益.  相似文献   

11.
亚当·斯密将正义作为“唯一明确和准确的道德准则”,斯密的这一正义观的真理价值在于:与“放弃属于自己的东西”的正义观相比,“放弃属于他人的东西”作为正义的最核心道德要求,并不需要自我牺牲,只要“没有给旁人任何实际伤害就是正义的”.这一对正义的规定,对于促进市场经济发展和生产力的解放具有重要的推进价值,对于维护健康有序的市场经济秩序也具有重要的引导规范价值.其谬误之处在于,由于市场经济具有外部性,坚持这种正义观不仅不能保障社会弱者的利益,更有可能将弱肉强食的自然法则奉为人类社会的正义法则.这一谬误,在诺齐克的权利正义(或程序正义)论中被发挥到极致.  相似文献   

12.
功利与正义:公共健康的伦理选择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军 《学术论坛》2006,(7):82-85
公共健康的目标是预防疾病和促进健康,它强调的是作为整体的人口的健康而非特殊个体的健康,因此公共健康需要在整体与个体之间进行取舍和权衡,于是便产生了整体功利与个体正义之间的伦理冲突。功利是对整体最大效益的追求,而正义是对个体,尤其是弱者的特殊关照。在功利与正义之间,公共健康所作伦理选择是“追求功利,兼顾正义”。  相似文献   

13.
正确理解共同富裕的科学内涵有四个维度:共同富裕不是同时富裕,而是有先有后、有快有慢的历史过程;共同富裕不是平均占有财富,而是人们享有的财富保持合理差距;共同富裕不是单一性的物质丰裕,还包括精神文化生活富足、个体所享有的权利得到充分保障;共同富裕不是功利性目标,而是一个渐进的、增量的发展之旅。在马克思主义的视域中,共同富裕与社会正义是紧密相连、辩证统一的关系。社会正义包括形式主义与实质正义两个方面,而实质正义又可以划分为不完全正义与完全正义。实现共同富裕就是要在坚持形式正义的基础上,不断提升实质正义中不完全正义的含量,最终走向完全正义。为推进社会正义和共同富裕的增量融合发展,应以共享式增长为扩大社会正义含量和实现共同富裕创造物质条件;以政治正义保障社会正义并为共同富裕奠定政治基础;以社会结构的不断完善使资源、权利和财富的分配更加公平合理;以久久为功推进不完全正义的增量发展和共同富裕的最终实现。  相似文献   

14.
郑奕 《理论界》2009,(1):105-106
规则正义是以规则本身和实施规则的人为对象的,在人与规则互动的关系中塑造出正义的品德为价值诉求.这即是对规则本身价值的要求,也是对主体人的要求.笔者认为,规则本身和实施规则者的正义彰显是趋向规则正义的两条路径.  相似文献   

15.
执政制度伦理的实质就是通过揭示执政制度的伦理属性和功能,对执政制度进行伦理分析.这种伦理分析必定关涉制度安排中的正义问题,因此,制度正义问题也就成为其研究的主旨.公平正义和权利正义代表着当代在社会正义问题上的两种不同观点,其分歧的背后隐含着形式正义与实质正义的冲突,而和谐正义的提出有助于缓和、化解二者的矛盾,体现了制度正义在当下的走向.和谐正义不仅影响社会正义的诸形式,而且还统摄着执政制度伦理的基本论题.  相似文献   

16.
林建伟 《东南学术》2006,2(2):105-110
正义是法律的终极价值,也是公司法的终极价值追求.公平乃正义的公司法表达,它要求在促进公司效率的提高和大股东利益最大化的同时,妥切保护中小股东权益、维护公司债权人等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以及社会公共利益.公司法的正义价值主要是通过改进公司的治理结构,平衡公平与效率的关系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17.
利益及利益关系是人类社会活动的基础,而政府的基本职能,就是对利益进行社会性的分配。因此,实现社会正义,需要政治正义。就此而言,政府既可能是维护社会公平的关键力量,也可能是导致社会不公的主要根源。公共行政的根本目标在于社会公共利益。政府不应当有单独的利益,而以追求社会公共利益为唯一目标,以实现社会公共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民主是政治正义的实现形式,也是构建正义社会的政治保障。民主作为实现政治正义的制度安排,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以法律规定的形式,将权力体系平等地向公民开放,使每个公民都有了获得权力的机会,从而使公民能够通过理性思考和自主选择来建立一个对公众负责任的政府。在这个意义上讲,民主是社会正义的生命和保障。  相似文献   

18.
正义是人类社会的至高目标,每个时代都有不同的正义目标。唯物史观认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人民是历史的主体,实现共同富裕是人民创造历史的目标指向,也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根本目的。共同富裕既是一个经济问题,也是一个价值问题。实现共同富裕不仅是物质经济利益的分配格局的重构,而且是社会正义的追求,彰显着唯物史观视域中的生产正义、分配正义和人的全面发展正义等社会价值。其中,生产正义是共同富裕内蕴的正义基底价值,分配正义是共同富裕内蕴的正义核心价值,人的全面发展正义是共同富裕内蕴的正义终极价值。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揭露了资本主义的非正义及其产生的根源,指出资本主义社会状态下人的全面异化是资本主义的先天缺陷.这个先天缺陷在资本主义私有制框架下是无法解决的.在政治哲学思想发展史中,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批判和超越了西方自由主义政治哲学,继承了人类创造的优秀政治文化,第一次提出了实质正义思想.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既是形式正义和程序正义,更是实质正义和结果正义,这是区别于自由主义政治哲学的关键.马克思主义实质正义反映和代表了人类共同的利益,是人类普遍的正义,是最好的政治哲学.  相似文献   

20.
自有人类社会以来,正义问题就成为人们诉诸于社会制度的主题,成为评价社会结构、制度运行的伦理价值尺度.社会正义的实现过程与公共管理由“统治型”、“管理型”向“服务型”的嬗变相互交织,从某种程度上说,就是人类社会在不同的层面和范围追求实现正义的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