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食物权从提出到被人们接受和认可经历了不短的时间。提出食物权的目的在于消除饥饿和营养不良,通过建立以基于权利的方式保护饥饿和营养不良者的权益。以国际人权法的规范为出发点,将食物权内分为适足食物权和免除饥饿的权利,分不同层次来评价不同经济水平国家的履行情况;  相似文献   

2.
视角     
《东西南北》2010,(8):2-2
当饥饿出现时,“赛特1”基因就被“激活”,从而表现得异常活跃,使得葡萄糖的新陈代谢速度加快。葡萄糖可防止超氧化物自由基的产生,这样抗衰老作用就实现了。  相似文献   

3.
《醒世恒言》中有一则《薛录事鱼服证仙》的故事,很能发人深省。说是一个身为县堂三衙的薛录事,因生大病高烧不退,便在昏昏沉沉中化作一条金色鲤鱼在东潭遨游,当其感到饥饿时,恰有他治下的渔夫摇着渔船而来,鱼钩上挂着香喷喷的诱饵,便想去吃。但转念一想:“我明明知他饵上有个钩子,若是吞下这饵,可不被钓了去?”但终于忍不过饥饿的折磨,于是又想:“我是个人身,好不多重,这些钓钩怎么便钓得我起?”既生此念,便产生了令其后悔不迭的悲哀结局。冯梦龙在这一则怪异的故事中饱含着许多人生哲理,足以为训。训之一:欲望是人皆有…  相似文献   

4.
“三年自然灾害”备忘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金辉 《社会》1993,(Z2)
三十年过去了,但所有经历过1959—1961年“三年自然灾害”的中国人,都会想起那个饥饿的年代,饿死千百万人的年代。这三年间,全国的自然灾害从气象水文统计资料上看,其实说不上“严重”,但灾害的后果却极为严重。到底有多少人在三年自然灾害中非正常死亡?一直是个谜。本文作者根据权威资料考证,揭开了这段尘封的历史。  相似文献   

5.
《东西南北》2011,(9):61-61
是谁能把一个贫瘠的国家,在短短几年的时间里,迅速崛起于世界强国的行列?在东方一个大国——中国,有一位优秀的领导者:毛泽东先生。领导了他的人民,在贫困、饥饿、压力下却取得了远远超越乔治·华盛顿的伟大成就。1949年,毛先生建立了他领导的红色政权,同时也揭开了中国人觉醒的时代。  相似文献   

6.
口述史的力量部分在于它能使许多人 ,包括研究它的学者们产生好奇心。以访谈为基础 ,探寻人们对历史的贡献和对历史过程的参与 ,常常令新加入到这一领域中的人和那些资深的口述史学家们啧啧称奇 ,这在一定程度上要归因于口述史的跨学科性。沃里克大学社会学家P 穆克塔博士所作的发言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恰当的例子 ,她记录了一个印度的家庭中 4代人的大量回忆 ,引起穆克塔注意的是“饥饿”成了贯穿生活故事的中心 ,这使她对“饥饿”的含义感到困惑 ,因为“虽然造成饥饿的是不平等的社会—经济结构 ,但对饥饿的回忆却属于完全不同的范畴 ,我们…  相似文献   

7.
两只狼     
两只饥饿的狼,发现了一片肥美的草地。一狼大喜。另一狼不解地问:“这草我们又不能吃,你高兴什么呢?”“但羊爱吃呀。”此狼说完,便朝一个方向飞奔而去。  相似文献   

8.
世界绝大等数国家的人均寿命都在与年俱增。即便在被称作“饥饿大陆”的非洲,最近10年中人均寿命也增加了近2岁。然而颇含讽刺意味的是,昔日的“超级大国”俄国却见个少见的例外。据俄罗斯人口统计局发布的一份最新调查报告,自1989年以来,俄国女性的平均寿命从74岁降至71岁  相似文献   

9.
贫困人口致富探讨——论讲求职业经济问题●齐经民富裕是人类生活一直追求的一个基本目标,但至今世界还有贫困人口达13亿之多,发展中国家有近1/3的人赤贫,每年有1300万人死于饥饿或营养不良,其中我国农村还有6500万人口生活贫困,大多数人还没有完全富裕...  相似文献   

10.
论速度与效益的统一性陈景琨重量轻质是我们长期遗留下来的一大弊病。加上投资体制、经营机制没有理顺,扩大规模成了扩大再生产的主要方式,"投资饥饿症"对投资的需求永远得不到满足,酿成大的经济动荡时,才被迫进行调整,使经济发展处于"大起大落"的状态。几年的高...  相似文献   

11.
警察的困惑     
困惑,无处不在。 然而,在当前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之际,中国警察群体中,也出现了难能说清,道明的诸多困惑。 愈发沉重的工作压力之下的困惑。为了保卫共和国的安宁,公安警察们在正常的时间内不能完成艰苦卓绝的战役任务。只好千方百计在国家规定的“八小时”工作之外加班加点!有时,为攻破一起案件的难关,数日数夜不寐,双眼红肿布满血丝;有时,为擒获一名罪犯,绵绵数月栖山洞,宿林海。既要忍受冰天雪地的严寒洗礼,又要饱经暴风骤雨及饥饿煎  相似文献   

12.
有一则寓言说,饥饿的狐狸看到嘴里叼着肉的乌鸦栖息在一棵大树上,不由得对这块肉垂涎三尺。“怎么才能得到这  相似文献   

13.
上一讲已分析了人口对贫穷问题和就业问题的影响。这一讲将继续阐述人口状况对饥饿、住房和教育等社会问题的影响。在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存在的条件下,食品、住房、上学等都需要每个家庭支付一定数量的货币,而各个家庭所拥有的货币量又与家庭成员的就业状况密切相关。因此,人口对贫穷问题和就业问题的影响,也会在不同程度上间接地影响饥饿问题、住房问题和教育问题。  相似文献   

14.
正联合国最新报告显示,随着暴力冲突增加以及受气候变暖影响,全球饥饿人口数量将重新出现增长。联合国报告指出,全球饥饿人口数量在2016年有8.15亿,占全球人口的11%,这比2015年多出了3800万。而饥饿人口猛增的原因首先是全球武装冲突增多以及受全球变暖的影响。报告指出,大约1.55亿5岁以下的儿童发育迟缓,而5200万儿童消瘦和营养不良。报告表示,这些趋势不仅由冲突和气候变化所导致,而且也是饮食习惯显著变化和经济放缓引发的后果。而在非洲的南苏丹、尼日利亚东北部、索马里和也门等地区,这个危机更加的突出。在过去十年,由于冲突不断增加,而且这些冲突呈日益复杂化、难以应对的趋势,悲伤的是,世界上粮食不安全和食物不足儿童的大部分集中在这些冲突的地区。  相似文献   

15.
潘谊 《社会福利》2002,(9):59-61
社会发展工作和非政府组织一样,在中国尚属较新的概念,不为人们所熟知的社会发展项目也使人们感到神秘:这样的项目是做什么的?什么是好的社会发展项目?让我们先来看一个假设的微型项目,此项目围绕一个饥饿的人甲某来开展。项目中的利益相关者(与发展项目或发展计划有利害关系的人、群体或机构)有项目资助方、项目管理人(在本案例中又是执行人)和项目受益人(甲)。项目管理人发现甲的饥饿问题,于是向项目资助方申请资金开展项目。我们看到项目管理人列出如下清单:  相似文献   

16.
布洛赫在著作中通过对弗洛伊德的性驱动力、荣格的集体无意识动力论以及阿德勒的权力意志动力说等关于人的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动力论的心理机制进行了深刻批判,指出他们的理论非但没有抓住人的根本特性,反而返回自然的开端,遮蔽了人的本真-乌托邦精神,成为遮蔽真正人的掩体;布洛赫拒斥他们的静态的、无历史的人类本质观念,揭示出其思想根源于静态的思维方式;进而阐明乌托邦精神是人的根本精神,"饥饿"是乌托邦精神的内在基础驱动力,人具有自己独特的远离任何动物性的开端,真正的人类精神历史是在不断满足由饥饿引发的不满的希望的基础上书写的,如果希望得不到满足,则意味着人生命的丧失.  相似文献   

17.
正虽然人们印象中的非洲是全球因饥饿而死亡人口最多的地区,非洲人民还在为"消灭饥荒"努力奋斗,但令人惊讶的是非洲地区的肥胖水平正在迅速上升。一边是饥饿一边是肥胖南非,撒哈拉以南非洲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其国民的肥胖水平已经位居全球第三,仅次于墨西哥和美国。南非媒体也自称是"撒哈拉以南非洲最胖的国家"。医学杂志《柳叶刀》发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在南非全国5500万人口中,超重和肥胖人口占比61%,其中26.8%的人属于肥胖。《柳叶刀》杂志2014年5月发布的相关数据指出,南非的肥胖  相似文献   

18.
贫困,一个全球性的话题时代繁茂的枝桠下,一边是发展与和平依旧构成了全球的主旋律,另一边却是摆脱贫穷并未与财富的增长成正比。有报载,全球的财富在过去的50年中增长了7倍,可令人遗憾的是世界的繁荣并未减少世界贫困人口的数目。据联合国统计,目前,全世界仍有10亿以上的人生活在绝对贫困状态,其中半数以上的人每天都在忍受着饥饿的煎熬,他们中的大部分人不仅缺乏收入来源,而且也享受不到任何教育、保健、就业等基本社会福利,每年有1000多万人在贫困与饥饿中死亡,远远超过了战争造成的死亡。贫困成为世界性的问题,即使在发达国家也不  相似文献   

19.
一个人在森林里迷路了,更倒霉的是,他又被一只饥饿的老虎追赶。逃命中,他发现了一个狭长的地洞,于是不加思索地跳了进去。正当他庆幸老天有眼时,却又发现洞里一条毒蛇正向他靠近。还好,一根树藤从洞口垂下,他抓住树藤拼命往上爬。爬到一半时,他听到头顶传来“咯吱咯吱”的声音——一只松鼠已将树藤啃得即将断开。洞口,有老虎绿幽幽的眼睛;洞底,有毒蛇腥红的信子;树上,松鼠的啮齿闪烁着死亡的白光——这时,他真实地感到,其实从遇见老虎开始,自己就被一步步赶入这看似救命洞的陷阱。绝望中,他发现在自己手边有一滴未干的蜜,于是,他在刹那间忘却了生死,尽情地舔起那滴蜜来……  相似文献   

20.
小词典     
千年发展目标所谓千年发展目标,是指2000年9月联合国召开的世界首脑会议所制定的以发展和消除贫困为主题的1990—2015世界发展目标,简称MDG。主要包括:(1)根除极度贫困和饥饿。将每天生活费用不足l美元的人口数量减半;将遭受饥饿威胁的人口数量减半。(2)普及初等教育。确保男孩和女孩都能够完成初等教育。(3)促进性别平等,提高妇女权益,在所有教育中消除性别歧视。(4)降低儿童死亡率,将5岁以下儿童的死亡率降低2/3。(5)提高妇女健康水平。将女性死亡率降低3/4。(6)对付艾滋病、疟疾和其他疾病。(7)确保环境的可持续性。将可持续发展融入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