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终身学习的思想火花在我国古代早已有之,但现代意义上的终身学习思想始于20世纪60年代后期,是伴随着终身教育及其相关理念的普及和认识的深化而逐渐产生的。终身学习的核心要义即:学习是人生一个“终身的过程”。本文旨在从终身学习理念的形成入手,探讨其在人发展过程中的价值要义。21世纪,终身学习超越教育范畴成为生存范畴的概念后,终身学习力成为人全面发展的核心要素。最后本文试图从终身学习的特征出发,探索可提升人学习力、促进人发展的学习模式。  相似文献   

2.
人的全面发展是教育和社会发展的最高价值原则。倡导终身学习、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与创建学习化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是人类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而且也正由理念走向实践。因为人的全面发展是教育事业的主导价值和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更是和谐社会建设的中心环节。  相似文献   

3.
杨晨 《成才与就业》2014,(19):27-27
正近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上指出:"要构建衔接沟通各级各类教育、认可多种学习成果的终身学习立交桥。"构建终身学习立交桥事关基本教育制度改革和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事关社会公平和人的发展。所谓终身学习立交桥,应具备两个要素:一是学习者所获各种学习成果皆可被恰当地认定;二是各种学习通道公平地向学习者开放。学习成果是广义的,包括学习者通过正规学校教育、各类非学历培训、自学以及在工作实践中所获得的知识和技能。学  相似文献   

4.
研究性教学模式是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时代来临,给人的全面发展所带来的终身学习和开放性学习要求的必然结果。传统的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因此,必须向研究性教学这一现代教学模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5.
学习的本质:教育学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教育学意义上讲,学习的本质,是人的个体在历史文明的全面占有中实现的加速发展。这一理念对于指导个体的终身学习实践,从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与人的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终身学习是当今世界崭新的教育理念,唯有社会全体成员参与学习,形成人人学、时时学、处处学的学习化社会,才能促进现代社会和社会成员的全面发展。爱尔兰科克市通过政府推动,创建了人人皆学的大舞台,其组织方式新颖,成效明显,对我国构建全民终身学习体系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7.
姚坚 《金陵瞭望》2006,(3):19-20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宏伟目标。鼓楼区于2002年5月开始创建学习型城区.以全新的学习理念和创新方式.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在构建文明和谐社会巾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终身学习的价值分析与体系建设新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随着国际化、信息化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 ,终身学习观念逐步形成 ,这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快速进步 ,都具有划时代的深远意义。终身学习应坚持强化媒体宣传 ,促进观念更新 ;调整教育结构 ,设置合理布局 ;发动社会力量 ,加大资源投入 ;优化科技手段 ,发展开放教育等 ,探索以建设终身学习体系框架的基本路子 ,迎接学习化社会 ,创造灿烂明天。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要“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加强职业教育和培训、发展继续教育,构建终身教育体系。”老年教育作为成人教育的一种形式,是完善终身教育的重要环节,是实现终身学习的最后阶段。21世纪是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世纪。全民学习、终身学习将成为21世纪人类的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它是人们应对扑面而来的信息社会、知识经济的挑战而在知识、智慧上进行储备的一条途径,是获得全面发展,不断完善自我、挑战自我、超越自我的必然选择。正如江泽民同志所讲的:“当今时代,是要…  相似文献   

10.
“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是党的“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一项重要内容。对学习型社会概念提出的过程进行了梳理,对学习型社会的涵义和特点进行了分析,指出:创建学习型社会我们必须转变思想,更新观念,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必须在普遍建立学习型组织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11.
人的全面发展体现了中国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和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内涵,实践"三个代表"要求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2.
发展观的本质和旨归在于人的发展。科学发展观把"以人为本"作为自己的核心和根本价值取向,依据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紧紧围绕发展的根本目的、基本动力、价值归属、价值尺度等一系列基本问题,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给予了科学回答,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和"人的全面发展"分别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人学关于发展的根本目的、基本动力、价值归属和价值尺度的思想。  相似文献   

13.
追求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以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内含着一种深厚的人本思想。它是对抽象人本主义的合理扬弃,其基本内容可以概括为关怀人、为了人、谋求人类的彻底解放,通过人、依靠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今天,我们对马克思人本思想的研究,不但有助于进一步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本质,而且对构建以人为本的社会主义有着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尤其重要的是,它能够有力地回应那种简单地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实践同非人道的专制和暴力等同起来的观念。  相似文献   

14.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最高价值目标,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的不懈追求。新时代中国的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以及生态五个方面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但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制约了人的全面发展。为更好地推动人的全面发展,需要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保障和改善民生,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这对加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现社会全面进步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科学发展观作为党的理论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作为对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继承和发展,具有深厚的以人为本的精神,而这一精神恰恰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又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前提。然而,在现阶段,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还面临种种制约因素,但执政党有智慧也有能力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方面发挥统领作用。  相似文献   

16.
社会的发展是为了人 ,人本身的发展构成社会发展的主体内容。马克思在创立科学共产主义学说时 ,以历史唯物主义为理论基石 ,确立了科学的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把人的全面发展确立为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这对于我们今天正确理解和把握人的全面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推进党和人民的各项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7.
分工与人的全面发展是一对矛盾,分工既有利于人的发展,又限制了人的发展。消灭分工使人的全面发展具有了现实性。分工的现实必然性又使人的全面发展具有了理想性。当前,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明确分工和人的全面发展的辨证关系对于我们今天的现实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经济发展中的人本思想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存在着"物本"和"人本"两种不同的经济发展指导思想。"以物为本"偏重物的产出及物在经济发展中的基础作用;"以人为本"则突出强调人的发展和人的基础作用。"以人为本"的发展是物质资料的生产同人的全面发展同步进行的发展,是确保所有人而不只是部分人的发展,是重视并依靠人的因素而不是偏重于物的因素的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唯物史观与现代西方社会发展理论作为建构中国现代化理论的理论资源,比较其异同,正确认识二者的关系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前提.中国特色的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是:发展是硬道理,坚持可持续发展和跨越式发展的战略,以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提高,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  相似文献   

20.
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命题,是马克思主义关注社会发展的核心。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坚持全面可持续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具有丰富的内涵:是我们党的宗旨的集中体现;是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和根本目的;是检验我党在新时代执政能力的标尺;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最高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