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对西部人力资本供应不足的对策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西部地区人力资本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人力资本的严重匮乏制约西部经济的进一步发展,通过阐述人力资源与人力资本的关系,揭示导致西部地区长期落后的深层次原因在于人力资本的供应不足,提出人口优势不等于人力资本优势的观点,以及针对西部地区人力资源的现状,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加快西部地区人力资源投资与人力资本积累,增强西部地区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2.
人力资本流失研究领域是人力资本管理的前沿课题之一.一个地区的人力资本流失状况,直接影响该地区的经济发展.尤其是高校教师的人力资本流失,对高校的教学质量、人才培养具有更为深远的影响.本文通过分析高校教师人力资本的内涵与特点,探究高校教师人力资本流失的多层次原因,并简要提出防范高校教师人力资本流失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3.
我国政府于上世纪末适时制定西部开发战略,以促进我国国民经济整体的迅速、综合与协调发展.但从目前来看,中国东西部经济差距越来越大.本文从人力资本的角度阐明了其在东西部经济趋同方面的作用,分析了东西部人力资本现状及人力资本流失的原因,并提出了西部增加人力资本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4.
人力资本与西部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力资本是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的基础性因素。本文对西部地区人力资本的作用进行了实证分析。并从理论角度出发,结合西部地区实际,从教育、医疗保健、市场环境等方面提出了加快西部地区人力资本形成的政策主张。  相似文献   

5.
人力资本是推动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要素,不平衡经济发展条件下的增长极理论可以有效集聚人力资本。文章以西部地区为例,阐述了经济增长极对人力资本集聚的作用机制,分析了西部地区人力资本集聚的现状,利用灰色关联度方法确定了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极,并在此基础上指出了目前西部地区经济增长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促进西部地区经济增长极以带动人力资本集聚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6.
针对前人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分析,把人力资本对我国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同作用进行比较。结合西部大开发,要强化人力资本对西部地区经济产出的推动作用,实现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7.
西部的民族地区由于制度约束等原因,抑制了人力资本的有效供给,阻碍了西部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在西部大开发中,通过人力资本积累机制创新与技术创新、制度安排相互协调,促进西部区域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使西部经济能长期保持又好又快地发展。  相似文献   

8.
对于地区经济增长差异原因有多个视角的解释,人力资本是其中的一个角度。理论上,根据人力资本在生产中的作用,可将人力资本分为三种不同类型:企业家人力资本、专业人力资本和普通人力资本,三种人力资本以不同的方式进入生产函数。在此基础上,运用2003—2011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可对不同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特别是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进行研究和比较。结果表明,企业家人力资本和专业人力资本对全要素生产率提高具有重要作用,企业家人力资本的作用更强。地区水平上,中部地区企业家人力资本对于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最强,东部地区专业人力资本对于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最大,西部地区企业家人力资本对于生产的直接作用最显著。  相似文献   

9.
基于人口因素对社会、环境和经济的制约作用,本文针对西部开发这一伟大的战略转移,阐述了人力资本在西部开发中的作用,分析了人力资本在西部地区的不足,并认为,通过自身潜力的挖掘才是解决西部地区人力资本的出路.  相似文献   

10.
论西部大开发中的人力资本投资战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我国西部大开发的宏伟工程中,知识资源已成为最稀缺的战略资源。人才是知识、信息和技术的载体,只有以人为本,紧紧抓住人才这一关键环节,加大西部地区人力资本投资力度,才能从根本上促进西部地区经济的腾飞。本文从人力资本的基本内涵出发,分析了西部地区人力资本的状况,提出了加强教育、促进人才流动等人力资本积累手段。  相似文献   

11.
“人才强国”是我国“十四五”时期一大重要发展战略,体现我国对人才的高度重视,也是我国对人才发展的高要求。我国把“坚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作为做好人才工作的基本要求,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鼓励引导人才向边远地区流动,形成良好的人才发展新局面。人才引进是人才发展的重要环节,也是人才集聚的重要方式,对于高素质人才的引进以及各地区间人才的合理流动都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在人才引进政策上,我国鼓励多方式引才并努力满足人才多样化需求,给予引进人才多方面的优惠待遇,以满足各地区对人才的需求。当下我国区域经济竞争日趋激烈,归根到底,各地区间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抢人大战”的势头从未减弱。而目前人才的缺失是不少地区存在的共性问题,西部作为我国经济相对落后地区,人力资源远不如东部地区,人才的刚性引进方面劣势明显,要想弥补其在东西部人才争夺中的不足,西部地区必须加快转变引才方式,将柔性引才作为开展人才工作的重要手段。就柔性引才的价值诉求看,实行柔性引才是发达国家解决人才问题的成功经验,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需要,更是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需要。柔性引才方式对西部地区的必要性体现在以下...  相似文献   

12.
建立人才集聚机制,吸引人才回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人才 ,特别是高层次人才流失严重 ,对我国的经济、技术发展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 :人才流失影响着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加快 ;人才流失影响了整个国家科技素质的提高 ;人才流失造成我国有限的教育投资浪费。而产生人才流失的原因主要有 :激烈的国际人才争夺战的影响 ;收入差距的影响 ;工作环境的影响 ;用人制度不完善的影响 ;宣传教育工作欠缺的影响。吸引人才回流 ,必须建立强有力的人才集聚机制 ,具体对策是 :继续制定和完善吸引人才回国服务的优惠政策 ;提高回国人才的生活待遇 ;增加投入 ,改善回国人才的工作条件 ;加强爱国主义宣传教育 ,用民族感情打动外流人才的心  相似文献   

13.
在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的西部地区,不断提高人才资源的资本化程度,对于充分发挥人才的创新能力和价值创造能力,使有限的经济资源发挥聚变和裂变效能,实现西部地区的跨越式发展是极为关键的.正确分析西部地区人才资源资本化的现状与原因,以转化观为先导,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根本,以建立和优化人才管理体制和机制为突破口,是提升西部地区人才资源资本化水平的基本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14.
西部大开发,人才是关键.作为西部地区唯一的直辖市,重庆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就必须切实做好人才工作.为此,笔者分析了重庆人才现状及存在的突出问题,探索性地提出了优化重庆人才环境,创新人才培养培育及引进机制等措施,在充分发挥现有人才作用的同时,努力吸引海内外人才来渝效力,使重庆成为西部人才乐园.  相似文献   

15.
当今世界,知识和人才成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要推动力,人才资源已经成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树立科学人才观,准确把握科学人才观的重要内涵,对加强西部地区普通高校人才队伍建设从而促进高校各项事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人才竞争对高校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入世后我国高等院校(以下简称高校)面临着人才竞争的挑战。指出当前人才流失是制约高校发展的瓶颈。并分析了在人才竞争中所处劣势的主要原因。为迎接挑战,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吸引和稳定人才,提出了对策:(1)努力创造适宜人才发展的政策环境;(2)创新用人机制;(3)建立新型的多元分配制度;(4)加大力度重点做好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培训工作;(5)实施人才资源的共享;(6)加强爱国主义教育。(7)营造良好的吸引和稳定优秀人才的软环境。  相似文献   

17.
在知识经济和经济全球化条件下 ,人才已成为目前世界各国和地区竞相争夺的战略资源。作为地处中部的河南 ,在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 ,面临“东压西挤”的不利局面。河南要摆脱这种被动状况 ,充分发挥后发优势 ,实施跨越式发展战略 ,就必须树立“人才资源第一”的观念。通过引进人才、培养人才、选拔人才和合理使用人才等机制 ,加大人才资源开发力度 ,提高人才资源利用效率 ,为加快河南经济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相似文献   

18.
企业人才流失状况的判定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人才流失是企业中人才流动超过其合理限度的部分。对企业人才流失状况的判定,不仅要衡量人才流失的总体水平,而且要从结构上对人才流失进行衡量,这样才能更准确地判定企业内的人才流失状况。  相似文献   

19.
人才相对论是一个包括能力、结构、环境、发展相对论在内的完整系列的较高层次的人才管理系统工程。随着中国加入WTO,竞争日益激烈,人才作用日益突显;而人才能力相对论中关于人才的长处短处与能力和需求关系、人才结构相对论中关于年龄、专业、气质结构、人才环境相对论中关于生活、工作、政策环境、人才发展相对论中关于培训培养有发展后劲的专业、实干型人才的理论,对于中国各级政府、各类企事业组织的人才管理,都有着重大的现实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论"贫困综合症"与西部教育资源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了西部“贫困综合症”之症解 ,西部教育资源开发与西部经济发展相结合 ,并提出了西部教育资源开发中要更新观念 ,进行结构调整 ,培养更多西部开发所需的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