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医的"中",本义即天文,从古典天文学来看,天文实指人的天体周行运动,即人随地球自转公转的连续运动,而此周行运动对人体具有唯一的、首要的、连续的、生成的、整体的作用,故古典中医建立在人的天行基础上,根源于日月运行定位的阴阳交替,故云"不知年之所加,气之盛衰,不可为工",故以"中"建立医学的生理、病理、药理等体系。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古典诗词上,“窗”、“隔”的出现频率极高,这不是修辞学上以窗代室的简单的“借代”,而是在我国传统文化氛围中生成的一种具有深刻哲学蕴涵的审美观的体现。纵观历史,中国传统文化从来不把人和自然分离开来,而是坚定地认为人和整个宇宙实属一体,以儒家为主导的哲学现将人视为复杂的自然等级结构中不可分割的一个环节。认为,人因为只是阴阳两气交感所化生出来的宇宙万物中一物。所以人与宇宙实为一体,即“人与天一物也。”张载讲:“乾称父,坤称母;于兹藐焉,混然中处,故天地之塞吾其体;天地之帅百其性。”即天地是万物与…  相似文献   

3.
月亮皎洁美丽,令人陶醉,引人遐思。浩如烟海的咏月诗词中,月还被冠以许多雅称。因日月对举,日称太阳,故月称太阴。《字》:“月,阙也,太阴之精。”柳宗元《感遇》诗青天暮,小星愁太阴。”《准南子》中有嫦娥奔月的故事。《幼学天文》中说:“青女乃霜之神,素娥即月之号。翰注:“嫦娥窃药奔月,因以为名。月色白,娥。”于是诗人们称月为“嫦娥”、“素娥”、“婵如杨维贞的“素娥饮以白玉醴,羽衣起舞千李商隐《霜月》中的“青娥素女俱耐寒,月中婵娟”的奇想;苏东坡更有“但愿人长久,千娟”的千古绝唱。《幼学琼林·天文》中又云:“月里蟾蜍,之精…  相似文献   

4.
程颐的“性即理”说一方面以“理”规定“性”来保证了人性的善,但同时通过性气分设、性情分设的方式,指出气禀在人成德之路上的负面意义,从而为成德之工夫指明了方向。因此,伊川之工夫论,可以在“性即理”这一表述中找到其根据所在。一方面为对治人心中“气”的消极影响,故需“涵养用敬”;另一方面为彰显人性中“理”的一面,故要“格物穷理”、“进学致知”。  相似文献   

5.
关于汉语新诗之“古典性”与“现代性”问题的讨论,自新文学初期就已开始。“古典”即意味落后,“古典性”与“现代性”相对立等论调,随着新诗获得普遍认可后便逐渐销声匿迹。但对这两个命题的讨论,却一直延续到当代诗歌批评中,并逐渐成为较核心的诗学问题。虽然诗论者们对“古典性”与“现代性”的定义及延展各个不同,但也往往会将其并举,认为两者原是摆脱“平庸”的不同法门,而很少会在两者间建立严格对立的关系。自1980年代末以来,批评界秉承着推动诗歌创作发展的宗旨,热衷于讨论在古典诗词中发掘现代性以及在现代诗中激活、重续与转化古典资源的可能性,据此提出了“新古典主义”“古典现代性”等力图熔铸古今、打通中西的诗学概念。  相似文献   

6.
1 全部《老子》关于道、德的议论,主要有两大方面的内容:一是论述“道”的基本特征,讲明君德应该配“道”,即侯王须法道、守道。一是从“道”之作用与表现的角度论述“道”与“德”的本质联系,即二者的本然同一,以及在这一前提下提出的修养理论。《老子》所论“道”之特征,可概括为三:从其作为实体存在说,“道”的特征是:“无名”,“无极”;从其产生天地万物的作用说,“道”的特征是“自然”、“无为”;从其作为运动过程说,“道”的“特征”是“周行”和“逝曰远,远曰反”。关于第一个方面,《老子》十四章云:“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  相似文献   

7.
魏源继承中国古典哲学尤其是王夫之关于气的学说,故其论气具有如下的特点。阴阳是气本身固有的性质。气有多种形态,在精神属性方面,有志气、勇气、浩然之气、正气、善气、和气、恶气,等等。在物质属性方面,有天气、地气、人气、阴气、阳气、元气、精气、神气、秀气,等等形态。王夫之认为阴阳二气、水火之气、甚至善恶治乱之气,都本原于一个气。所谓“一个气”,系指“物物有阴阳,事亦如之”。“阴阳之气,散则万殊,人莫知其一也,合则混然,人不见其殊也。”(张载《正蒙·乾称》)即阴阳是气本身的固有性质,而阴阳二气本身是运动的,两者相摩相荡,互相转化,变化无穷,从而出现各种形态的气。魏源说:“愤与忧,天道所以倾否而之泰也。”(《海国图志叙》)  相似文献   

8.
论中唐古文运动者,以为其产生之原因乃在于时代之需要,是中衰的唐代社会在文化上之需求。此诚为不易之论。因为古文运动的两个基本内容,即革新文体,以“散”代“骈”,建立新体古文与革新内容,主张文道合一,这两点确为济文章之穷、应时代所需的。然而不仅如此,照我看来,即古文运动的领袖韩愈那种雄奇奔放、汪洋恣肆之文章风格亦为时代之需  相似文献   

9.
欧洲中世纪宗教神学的一个重要问题是"上帝存在的证明"。然而康德批判哲学表明,上帝存在不可能获得思辨理性的证明;而任何存在皆不能获得思辨理性的证明,如自我存在是自我对自我精神存在的信念。基于此种信念,中国古典哲学在"人法地-天-道"即"天人合一"意义上认为宇宙与自我具同一性,故自我精神存在本身就是对天道(上帝)存在的证明。精神是看不见的,看得见的是精神者的表现——自由运动。中国哲人在天地中洞察到自由的存在进而"看到"天心的律动——这便是对超循环运动中蕴含心灵的发现:"复,其见天地之心乎!"。"复"即超循环运动,超循环运动的超越性即宇宙心灵所在。而自然科学在企图确定性描述系统运动之不能中使我们领悟到结构复杂性的本质乃是超循环运动的超越性所在,即宇宙的精神性所在。  相似文献   

10.
“德性”的源始涵义是指一般自然生命的生生力量,与作为导向生命坏死的“恶性”相对;通过属人的德性伦理学的内在转化,德性则被用来描述人之向善厚生的那种行为动因和道德能力;中(儒家)西方古典德性论伦理学的学理思路分别建之于人之纯粹情感能力和纯粹理性能力之上,由此形成了两种不同类型的德性论伦理学的话语体系.西方古典德性论伦理学是基于主客对立的认识论方法和物理—生物学的学科背景而构建的,并通过人的那种具有超时空抽象能力为实现个体自我生命的独立繁荣而提供了一种学理理想.儒家古典德性论立足于主客不分和生命体验的方法论建制,根据人之现世生活的“情感积淀”和人之“此在”状态的生命“境界凝聚”而提供了一种学理理想,并且是“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自发形成”.当代西方德性复兴运动中,从情感角度和情感主义路径构建德性论已成为德性伦理发展的一个“新方向”,与中国儒家伦理思想多有汇通之处.  相似文献   

11.
胡煦思想散论——兼论胡煦为什么没有成为中国的牛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61年,以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竺可桢先生为首的中国科学院代表团访问英国皇家学会,10月19月,英国皇家学会和英国皇家天文学会在伦敦天文馆联合组织欢迎会。会上,李约瑟博士作了题为《古典中国的天文学》的讲演,“向探索天空的远辈先人,古典(古代和中世纪)中国文明中的天文学者们表示敬意”。并强调指出:“对中国人来说,恒星是无须解释的发光体,彼此相距遥远,飘浮在无限空间之中,它们组成固定的形状已过了亿万斯年,这  相似文献   

12.
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爱国诗人,其人其作品彪炳千古,历来为世人所重,又是先秦作家中唯一在作品中自述出生年月日者,然其生辰却成千古疑案,迄无定论。所以然者何?盖其《离骚》之自叙“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句中“摄提”、“孟陬”、“庚寅”均系上古天文历法术语,后人对此多已不甚了了。熟谙此术的天文史家寥寥,又不屑于此,且有些问题(如岁星纪年)天文史家间尚且争论不休,况文学史家乎!故欲解屈原生辰之谜,有必要对上古纪日、纪月、纪岁作一简单回顾,然后再入正题。  相似文献   

13.
<正>我于1992年在开封召开的“周易与北宋文化研讨会”上曾演示过一个“直观天文仪”,并有一个“中国神秘文化根系表”。认为中国神秘文化的总根是古“天文”,并由此生出三大文化主干:八卦系统、历法系统、五行系统。其中《河图》《洛书》(下简称“河洛”)也在此根系之内。当时学者尚不注意。这里我将揭开它的秘密,以昭示天下。 “河洛”保留在道家经典《周易参同契》里。“参同契”的秘密全在“天文”,而“河洛”则是用数字图形表示天文的符号系统。道家用天体运动比喻炼“丹”内容,即丹精运行轨迹。 《河图》是表示“斗建”与“日缠”的数字图形,亦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天文状态符号(古人以为太阳绕地球公转)。《河图》分内层外层,内层用“生数”,外层用“成  相似文献   

14.
1中国古典美学中,“虚静”是某些艺术家所极力追求的极致境界。诗文曰静:“陶钧文思,贵在虚静”,“欲令诗语妙,无厌空且静”;作画言静:“夫尺幅之画,山水花草树石楼台人物之形,风云之变,纷然杂出其上,素之所余,几不足以容指。而善画者之画,则未尝有一笔一墨著于其间。此何以哉?静故也”;书法求静:“欲书之时,当收视反听,绝虑凝神,心正气和,则契于妙。”“欲书者,先乾研墨,凝神静思”;音乐也讲静:“心静即声淡,其间无古今”。这里所说的“静”即“虚静”,或者称为静思、空静、澄心、澄怀、凝神等,  相似文献   

15.
一历史就是这样古怪而无情:“任何进步同时也是相对的退步,一些人的幸福和发展是通过另一些人的痛苦和受压抑而实现的”①。从对偶婚制演化而来的古典的一夫一妻制作为对偶婚制的否定形式,无疑是一种历史的进步;但是,古典的一夫一妻制比起它的否定形式即新的一夫一妻制却具有特殊的性质:它成了只是对妇女而不是对男子的一夫一妻制。这又无疑是一种历史的退步。古典的一夫一妻制的产生不是以自然条件为基础,而是以经济条件为基础的,“即以私有制对原始的自然长成的公有制的胜利为基础的第一个家庭形式”②。更具体一点说,古典的“一夫一妻制的产生是由于,大量财富集中于一人之手,并且是男子之手,而且这种财富必须  相似文献   

16.
在甲骨文中,后是司字的反写,即后司是一字,皆读si,周因於殷文才分为二字,后才读同后音,即《说文》所云:“后,继体君也。象人之形,施令以告四方,故厂之,从一口,发号者君后也。”这是周以后才具有的后字的字音、字义,即后字的“今音”、“今义”。  相似文献   

17.
宋代的天文事业十分发达。在天象观测、星图的绘制和天象仪器的制造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在世界科技史上占有很高的地位。如以记录北宋元丰年间(1078—1085)恒星观测而闻名于世的“苏州天文图”,驰誉世界的至和三年(1054)对超新星的观测,北宋苏颂等人所制造的、被国际天文学界推为天文钟祖先的“水运仪象台”,都堪称为世界之冠。这一些,自然是与宋代已经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天文机构分不开的。然而,我们对宋代“天文院”的设置情况,了解得还不够。比如,反映在有的著作上,单知道宋代有天文院,而不清楚有两个天文院。《梦溪笔谈校证》一书,引用了宋人周密《齐东野语》卷十五的一段原文,校证者对这段引文标点如下:  相似文献   

18.
"素政堂主人"为冯梦龙之子冯焴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是对才子佳人小说出版家“素政堂主人”姓名及简况的考证。根据《列女传演义》“东海犹龙子”序后的“龙子犹印”、“素政堂”两枚印章,推知“素政堂”即冯梦龙所有之堂。但素政堂主人从事才子佳人小说出版事业时,冯梦龙已死,故素政堂主人当是冯梦龙后人。再据其他资料,推定素政堂主人为冯梦龙之子冯焴。  相似文献   

19.
在叶嘉莹先生看来,中国古典诗歌的审美特质,应该从超越心物二分的“不隔”世界去体会。这一世界,叶嘉莹先生概括为“兴发感动”或“感发”之作用。从本体角度看,这种“兴发感动”是宇宙之“大生命”中的“共鸣”世界;从其显现或体验的角度看,这种“大生命”之“共鸣”即人类精神的“本质”世界,更确切说,是人类精神中“真诚纯挚”的伦理世界。叶先生认为,这种心物一体“不隔”的“真诚纯挚”之域,应该是中国古典诗歌“赋、比、兴”传统的要义所在。  相似文献   

20.
试析对中医之"气"的理解中的思维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现代的思维方式去理解中国古代的概念 ,难免会出现偏差 ,将“气”定义为物质就是一典型范例。通过运用中国古典的非对象的、唯象的思维方式 ,对气进行考察 ,便可看出 ,气是物质运动之象 ,中医中的气则是人体生命活动之象。从而得出结论 :对中医学中基本概念的理解 ,不能只站在现代的角度 ,而应穿越思维空间 ,去经历古人的思维历程 ,只有这样才能得出准确而实事求是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