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闻一多先生的诗经研究——为纪念闻一多先生八十诞辰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闻一多先生是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一位伟人,在他身上兼有诗人、学者和战士的三种品格,他在新诗创作、古代文学的研究和为新中国诞生的战斗中,都做出了他独特的贡献,为我们树立了一面旗帜。但令人痛心的是,闻一多先生竟以四十八岁的盛年,死于国民党反动派的枪弹下,他没有亲眼看到为之献身的新中国的诞生,也没有完成他为研究中国古代文学所拟定的宏大的蓝图。一九四七年。当《闻一多全集》出版时,郭沫若同志说:“一个人倒下去,千百万个人站起来!在革命工作上我虔诚地希望能够这样,在为人民服务的学术工作上我也虔诚地希望能够这样。”在纪念闻一多先生八十诞辰的时候,作为一个热爱闻一多先生品格和学问的后学,我愿意把自己学习闻一多先生有关《诗经》研究的心得写出来,以响应已故的郭老在二十多年前,为纪念闻一多先生所发出的这一切实的提议。  相似文献   

2.
闻一多先生以身殉国,到今年整整四十年了。 闻一多这位杰出的爱国主义诗人,治学严谨、富于创新精神的著名学者,永垂青史的民主主义斗士,是我们知识分子和正在探索人生道路的青年们学习的榜样。 在举国上下,合衷共济搞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年代,我们更应向闻一多这位先烈学习如下的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不灭的红烛──闻一多先生诞辰95周年纪念大会暨’94闻一多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周颖菁1994年12月16日至19日,由民盟中央、武汉大学、中国闻一多研究会、闻一多基金会联合发起的闻一多先生诞辰95周年纪念大会暨’94闻一多国际学术研讨会在首都北京隆重举...  相似文献   

4.
就目前我们所看到的材料,闻一多所涉猎的外国诗人大致有拜伦、雪莱、埃兹拉·庞德、艾米·洛威尔、凡尔哈伦、丁尼生、勃朗宁、勃朗宁夫人、惠特曼、桑德堡、赫士曼、哈代、曼斯菲尔德、叶芝、狄斯黛尔等。这些诗人对闻一多的影响当然并不都是一样的。 惠特曼、桑德堡、丁尼生及勃朗宁伉俪的诗只是开拓了闻一多先生的视野,没有构成闻一多先生诗歌艺术的主流;赫士曼、哈代、曼斯菲尔德、叶芝、狄斯黛尔诸诗人或以辞藻、或以思想、或以形式影响着闻一多,在闻一多的诗歌中不时折射出他们美丽的彩虹。但是真正对闻一多的诗歌创作起了大的影响的是英国的济慈和美国的意象派诗人的诗歌。  相似文献   

5.
为整理出版《闻一多全集》,特公开征集: 一、闻一多先生未公开发表的诗歌、散文、戏剧、杂文、政论、学术论著、翻译作品及其他文稿; 二、已在报刊发表而未收入《闻一多全集》(一九四七年版)或辑成专书的闻一多先生的文稿; 三、闻一多先生的书信、题辞、序跋、课堂讲稿、讲演记录及其它墨迹;  相似文献   

6.
闻一多先生在《诗的格律》中提出的“三美主张”是他在中国新诗创作上的创新之一。本文试从闻一多诗歌传统物象的纯色之美、自然与现实的色彩对比之美和理想生活中的色彩斑斓之美三方面探讨闻一多先生一生追求的祖国的繁荣昌盛和生命色彩的美。色彩虽有不同,但闻一多先生“美的精神”永恒。  相似文献   

7.
今年是先师闻一多先生诞生的八十周年,也是他为民主运动殉难的三十三周年。唐诗,是我在先生身边听完的最后一个专业课程,留下的印象最深,听课笔记一直保留着,不时翻阅复习,象当年在课堂一样长期受到启发和教益。正如过去一位白永先生在《闻一多的诗论》一文中所说:“我们念惯了传统的旧式文学史,觉得凭了诗人的天分  相似文献   

8.
1994年12月16日至19日,由民盟中央、武汉大学、中国闻一多研究会、闻一多基金会联合发起的闻一多先生诞辰95周年纪念大会暨’94闻一多国际学术研讨会在首都北京隆重举行。16日上午,来自海内外的学者、闻一多先生的亲属、生前好友、学生共250余人,参加了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开幕式。开幕式由民盟中央主席费孝通主持。费孝通、王兆国、王汉斌、朱光亚、王重农、黎智、陶德麟等同志讲了话,高度赞扬  相似文献   

9.
闻一多是唯美主义诗人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十三年前,闻一多的老朋友朱自清在《闻一多先生怎样走着中国文学的道路》一文中,对闻一多的一生作了十分中肯的评价,他说:“闻一多先生为民主运动贡献了他的生命,他是一个斗士。但是他又是一个诗人和学者。……学者的时期最长,斗士的时期最短,然而他始终不失为一个诗人;而在诗人和学者时期,他也始终不失为一个斗士。”  相似文献   

10.
抗战暴发了,闻一多开始蓄胡须。他说:“赶不走日本人,我就不剃胡子,看他能够长多长!”七年过去了,他的胸前黑须盈尺,但是日本人还是没有被赶走。有一天,闻一多居然见到了街头有饿死的国民党士兵,要知道,这是在大后方昆明啊。闻一多先生不再潜心学问了,他拍案而起道:“这个国家,我们不能不管了!”他出席各种进步会议,他在会上的发言犹如狮吼虎啸,不做任何的掩饰。他的发言,老实人听了连胆子都要被吓破,谁都知道国民党统治黑暗,弄不好,脑袋就没了,但是闻一多先生不怕。他当着国民党军官邱清泉的面发问道:“国家糟到这步田地了,我们再不出来讲…  相似文献   

11.
为纪念闻一多诞辰100周年,中国闻一多研究会、闻一多基金会和武汉大学联合在武汉举办闻一多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从9月20日开始,为期4天,到会专家学者及闻一多先生的亲属、学生共计110余人,其中来自日本、韩国、新加坡、台湾、香港等地的专家12人。与会者提交论文50余篇,...  相似文献   

12.
今年是闻一多先生诞生八十周年,又正逢五四运动六十周年。五四运动是新诗诞生的标志。这个时候,全面地研究闻一多的新诗,是对他的一个纪念。闻一多的新诗,还没有得到充分的估价;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四人帮”的破坏。“四害”横行之日,江青窜到闻一多的母校清华大学,在光天化日之下,编顺口溜无耻地辱骂闻一多。那时候,谁争取过民主,就成了异端。因为“民主派=走资派”。就这样,为争取民主而献出自己的鲜血和生命的革命烈士闻一多,竟然在九泉之下也受到株连。“四人帮”垮台以后,我们一直更深切地怀念闻一多。新诗的第一个十年间,出了八十二个诗集。闻一多占两个:《红烛》(1923年)和《死水》  相似文献   

13.
闻一多早期诗歌美学思想,是一个比较复杂的文艺现象,表面看来,确有相当“矛盾”的地方.建国初年,李广田先生就指出:这个“矛盾”是他“一面说‘诗人主要的天赋是‘爱’;爱他的祖国,爱他的人民,而同时又在喊着我们的主张是‘艺术为艺术’”.李广田先生的文章旨在全面论述闻一多的政治思想、文艺思想的发展及其生活和创作道路的演变,因而未能对闻一多早期诗歌美学思想的“矛盾”作进一步的探讨.遗憾的是,五十年代出版的几家中国现代文学史,对于闻一多早期诗歌美学思想的研究,并没有将李广田先生提出的问题深入下去.著作者只是以现象的外观代替本质的分析,简单化地以“矛盾”二字作为闻一多早期诗歌美学思想的实质性概括.其中有代表性的是张毕来编著的《新文学史纲》,著者认为:“闻一多的创作活动是充满了矛盾的”.“五四时期,他在政治感情上是一个热烈的爱国主义者,在艺术思想上是一个极端的唯美主义者”.丁易、刘绶松编撰的两种文学史,也持类似观点.认为:闻一多既是一位爱国主义诗人,又是一个极端唯美主义者.这种观点,延续至今,几成定论.但我对这些观点却有不同的理解.  相似文献   

14.
在全国首届闻一多研究学术讨论会上,不少同志谈到闻一多先生与大江社的问题,且有不同意见,我想对此谈两点意见。  相似文献   

15.
闻一多先生是一位叱咤风云的为民主自由奔走呼号的斗士,也是一位才华横溢蜚声文坛的诗人。他不仅为我们留下了爱憎分明,疾恶如仇的高风亮节,而且还为我们留下了许多珍贵的不朽诗篇。这些珍贵诗篇,不仅具有博大精深的思想内容,磅礴激越的感情色彩,而且在语言艺术上也颇具特色。语言艺术的含量很大,本文仅就闻一多先生诗歌用词艺术这个侧面,谈几点浅见。 一 精选动词,栩栩如生 动词是表示动作情态的,它的动态感很强,用在诗词中被称为“诗眼”。动词深受  相似文献   

16.
闻一多和王尔德都曾强调艺术形式,追求愉悦作用,推崇艺术本身而反对表现道德。但他们对美的表现和本质认识不同。王尔德追求美而不真,属于美的偏执。闻一多则把真作为美的前提,崇奉美即是真和真即是美。王尔德颠倒艺术和生活的主从关系,闻一多却对其进行科学的辩证分析。王尔德的创作是唯美与颓废融合,闻一多却只唯美但不颓废。王尔德在个人表现方面极不严肃,闻一多却特别拘谨。我们将闻一多和王尔德进行比较,最重要者是要将辨别假丑恶和真善美作为评价坐标,以之增强我们核心价值观及其判断力乃至道德责任感。  相似文献   

17.
杰出的民主战士、著名的诗人、学者闻一多先生,一生勤奋著述,给我们留下了数百万字的手稿,这是一分极为珍贵的文化遗产。一九四八年,上海开明书店曾出版过郭沫若、朱自清、叶圣陶等主编的《闻一多全集》。由于闻一多时处干戈骚屑、社会动乱之际,手稿散失颇多。因此这部全集仅占全部遗稿的  相似文献   

18.
闻一多先生不仅是我国杰出的现代诗人、民主主义战士,而且是我国现代开拓学术研究新局面、建立新体系的先驱者之一。本文详细论述了闻一多先生中西汇合的学术道路、主要学术研究成就以及鲜明的学术特点,尤其是学术研究上的时代品格更具有开风气之先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9.
前不久,我发现了闻一多先生的一篇佚文——他为彭丽天的新诗集《晨夜诗庋》写的《跋》。这篇《跋》,似少为人知,不仅《闻一多全集》未收入,连有关闻一多的年谱、传记、论著也未提及。  相似文献   

20.
20 0 3年第 5期《文学评论》发表了江弱水的文章《帝国的铿锵 :从吉卜林到闻一多》 ,声称吉卜林从思想和艺术上给了闻一多直接的、重大的和关键性的影响。本文从闻一多思想艺术观基本形成期的九年清华生活入手 ,进而分析其思想艺术观产生飞跃深刻变化的西南联大九年生活 ,将其国家主义、民族主义的思想观念和充满个性化艺术特征的新格律诗的理论与实践 ,放置到世界潮流及中国历史文化的特殊背景中加以全面地展现、分析 ,得出闻一多思想和文艺观念的形成、发展、变化均与吉卜林无任何直接或特别关系的结论 ,全面否定了江弱水《帝国的铿锵 :从吉卜林到闻一多》一文强加到闻一多先生身上的种种错误和不实之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