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2 毫秒
1.
1935年中国经济由于国内白银大量外流遭受沉重打击,并导致国内货币信用发生严重危机。国民政府之所以发生如此严重的货币危机,不仅是受世界经济危机爆发后国际银价骤升影响,更是中国银本位货币机制存在弊端,以及国民政府实施巨额的财政赤字政策所致。为拯救困境中的货币金融体系,国民政府于1935年实施废除银本位的货币改革。此次改革使中国货币摆脱了国际银价的影响,并结束了当时中国货币流通的混乱局面,在中国货币金融史上具有重大意义。但此次货币改革对硬通货白银的彻底放弃,又为中国经济后来发生恶性通货膨胀埋下了严重隐患。  相似文献   

2.
20世纪90年代以来货币金融危机频繁爆发,给危机国家乃至世界经济带来了灾难性的影响,学界对货币危机的根源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文章对货币危机的传统理论及其最新进展做一综述,为以后的研究提供一个平台。  相似文献   

3.
中国近代王茂荫货币改革论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近代的货币改革家王茂荫,是马克思《资本论》中提到的惟一的中国人。他在中国近代内忧外患、社会危机不断加深的历史背景下,总结吸收了宋朝以来纸币发行的经验与教训,针对时弊提出了限量发行可兑换的纸币以缓解清代财政困难及通货不足的压力,并相应开创了政府与银号相结合的发行体制,从而推进了中国货币纸币化改革的进程,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中国古代、近代货币改革的发展方向,并由此引起了马克思的关注。其思想的进步性是值得肯定的。从经济学的角度讲,王茂荫货币改革的思想局限性在于,他认识不到纸币完全取代金属货币的历史必然性及其所应具备的条件,即纸币能否取得流通货币地位,主要并不在于兑换与限量发行,而在于政府能否以法保证纸币货币职能的发挥。只要政府能遵循货币的流通规律,调控纸币的发行量适应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纸币完全取代金属货币的流通地位是完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概述了本次东南亚货币危机过程以后,对引起本次货币危机的深层原因作了剖析,同时分析了作为周边邻国的中国之所以能免遭本次危机侵害的原因,以及当前中国经济所面临的种种风险隐患,强调方盲出中国应从本次东南亚货币危机中吸取教训,居安思危,未雨稠缪。  相似文献   

5.
从国际货币体系来看,美元作为统一结算货币,对维持全球贸易秩序起到了重要作用,曾带来了世界经济的空前发展。但是,以主权信用货币美元作为主要国际储备货币存在很大的风险。美联储实施数量宽松货币政策将导致基础货币发行的急剧膨胀,从而导致美元贬值,损害持有大量美元资产的国家的利益。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及扩散突显出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缺陷和弊端,改革的呼声此起彼伏,为货币体系改革提供了契机。重点关注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构想及其可行性分析。  相似文献   

6.
在全球金融市场高度一体化的今天,如何开展国际金融合作以防范化解货币危机是各国共同面对的难题。本文构建了一个包含不同国家政府、贸易企业和货币投机者的博弈模型。研究发现,如果各国独自应对货币危机,则需要持有足够多的外汇储备来防范货币危机及其不利影响,各国外汇储备的最优持有规模内生于自身的宏观经济不确定性、币值脆弱性以及外汇储备能力。反之,如果各国签署央行货币互换协议以联合应对货币危机,则相当于构建了货币危机的互助机制,各国需要持有的外汇储备规模较独自应对危机时明显降低。然而,由于不同国家的互助关系不完全对称,央行货币互换协议帮助危机国以更低的成本维护币值稳定和经济稳定,但增加了救助国的救助成本,唯有当救助国的宏观经济足够稳健时,货币互换网络才能实质性地改善各国的社会福利。本文为以国家为国际金融参与者进行国际合作的必要性和有效性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定性定量分析了资本账户自由化对中东欧转轨国家金融危机的作用。在定性分析中,阐述了中东欧转轨国家发生的银行危机和货币危机的原因及资本账户自由化在其中起到的作用。在定量分析中,采用面板数据固定效应logit模型和面板数据随机效应logit模型来分析资本账户控制指数的变化对银行危机和货币危机发生频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虽然资本账户自由化对中东欧转轨国家银行危机发生概率的影响不显著,但仍呈现出随着资本账户控制指数的下降,银行危机发生的概率上升的趋势。资本账户自由化对货币危机发生概率的影响显著,即随着资本账户控制指数的下降,货币危机发生概率在下降。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寻应对与化解当下肆虐全球的金融危机与主权债务危机的有效途径,针对各国陆续推出的各种救市举措未能发挥实质性效果反而助推了危机的全球性传导甚至导致了一些国家濒临"国家破产"的尴尬窘境等问题,宪政经济学理论提供了一条可能的破解路径。在立宪主义的视野下考量货币危机、货币体制、通货膨胀与政府财政权相互间的逻辑关系,对货币政策、货币权力的宪法规制等均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在货币立宪主义的规范结构中,无论是金融危机还是主权债务危机,其本质都是货币危机。货币危机的本质是由于国家货币权力失范所导致的宪政危机,而宪政危机可能是一种政治系统危机、价值认同危机、社会文化危机、制度构建危机、权力危机,无论是以哪一种危机或者危机组合的形式出现,宪政危机在实质上就是违背了尊重与保障人权这一立宪主义核心价值的权力危机。应从立宪主义的视角透视、分析并挖掘隐藏于金融危机或货币危机现象与问题背后的宪法现象和宪政问题,审视其中所隐含的独特的货币权力诱因。探秘货币危机与自由、民主和宪政之间的运作机理、逻辑内联性以及发展规律可以发现,货币立宪可能是应对与化解货币危机的有效途径,也是从根本上治理货币危机的必由之路,由此亦可促进、推动和实现宪政体系自身的更新与升级。  相似文献   

9.
在两岸间经济融合日渐加深的基础上,开展货币合作的社会经济利益是海峡两岸货币发展的重要驱动力。虽然目前两岸的需求冲击相关性不高,但是在供给冲击上呈现了不断增强的对称性。因此。两岸在推进货币合作的过程中,必须重视制度建设的作用,通过设立危机防范和救助机制来预防和化解未来的金融动荡。  相似文献   

10.
通过东南亚各国发生的货币危机过程、影响、原因的叙述和分析,对比我国货币安全现状,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提出确保我国金融安全的改革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短期资本流动与货币危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过去10年来,新兴市场频繁爆发货币危机,从1994年的墨西哥Tequila危机,到1997年始于泰国的亚洲危机,1998年的俄罗斯危机,1999年巴西危机,尽管每次危机的原因各不相同,但它们却有一个突出的共同点——危机前伴有大量的私人资本流入,危机时则迅速逆转。资本流动,尤其以银行为中介的短期资本流动表现出巨大的波动性,其与货币危机具有明显的相关关系:短期资本的比率越大,危机的可能性则越大。因此,如果过度依赖短期资本流动,通常会导致货币危机。  相似文献   

12.
简评当代西方经济学对滞胀问题的分析和对策李金河20世纪30年代,一场前所未有的经济大危机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许多有头脑的经济学家开始对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凯恩斯就是其中最杰出的一位。他在其《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一书中指出,危机...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90年代以来货币危机频繁爆发,1992年的欧洲货币危机,1994年的墨西哥危机,1997年的亚洲危机,1998年的俄罗斯危机,1999年的巴西危机等。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货币危机的“多米诺骨牌”效应呢?学界对此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形成了货币危机的第一代模型、第二代模型和亚洲危机后的第三代模型,这些模型有其各自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一、凯恩斯需求不足理论的背景、内容和后果 1929—33年的资本主义空前经济危机,先后导致罗斯福登台颁布“新政”和凯恩斯发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1936),后者旋又被吹捧为新时代的斯密《国富论》。《通论》承认资本主义存在危机,但否认危机来自资本主义制度本身。那么,危机是怎样来的呢?凯恩斯说,导致危机的直接原因是有效的总需求不足,亦即是说,是消费不足和投资不足,二者均与就业有关。然则,这一系列的缺憾又是怎样来呢?他更是振振有词地雄辩说,这些缺憾均是来自人们所固有的一些心理因素,即随收入增加而消费相对递减的倾向,资本边际效率倾向于递减而人们对投资利润的预期则倾向于递增,以及人们对干货币流动便利的偏好,他称此为规律法则,认为这就是危机所由来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5.
达摩克利斯是希腊神话中暴君迪奥尼修斯的宠臣,他常说帝王多福,以取悦帝王。有一次,迪奥尼修斯让他坐在帝王的宝座上,头顶上挂着一把仅用一根马鬃系着的利剑,以此告诉他,虽然身在宝座,利剑却随时可能掉下来。帝王并不多福,而是时刻存在着忧患。人们常用这一典故来比喻随时可能发生的潜在危机。  相似文献   

16.
“前苏联奇迹”与前苏联“经济大崩溃”,“亚洲奇迹”与“亚洲金融风暴”,“美元霸权”与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这些看似不同的经济现象背后反映的共同规律对后危机时期处于发展中的中国经济如何练好“内功”提供了前车之鉴,而全球性金融危机预示的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又对后危机时期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的中国借助“外力”提供了契机。既要遵循共同规律,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又要利用改革契机,争取公平环境,这是后危机时期中国经济发展必须认真做好的“对内”、“对外”两门功课。  相似文献   

17.
应用平稳性检验、协整性检验与因果检验,分析货币政策对经济政策与物价变动的影响,以此检验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实证结果表明,金融变量与经济增长、物价变动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因果关系,特别是80年代以来推行的市场经济改革,增强了中央银行选择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指标的可操作性,中央银行可通过控制货币供给总量来影响宏观经济活动,达到间接调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主要从货币政策、货币危机和资本管制等与现行汇率政策的关系着手,深入分析了我国现行汇率政策的弊端,认为必须及时地改革,而改革的首要选择是浮动汇率制.  相似文献   

19.
美国次贷危机导致世界范围的经济危机爆发后.现行以美元霸权为核心的国际货币体系的缺陷得到了充分的暴露,体系内国际储备货币为单一化的主权是形成这一缺陷的根源,这不仅导致世界经济缺乏稳定性,发展失衡,而且带来市场调节滞后、货币霸权等问题.可以通过构建超主权储备货币体系和构建多元货币体系来完善现行国际货币体系来促进此类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20.
资本流动与货币危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旨在阐释资本流动与货币危机的关系,强调资本流动总量的波动对货币危机的动态影响,即过度资本流入诱发货币危机,资本流入的“突然停止”或逆转导致货币危机的深化,这种深化在国内表现为剧烈的经济衰退,在国际上则表现为货币危机的“传染”。因此,防范危机的关键在于有效管理资本流动,降低其波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