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德里达的马克思主义观主要表现在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和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等问题的回答上。关于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德里达着重分析了马克思主义产生,指出了马克思主义的灵魂,说明了马克思主义的特征。关于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德里达主要强调了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坚持和捍卫马克思主义,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德里达的马克思主义观对当今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有助于了解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对于坚持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如何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是事关中国共产党的生死存亡、社会主义兴衰成败和中华民族进退祸福的重大问题。我们要在以发展的眼光认识马克思主义和以整体的视野分析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即:全面准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地发展马克思主义、具体灵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大众本位地完善马克思主义、解放思想地研究马克思主义和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3.
我国的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在取得成就的同时,也存在研究主题分散、对国外马克思主义政党和组织的马克思主义、不发达国家的马克思主义、国外马克思主义经验教训等关注不够的问题。深化我国的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现实途径,是把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目标提到马克思主义发展上来、把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结合起来、把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放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中研究等。“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仍具有突出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经历了三个阶段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阶段、马克思主义准中国化阶段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阶段。马克思主义实现中国化阶段的两个代表性人物是毛泽东和邓小平 ,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毛泽东同志主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初有两个含义。从毛泽东同志和邓小平同志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可以引申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另外两个含义 :要通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来产生和形成具有中国特点的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既是学习和应用马克思主义的结果 ,又是学习和应用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  相似文献   

5.
斯大林的马克思主义观集中表现在他对马克思主义观基本问题的回答上。在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问题的回答上,他对马克思主义下了明确的定义,分析了马克思主义产生及其意义,指出了马克思主义的灵魂,说明了马克思主义的特征,考察了马克思主义的的历史命运。在对“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问题的回答上,他强调,科学地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具体地应用马克思主义,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做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斯大林的马克思主义观既有历史价值也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简论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和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问题。文化传播的基本规律、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性质、中国社会的现实需要决定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性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初步传播、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马克思主义的深入传播、毛泽东思想的形成构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个基本阶段 ,邓小平理论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当代的延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经验和教训对于我们在当代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坚持邓小平理论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德里达的马克思主义观,是德里达关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主要表现在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和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问题的回答上。德里达的马克思主义观不是凭空出现的,而是有其产生和发展的主客观条件。德里达马克思主义形成的客观条件是:后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出现了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苏联东欧剧变,马克思主义发展遭遇重大挫折;资本主义世界千疮百孔,马克思主义批判武器并不失效。德里达马克思主义观形成的主观条件是:成长环境坎坷,认同马克思主义;研读经典著作,走进马克思主义;师从阿尔都塞,结缘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8.
当前学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上的误区主要是脱离文本的任意曲解和执着于片面深刻的自圆其说,造成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理解上存在一系列错误。马克思主义文献对于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具有思维借鉴作用。立足马克思主义理论文本是讨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必然选择。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问题主要归结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什么和怎么办的问题。从日常生活出发成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必然选择,日常生活维度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符合人的解放理论的运思路径。日常生活成为理解和践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合理维度。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认为,学习马克思主义,必须认真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系统把握马克思主义;运用马克思主义,必须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并用以解决中国革命的具体问题;创新马克思主义,必须以坚持马克思主义为基本前提,反对教条主义,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整体性既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重要问题,也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运用的重大问题。在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问题上,存在支离破碎地研究马克思主义、片面简单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割裂马克思主义的内容体系、制造经典作家的思想对立等现象。坚持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本质,破解误读马克思主义的种种现象,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和学科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清代嘉道之际著名的史地学家徐松,其文学成就的研究至今阙如,这与其久负文名的实际状况极为不符。文章就徐松的文学成就、《新疆赋》的文学特点,进行了论述,初步揭示了徐松在楹联、诗、文创作方面的成就,以及《新疆赋》在篇幅、结构和内容、形式、语言以及句式等诸方面的文学特点,从而彰显出徐松作为文学家尤其是赋家的杰出成就。  相似文献   

12.
从提高科技成果成熟性,增强企业吸纳科技成果的需求动力,造就科技成果转化人才等等三个方面提出了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法律保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票据抗辩与票据抗辩限制作为票据法中的重要法律制度,充分体现了法律为了平衡各方面的利益,力求使各方利益达到一个合理的平衡程度,以求社会关系的稳定和发挥社会关系的调节器的作用.两项制度的法条依据正是我国<票据法>第十三条的规定,文章通过剖析两项制度的内涵,坚持票据的无因性理论,对我国<票据法>第十三条进行了解读与思考,并最终提出了对第十三条的立法修改建议.  相似文献   

14.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继承中华民族传统思想文化成果,在此基础上,促进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华民族传统思想文化成果的相互融合,这既是对传统思想文化成果进行现代转换的需要,也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女性学研究与当代女大学生的培养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当代女性学研究的兴起是现代社会注重人性、张扬个性的时代产物,在中国则是改革开放的重要成果之一.女大学生是同龄人中具有较高文化程度和素质的群体,将女性学研究的成果应用于当代女大学生的培养,用高等院校女性学学科建设的成果促进女性学研究的发展,是一个相辅相成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通过实证研究写长法与学生英语学习成绩及其学习动机之间的关系,得出:写长法虽然没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但确实能够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成绩.因此,在教学中可把写长法当作一种有效的语言输出方式,对学生进行语言输出训练,从而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  相似文献   

17.
2009-2010两个年度汉语学界的诠释学研究堪称热烈而又丰硕。除了召开一系列既具有纪念意义又极富学术价值的学术会议之外,在西方诠释学的文本迻译与理论研究方面收获颇多;诠释学与中国经典诠释传统相结合方面的研究继续深入;诠释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联性研究有所创见;诠释学在一般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的应用与实践,于文学、法学、翻译等领域的表现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至今,李白研究在文集版本校注与整理、诗文系年、诗歌选本编选、概述性研究、身世生平、思想性格、艺术成就、诗歌接受、经典化研究、普及著作及赏析文章等方面有了长足发展,取得了一系列具有创造性的学术成就。既有传统基础性研究方面超越往昔的成果,也有在现代学术思想指引下研究新领域的开拓,还有普及类著作和赏析性文章的繁荣:这些学术成就从多方面推动了李白研究的发展与进步。  相似文献   

19.
行风评议:流程、要素及绩效改进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风评议是一种公众参与的政府绩效评价活动.分析行风评议活动的流程和各评议要素,尤其就评议主体、评议指标、评议方式和评议结果应用等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阐释.通过对以评议对象为核心的行风评议要素关系的探讨,指出评议的客观性、评议的准确性以及评议结果反馈的有效性等因素会对政府绩效改进产生影响.在特定评议情境下,评议主体的利益相关性以及评议主体间的群体效应是影响评议客观性的主要因素,评议指标的准确性和评议主体的评议能力是影响评议准确性的主要因素,而反馈渠道的畅通性、反馈内容的全面性以及反馈方式是否恰当是影响评议结果反馈有效性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美国费城的赛珍珠故居以及故居博物馆的陈列物品,从不同侧面阐述了夫人一生在文学创作和社会公益事业上所做出的贡献,向人们展示了一个充满爱心的女性,一位文品与人品高度融合、善良与智慧完美统一的伟大作家,"一座沟通东西方文明的人桥"。赛珍珠的文品人品及其人生境界的高度,展现了她永不褪色的"珍珠"般的美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