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奥斯丁和张爱玲是两位表现爱情与婚姻题材的杰出女作家,她们的作品有很多相同之处,尤其是在婚恋观上的契合。这种契合主要表现在经济因素和女性主体因素两个方面,虽然两位作家出身于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不同的历史年代,但是却表现出异曲同工之妙。  相似文献   

2.
整体与规范中的有限超越--十七年女性创作漫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七年女性创作同样处于"规范"中,但并非文学整体或历史的纯粹平淡部分.它拥有这一代文学中较多的一流作家.它淡漠社会性别意识,但并未使性别内涵完全消失.初期的女性社会动员题材结合婚姻家庭问题表现,契合"男女都一样"时代精神,反映社会转型时婚姻家庭变动.中期的女性成长主题,映照革命胜利历史与国家民族成长中的女性社会解放与成长.其中有代表性的作品多跨越题材"等级"局限,顽强表现了女性创作倚重"爱情"主题以及述写"自我"的倾向.  相似文献   

3.
元杂剧剧本计有五百多种,其中相当一部分是以婚姻爱情为题材的。这些作品提出了与传统道德截然不同的新的婚姻爱情标准,并塑造了许多极富个性的具有反叛意识的女性形象。本文分析了这些女性形象的特点,并与唐传奇同类作品中女性形象作了对比,最后从元代作家的世俗化和元代思想统治的相对宽松两方面分析了其产生的社会历史原因。  相似文献   

4.
新时期作家关于爱情婚姻题材的作品较多。文章主要论述新时期女作家在此方面探索出的不同于男性笔下的内容,从而阐释女作家的爱情婚姻观。  相似文献   

5.
创造社知识群体在向国人宣扬新的爱情婚姻观念、鼓吹妇女解放方面,做出了杰出贡献。尤其是他们对男女性爱的大胆正视和热情肯定,表现出了对虚伪的封建伦理道德的极端蔑视。他们个性鲜明的爱情婚姻观念的形成,究其根底,与他们留学时期的日本近代社会息息相关。以民主主义思想为主导的、开放自由的日本大正时期都市人文环境对他们社会观、文艺观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6.
刘彦彦 《南都学坛》2007,27(4):81-84
瞿佑的《剪灯新话》以元末明初的社会大动荡为背景,比较真实、细腻地表现了士人在乱世的经历、遭遇和情感,其中以爱情、婚姻为题材的作品,既有大量与理学相悖的情爱描写,又努力迎合理学的价值标准,反映出了作者复杂、矛盾的心态。  相似文献   

7.
《诗经》叙事艺术特征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叙事艺术在《诗经》中体现充分、反映显赫。本文从《诗经》所特有的现实主义诗风主题追求 ,以及叙事艺术的结构模式在《诗经》中体现两方面对叙事艺术特征进行阐释。也就是在题材和体裁两方面进行阐释 ,在题材上 ,表现出反映社会政治、人事、婚姻、爱情等方面内容。在体裁上 ,主要表现方式体现在叙事的抒发型、情节型、记实型这三类诗歌中。勾画出了叙事艺术在《诗经》中的轮廓 ,总结了叙事艺术在《诗经》中存在的方式。  相似文献   

8.
文章从表现主题和写作体裁两个方面,考察从先秦至梁代的感交和绝交题材作品,辨析这些作品在思想内容上的差别,并指出这些作品的共同之处.文章重点分析了这一题材的代表性作品《广绝交论》,指出该文在感交和绝交题材作品中的重要地位.文章最后简要剖析了用诗、论和书这三种体裁来表现感交和绝交主题在写作体式上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论十七年文学的两种阅读期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十七年文学一个极突出的现象,是题材集中于革命历史与农村变革,这与1949年中国革命的胜利密 切相关,在这一胜利的作用下,产生出一个强大的社会心理场,社会群体中个体的感情、意志、动机统 统臣服于主导历史巨变的主流意识形态的规范和训诫,个体的心理差异减少了,群体思想和观念的统 摄力、凝聚力增加了。正是这种共同的社会心理,催生了对十七年革命历史题材文学的阅读期待。  相似文献   

10.
元代婚恋剧是元杂剧创作的一种。元代婚恋剧在主题倾向上表现出鲜明的特征,即出现了推崇爱情,把爱情作为婚姻爱情基础的倾向,简单地说,就是尚情倾向。这种推崇爱情,把爱情作为婚姻爱情基础的倾向同当时的社会现实和文学自身的发展有密切的关系,并对明代文学创作的大团圆结局有深刻影响,直接启迪了明代汤显祖“情至”观的提出。  相似文献   

11.
詹姆斯·乔伊斯与凯瑟琳·曼斯菲尔德是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他们的作品在主题内涵和创作风格方面有着诸多相似性,《死者》与《陌生人》便是其中的典型之作。这两个短篇书写了主人公对爱情、婚姻、人生以及自我话语权威的多重幻灭,通过描绘其从幻想到幻灭的心路历程,揭示出其精神上的死亡和孤独感,暗示了现代人普遍存在的精神危机和异化状态,折射出20世纪初西方的社会历史语境。在其小说创作中,两位作家均借助多元的现代主义艺术手法,如顿悟或启示、自由式话语以及象征手法等,巧妙地呈现人物的内心隐秘世界,表现出作品普遍的幻灭主题,从而使小说的形式与内容达到完美统一,也使我们从中领会到了这两位现代文学核心人物深厚的创作功力。  相似文献   

12.
爱情被认为是文学的永恒主题,但美国早期的经典小说却是一个几乎没有爱情、没有丰满女性的世界。本文在分析这种文学现象的社会、历史、政治等方面的原因以及这些作品所表现的主题之后,认为美国早期的经典小说,虽然大多没有涉及爱情,但都反映了现实生活的真实,因而成为传世之作,令人百读不厌。由此可见,具有生命力的作品并非一定要涉及男女之情,没有生活真实而借助爱情甚至色情作添加剂的作品,或许能一时刺激某些读者,但最终只能是过眼风云  相似文献   

13.
正义、和睦与诚信作为《聊斋志异》狐小说着力表现的主题,具有新的文化价值取向和思想内涵。具体表现在对恶霸、诈骗和性犯罪等社会丑恶现象的揭露、批判,以及对罪恶根源的揭示;爱情、婚姻与家庭的和谐关系应在伦理文化中予以构建;嘲讽了不劳而获的集体文化心理,呼唤、倡导以诚信为本的道德原则。  相似文献   

14.
简·奥斯汀的《傲慢与偏见》以男女青年的恋爱婚姻为题材,通过四对年轻人四种不同的爱情和婚姻,传达了恋爱婚姻是关系到终身幸福的大事情,必须严肃谨慎的思想,同时提出了道德和行为的规范问题,并通过讽刺的艺术和语言的机智幽默,表现了她对生活的深刻思索:婚姻不应该被金钱、地位、情欲所驱使,只有建立在爱情基础上的婚姻才是真正幸福的婚姻!  相似文献   

15.
网络小说在叙事上表现出有别于传统体制文学的青春性。网络小说在主体方面的青春性主要表现为网络写手与网络读者的年轻化;在小说文本方面的青春性主要表现为:在题材方面突出表现爱情题材的盛行以及校园暴力题材的书写,在主题方面表现为"成长"主题的盛行,在小说文类上则表现为网络尚虚类小说与网络耽美小说等小说类型的出现。而网络小说意识形态的青春性,既表现在审美意识形态立场的超越性与包容性,又表现为政治意识形态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6.
十七年农村题材小说中小人物的研究在批评界长久缺失.透过宏大叙事和典型化原则理论,可以洞见到作家在避讳许多文艺禁忌的同时对小人物的语言、爱情和吃喝描写达到自由纵情的狂欢境界.狂欢式写作揭示十七年时期小人物的生存本相和社会存在的真实问题,使作品具有超越时代的社会意义和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长期的封建社会中,由于家长制和封建礼教的束缚,青年男女的爱情婚姻问题成了历史上的重大问题,追求爱情婚姻的自由、幸福始终是青年一代追求的焦点,许多作家都把它当作突出的主题来创作,而且不同时代具有不同的特色。从元代到清中叶比较有代表性的剧目《西厢记》、《牡丹亭》和《桃花扇》来看,爱情主题在戏曲中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典型价值。 一 元代杰出的杂剧家王实甫的《西厢记》是我国戏曲史上描写爱情题材的杰出作品。它以封建时代上层社会青年男女反对封建礼教,争取婚姻自主为题材,揭露了封建礼教对青年自由幸福的摧残,通过青年男女的美满结合,歌颂了他们对爱情的追求,寄托了作者的希望,唱出了“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的美好愿望,成为数百年来封建礼教束缚下的青年男女追求爱情幸福的赞歌。它给了在封建礼教束缚下挣扎、奋斗的同代青年以巨大的鼓舞,在元代戏曲舞台上树起了一面反封建反礼教的旗帜,这是《西厢记》极为可贵之处。  相似文献   

18.
洪升虽以他的传世名作《长生殿》在巾国戏曲史上争得了一席宝地,但物换星移,时至今日,人们对其佳制的主题产生这样热烈的争论,却是他所始料未及的。《长生殿》无非是以唐玄宗时发生的安史之乱为背景,叙写了明皇李隆基和贵妃杨玉环曲折动人的爱情故事,表现了剧作家思想上的民主因素和卓越的艺术天才。可是,由于李杨爱情故事这一题材自身的矛盾、作者思想的矛盾以及对作者创作主旨与作品主题这两个概念理解的混乱,所以,对这一剧作主题的理解,也出现了各持有据的说法,诸如爱情说、政治说、爱情兼政治说等,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本文想在澄清作家创作主旨和作品主题这两个概念的区别的基础上,对爱情一说略加申述。  相似文献   

19.
文革前十七年的文学创作中,以描写革命战争题材的长篇小说,大都以作者自身的经历为素材,在神圣主题的统领下,表现出通俗文学的风格。新时期之后,通俗文学从神圣的主题中走出。以求实的原则出发,兼有揭秘的因素,颇具野史风貌。把笔触伸向被政治、历史遮掩的各个层面。  相似文献   

20.
一、青年爱情观的变化爱情是人类的一种高级的精神生活,是异性间以互相倾慕并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终生伴侣的一种深沉的感情。因此,爱情不仅表现在恋爱中,而且表现在婚姻和家庭的建立和发展中。爱情是维系恋爱、婚姻、家庭关系的重要感情基础和自然基础。爱情是人类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社会现象。进入八十年代以后,随着我国政治经济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