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对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新世纪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村、农业、农民问题,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促进了农村发展.2005年5月,胡锦涛总书记在给新疆农村青年的回信中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同年6月,温家宝总理在河北藁城考察农村税费改革情况时,提出"建设新农村,改变一些地方村容村貌差的状况".10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重申,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地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建议>特别指出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这无疑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方面.农业在我国社会经济生活中起决定性作用,"不管天下发生什么事,只要人民吃饱肚子,一切就好办了".只有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才能完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重大历史任务.根据<建议>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精神,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首先应落实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2006年,临安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任务和工作要求,以增加农民收入为主导,继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努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有效地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稳步发展,农民收入实现较快增长。  相似文献   

3.
2006年,临安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任务和工作要求,以增加农民收入为主导,继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努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有效地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稳步发展,农民收入实现较快增长。  相似文献   

4.
2006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第一年。一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区各族人民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大力推进工业化、城市化和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培育经济发展新优势,加大节能降耗工作力度,加快社会事业进步,圆满实现了“十一五”经济社会的可喜开局。  相似文献   

5.
信息化:新农村建设之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朱启贵 《统计研究》2007,24(1):17-21
摘  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本文以2006年中共中央一号文件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研究农村信息化建设与发展问题。本文认为,信息鸿沟是我国城乡差距逐步拉大的重要原因;农村信息化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之路。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为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近年来,丽水作为浙江省的欠发达地区,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经济社会协调持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新农村建设扎实有效推进,为丽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与全省同步基本实现现代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2006年,在青海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上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1号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大对"三农"工作的支持力度,以促进农牧民增收和农牧业增效为抓手,投入大量资金及人力物力,支持农村牧区各项事业的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省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取得较好成绩,农林牧渔业总产值首次突破百亿元大关,第一产业增加值向比增长3.5%,农牧民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来,邹城市各级各部门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统揽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全局。立足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突出重点,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全市农业经济呈现出平稳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  相似文献   

9.
农业在我国是安天下、稳民心的基础产业和战略产业,保持农业和农村发展的良好势头,对保持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意义非常重大。提高我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就要对现代化建设过程中遇到的“三农”问题提出科学的解决方略。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把“生产发展”放在首位,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本质,体现了我们党驾驭新形势、解决新问题的本领。1.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新阶段解决“三农”问…  相似文献   

10.
2006年是全面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一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区各族人民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大力推进工业化、城市化和新农村建设,全区国民经济呈现发展速度加快,质量稳步提高,市场物价基本稳定,结构逐步改善,发展更趋于协调的良好态势。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各项统计工作也呈现与时俱进、健康发展的良好局面。  相似文献   

11.
新都区位于川西平原腹心地带,是四川省省会成都市的城北副中心,区域北与广汉市、成都市青白江区毗邻,西与成都市彭州、郫县接壤,东、南与成都市金牛区、成华区、龙泉驿区相连。全区面积496平方千米,辖11个镇、2个街道,236个行政村,86个社区,常住人口63万人,其中农村居民46万人。新都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展情况。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今年以来,新都区坚持城乡统筹“四位一体”科学发展观,把深入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中心工作,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总抓手,切实…  相似文献   

12.
朱万 《青海统计》2007,(9):35-36
推进新农村建设是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的需要。科学发展观其基本核心是以人为本,这就要求发展必须从全体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立足于城乡全体居民,尤其是注重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农民的利益,使青海广大农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不断得到提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三农"工作中的  相似文献   

13.
2月21日,中共中央下发了2006年一号文件,即《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同时提出,“十一五”时期必须抓住机遇,加快改变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滞后的局面,扎实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村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农村经济和农民收入已步入了快速发展的良性轨道,中国的大多数农民已从温饱型逐步向小康型迈进,农村贫困状况有了明显的改善。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六大以来,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中央制定的各项路线、方针和政策,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改革的办法解决发展中的问题,紧紧抓住国家实施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大力扶持粮食主产区生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战略机遇,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国民经济呈现又好又快发展态势,全省综合经济实力不断跃上新台阶,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5.
《青海统计》2009,(3):42-42
全省各地区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中央“1号文件”、省委“1号文件”精神,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全省农牧业经济运行平稳,种植业生产获得丰收,畜牧业生产平稳增长。  相似文献   

16.
党中央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在科学发展观的引领下,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任务,这是加强“三农”工作,更好地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和现代化建设的战略部署,是对“三农”工作指导思想的集成和发展,是推进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同时,建设社会  相似文献   

17.
一、引言2006年2月2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公布了《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意见》明确提出,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协调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而“金融是经济的核心”,农村金融问题同样也是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关键之一。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中共中央、国务院对金融机构也提出了相应的要求:进一步加大支农资金整合力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金融机构要不断改善服务,加强对“三农”的支持。  相似文献   

18.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统筹城乡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任务在于发展经济,富裕农民。最近,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专题研讨班上强调,要坚持把促进农民增收作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广辟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途  相似文献   

19.
过去的一年,龙江县牢牢抓住农业、农村和农民这一关系到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顺应城乡统筹发展思路,以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增加农民收入为重点,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依然存在一些制约因素。分析这些制约因素对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影响,采取对策削弱或消除这些制约因素,对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统计与社会》2007,(2):6-9
在全省上下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积极构建和谐陕西的大环境下,我省统计工作也步人了发展环境好、发展动力强、发展潜力大、发展机遇多的历史机遇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