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鲍桑葵《美学史》中“逻辑与历史”的研究方法为线索,论述了美学史的两种主要写作方式,即偏于史料与偏于叙述,认为美学史写作的理想在于这两种方式的融合,并论述了“逻辑与历史”的美学史研究方法对当代中国美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继《六朝美学史》出版5年之后,吴功正又推出了一部72万字的《唐代美学史》(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7月版)。这又一部美学断代史的诞生,作者是需要极大的勇气和充分的学术自信的。因为唐代美学研究面临着严峻的现实:一方面典籍浩繁,流派众多,要将有唐近三百年的美学历程浓缩聚焦,实非易事;另一方面唐研究号称“显学”,文学、美学、书法、绘画等均有不少人沉潜其中,宏论巨制迭出,要想别开生面,非具掣鲸碧海之才不可。吴氏此书以其深邃独到的史识、精微朗畅的论述集20世纪唐代美学研究之大成。下面就其取得的成就和不…  相似文献   

3.
长篇小说《白鹿原》的出现是新时期以来悲剧艺术在长篇小领域开始走向成熟的标志,其艺术价值首先体现在深刻的历史悲剧意识之中,这也是作品具有突破意义的所在。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传统农耕化理想与现代历史过程中严峻的阶级斗争现实的悲剧性矛盾冲突;其二,人的本质追求与残酷的化环境的悲剧性矛盾冲突。  相似文献   

4.
一般说来,历史文化意识在社会变革时期总是比较活跃的。社会变革是某一社会稳定状态的终结。这时候人们失去了传统惯性的支配力量,人们思考的对象是当今的现实,同时还关联到推测中的未来。基于此,  相似文献   

5.
英国女作家希拉里·曼特尔的《狼厅》表现出新历史的文本意识。作者大胆颠覆传统历史的写作方法,通过对叙事时序、故事人物的精心选择来编织情节,通过第三人称他叙事视角使读者进入主人公的内心世界,通过神话这种非主流叙事来增强事件的神秘色彩。在《狼厅》中,文学和历史彼此渗透,想象和真实相互融合,作者用生花之笔再现了一个与传统历史记载不同的都铎王朝面貌,有助于读者拓宽看待历史的空间和维度。  相似文献   

6.
《湘行散记》以水在流 ,岸不动的流水意识和乡镇文化传达了深厚广博的历史精神。作者用一个历史与现实间的“我”的穿梭 ,构造了今昔错综的模糊时空 ,摹写了湘西世界一部人事活历史的似变非变 ,从而完成了“变”与“不变”的历史审美主题表述。  相似文献   

7.
中译鲍桑葵《美学史》(张今译 ,商务印书馆印 ,19 85年版 )第九章第二节“芳特奈尔和伏尔泰”的一段译文颇令人费解。其文如下 :诗剧的规律最初不为人所知 ,而且受人轻视 ,经过若干时日 ,就遭到反对 ,然后再被有条件地勉强加以接受 ,最后竟成为统治舞台的法则 ,可是它们的帝国确立的时代 ,严格说来只是中国的时代。 ( 16 40 )这段文字的难解之处在于 :欧洲传统意义上的戏剧是否受到中国戏剧的影响 ?在欧洲戏剧史上有无“中国的时代”这一说法 ?“16 40”的出现有何含义 ?“诗剧的规律”(即我们通常所讲的“三一律”)是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学…  相似文献   

8.
读《文心雕龙》五十篇,我们时时可以感到一种流动于其中的深沉的历史感,书中无论是对文学传统“鉴必穷源”式的追溯;还是对文学发展“铺观列代”的考察,或对诸种史体“原始表末”的深讨和对作家作品“撮举同异”的比较,都体现出一种强烈的历史意识和运用娴熟的历史方法。本文拟就这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作一点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9.
如果我们承认,所谓历史,虽然不是根据某种先验理性原则,象大本钟那样准时准点地按照事先定好的节目单上演的活剧,但也不是毫无规律的偶然事件的杂货摊,那么,我们就无法否认,无论是以历代王朝的更替为线索来书写中国美学史,抑或是象把一个人的一生分为出生、活着和死亡一样,把中国美学史分为“发端”、“展开”和“总结”三阶段,都是非逻辑、非历史和非美学的分期法。因为在这里,我们看不到中国美学自身运动的内在原因和逻辑线索,看不到每一阶段作为历史环节必然产生的根据,也看不到后一环节对前一环节的否定和扬弃,因此也就没有实质上的意义和理论上的价值。事实上,中国美学史的分期,决不是学究式的经院哲学问题;它的意义,也决不仅仅只是为中国美学史的撰写提供划分章节的便利。正如我们将要证明的,它不仅关系到对中国古代社会性质的界定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总体评价,而且更重要的是,它在实质上要回答的,乃是中国美学的本质特征和内在逻辑。  相似文献   

10.
在西方美学史研究中"说清楚"有不同的层次。首先,要以简洁、通俗的语言提纲挈领地标示西方美学思想的演进。其次,对一些表述简单的命题或术语作具体的、展开的说明。再次,阐明隐蔽的问题。最后,阐明貌似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如果我们承认,所谓历史,虽然不是根据某种先验理性原则,象大本钟那样准时准点地按照事先定好的节目单上演的活剧,但也不是毫无规律的偶然事件的杂货摊,那么,我们就无法否认,无论是以历代王朝的更替为线索来书写中国美学史,抑或是象把一个人的一生分为出生、活着和死亡一样,把中国美学史分为“发端”、“展开”和“总结”三阶段,都是非逻辑、非历史和非美学的分期法。因为在这里,我们看不到中国美学自身运动的内在原因和逻辑线索,看不到每一阶段作为历史环节必然产生的根据,也看不到后一环节对  相似文献   

12.
美学,在近代中国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这道理可以用梅林的一句话来加以概括:“我们不能通过美学的途径来达到政治的社会的自由”。其时,思想文化界过去也有不少有志之士,如蔡元培,鲁迅等,曾想在这个领域里为革命寻找思想武器,他们的美学论文在思想文化史上当然保有其价值,然实际的社会效果都不大。继之而起的朱光潜先生他的一些美学著作,虽然在旧中国曾行一时。但是他的美学观从总体看仍然是唯心主义的美论。建国以后,新中国的美学研究,是以批判朱光潜先生为代表的唯心主义美学思  相似文献   

13.
《尚书》记录了三代时期的一些王事,初步具有运用历史的意识。在"勤用明德"和"不敬厥德"两类正反不同类型的王事中,我们不仅能看到天命视王"德"之有无而更替王权的力量,而且透过这种"以德配天"模式,看到其中人的因素的增长。这种增长是通过"保民"而体现出来的,最终以"人心"为天或天命中的核心因素,表明了《尚书》的一种普遍主义情怀。此观念既体现了我国先民最初的"天人合一"思想,又蕴含有一种于变易中追求永恒的辩证历史观念。  相似文献   

14.
《水浒》一书 ,积淀和储存了中华民族大量的历史文化意识 ,特别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儒家的伦理观念。概而要之 ,主要有 :(一 )“官崇拜”的民族文化观念 ;(二 )以“和”为特征的群体文化观念 ;(三 )以“孝”、“忠”为核心的向心文化观念  相似文献   

15.
喧哗中的庄严:评《现代西方美学史》郑元者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和逐步推进,九十年代的中国学术界真可谓是人心躁动、处境维艰。文学艺术的商品化似乎已形成了某种难以挽回的格局,经院式美学那种固有的空疏和脆弱已昭然若揭,冷遇和嘲讽再一次成了它的历史性...  相似文献   

16.
朱光潜《西方美学史》与中国当代美学知识生产之间有着密切的历史联系。《西方美学史》既体现了主流意识形态的历史想象和价值诉求,又参与了中国当代美学学科知识的建构。在时代意图与学术理性、政治意识与个人感受之间,它试图寻找一种平衡力量,实现对西方美学史的马克思主义阐释。但在真知灼见和历史叙述的从容背后,也有难以言说的压抑和痛苦,有文本的矛盾和缝隙。  相似文献   

17.
在崇祯皇帝继位、以魏忠贤为首的阉党垮台以后,当时的文坛出现了三部揭露谴责魏忠贤阉党的小说:《警世阴阳梦》、《皇明中兴圣烈传》和《魏忠贤小说斥奸书》。在这三部斥魏小说中,《魏忠贤小说斥奸书》的历史意识与文学意识结合得最好,是最有历史价值和文学价值的作品,这部书令人瞩目之处是,该书作为一部历史小说,用艺术的手法,全面而真实地反映了晚明时期东林党与魏党进行顽强斗争的过程,在历史小说的写作方面达到了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18.
客家文学有着强烈的历史意识,台湾作家钟肇政的《台湾人三部曲》横跨台湾被日本占领的五十多年历史。文章从历史主题进入作品,分析了客家人在面对历史所表现出来的担当勇气与责任感,同时也指出作家对日据时期知识青年的深切悲悯情怀,从而概括出作品所表现的客家人品性:隐忍与坚韧。历史意识与人性意识是解读客家文学的一种可能的理解途径。  相似文献   

19.
"忧患"意识不仅是一种人生态度,亦是一种历史思想。它最早渊源于《尚书》,与"殷鉴"思想、"先王"观念紧密相连,三位一体,共同构成了《尚书》历史功用思想,予后世以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0.
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其远缘可溯史前的原始宗教及巫术,近缘直达先秦的道家学说、神仙方术等。就历史之悠久来说,当今世界上几种主要宗教可能均难望其项背。鲁迅先生说中国的根底全在道教,可见道教对中华民族影响之深远。中国历史上曾经有过好几次"灭佛"的大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