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进入 2 0世纪 90年代末期 ,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出现了新问题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难度加大。在大中城市与广大农村之间积极发展小城镇 ,使乡镇企业重振雄风 ,促进农村第三产业和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可以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 ,实现其根本性转移。目前应加快制订规划 ,加强乡镇工业小区建设 ,发展中心乡镇 ,广开渠道 ,增加小城镇建设资金 ,加快小城镇建设  相似文献   

2.
从南阳市区情出发,在分析乡镇企业发展对小城镇建设推动作用的基础上,论述了发展乡镇企业、建立工业小区、加快小城镇建设的小城镇发展模式,并论证了发展工业小区、加快小城镇建设的措施和对策.  相似文献   

3.
在分析洛阳市农村工业分散布局现状的基础上指出了农村工业向小城镇集中缓慢的原因 ,提出了加快农村工业向小城镇集中的对策 :合理进行小城镇的建设规划、加强农村工业进入城镇工业小区的领导和尽快出台有效政策。  相似文献   

4.
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是发展经济学的重要研究课题。文章认为 ,乡镇企业布局要适度集中 ,通过乡镇工业小区的建设和小商品市场建设 ,大力发展小城镇 ,特别是高层次小城镇 ,提高现有小城镇对农业劳动力的吸纳能力。要转换城市机制 ,完善城市经济结构 ,用市场法则取代行政原则 ,促进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与城乡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5.
我国乡镇财源建设存在的困难和矛盾,影响了乡镇政权职能作用的发挥,为此要推进乡镇财源建设的结构性创新。以新兖镇为例的研究表明,推进乡镇财源建设的结构性创新必须发挥优势,以农业为起点,从发展现代农业、工业、服务业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着手。同时,完善财政管理体制,保持财源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本文利用统计分析手段对小城镇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小城镇发展与农民收入在不同阶段呈现不同的相关性,对工业和第三产业具有较强的依赖性.同时,小城镇建设对农业、乡镇工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具有不同程度的拉动力.为防止出现"空心镇"现象,我国的小城镇建设与区域经济之间应该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7.
小城镇建设一方面可以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另一方面通过极化作用和扩散作用拉动工业的发展。利用统计分析手段对泰安市69个小城镇的相关数据进行相关分析,研究表明,在泰安市城镇化水平每提高一个百分点,镇域农民人均收入将提高0.36个百分点,农民收入增加14.87元;可以拉动乡镇工业收入提高6.9个百分点,乡镇工业增加收入704.7万元;同时,小城镇建设还拉动了区域房地产市场,其相对强大的人流、物流带动了餐饮、服务业、流通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以改革思维重塑县乡关系,促进县乡经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传统的“行政领导和附属”型县乡关系 ,已不适应形势的需要 ,必须建立新型的“服务和指导”型县乡关系。重塑县乡关系 ,应做好几方面工作 :搞好县级行政机构改革 ;实行乡镇自治 ;做好乡镇自治后的各项管理工作 ;把乡镇发展纳入小城镇建设规划。  相似文献   

9.
泰安市小城镇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城镇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综合性系统工程,泰安市小城镇建设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本文就泰安市小城镇建设情况展开调查,分析了小城镇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根据泰安市实际情况,提出了适当合并乡镇、修订建制镇标准、建立多元化投资机制,制定全面、科学、合理的小城镇发展规划,搞好小城镇建设的一些配套改革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乡镇图书馆是公共图书馆的重要组成部分,乡镇图书馆的发展与建设方兴未艾。随着国家把信息产业摆在突出优先发展战略时,从省市图书馆到乡镇图书馆必将形成一个纵横交错的信息服务网络。本文从三个方面较为全面、深刻地论述了发展乡镇图书馆的意义,面临的困难以及如何建设和发展乡镇图书馆。  相似文献   

11.
文章分析了当前农村社区建设存在着主体错位、观念偏废、结构紊乱、冲突加剧的"瓶颈"制约。以乡镇工业为载体的新型农村社区已开始形成,并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在研究了乡镇工业推动型农村社区生成及功效基础上,提出应培养和塑造社区建设的新型主体;以利益为导向,以法理精神为基础,以契约关系为手段,促进乡镇工业与农村社区的良好互动;遵循客观规律,促使农村社区从无序到有序再向新序渐变;加强乡镇企业文化与社区文化的交融,以促进农村社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进镇还是进城:农民理性选择下的非农就业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研究主题 对于中国这样一个有9亿农村人口的超大规模发展中国家来说,通过农民先向小城镇转移而后逐步转往小、中、大城市的人口城市化方式,可能是实现国家现代化迫不得已的路径选择。费孝通先生当年提出“小城镇,大问题”的重要意义也许正在于此。我国自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的小城镇建设,已历时近20年。目前学术界在小城镇发展问题上存在诸多争议:有人认为,我国的城市化道路是以乡镇工业和小城镇建设为中心的乡村工  相似文献   

13.
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加快乡镇图书馆建设已成为我国图书馆界同仁共同关注的话题 ,本文依据这一认识 ,分析了我国乡镇图书馆的服务功能以及发展模式 ,阐明了我国乡镇图书馆在农村小康社会建设中的作用和意义 ,指出了我国乡镇图书馆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相似文献   

14.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国已经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乡镇作为中国城镇体系中最基本的地域综合体,其发展逐渐以满足人民生活为立足点,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展开了深刻的实践。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目标给全面推进中国乡镇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和新挑战,全力推进乡镇的中国式现代化发展,必须认清中国乡镇在新时代发展中的地位,深入分析中国乡镇在整个现代化进程中的发展特征和现实基础,以探寻乡镇实现现代化发展的新路径。基于此,文章提出乡镇现代化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组成,乡镇是建设新型城镇化的重要载体,是促进城乡融合的重要支撑,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战略引擎。进一步,文章从乡镇的历史发展和现实条件出发,论述了乡镇在经济活动发展区、人口流动集聚区、历史文化传承区和宜居生活典范区建设上具有坚实的基础。在经济发展上,近代以来乡镇经济活动功能已初具雏形,乡镇企业的兴起促进了乡镇工业的发展,继而推动乡镇承担更多的经济活动;在人口流动上,城—镇—乡之间的人口流动更加频繁,随着乡村振兴和镇的发展,乡镇对流动人口的吸引力不断增强,乡镇的人口集聚作用更加突出;在历史文化上,名镇、名村承载着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价值,从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到中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体现出乡镇对历史文化的传承和特色景观的营造;在宜居生活上,建设美丽宜居乡镇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乡镇在产业体系培育、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配套、生态环境治理上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针对中国乡镇发展的现实基础,文章提出推动中国乡镇现代化发展的路径和举措。在坚持城镇化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基础上,要从“四高理念”出发做实中国乡镇现代化发展的基础,以扩大对外开放,实现高水平开放;以促进经济要素活力,助力高质量发展;以提升公共服务质量,打造高品质生活;以创新社会治理模式,探索高效能治理,以期为全面提升中国乡镇现代化发展质量、制定精准的乡镇发展政策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5.
乡镇工业环境污染问题与西部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历史学角度 ,通过系统准确的统计资料分析 ,探讨了中国乡镇工业环境污染问题过去 2 0年的发展趋势及其社会历史原因。提出在西部地区特殊的社会和环境形态中 ,乡镇工业的发展是必然的 ,更应控制其对生态环境可能造成的破坏  相似文献   

16.
对福州市马尾区亭江镇发展生态乡镇进行SWOT分析。结果表明,亭江镇生态乡镇建设的有利条件是:优越的区位条件,悠久的历史文化,坚实的工作基础。其限制因素是:环境保护设施建设滞后,老城区功能混乱导致生态建设难度大,工业园区生态建设任重道远。其面临的机遇是:美丽中国和生态省建设的带动,新型城镇化建设和闽江口金三角经济圈发展的机遇期,"两马"旅游热和友好生态乡镇对接的重要节点。其面临的挑战是:短期内培养全民生态理念难,生态乡镇建设所需人才短缺,完成生态乡镇建设时间紧任务重。要更好地进行亭江镇生态乡镇建设,就要利用亭江镇各方面优势,消除不利因素,抓住机遇建设好国家级生态乡镇。  相似文献   

17.
论近代江南乡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口迁移是乡镇化的外在发展机制。从人口统计、乡镇数量和规模的变化诸方面,可以显示近代以来江南乡镇化的走势。以人口迁移的推拉理论考察,江南乡村现代工业的成长和第三产业的发展构成乡镇化的主要拉力;人口压力和土地制度是乡镇化的主要推力。江南乡镇化的历程呈现了这样一些明显特征:密集的中小乡镇是乡镇化的基础;江南中观区域内部的乡镇化存在着水平差异,但没有性质的不同;外来移民是江南乡镇化的重要动力。  相似文献   

18.
普遍存在于西部地区的乡镇工业举步维艰的现象,是由于该地区产业结构不合理造成的。全面分析产业结构现状的基础上,综合考虑西部环境优势,区位优势,产业空间转移契机和双低优势,结合西部地区农村工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正确界定乡镇工业产业调整的空间定位、产业定位,提出了产业结构调整的具体对策,从而为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9.
苏州通过撤并乡镇和城乡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为新时期全市经济社会的全面可持续发展和区域经济的集聚发展、协调发展、特色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被撤并乡镇在发展中也存在体制不顺、功能重叠、投入不足、建设不够、服务弱化、办事不便等问题。究其根源,被撤并乡镇的定位研究不足是重要原因。因而,被撤并乡镇在功能定位时应依据政策与规划的指引、新镇域与周边地区的功能定位以及自身发展条件与潜力,遵循经济性、独特性、前瞻性与动态性原则,通过整体规划、分类改造;统筹兼顾、互补发展;创新制度、优化环境,将撤并后的乡镇演化为城乡产业集聚发展的平台、新型居住区的最佳选择点、城乡文化的交融区、乡镇自治的平台以及新农村建设的服务中心。  相似文献   

20.
新亚欧大陆桥东桥头堡前沿——连云港市云台区,以独特的区位优势、便利的交通条件、引人入胜的旅游资源越来越引起世人的瞩目。 目前他们重点打好两张“牌”:尽快建成新兴工业区和旅游胜地。 为尽快建成新兴工业区,云台区政府根据自身特点,提出了“三沿”发展战略:一是突出建好沿路经济带,加快建设三个工业小区:在新墟公路朝阳段两侧建好朝阳工业小区,乘势扩建花果山工业小区,加快建设猴嘴工业东小区。二是加快沿山经济圈建设。以果品种植、冷藏、深度加工为一体,加快提高山北万亩水果和山南万亩干果的经济效益。在此基础上,继续发展果品加工。三是大力开发沿海经济块。加快开发元宝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