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壮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民族,主要聚居在广西,尤其集中于桂西、桂南和桂西北,以及红水河流域地带。其余分布在滇、湘、粤、黔的部分地区,人口约1300万。 壮族是个勤劳、能歌善唱的民族。自古以来,壮族人民就在集体的生产劳动和生活过程中形成了“对歌”的传统,壮族地区素有“歌海”之称。以壮族神话故事中的歌仙刘三姐为代表的壮族劳动人民,是壮族民歌的创造者和传播者。经过历代的不断传唱和发展,如今,  相似文献   

2.
试析道教巫教对桂西壮族民间文化的影响黄碧功桂西是广西发展较为缓慢的边远壮族聚居地区,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壮族先民为开辟桂西,发展桂西的政治、经济、文化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创造了桂西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文化,涌现出许多壮族歌手、故事员、民间艺人,他们将自己...  相似文献   

3.
研究壮族语言,目前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首先是壮族语言方言复杂。壮族现有人口2300多万,主要聚居广西,杂居湘、滇、黔、粤等省,散居全国。在广西大聚居区内,壮族按语言分为南壮、北壮;北壮又有侬、蛮之别;而北壮实际上又有东西的不同。桂西由于地缘关系又与云南文山、贵州  相似文献   

4.
《中华魂》2007,(9)
靖西县地处广西西南部,与越南高平省接壤,居住着壮、汉、苗、瑶等12个民族,其中壮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9.4%,为全国典型的壮族人口聚居县。民族文化悠久、浓郁、纯正。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广西推行使用壮文的情况及亟待解决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西壮族自治区全区总人口为3732.93万人。其中壮族人口为1262万人,占全区总人口33.8%。主要聚居在南宁、河池、百色、柳州四个地区和南宁、柳州、桂林兰个市。壮族人口高度连片聚居,壮族聚居和壮族与其他少数民族杂居面积占全区面积60%以上,重要的资源也在这些地区。壮族的主要特点之一是讲壮语,壮语属于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的一种语言。千百年来,壮语一直是壮族人民进行社会交际和交流思想的主要工具,特别是县以下的壮族地区群众都是使用壮语进行交际,只有居住在县城的壮人才兼通一些汉语言。尽管历代反动统治阶级对  相似文献   

6.
<正> 土家族(自称“毕兹卡”,即土家人的意思)是我国一个古老的历史悠久的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在今天的湘鄂西一带,现约有九十万人,其中六十六万多人聚居在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二十一万多人聚居在湖北省恩施地区。在川东、黔东一带也有两、三万土家族人民居住,繁衍生息。我国现在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土家族和全国各兄弟民族一样,以刻苦耐劳著称于世,在缔造统一的繁荣富强的伟大祖国的事业中作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同时,也创造了极其丰富多彩  相似文献   

7.
云南是壮族分布的重要地区。在全省 2 5个少数民族中 ,人口位居第四。就壮族居民分布而言 ,仅次于广西。杨宗亮所著《壮族文化史》,作为云南少数民族文化史丛书之一 ,从宏观考察壮族历史文化出发 ,把论述重点集中于云南壮族 ,在西南众多民族之间纷繁复杂的文化关系中 ,理出云南壮族文化发展的历史脉络 ,全面系统阐述了云南壮族文化的来源、发展变化及其特点 ,在壮学研究中是一部难得的新作。综观杨宗亮《壮族文化史》,在壮学研究中探讨了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 ,对云南壮族分布格局之由来 ,作了系统的历史分析。云南壮族主要聚居于毗邻广西的文…  相似文献   

8.
宋代广西横山寨是桂西壮族商业贸易中心 ,横山寨的马市促进桂西壮族经济迅速发展 ,对当时来讲具有“富国裕民”的效益 ,同时 ,它还是沟通中原、东南沿海和西南各民族经济文化的枢纽。  相似文献   

9.
广西是多民族聚居地,各民族之间的关系非常融洽,这是广西各民族长期以来和睦相处的结果.由于居住在广西境内的人口多属壮族和汉族,因此广西民族关系主要表现在壮族和汉族之间的关系上.从历史上看,壮族和汉族在长期的交往过程中,两民族之间的差别日益缩小,壮  相似文献   

10.
《嘹歌·唱离乱》时代背景浅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达一万六千多行的《嘹歌》是桂西壮族地区“噉仰”歌圩里自成系统、自有程序的壮族民歌的总称。它集壮族散歌之大成,是壮族文化艺术宝库里独具特色、璀璨夺目的珍品。“噉”,壮语,意为岩洞;“仰”,该岩洞的名称,其地点在桂西田东思林公社。据传古时这一带常兵荒马乱,附近百姓常到  相似文献   

11.
基督教分为天主教、东正教、新教三大派别,其中传入中国的新教,中国人称之为基督教。中法战争后,帝国主义用武力打开了我西南大门,大批的传教士潜入西南壮族等少数民族地区进行传教和特务活动。使天主教、新教(基督教)先后传入壮族等少数民族地区。据1907年(光绪十三年)统计,广西全境设天主教堂50座,基督教堂29座,其中壮族聚居的武宣、凌云、崇左、柳城、贵县、百色、龙州等地区均设有天主教堂。1862年基督教传入壮族地区,相当一部分教堂分布在武鸣、桂平、象州、贵县、宜山、百色、龙州等地。以下为了叙说方便只统称基督教。本文主要是分析基督教传入壮族地区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百色学院学报》2014,(6):F0002-F0002
正靖西县位于云贵高原边缘,地处广西西南部中越边境,全县总面积3322平方公里,辖19个乡(镇),总人口65万人,为广西边境人口大县,居住着壮、汉、苗、瑶、回、满等11个民族,其中壮族人口占99.4%,为全国典型的壮族人口聚居县。靖西优美的自然景观,  相似文献   

13.
壮族是我国社会主义大家庭中的重要一员。在我国五十多个少数民族中,壮族是一个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根据一九七七年统计,全国壮族共有一千二百多万人。其中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有一千一百多万人(主要聚居在南宁、百色、河池、柳州四个地区);分布在云南省文山等州(县)的有八十二万多人;分布在广东省连山县等地的有三万五千多人;分布在贵州省黔东南地区的有一万多人;散居在湖南省江华县的有四千人。在历史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4.
广西是全国五个自治区之一,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据1990年中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全区有少数民族人口1650万人,其中壮族1415.42万人,瑶族132.51万人,苗族42.51万人,侗族28.69万人,仫佬族15.59万人,毛南族7.07万人,京族1.64万人,其他民族,如回、鼻,仡佬等7.44万人,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区人口的38.9%,是我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省区。正确认识和处理广西各民族间的关系,对加快广西  相似文献   

15.
壮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历史悠久,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据1982年全国第三次人口普查统计,全国壮族共有1330余万人,主要分布在广西、云南、广东、贵州、湖南等省(区)内。其中,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壮族约有1230万人,占全国壮族总人数的92%强,他们主要聚居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南宁、百色、河池、柳州等四个地区。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壮族形成了许多本民族共有的文化特点,但我们也应看到,由于历史的原因和自然环境的影响,各地的壮族在文化特点上也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本文仅就广西壮族自治区境内  相似文献   

16.
《明史》载:“广西瑶、壮居多,盘万岭之中,当三江之险,六十三山倚为巢穴,三十六源踞其腹心……而田州、泗城之属,尤称强悍。种类滋繁,莫可枚举。蛮势之众,与滇为埒。”顾祖禹亦云:“昔人言,广西之境,大约狼人半之,(?)僮三之,民居二之。”“狼人”即是明代壮族之别称,居住在桂西土府州县之中。可见有明一代,壮、瑶族人口占当时广西人口约80%,分布极广;而汉族人口仅占20%,居少数,多分布在桂东和桂北,少数杂居在桂西的壮、瑶族之中。  相似文献   

17.
自古以来,壮族就是我国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壮族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壮族主要聚居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境内,还有一部份分布在云南、广东等地。壮族有一千多万人口,是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个民族。壮族育自己的民族语言——壮语,它属于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过去对这一系支的语言,也有叫汉藏语系汉台语群侗傣语族”①的。由于历史的原因,壮侗语族诸语言和汉语的关系非常密切。过去曾经有人认  相似文献   

18.
我省共有48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1123万余人。占我省总人口的34.6%。各少数民族大多聚居或分散在边远的贫困山区,主要分布在我省的武陵山、乌蒙山、大娄山和苗岭等高山地区。这种民族分布的格局及其居住的地理环境,促成了独特的民族立体生态农业经济。要加快我省的经济建设,必须发展民族地区立体生态农业经济。自然条件为民族地区谛造了立体生态的环境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山区是一个三维  相似文献   

19.
广西右江革命根据地,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在壮、瑶等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建立起来的、较大的一块革命根据地。邓小平、张云逸是红七军和右江革命根据地的领导者和创建者,这是毫无疑义的。那么,韦拔群这位壮族人民的优秀儿女,在建立、巩固和发展这块革  相似文献   

20.
浅谈我国城市民族关系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一、问题的提出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生活着56个民族。我国少数民族人口约占全国总人口的8%,但其人口绝对数量达9000多万,这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我国的民族问题从整体上可分为两大类,即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民族问题和少数民族杂散居地区的民族问题。过去我们的民族工作对象和重点主要放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下称民族地区),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形势的发展,不仅促进了民族地区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而且打破了各民族的封闭状态,使各民族间的交往和接触日益频繁,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人口从民族地区走出来,散居于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之间,从而使杂散居地区的民族问题日渐明显和重要,这种情况在城市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