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似因剖析──《因正理论》初探之四祁顺来因明推理是一个由已知即得的知识,推出一种未知的新知识的推理过程。这一推理的主要手段是依靠因明论式的推理规则来完成,这一逻辑规则又以论式中表明前提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的因三相来体现。所以说,一个因明论式只要具备因三相...  相似文献   

2.
黄志强在《"因明研究"指误》《评因明研究中的几个误区》二文中对因明研究中的七处"指误",混淆了属、种概念与属性概念、具体概念,对陈那因明的同、异品、因三相、九句因的涵义理解有误,对三支因明中的推理性质、推理规则等的看法也存在问题,有不少是黄文的自误。  相似文献   

3.
在因明与逻辑比较研究方面,学术界走了大半个世纪的弯路.不少因明研习者从20世纪初起便丢掉了唐疏的优良传统,学日本、学欧美、学印度,照搬了许多错误结论.舍尔巴茨基的<佛教逻辑>认为,从古正理、古因明的五分作法到陈那、法称的新因明始终是演绎的.这有两个错误:一是拔高了古正理、古因明的五分作法,否定了陈那的贡献.二是用法称因明来代替陈那因明,否定了法称的贡献.印度学者威提布萨那的<印度逻辑史>用后起的法称才提出的三种正因(自性因、果性因、不可得因)来解释和代替陈那的因三相规则,完全混淆了历史文献,错解了两位因明大师的历史贡献.此外,日本文学博士大西祝的<论理学>,也对我国的因明研究发生重大影响.百年来国外的因明研究者大多数不了解汉传因明的历史地位,对印度佛教因明的两个高峰有着种种误解.唯有充分地认识到汉传因明对陈那因明的正确解读,才能避免百年来的种种误解.  相似文献   

4.
唐代名僧玄奘长期在印度留学,回国后继续研习讲述因明学,翻译印度因明学文献,发展了因明学理论,使唐朝成了当时世界上因明学研究的高峰和因明学东渐的源头。中国近代出现了世界逻辑史上罕见的逻辑、因明、名辩三个逻辑传统相互激荡、比较研究的现象,玄奘传入的因明是形成这一特殊文化现象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5.
因明学是古代印度以逻辑思想为主要内容的认识理论。因明随着佛教的传入以佛教典籍的译介方式传入蒙古地区并与蒙古族文化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形成了有别于藏传因明和汉传因明的蒙古因明。蒙古因明属于藏传因明,它是在蒙古地区传播、发展的藏传因明。但它不完全等同于藏传因明,它是蒙古族学者结合本民族历史文化进行解读、研究的具有蒙古民族特色的因明,是藏传因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或分支。  相似文献   

6.
因明,梵文Hetuvidya的意译,古印度的五明(声明、工巧明、医方明、因明、内明)之一。因,指原因、根据、理由;明,含有知识、智慧、学术等义。因明是佛教从印度古典逻辑中发展出来的逻辑系统,除研究推理、论证等逻辑形式外,也包括探讨认识活动的形式、过程、结果,以及判断知识真伪标准的量论。因明也被分为印度因明和藏传因明以及汉传因明,文章就藏传因明的发展与特点来阐述作者的观点。  相似文献   

7.
从古因明到新因明在论式的结构上面最明显的区别就是喻支,古因明五支论式的证宗功能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喻的经验直观作用实现的。而陈那不仅从因三相的角度完善了三支论式的论证规则,而且更加强调了喻支的功能意义。法称的"离喻"论式也并非绝对的通过去喻来构造一个形式主义的二支论式,仍然是以开悟他者为目的。正是基于佛家文化内涵的立场,对因明论式的评价就不能依据西方逻辑话语及其论证规则,而是要回到因明论辩发生的文化背景和具体语境。  相似文献   

8.
以往的章太炎研究偏重于他在经学与训诂学方面的成绩,而本文着重研究章太炎在因明学上的贡献。本文探索了章太炎研究因明学的起因与过程,认为章太炎进行了因明、《墨经》与西方逻辑的比较研究,充分肯定因明在论证中的作用,这与梁启超、胡适等单纯肯定西方传统逻辑的做法有显然的区别  相似文献   

9.
新文化运动以来,《墨辩》研究有用西方学术为依据而成就的"新墨辩",如《墨辩》的科学思想、《墨辩》的逻辑学等;也有欲建立一个"逻辑"学科,基于此学科比较西方逻辑、中国逻辑、佛教逻辑之同异,如虞愚基于"论理学"学科下的因明、中国名学、逻辑比较研究;还有不少学者用因明理论解释《墨辩》,如张纯一的著作《墨子集释》中的《墨辩》研究、谭戒甫的著作《墨辩发微》等。从张纯一、谭戒甫的《墨辩》研究看,就因明而言,具有整体性,是与唯识学连为一体的;就《墨辩》的因明研究而言,是碎片化的,是剪裁"百科全书"《墨辩》的因明内容。  相似文献   

10.
周叔迦的因明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他的三本书中:《因明新例》将因明中的概念等用新的、较为贴近当时人们生活的例子代替原本的宗教意味浓厚的例子;《因明入正理论释》在阐释《入论》的同时,提出自己的看法;《因明学表解》将其分析因明理论时用到的图表集中阐述,采用更直观的方式解释因明中的有关概念。  相似文献   

11.
在因明的性质这一问题上,学界存在两种针锋相对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因明就是逻辑,另一种观点则对此坚决予以否认。其实,后者是从狭隘的形式逻辑的角度立论的。如果从其论证方式与论证结构来详细考察,因明是一种典型的非形式逻辑。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传统文化体系中,逻辑学只是处于一种工具的地位,自身独立的价值并不被承认。因明学传入中国后一直停留在一种工具的研究阶段,未能与伦理道德等专制社会的意识形态核心内容相联系,在玄奘身后就很快消歇了。近代出于应对西学冲击的需要,因明学一度复兴,其自身的意义开始被人们重视。但是,在近代中国复杂的政治生态中,并不具备进行专业研究的条件,所以,20世纪三十年代以后就再次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相似文献   

13.
传播学的逻辑起点是传播学基本概念体系中的一个逻辑核心概念。借鉴黑格尔和恩格斯关于逻辑起点的理解,得出逻辑起点确立的标准。从学界对传播学的最基本问题,学界对传播学本身的界定,传播学的基本研究框架这三个方面的相关阐述中找出共有的核心概念,对其进行逻辑起点视阈内的分析和筛选,最后将"传"作为传播学的逻辑起点并对其进行论证。我...  相似文献   

14.
论新因明的宗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分析了改造新因明过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根据逻辑学的划分规则,对新因明(商羯罗主)的宗过进行了重新梳理和划分;把世间相违和自语相违一起并入现、比量相违,删减了自教相违和相符极成,把新因明的九个宗过简化成五个。  相似文献   

15.
从学理视角对安全问题进行理性分析是国际政治学的重要课题。安全是一个立体式、集约式的国际政治学概念;新安全观的历史逻辑前提是当今国际社会出现了国际旧秩序、帝国主义、极端民族主义和极端宗教主义、非传统安全威胁等所造成的一系列安全困境,国际社会应当建立以互信、互利、平等和协作为基本逻辑框架的新安全观。  相似文献   

16.
在叙事学的话语谱系中,经典叙事学最先是作为历史概念提出的,但在具体的实际运用中却被赋予了超历史的逻辑内涵。作为逻辑概念,它泛指一切以结构主义思维方式为特点,以建立一切叙事文学的普遍性形式批评框架为目的,包括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所有理论尝试。这一意义上的经典叙事学,不仅在事实上没有"死去",而且在逻辑上也不可能"死去"。根据其固有的理论目标和思维方式,在确定其基本理论边界的前提下,采用逻辑推演的方式准确勘定它可能的理论疆域和逻辑体系,并对比现有的理论探讨从而指出其尚可进一步发掘的剩余理论空间,不仅可以增强这一理论发展的自觉性,而且可以在整体上促进叙事学的进一步繁荣。  相似文献   

17.
基于对北京市C救助站的个案调查,以实践社会学为理论指导,比较分析我国救助管理制度的核心理念从"收容"转向"救助"的转变,尤其对实施过程中的实践逻辑进行了深入探究。研究认为,救助管理制度在运行中,其实践逻辑发生了偏误。要完善救助管理制度,不仅要充分调动社会救助主体的积极性,加强部门合作,而且要从理念上升为行动,确保制度的执行。  相似文献   

18.
自然法学、分析法学以及社会法学在本体论上的基本立场,决定了其对法律概念进行解释的不同路径。但我们发现,在逻辑操作上,前两者实际上都在最后陷入不可知论,而后者则使法律的确定性荡然无存。因而,采取何种策略解释法律概念,并使其承载法律价值功能得以充分发挥,将逼迫我们在法律本体论上进行重新选择。  相似文献   

19.
在OBE理念视角下运用扎根理论,审视某省属高校本科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建设,发现:第一,厘清了培养目标、毕业要求与课程设置的逻辑关系;第二,专业核心课程和重要实践环节搭建了落实OBE理念的桥梁;第三,以"学"定教,从"教师"中心向"学生"中心转变。展望未来,"一切为了学生"是建设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的核心理念;培养学生的职业胜任力是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建设的关键目标;动态完善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建设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