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何昱杰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2):36-44
章嵚《中华通史》是清末民初编写的带有教科书性质的中国通史,内容采用新式章节体、注重历史分期、突出民众史、强调民族国家观念等,体现了新史学发轫时期史书编撰重通史和民族主义的特征。此书作为晚清“新史学”的最初实践与代表作,一方面曾入选1930年代商务出版的“大学丛书”,在当时有广泛的学术影响;另一方面,由于其具有的社会效应,成为更新潮学人批评、遮蔽的标靶,使后世知者寥寥。这个知识传播的过程,透露出今人理解中国史学现代转型时,难免用五四学人的眼光打量,忽视了若干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2.
冯夏根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5(1):111-115
学术界近年关于文化保守主义思潮的研究可谓成果迭出。本文以《晚清文化保守思潮研究》为中心,在对该书内容做重点分析的基础上,对晚清文化保守思潮的界定、晚清文化保守人物政治取向与文化取向的关系及晚清文化保守思潮的评价等问题进行了评析。 相似文献
3.
吴建国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25(12):222-228
本文考察了20世纪初叶中国自治思潮和自治运动的形成、发展及其历史原因。认为自治思潮对清末民 初的政局演变和制度变迁产生了深远影响,有助于传播西学,开启民智,也有助于中国政治制度的早期现代化,并 成为早期共产主义者思想转变的契机。因而在中国近代思想史和政治史上应占有一席之地。自治实验的破产证 明了资产阶级和平改造中国的方案的空想性。 相似文献
4.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2)
戏曲的现代转型并不仅仅存在于题材内容和舞台表演等层面,同样也存在于行业组织层面,尽管当前学界对此关注甚少。若以汉口的戏曲行业组织为考察中心可以看到,晚清民国戏曲行业组织的变迁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中世纪行会性质阶段;中世纪行会性与现代性兼有的阶段;现代转型阶段。这个现代转型过程不但是戏曲艺人自我价值不断觉醒和重新认定的过程,也是商业资本在戏曲活动中的重要性增强的过程,更是现代民主、平权观念不断强化的过程。因此,从戏曲行业组织现代转型这个缩影可以看到,民主、平权、商业资本是戏曲现代蜕变的重要动因。 相似文献
5.
蒋国宏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103-107,142
清末民初,东南精英认识到现代科技对农业发展的巨大作用,力主引入西方先进蚕业科技,进行蚕种改良,以重振中国蚕丝在世界市场的雄风。他们建立蚕业学校,培养人才,翻译西方蚕业科技文献,开展蚕种改良的实验,促进了我国农业教育的发展和农业科技人才的培养,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了我国蚕丝在国际市场上的颓势。 相似文献
6.
范文明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29(3):80-83
军国民教育是通过对青年学生及国民灌输军事知识和尚武精神,强健体魄,振奋民族精神,最终达到“寓兵于民”、“强兵富国”之目的的一种教育。《大公报》能顺应时代潮流,反映时代要求,努力介绍和推动军国民教育主张,表现了其作为新闻媒体的积极作用。本文通过对民初《大公报》军国民教育主张产生的历史条件、具体内容及评价的探讨,意欲理清该报对这一思潮的态度和主张。 相似文献
7.
科学是近代化的主题之一。晚明清初以迄清末民初的中国思想文化史上,一直存在着科学思潮。不仅自然科学蔚然成风,而且学者们提倡科学精神,讲求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这表明科学犹如一根红线贯穿整个中国思想文化近代化进程。但戊戌以来严格意义上的中国近代科学又是学习西方,受西方近现代文化深刻影响的结果,并不是由晚明清初以来中国自身传统孕生发展出来的。这反映出中国思想文化的近代化“早熟”而“难产”的特性。 相似文献
8.
9.
清末香山的乡约、公局——以《香山旬报》的资料为中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邱捷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50(3)
笔者曾在学报发表过关于晚清广东士绅基层权力机构公局的论文,但限于资料,研究得尚不深入.本文主要利用清末广东香山县地方刊物<香山旬报>,着重讨论香山公局在诉讼、缉捕事务中官绅、官民、绅民关系等问题.考虑到晚清的香山是广东经济较发达、社会变迁较迅速的县,旧式士绅权力机构与新政时期成立的绅商机构在行使权力时有不少交集,因此,对香山县的个案作较为深入的分析,对探讨清末珠三角甚至范围更为广阔的区域的社会变化,应该是有一定价值的. 相似文献
10.
周唯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2014,(4):99-102
以声情为重要特征的词体,遭遇清代重压的政治局面获得了中兴之势.晚清民初,动荡的时局,飘零的心绪使大批知识分子在时代的大潮下寄寓于词,结社而和,成为了清词复兴的重要标志.郑文焯作为清季四大词人之一,不仅主持参与了各地的词学结社活动,更通过提携社友、校勘词籍和发表词论的方式推动着南北方的词学建设,成为了晚清词坛一抹斑斓瑰丽的余晖. 相似文献
11.
大众传媒与晚清革命论略——以思想史为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顺力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6):114-120
晚清社会思潮的嬗变乃至辛亥革命的爆发与近代大众传媒的出现有着密切的关系。甲午战前,知识精英主要通过著书立说或上书言事对社会产生影响;甲午战后,则通过大众传媒而加以广泛传播。以报刊传媒的方式议论时政,影响舆论,使严重的民族危机和腐败的清王朝都得到了"倍数效应"和"扩散效应"的放大和流播。其催化作用,为动荡的晚清社会增添了极大的变数,也使"革命"二字开始深入人心,晚清革命即如欲来的山雨,指日可待。 相似文献
12.
钱锦宇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8(1):132-137
为了弥补学界对陕西地区高等法律教育研究的不足,进一步证明20世纪上半叶中国高等法律教育呈"三足鼎立"格局的观点,通过对清末民初西北大学高等法律教育、法学研究的考察和分析,认为清末民初陕西地区的法律教育具有如下特点:法律教育基本上以培育法政人才为直接目的;法学科目的讲授内容辛亥革命前以旧律为主,以国际公法等"新法"为辅,辛亥革命后则基本仿照西方法学教育的模式,展开法律教育;师资雄厚而结构复杂;注重法学教育的留学派遣,创办学术刊物,开展课外法学教育活动,从而为后来的民国高等法律教育"三足鼎立"格局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胡文生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10(2):66-71
严复由中国传统士人向现代学者型知识分子转变的过程充满艰辛。他早年的留学经历,使他具有良好的西学背景,但这也使他丧失了通过科举考试跻身于传统主流知识社会的可能。戊戌维新的发生,为严复的西学知识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在经历了甲午战败、戊戌维新失败等事件的冲击之后,严复对于传统政治体系彻底失望,这也成为他向现代知识分子转化的契机,最终他在译书和传播西学中找到了新的安身立命之所。而他对于版权的提倡和实践,使他最终转变成一位现代学者型知识分子。 相似文献
14.
车冬梅 《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3):5-8
清末民初,随着民族危机的进一步加深与西方近代启蒙思想的影响,人们的眼光从器物、制度的维新升华思想文化心理层次上,出现了一股"新国民"思潮."新国民'思潮以求国、立国、建国为线索,以确立爱国主义为宗旨,给今天的"新国民"思潮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以有益的启示,促进了一种新的向上的和符合时代要求的民族精神的诞生. 相似文献
15.
王荣华俞旭辉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6,(2):54-60
1875-1896年间,宁波港口贸易发生了显著变化。这一时期,宁波港进口贸易总额出现先降后升的趋势,洋货进口开始占据主导地位,进口货物中主要为制成品以及生产生活资料。与此同时,宁波港的出口贸易中直接对外出口能力下降,转为国内商品转运港,并积极发展本地手工业。促使宁波港口贸易发生这一变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尤以周边港口如上海港的兴起及航运业的激烈竞争为主,上海港的崛起使得宁波港的自主贸易能力大打折扣,日渐成为一个商品转运港。同时,宁波港在与其他港口如温州港的相互竞争中也存在较大程度的合作,贸易合作使得宁波港在国内贸易中能够站稳脚跟并有所发展。 相似文献
16.
欧德良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0,(5):5-8
道咸以降,中国文化危机四伏。为了保存传统,文化保守思潮应声而起,以中体西用论为旗帜,历经康有为的孔教活动、章太炎的国粹主义形成一个明显的思想流派。康有为是晚清文化保守主义的领军人物,他主张珍视传统文化,同时借鉴西方文化,希望藉此使传统文化再焕光辉。文化保守思潮对中西文化关系有深刻的理解,影响了近代中国文化的趋向。 相似文献
17.
谢亮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1):111-116
清末民初之国粹思潮是近代中国政治合法性重建中的一种重要政治知识话语。它自身所具有的意义及其特殊表达方式,深刻地说明了近代中国政治合法性重建过程中“应然”面相与“实然”样态的巨大差异与其间知识话语转向密切相关。然此历史镜像,过往有关清末民初之国粹思潮的研究中无论是正面肯定亦或负面否定却都未对此加以注目。 相似文献
18.
杨柳 《江苏石油化工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2):66-68,93
清末民初中国知识分子出于对积贫积弱祖国的担忧和对于封建政府的不满,发出了求新求变的呐喊。他们寻找的突破口之一就是文学。通过大量译介外国文学作品,希望能够改变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文化传统,寻找救国救民之路。通过翻译进而模仿创作的侦探文学作品,与当时解放思想的社会思潮密切相关,或多或少地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 相似文献
19.
张凯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41(6):157-168
晚清民国时期,重新阐释、构建中国学术的渊源流变成为近代学人沟通中西的重要环节。巴蜀学人蒙文通、刘咸炘试图重塑浙东史学,寻求传统学术的近代出路。刘咸炘构建以章学诚为核心,以宋世婺州史学为表,明之姚江理学为里的浙东学术系谱,旨在塑造、贯彻浙东史学以公统私、广大圆通的学术特质,以此重建中国文化,回应中西古今之争。蒙文通强调南宋浙东史学与清代浙东史学的差别,以秦汉新儒学为根本,将南宋浙东史学构建成为儒史相资的典范,以此阐扬儒学在中国文化中积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希冀推昔人之陈说,示大法于将来。以疏源浚流的方式呈现晚近各派学人转化传统学术的本意与主旨,或可探明传统学术的流变,以资当下构建中国学术本位借鉴。 相似文献
20.
董根明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6,(6)
鸦片战争后,西方的科学思想、进化论、自由平等和天赋人权等学说渐次传入中国,晚清思想界出现了以经世致用为特点的学术转向。可以说,晚清的经世之学、康梁维新思想以及被中国人所理解的西方进化论和自由平等学说,是陈独秀五四启蒙思想之滥觞。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