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美国是第一个实行分权制衡原则的资本主义国家,也是实行这一原则最彻底、最典型的国家。在美国分权制衡政治格局中,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始终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这种特殊的地位主要来自于它掌握一种特殊的权力——司法审查权,也叫违宪审查权,即联邦最高法院有权宣布国会、总统和各州的立法违宪而无效。这实际上是一种改变宪法的权力,是凌驾于国会、总统和各州政府之上的特权,是“全世界各国法院绝无仅有的权力”。确立行使这个权力的结果,使美国宪法所规定的分权制衡原则得到真正实现,同时也使美国政治二百年来一直稳定至今。因此,本文试就这个权力的产生、实质和作用作以初步的探讨,同时找出于我国目前进行的政治体制改革可借鉴的东西。  相似文献   

2.
联邦宪法是美国的根本法。根据宪法的规定,总统可利用否决权否决他认为违宪的国会立法;国会也可利用控告和审判权、批准权审查总统的违宪行为;总统和国会又可联合起来利用任命法官的权力审查法院。而宪法没有明确规定法院可利用哪些权力来审查总统和国  相似文献   

3.
指出当代美国政府总统权力持续走强,美国总统利用频繁动用否决权、上限使用委任立法权、实际控制开战权和变相取代缔约权等方式来削弱国会权力;利用上下届政权交接,利用党内两派关系,乡党关系和利益集团关系来控制人事任免;利用加强中枢性和业务性的办事机构来架空内阁职能部门是实现其权力扩张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4.
美国总统立法计划权不具垄断性和排他性,而具竞争性和开放性;不是命令与服从式,而是说服与被说服式;不是总统“完全”拥有对国会的立法计划权,而只是实际“主导”着国会立法。美国总统立法计划权主要通过国情咨文等行使,法源根据有《联邦宪法》授权、国会和总统自身等。非垄断性和非命令式的立法计划权特质决定了美国属于制衡式,不同于英国的(权益)反映式和中国的自主式。美国立法计划权需要总统为之而斗争,结果受制于客观、主观和外围环境等因素。  相似文献   

5.
殖民时期葡萄牙法对非洲习惯法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行政方面,通过扩大殖民行政权力,控制非洲传统酋长,限制黑人参政议政权等削弱习惯法的作用;立法方面,通过修改葡萄牙宪法,制定《殖民地法》、《土著法》等修改非洲习惯法;司法方面,通过建立双重司法体制,并改革非洲法院,利用特别条款推行西方生活方式等限制非洲习惯法的适用。  相似文献   

6.
本世纪70年代时,美国总统权力的扩张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出现了所谓的“帝王般的总统”。造成了总统与国会之间的权力关系极需调整的客观形势。国会在国内舆论和最高法院的支持下,通过改革和立法来限制无限扩张的总统权力,旨在恢复两个部门之间某种最有利于美国垄断资产阶级的权力平衡。  相似文献   

7.
美国总统行政权来源及其制约因素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首先,从行政属性上来看,美国总 统是政府行政首脑,其权力来源包括宪法授权和政治实际衍生两个方面;其次,从政府权力制衡原则上来看, 美国总统权力的行使,在很大程度上又受到国会和最高法院的限制;最后,从政治与行政之间关系来看,美国 文官身份地位的确立和权势膨胀,也构成了对总统行政权的挑战。职业官僚集团的兴起,既是常任文官制度 建立而在法律层面实现政治与行政分离的产物,同时又是现代美国政治制度演进而导致行政扩大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8.
中亚五国议会制度的共性体现在:1.议会体制的变迁起点相同;2.议会权力都向行政机关转移;3.议会受到总统较强的制约;4.议会的政治社会化功能受到重视。中亚五国议会制度也体现出不同的民族特性:1.各国议会的组织结构具有本国特色;2.土库曼斯坦的议会制度较为特殊;3.吉尔吉斯斯坦议会与总统的权力之争刚刚结束。展望未来,“强总统、弱议会”的政治制度在中亚还将维持下去。中亚五国议会制度将继续向西方成熟的议会体制看齐,其中体现民族特色的东西将不断被削弱。  相似文献   

9.
本文认为,希特勒1933年1月30日被任命为德国总理组织内阁,并非法西斯独裁统治己经确立,其内阁仍然是“总统制内阁”,政权基础是不稳固的.法西斯独裁统治的建立是经过了一个过程的.希特勒上台后,通过排挤和打击共产党和社会民主党议员,控制国会,通过了总理有权违反宪法、不经国会和各邦议会同意就可制定法律的“授权法”,从而使希特勒不但具有行政权,而且还有立法权.希特勒依靠“授权法”,取缔了除纳粹党以外的所有政党,实现了政治生活一体化,并随之实现了政府和议会一体化,建立了法西斯统治的中央集权制.同时,通过“盖世太保”,实行法西斯恐怖统治;通过“领袖原则”,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及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全面实行法西斯专制主义统治.希特勒在兴登堡总统1934年8月病故之后,集党、政、军大权于一身,才终于在德国实现了法西斯独裁统治.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认为,希特勒1933年1月30日被任命为德国总理组织内阁,并非法西斯独裁统治已经确立,其内阁仍然是“总统制内阁”,政权基础是不稳固的。法西斯独裁统治的建立是经过了一个过程的。希特勒上台后,通过排挤和打击共产党和社会民主党议员,控制国会,通过了总理有权违反宪法、不经国会和各邦议会同意就可制定法律的“授权法”,从而使希特勒不但具有行政权,而且还有立法权。希特勒依靠“授权法”,取缔了除纳粹党以外的所有政党,实现了政治生活一体化,并随之实现了政府和议会一体化,建立了法西斯统治的中央集权制。同时,通过“盖世太保”,实行法西斯恐怖统治;通过“领袖原则”,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及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全面实行法西斯专制主义统治。希特勒在兴登堡总统1934年8月病故之后,集党、政、军大权于一身,才终于在德国实现了法西斯独裁统治。  相似文献   

11.
美国国会的预算权是指国会按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的规则和程序,对整个国家的财政收入、支出及赤字或者盈余总额的计划、计划的执行及执行的结果进行审议并作出决定的权力,它既包括事前的计划权,也包括事中的监督和事后的审计权力。该权力的实施既赖于宪法的支持,也赖于其设计精巧的运作过程。在行政权力不断扩张的条件下,预算权是美国国会监督和制约行政机关的最重要的手段,也是维持美国分权体制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民事执行权在执行过程中是处于主导地位的基础性权力,它的本质属性直接决定了权力的机构设置。针对目前国内法学理论界对民事执行权性质的不同认识,运用比较的方法对民事执行权性质这一基础理论问题进行研究,认为民事执行权是司法权,并以此为依据设计合理的民事执行机构,旨在从根本上解决“执行难”问题。  相似文献   

13.
洛克论权力制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洛克深入探讨了公民社会中各种权力之间相互制衡的问题。人民(人民共同体)、立法权、执行权(包括对外权)三者之间,既有权力高低之分,又是相互制约,从而达到一种平衡状态。各种权力分开并相互制衡,是为了确保公民社会的目的和各项基本原则得以实现。洛克权力制衡思想对现代社会仍然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中美两国大学内,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关系存在着较大差异。通过对中美大学管理体系的比较可以看出,中国大学的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没有分开,行政权力大过学术权力。要优化中国大学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间的关系,应转变我国大学的管理思想;精简现有行政管理人员;建立健全"委员会"制度;保证教授的学术自治;鼓励教授适当参与行政管理;全社会也应该配合大学建立起严格的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15.
权力分立与制衡的现象在早期人类社会就存在,资产阶级革命理论与实践推动了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的分立制衡。司法权相比于立法权、行政权,其独立性与权威性明显不足。中国司法权的力量极其薄弱,中国独立司法权的建设将是一个漫长曲折的权力搏击弈过程。  相似文献   

16.
理想型分权政制的理论基础是纯粹分权学说,它强调极端的机构分立、职能分离和绝对的人员分离,但它却无法在实践中良好运作.在经历了种种实验之后,这种理论在实践中被修正了,形成了几种典型的衍生型模式:议会均衡政制、分权制衡政制、双轨均衡政制.衍生型分权政制都拒绝了绝对分权,提倡部分分权,都力图实现体制内控制价值与和谐价值的平衡.  相似文献   

17.
违宪行为决定了违宪审查权涵盖的范围界限,要从违宪之"宪"的内涵和外延、违宪行为的主体、违宪方式等几方面认识违宪行为。违宪审查权就是特定国家机关通过法定程序,以特定方式审查和裁决其他国家机关、组织、团体行使公权力的行为是否合乎宪法精神、原则和规范的权力。  相似文献   

18.
转型期的行政权嬗变表现为传统的行政权某些特征依然存在,现代的行政权特征又大量出现,构成传统的行政权与现代的行政权整合与交融态势.它从一个层面透视了当代中国公共行政改革历程,同时也是对其改革向度的折射,为当代中国公共行政的发展及行为选择提供了思考.  相似文献   

19.
美国联邦独立管制委员会修正了传统的西方三权分立制度,是一个具有行政权、准立法权和准司法权独特机构,独立于美国行政部门。美国联邦独立管制机构的制度在美国兴起现象及其缘由,立法、行政和司法三权混合配置及权力运行的限制,以及所产生的影响对我国管制制度建立和完善有启示。  相似文献   

20.
在学者的研究当中,多将比例原则作为行政法的一个原则,或者是行政程序法的基本原则。事实上,鉴于资源的有限性、国家权力运作的效率以及对公民权利的保护,比例原则不仅仅是行政法上的一个原则,而且也是宪法层面上的一个重要原则,宪法的许多条文的规定都蕴涵和体现了这一原则。它不仅约束公民,要求公民自身不得滥用宪法所规定的基本权利,更制约国家权力,要求国家权力也不得滥用,否则,有违国家产生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