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苏门四学士"之一的张耒,其诗歌风格平易自然。本文试图从张耒诗歌理论与诗歌创作两方面分析张耒自然平易的诗风,揭示其不同于江西诗派的鲜明艺术个性。同时也反映出张耒在创作上由于过分追求自然,艺术上流于草率。但总的来说,瑕不掩瑜,其诗风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
张耒是苏门四学士之一,他的诗在南宋诗歌创作与批评领域都引起了强烈反响。周紫芝少时便追慕张耒,且有宣城相从之缘,这成为他深刻的诗学记忆。因此,他在自己的批评领域竭力构筑张耒诗的典范地位。他认为张耒的乐府和一些代表性的诗篇迥乎时流,称得上是完美无瑕的诗珍。周紫芝对张耒诗膜拜式的接受,限制了其批评视野,因此他构筑张耒诗典范化的尝试,并没有获得广泛认同。  相似文献   

3.
文以明理与北宋理学──张耒文学思想再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以明理是张耒文学思想的核心。作为苏门四学士之一的张来,在二苏及黄庭坚、晁补之相继离世之后,独存于世,“士人就学者众”。张耒“诲人作文,以理为主”[1],明确指出,“自六经以下至于诸子百氏、骚人辩士论述,大抵皆以文为寓理之具也,是故理胜者文不期工而工,理拙  相似文献   

4.
张耒为"苏门四学士"之一,以诗歌创作的成就闻名于世,其杂诗数量约有四百首.张耒杂诗创作数量多,是受当时社会背景和个人诗歌主张影响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他在新旧党争中的坎坷经历;二是他的反对片面追求声律之奇,发乎自然,出乎精诚的诗歌创作主张;三是其诗歌创作远师汉唐,近师都官、苏门.  相似文献   

5.
叶梦得与晁补之、张耒、苏过等众多的苏轼追随者和后人有着深厚的血缘、学缘和情缘等关系.叶梦得的学术旨趣受到苏轼及其门人的深刻濡染,表现出一种浓郁的苏门特色.  相似文献   

6.
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和张耒并称"苏门四学士",游于苏轼门下,与苏轼经常进行诗文唱和,会饭雅集。不仅文学上的交往频繁,他们在政治上也同命运、共沉浮,形成了亦师亦友的关系。作为苏门文人,四学士在辞赋创作上都有对苏轼赋风的传承,同时也有新变和个人特色的体现。又苏轼鼓励门下文人大胆创新,鼓励他们发展自己的创作个性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正是在他的这种启发下,四学士及其门下文士们的文学风格丰富多彩,各有风骚,走上了迥然不同的发展道路,在北宋文坛上百花齐放。  相似文献   

7.
在苏门四学士中,张耒诗歌现实性最强,描写农民疾苦最多,思想性较高,这在学术界已成定论。但对张耒诗歌艺术性的评价,却贬多于褒。目前国内作为教科书的两本文学史代表了学术界的一般观点,或认为“流于粗疏和草率”,或认为“往往语尽意亦尽”,“辞意不称或草率终篇”。其评价显然贬抑过甚,与张耒诗的实际不完全吻合。张耒在唐诗艺术经验的基础上开拓创变,融唐于宋,独树一帜,可说是结束北宋、影响南宋,在两宋诗坛转捩点上发挥作用的  相似文献   

8.
蜀党是北宋中后期出现的政治集团,它以苏轼、苏辙为领袖,以包括黄庭坚、秦观、张耒在内的苏门六君子等人为其成员.蜀党的政治活动,贯穿了从仁宗嘉祐到北宋后期,并亲身经历了期间大大小小的政治纷争.苏氏蜀学是其立党思想,苏门则是日后蜀党的主要组成力量.同时,蜀党代表了中后期文坛的最高成就,使这一群体成为文人参政的典型而受到瞩目.  相似文献   

9.
平生不愿随人后,书法诗篇见异才。馀事填詞犹倔强(读去声),门墙肯傍大苏来?“不烦绳削而自合”,似此高踪未易寻。纵笔抒怀梅照眼,凄凉去国十年心。 (论黄庭坚词) 黄庭坚是苏门四学士之一,他的诗造诣甚高,与苏东坡齐名,后来成为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他也能填词,有《山谷词》传世,在宋词中也占一席地位。苏门四学士中(秦观、黄庭坚、晁补之、张耒),以填词沦,秦观最为杰出,不过,他并未受东坡词风的影响,而是远  相似文献   

10.
清壮顿挫--小山词与苏门词主体性创作的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晏几道(小山)与苏门人物处于同一时代,其词与苏门词乃至苏词互有关联,共 同体现出“清壮顿挫”的风格。这种风格表现在情感、意趣、气骨等三个层面,说明小山与 苏门人物以及苏轼皆注重词的主体性创作。这种主体性创作推进了词史演进。可见,小 山词并非词史中的回流,而是融入了当时以苏词、苏门词为代表的时代潮流。  相似文献   

11.
由于党争的加剧和仕途的艰涩,北宋时期苏门四学士的骚体文学创作,感身边事,观眼前景,于赠友和答类、叙事抒怀以及品物抒怀类的作品中,既有高志难伸的苦闷,也有对激励名节的追求.在创作风格上,他们秉持了骚体文学一贯的抒情传统,或寓情于景,或托物寄情,或缘事抒怀,文中洋溢着充沛的情感,有着生活化、世俗化的共同倾向.但四人的风格又各具特色,具体表现为:黄庭坚的平和意远、温柔敦厚;张耒的平淡清旷、意蕴深邃,以及雄豪瑰丽,奇崛奔放;晁补之的铺叙和用典;秦观的慷慨宏大、意志深远等特点.  相似文献   

12.
北宋词人李之仪的词作中,除备受称赞的爱情词外,咏怀词也有着较为重要的地位。因李之仪一生际遇坎坷,仕途不顺,又是"苏门"文人集团的重要成员之一,其咏怀词直抒慨叹人生之情,亦承"苏门"旷达之风,在其词学思想的指导下,有着"自有一种风格"、言尽而意远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3.
北宋元祐词林,蔚为壮观,代表着北宋词坛的鼎盛时期。词坛巨擘苏轼,独标一帜,雄放横出,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陈师道、李廌“苏门六君子”及贺铸、李之仪、毛滂等词坛健将,竞相紧随其后,一时名家辈出,如百花争艳。长期以来,这些词家中,李之仪是一个被人忽视但却独具面目的词家。其词清声绝响,拨动了时代琴弦,为那个特定历史  相似文献   

14.
北宋后期苏轼领导的苏门文学团体不但有大量同题唱和的诗歌,还有一些同题辞赋。这些同题辞赋的产生,或缘于当时文人交游的风尚,或缘于身处逆境时辞赋家寻求心灵慰藉和相互鼓励的需要。这些作品对元秸年间苏门的正式确立起到了直接的推动作用;体现了苏门文人的团体意识和苏门的凝聚力;它们虽为同题共作或唱和,却风格各异,无一例外地体现了苏门活泼自由的门风,和苏门文人和而不同的精神品质。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传统的易象思维是山水诗与山水画相通的根源,山水画作为诗歌创作的媒介,以及诗人以山水画家的身份体验和知识结构进行诗歌创作,成为宋代山水画影响"苏门"文人诗歌创作的主要途径。山水画的"立象尽意"、"重画尽情"的思维方式和"苏门"文人以画家的身份创作诗歌,对其诗歌的取材方式、构思方法、审美风格等产生影响,从而"苏门"文人诗歌呈现出画趣、奇趣、理趣等特点。  相似文献   

16.
李宗易是"苏门学士"张耒的外祖父,在传世文献中,有关他的官履记载十分零散、驳杂,脱漏不详,甚有以讹传讹之弊,这给我们对该人物的综合研究带来了诸多不便。由此,以史、集文献为根本,对李宗易的官履情况进行全方位的梳理就显得十分必要。"人物解题"、"别集"之外,我们尤不能忽略"方志"、"史料笔记"等文献的巨大作用,另外,"清要"这样的重大线索同样是解题之匙。  相似文献   

17.
目下学界对张耒诗文之中的佛禅意识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除"晚年务佛"说之外,尚无他论.作为"苏门学士"的张耒,虽立身儒业,但在"三教合源"的"理学"格局下,张耒证儒的手段非止一端,"援佛证儒""援道证儒",甚至"儒禅互证",蔚为大观.参证手段的多样化亦证实了"经义"的消损和儒业正统地位的动摇.反观"合源"与"证道"的过程,又绝离不得佛家"圆融"思想的点化.佛禅在两宋文人的思想构架中,不仅仅是"逃禅"的高蹈与"禅悦"的自足,其核心价值更体现为对主体意识的修正和对他教思想的内化.  相似文献   

18.
黄庭坚,字鲁直,洪洲分宁人。宋英宗治平四年(1067)进士。苏轼尝见其诗文,以为超轶绝尘,独立万物之表,世久无此作。由是名声始震。与张耒、晁补之、秦观俱旅苏轼之门,天下称“苏门四学士”,不特诗之造诣甚高,为江西诗派之开山祖,善行草书,楷法亦自成一家,与苏轼等并称“苏、黄、米、蔡”四大家。于词学东坡,然亦妙脱蹊径,迥出慧心,自辟领域,而有“今代词手,惟秦七、黄九”之说。  相似文献   

19.
以白居易为代表的“白体”,原指白诗“自然”、“浅易”之风格,其在北宋的演变历程,与时代心理、主体意识、人格力量密切相关。张耒用儒释精神重构了原以苦县之学为思想基础的“白体”诗风,其“闲适”的内涵,演变为党争下“外王”追求落空后转向“内圣”的精神补偿。自张耒拟作“白体”后,宋人学白,把儒学经世视域纳入“白体”之“闲适”范畴,宋代党祸频频,为贬谪失意下仍无所悔恨的士大夫提供了陶渊明以外另一个心灵栖息之所。  相似文献   

20.
陈师道作为苏门文学集团的重要成员,对当时所盛行的诗、词、文、赋、诗话、笔记等文体都有所涉猎,而以诗歌创作成就为最高,与黄庭坚并称"黄陈",被后世尊为江西诗派"三宗"之一.研究论析陈师道的文学思想,对于深入研究苏门文学集团、南北宋之交诗坛状况及"江西诗派"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