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课程是学校进行人才培养的一个载体。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对于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来说是实现高质量人才培养的关建。本文根据创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结合中、小学教育的特点,构建了中、小学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为吉林省中、小学实施创业教育提供了一个教育教学的操作体系。  相似文献   

2.
高校的教学工作是按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主要围绕课程教学进行,因此课程教学决定着学校人才培养质量。课程评估对于进一步规范课程教学、提高教学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河南理工大学采矿工程专业是学校的传统优势学科,具有先进的人才培养方案和完善的课程教学大纲,建立了一整套系统的教学管理与运行制度。论文结合采矿工程专业主干课程评估实例,对课程教学是否达到出口要求进行评估,促使课程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  相似文献   

3.
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高级专门人才。人才的培养是有其具体目标和规格的,不同学科、专业的人才培养规格是不相同的。课程结构的设置和课程教学在里面起了决定性的作用;课程结构和体系最能体现培养目标和学科发展的趋势;课程教学是学校教学活动的基础。课程教学的质量和效果直接影响到学校办学水平,关系到高级专门人才培养的质量。课程建设是学校最基本的教学建设。勿庸置疑,抓好课程建设非常重要。江汉大学建校十年来,我们深深感到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学管理,稳步提高教学质量,必须进  相似文献   

4.
考试是学校教学中最基本的、最重要的教学质量测定和检验方式 ,是教学远程中十分重要的环节 ,并对人才培养产生深远影响。本文分析了传统的以应试教育为主的考试模式在考试内容、考试方式、成绩评价方式等方面存在的许多弊端 ,在此基础上 ,研究在不同课程的教学中 ,建立适应素质教育和创新人才培养要求的综合性全程动态考核体系 ,并提出具体实施办法。  相似文献   

5.
为适应学校"高新课程"建设需要,进一步提高专业课程的教学效果,以"邮政快递智能系统规划与设计"课程为例,对面向"高新课程"人才培养的课程建设进行实践探索.在明确课程定位的基础上,确定课程教学目标与课程落实立德树人的举措,构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双促进的教学体系,并提出教学体系优化的原则.结合课程的教学重点,设计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从教学模式优化、教学资源完善、教学评价体系改革、教学实践经验推广等方面制定了课程持续建设的规划方案,以期为特点相似的其他专业课的课程建设带来一定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从实际的教学实践活动和广义的实践教学观看来,所谓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始终是交织在一起,互为你我和紧密联系是同等重要的,并不是比例分配或等量实施层面上的问题.文章拟从学校办学定位、专业培养目标、课程实践教学的理论基础、社会和个性发展需求等角度,探讨建构应用型地方高校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的设想,以探索在课程教学活动中提高应用性人才培养的理论依据、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7.
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根本保证。为顺应新的发展趋势,学校及时修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了"理论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和创新技能培养体系三体系并重,相对独立"的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方案将创新素质教育贯穿整个人才培养方案中,搭建各类教学平台,多方面创造条件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全面提升本科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8.
普通高校军事理论课程教学设计的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普通高校军事理论课程教学设计的现状和主要问题,提出军事理论课程教学设计必须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以科学的态度把军事理论课程教学设计与国家意识、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相互协调,与时代发展相适应,努力推动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全面发展,积极促进军事理论课程质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9.
体育课程思政建设是体育课程与教学领域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理念、任务、方法和过程的总和,是在体育课程健身基础上,更加强调思政教育的育心功能,从而实现综合育人目标。体育课程思政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加强顶层设计,明确主体与原则;需要加强课程建设,既要做强体育课程本身,又要与思政课程深度融合;需要加强学段贯通,体育课程内部联通;需要加强体育课程思政创新,实现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场景创新;需要融合联动,实现课程融合联动,师资融合发展,校地融合共育;需要强化保障,构建制度、物质财力保障,建立评估评价体系,从而确保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综合育人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0.
教学计划是学校按照培养目标制定的指导教学活动的规范性文件,是学校组织和管理教学工作的主要依据.制定科学的教学计划对人才培养至关重要.女子大学的教学计划要在制定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课程体系构建、主要教学活动安排等方面充分体现女性特色.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为适应社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地方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我校围绕宾馆饭店、航空服务、度假旅游等休闲服务业,根据学校办学特色,进行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保证人才培养进出管道的畅通,逐步建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科技发展相适应的、具有地方特色的服务业人才培养模式和教育教学体系。本文对我校近年来在现代服务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中的经验成果进行了总结与探讨。  相似文献   

12.
课程思政是高等教育过程中提升育人效果的重要措施,明确课程思政的育人价值,发掘特征,厘清其与思政课程的差异,有助于课程思政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发挥作用。通过深挖课程思政元素、丰富教学形式、完善评价体系等方式,建立医学课程思政实施体系,凸显医学课程思政特质,注重医学课程思政育人实效,提升人才培养水平。  相似文献   

13.
综合类高校艺术设计学科基础教学体系新架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综合类高校艺术设计学科教学体系架构的共性特征分析,揭示了基础教学与专业领域课程有效对接存在的问题和影响学生在专业领域拓展的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优化与重构基础教学体系架构的设想,以增设桥梁课程的方法,解决通识平台课程缺少各专业方向特定基础需求的问题,从而进一步完善艺术设计教学体系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4.
教学工作是高等院校的一个中心工作,而教学工作的核心是课程建设,因为学校的教学活动绝大部分是以课程的形式组织和实施的。因此我们必须抓住课程建设这个核心,认真进行研究和改革,使其适应21世纪人才培养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2023年是中国石油大学建校70周年。回顾70年办学历程,北京石油学院时期,学校就特别重视本科教育,重视人才培养质量,致力于构建人才培养核心框架,形成卓有成效的教学特色。迁校山东之后,从华东石油学院、石油大学到中国石油大学不同的发展时期,学校传承北京石油学院的教学特色和优良传统,重视本科教育,重视人才培养,采取了一系列具有特色性、创新性的举措:树立科学的教育思想,构建完整的人才培养新体系,加强教学基本建设,强化基础教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注重青年教师的培养,积极推进教育模式改革,培育优良的学风,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构建“三三三”本科教育培养体系,培养“四实”人才。学校的本科教学和人才培养都取得了显著成效,培养的人才赢得了行业和社会的广泛赞誉,探索的规律和创新的成果,在高等教育体系和石油教育领域产生了重要影响,铸就了中国石油大学本科教育和人才培养的辉煌成就和优质品牌。  相似文献   

16.
环境科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高等环境教育起步较晚,适应人才市场需求的环境科学本科教育模式正处于不断探索中。在环境科学专业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学校类型决定了人才培养目标,而培养目标的制定又是人才培养的基础和前提。努力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是教学型大学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状况直接反映了人才培养的方向,在人才培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实践教学环节是人才培养的重要保证,教师是人才培养成败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论述了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的发展现状及其与理工类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的关系,分析了"三下乡"社会实践的引入,是对理工类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有益的补充,提出了将"三下乡"社会实践纳入课程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打造培养平台、构建管理机制等途径。  相似文献   

18.
中美高等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中国和美国的高等教育体制、课程教学、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等逐一比较,论述两国人才培养方面的差异及成因,探讨我国人才培养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从普通高校法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出发,探讨了构建法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必要性。并立足于当前我国《刑事诉讼法学》课程教学实践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阐述了如何构建符合人才培养目标需要的《刑事诉讼法学》实践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20.
实践教学作为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关键环节,其好坏直接影响着为社会输送工程技术人才的质量。如何培养具有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应用型高素质工程技术人员,河北联合大学经过不断探索,在“1+2+1”的人才培养模式上整合教学资源,优化课程设置,进一步加大实践教学的比重,通过充分利用学校的实验中心资源、学科竞赛激励、深化校企合作育人等,最终形成了以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