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从1979—1989年,我国国民收入年均增长率超过8.7%,和亚洲“四小龙”相比毫不逊色。特别是对付通货膨胀和推进价格改革,到1993年最迟1995年即可大功告成。本文试图环绕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问题,总结改革开放前后两个阶段成功的经验和失误的教训,具体说明我们之所以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主要原因。本文旨在论证,那种认为我国总是总需求大于总供给的“短缺经济”,并把1984—1988年的信贷膨胀判断为投资过多加上消费过多的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的观点是站不住脚的;我国存在着发展生产的巨大潜力,1984—1988年的信贷膨胀,正好把潜在生产能力转变为现实的生产力;当时的信贷膨胀决不是1985年以来两位数通货膨胀的罪魁祸首,倒是当前大好形势的重大功臣之一。  相似文献   

2.
1988年以来,通货膨胀在我国两度高幅蔓延,特别是1994年,通胀率高达21.7%,给社会经济生活带来了诸多不利影响,引起了全国上下的广泛关注。经过1995年适度采用财政金融双紧政策,以及加强“菜篮子”工程建设,控制物价改革步伐,治理流通领域的混乱秩序等措施,使通胀率回落到15%以内,这充分表明了我国政府控制通货膨胀的决心和能力。但是,笔者认为,总结两度通货膨胀的形成及其治理经验,目前取得的成绩并不能使我们感到多么乐观。这  相似文献   

3.
(一)历史经验值得注意。 自1993年3月以来的这次通货膨胀,是新中国建立以来持续时间最长、通胀率最高的一次。到1994年全国零售物价指数比1993年上涨21.7%,如按居民消费品价格指数计算则上升24.1%。进入1995年以来,通过国家对价格总水平的监测管理和调控,通货膨胀的势头逐渐得到抑制,并取得初步成效。从1995年开始,商品零售价格的涨幅逐月回落,到10月份全国平均涨幅为10.3%,与1994年底相比涨幅下降12.9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4.
一,问题的提出 价格改革经历了以调为主和以放为主两个阶段。从理论上说,这种改革思路和做法是符合逻辑的,因为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要求价格体制应该向自由市场价格为主体的模式转变。但是,改革的实践远比理论上的设想要复杂,愈演愈烈的通货膨胀以及主要由此而引起的物价大幅度上涨,困扰着改革的进程。1978—1987年,国民收入增长2倍多,而同期货币发行量增长了近7倍,全国零售物价和职工生活费用价格累计上涨45.7%和56.2%。1979~1984年,全国零售物价指数上升16.9%,除1980年6%  相似文献   

5.
以压缩社会总需求,抑制通货膨胀为中心的治理经济环境将是我国今明两年改革和发展的重点。我认为,作为抑制通货膨胀,治理经济环境的前提,必须对膨胀的内在机理有清晰的认识。只有在此基础上才有可能正确选择消除膨胀的合理可行的措施,本文试图对消费需求膨胀机理及其对投资膨胀和社会总需求膨胀的影响作出说明,并提出治理消费需求膨胀的基本措施,以就教于经济学界。  相似文献   

6.
<正>1993年以来,随着市场物价不断上涨,通货膨胀由温和型向恶性型发展,这个问题再次成为人们关心的热点.能否有效地抑止通货膨胀直接关系我国社会的稳定、经济发展和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本文试图对通货膨胀现象作些理论分析,并提出遏制通货膨胀的若干对策思路.一马克思主义的货币理论告诉我们,通货膨胀是纸币流通条件下出现的经济现象.当流通货币量超过可供的商品和劳务价值总和时,势必导致商品价格水平上涨,流通中的货币贬值,单位货币的购买力下降.这就是说,通货膨胀包括互有联系的三个方面,一是纸币发行过多,这是产生通货膨胀的起因;二是通货贬值,也就是马克思所说的纸币这一价值符号代表的金量减少了,这是实质;三是物价上涨,这是通货膨胀的标志.对我国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人们的认识不尽一致,理论界有成本推动说,体制转轨说、结构说,还有价格改革说等等.笔者认为,从总体上说,通货膨胀形成的原因,在于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失衡.总需求的存量和增量都大于总供给,这样在需求拉动下,扩大的货币流通量超过了商品可供量.结果价格上涨,由此引发了通货膨胀.社会总需求一般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投资需求,一是消费需求.社会总需求膨胀既可表现为投资需求膨胀,也可表现为消费需求膨胀,还可表现为两者同时膨胀.改?  相似文献   

7.
新一轮通货膨胀与农产品价格的关联许经勇我国新一轮通货膨胀可以说是从1993年3月开始的。当月社会零售物价总指数上涨10.2%,此后虽然在其变化过程中出现短暂的回落,但总的趋势却是上升的。到1994年2月,零售物价总指数一跃达到20.6%。1994年1...  相似文献   

8.
文章认为人口膨胀和通货膨胀是两种不同的社会经济现象,二者没有内在的必然联系。文章还认为“成本膨胀”不是我国目前通货膨胀的根本原因,指出我国通货膨胀的根本原因在于推行了赤字财政政策,在理论上信奉凯恩斯主义,用通貨膨胀刺激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9.
关于通货膨胀问题,人们已发表了许多看法,但认识并未统一。依我看,通货膨胀是一种宏观经济现象,它产生原因是多方面的。就我国来说,其主要的直接的原因是消费膨胀和投资膨胀、由于消费和投资的双膨胀,引起财政赤字,信用膨胀;表现在市场上则是商品供求失衡,需求过旺;物价也因此而难以控制。过旺的需求又拉动生产造成经济过热。我国通货膨胀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出现的。这些问题在我国已长期存在却迟迟未能解决,以至于通货嘭胀逐渐严重化。原因何在?本文试图对此作一简要剖析。  相似文献   

10.
价格改革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入的关键,不经过价格改革这惊险的一跃,我国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新体制就不能真正形成.但是,价格改革不是在任何条件、任何时机下都能够全面出台的,价格改革的顺利进行也不可能建立在续通贺膨胀的基础上.我们不赞成所渭"通货膨胀于改革和发展无害"的观点.只有有效的控制通货膨胀,才能为价格改革和  相似文献   

11.
一、我国当前通货膨胀的特点 1.价格总水平变动的特点 1993年下半年以来,国民经济基本是呈良性运行态势。但是,全国物价水平逐月攀升,特别是1994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社会商品零售物价指数突破了国家的控制目标,分别达到24.1%、21.7%,都是建国以来物价上涨幅度最高年份。1995年1-3月份的物价水平仍然居高不下。不难看出,我国出现的这次通货膨胀具有周期较长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同时,由于改革前积累下来的隐性通货膨胀逐步释放,以及经济体制的转换和经济高速增长所伴生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更加突出,1980—1981年,1985—1986年,1988—1989年,1993—1994年连续四次出现明显的通货膨胀,影响了经济发展、改革的深入及社会的安定。深入研究通货膨胀问题,正确  相似文献   

13.
一、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的现实问题 从现在到2010年,是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的一个黄金时期,同时也是经济发展水平较快上升的一个重要阶段。然而,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着一系列现实问题,使我们必须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性予以重视。 第一,高增长与严重的通货膨胀并存 近几年来,我国经济一直保持较高的增长率,但同时严重的通货膨胀也困扰着政府、经济学界和各阶层人们。中国的经济稳定问题与能否有效地抑制通货膨胀密切相关。迄今为止,我国的宏观经济政策对经济增长率可以调整的空间已经很小。当经济增长低于7%时,会出现无法忍受的企业亏损及其债务增加;而如果经济增长率高于10%,又会引起总需求大于总供给的经济过热。所以对于通货膨胀的治理已经不能再主要依靠短期的宏观经济政策。更为重要的是要寻求短期宏观调控政策与长期的改革发展战略间的有机协调。  相似文献   

14.
现代市场经济运行中高经济增长和高通货膨胀没有内在联系。经济增长和通胀有四种组合状态,“高增长—低通胀—高效益”组合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模式的发展方向与未来趋势。构建这一模式的关键是寻求高增长和低通胀“双重目标”的结合点,从我国改革15年来的历史轨迹看,年均经济增长率9.3%、物价上涨率6.4%,属最佳结合点。要构建好这一模式,必须遵循四条基本原则和解决五个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15.
本文系争鸣性论文。介绍了西方国家的通货膨胀理论和对策、宏观调控这个基本模型(方程)的经济涵义以及市场经济价格机制的资源配置效应和收入分配效应。针对我国的现实,论证了有着内在逻辑关系的三个观点:我国的宏观经济失衡基本上是结构失衡,而不是总量失衡;我国的通货膨胀属于国家有计划主动调高某些商品的价格的成本推进型通胀,而不是改革开放前总需求过多造成的需求拉上型通胀;1988年我国的价格改革“闯关”,决不是决策“失误”,而是必要的、及时的、正确的。  相似文献   

16.
改革二十年取得巨大经济成就 今年,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20周年,是改革开放20周年。20年来,在中国大地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巨大成就。从经济方面看,以下三方面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第一,我国的生产力和整个社会经济获得了巨大发展。20年来,我国的经济增长率一直是世界上最高的国家之一,也超过了我国改革开放前的增长速度。从中国开始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的1953年到l978年的26年中,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6%以上,而从1978年到1997年,年均增长9.7%。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外国的媒体也多有报道和评论。英国今年的《情报背景材料》还将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与美国进行对比。它指出:在1960—1979年间,美国的年均增长率为3.8%,而中国为6.8%;1980—1989年,美国年均增长率为2.7%,而中国则为9.3%;1990—1995年,美中两国的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8%和10.6%。而且可  相似文献   

17.
1978-2006年中国农民负担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民负担的演变经过凸显—加重—膨胀—下降四个阶段,农民负担变化的特点是由升—降以及税轻费重;农民负担上升的原因是多元的,主要是我国存在二元经济结构下,工农产品价格剪刀差、分税制的缺陷、农村税外收费泛滥以及县乡机构膨胀财政负担过重等;而农民负担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国家采取税费改革、财政支农惠农政策以及开展农民负担专项治理等措施。要减轻农民负担,必须增加农民收入,必须有支农、惠农的政策,必须正确处理中央、地方和农民之间的关系,必须改变我国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结构等。  相似文献   

18.
通货膨胀就是流通中货币的数量大大超过商品交换所需要的数量,从而引起货币贬值,物价普遍上涨的一种经济现象。我国以前的经济理论认为通货膨胀是资本主义特有的现象,而社会主义社会不存在通货膨胀问题。但是我国近年来不但出现通货膨胀,而且不断加剧,从八十年代的轻度膨胀迅速的发展到超过两位数的通货膨胀。对此理论界虽然承认了它的存在,但对它产生的原因及对策,却众说纷纭,有的认为是改革的失误,有的认为是企业行为扭曲,有的则认为是旧体制的弊病。本文就此谈一些个人的看法,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一 产业结构失衡是引起和加剧通货膨胀的重要原因 1.1 一般而言,一国出现持续的物价总水平的连续上涨,其最直接的原因总是总需求过度膨胀,从而引致货币超量发行。从这个角度而言,我国的通货膨胀也是一种需求拉起型的通货膨胀。然而,也要看到,不仅总量失衡背后还有更深的体制与结构原因,而直我国的通货膨胀本身既有总量失衡引致的价格上涨,也有结构失衡拉起的物价上升。  相似文献   

20.
论文应用GARcH模型逐个分析了q-国1995—2010年产出缺口和通货膨胀波动性和不对称性,再利用vAR模型验证两者之间存在的动态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研究样本期间,中国产出缺口与通货膨胀自身波动性有持续性,产出缺口存在“风险奖励”,通货膨胀对产出缺口存在“溢出效应”,并且波动具有不对称性,产出缺口对通货膨胀的影响滞后期为一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