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7 毫秒
1.
《资本论》在我国的出版和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本论》是马克思用了近四十年的功夫,耗费了毕生的心血,恩格斯付出了巨大的劳动,才完成的伟大著作。马克思从十九世纪四十年代起就开始研究政治经济学,并计划写一部批判资本主义现存制度和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巨著。经过长期系统的研究,于一八五七——一八五八年写了一部经济学手稿,在这个手稿的基础上于一八五九年出版  相似文献   

2.
自二十年代以来对于《庄子·逍遥游》不科学的总评价,几乎已形成这样的思维定势:即在肯定它的艺术手法的高妙的同时,却对它所表达的思想意识,加以无情的贬斥。这就形成了对《庄子》其书(包括对《逍遥游》)的评价中艺术性与思想性成为强烈反比的公式。例如,1961年出版的一本名日《庄子内篇译解并批判》的书(关锋作,中华书局版),充满着“左”得出奇的论调,作者竟把鲁迅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写的讽刺小说《起死》和杂文《论语一年》,说成“实际上攻击的就是历史上的庄子”,“如实地揭出了庄子灵魂”,并断言:“在旧中国,庄子哲学成了买办资产阶级地主阶级的武器,它起着极其反动的作用。”据他说:“庄子的哲学原则、结论,无一不是错误的”,“庄子思想是人类精神的堕落”。又说:  相似文献   

3.
<正> 我研究郑和,是从一九三五年发现郑和所亲立《娄东刘家港天妃宫石刻通番事迹碑》开始的,到与郑一钧合撰的五册《郑和下西洋资料汇编》从一九八○年起陆续出版,前后经历了半个世纪的时间。从三十年代到四十年代,郑和研究在我国第一次形成热潮,当时我在郑和研究方面做了一些拓荒性的工作。郑和下西洋这个历史事件,在本世纪初开始引起国内外学者的重视,有不少论著问世,提出了众多的问题,展开了国际性的讨论。国内有梁启超的《祖国大航海家郑和传》、向达的《关于三保太监下西洋的几种资料》;国外有法国学者伯希和所撰《郑和下西洋考》,日本学者山本达郎所撰《郑  相似文献   

4.
农历议     
一把旧历(阴阳历)叫做“农历”始于何时? 我国在辛亥革命前用阴阳历,从1912年起改用阳历。于是有旧历(阴阳历)与阳历的对照。今天从墙上的挂历,以至书刊文件等等凡记日有须对照的,无不以农历来称旧历。查四十年代前出版的《辞源》、《辞海》、《辞通》等辞书都无农历一辞。到1961年出版的《辞海试行本》始列有此辞。把旧历叫做农历当是近四十年的事。  相似文献   

5.
崔大华先生的《庄学研究——一个中国哲学观念渊源的历史考察》,最近已由人民出版社出版。这是崔先生继《庄子歧解》(中州古籍出版社,1988年12月)一书出版以来,在庄学研究上取得的又一新成果。 《庄子研究》40多万字,分上、中、下三编,上编考论庄子其人其书,中编述评庄子思想,下编探讨庄子思想与中国历代思潮关系。在庄子其人其书的考论中,作者根据比较可靠的史料,描述了庄子生平及生活面貌;考辩了某些历史记载,并利用某些考古的发现,比较细致地辩析了庄子的身世;考察了《庄子》从古本到今本的演变过程,以及宋代以来学者们钩索《庄子》佚篇、佚文的情况;对于唐、宋以来关于《庄子》真伪的争论,作者也从一种新的理论立场作出进一步分析和判断。总之,作者对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围绕庄子的存疑问题,都给予有根据而又比较明确的回答。在庄子思想述评中,作者以一种理性的、实证  相似文献   

6.
在庄子研究中,曹础基先生以5年前出版的《庄子浅注》和力作《一个博大精尖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而闻名于学术界。最近,他出版的《庄子浅论》(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是他近几年研究成果的结晶。随着中外文化的交流,以西方思想作为参照系统来重新认识、发现庄子,这似乎已成为一个方兴未艾的趋势。导致这一状况的原因,我认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庄子思想的丰富,深邃和他的思想的多重暗示性以及可供理解的宽广途径。用庄子的话来说,这是一个“浑沌”、“至一”,而这个“浑沌”、“至一”实际上又内含万有。《庄子浅论》,正好抓到了庄子思想的这一鲜明特点,以  相似文献   

7.
十九世纪三十年代,普希金、果戈里、莱蒙托夫在俄国文学中树起了批判现实主义的旗帜。他们的优秀作品《叶甫盖尼·奥涅金》、《钦差大臣》和《当代英雄》,就是新文学在俄国确立的主要标志。不过,当时还没有形成广泛的文学运动。进入四十年代,普希金、莱蒙托夫相继去世,果戈里在发表了《死魂灵》第一部(1842)以后,也基本上离开了文坛。四十年代初,没有出现什么重要的作家作品,一度比较沉寂。但是,俄国的现实主义文学并没  相似文献   

8.
我国自80年代后半期开始,直到90年代的今天,企业文化热无论是在学术界,还是在企业界一直是方兴未艾。 1.从对国外企业文化情况的介绍来看:美国出版的一系列有关企业文化方面的书籍如:《日本企业管理艺术》、《公司文化》、《公司文化管理》、《美国企业精神》等都很快被翻译出版。日本企业家松下幸之助等的有关企业文化实践方面的书籍,也有多种出版。  相似文献   

9.
王金林著《简明日本古代史》(天津人民出版社,1984年12月出版)是建国以来我国学者撰述的第一部日本古代史专著。  相似文献   

10.
1981年10月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黄遵宪日本杂事诗广注》,是国内第一部注释《日本杂事诗》的著作。(按,日本人实藤惠秀、丰天穰二君,于昭和十八年[1843]译注并出版了《日本杂事诗》)它的正文完全按照黄遵宪自称的“定本”(光绪二十四年[1898]长沙富文堂本)校点排印,同时用按语的形式,把原本被删改之处全部  相似文献   

11.
最近,上海文艺出版社编辑的《中国新文学大系1927——1937》长篇小说卷两卷已经与读者见面了,这两卷共选五部长篇小说,即叶绍钧(即叶圣陶)的《倪焕之》、茅盾的《子夜》、巴金的《家》、田军(即肖军)的《八月的乡村》及李劼人的《死水微澜》。这五部小说是从新文学运动的二个十年所出版的近四十部长篇小说中遴选出来的,它体现出这十年间长篇小说创作的最高水平,反映了中国新文学运动的实绩。  相似文献   

12.
新中国成立60年来,《庄子》研究经历了从冷清到繁荣、从封闭到开放、从偏狭到科学的演进态势。具体说来,建国后的前30年,大陆《庄子》研究几乎随着思想政治运动升降沉浮,致使研究重点多在庄子的哲学方面,对庄子的正面评价也不够,在《庄子》文学研究方面,主要承接鲁迅、闻一多等前代学者关于庄子散文的理论建构而在微观层面有所推进。后30年来,学术界不仅对《庄子》的文学价值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而且对《庄子》文学的研究亦逐渐深入、拓展,出现了多角度、专门化的研究,在《庄子》美学及文艺思想、《庄子》的风格、《庄子》的艺术形象、《庄子》与散文、《庄子》与寓言、《庄子》与小说、《庄子》与诗歌、《庄子》与神话、《庄子》文学的比较研究以及《庄子》对后世文学的影响等诸多领域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回顾建国60年《庄子》文学研究的进程,认真总结学术界所取得的成就及不足,对今后《庄子》文学研究具有积极的正面意义。  相似文献   

13.
布尔迪厄文化社会学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皮埃尔·布尔迪厄是当代法国最具国际性影响的思想大师之一,现任巴黎高等研究学校教授,法兰西学院院士。早在1972年布尔迪厄就已出版了经典的社会学著作《实践理论概要》,1975年布尔迪厄创办了《社会科学的研究行为》杂志,1980年布尔迪厄出版了另一部重要著作《实践的逻辑》,这部著作的英译本出版于1990年,布尔迪厄80年代末在美国芝加哥大学的讲座内容《反观社会学的邀请》则发表于1992年。布尔迪厄的国际性学术影响是从80年代后期开始急速上升的,进入90年代后非但势头未减,而且后劲十足。一、跨学科,多方位的挑战布尔迪厄几近百科…  相似文献   

14.
深入研究刻意创新——《当代日本市场经济模式研究》读后逄秀贞《当代日本市场经济模式研究》(济南出版社,1996年9月版),是刘淑琪同志适应改革需要潜心研究出版的一部专著。该书的出版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提供了有益的借鉴。通读全书,感到有以下...  相似文献   

15.
庄子研究是近年来的热点之一,不但有不少专题论文问世,还先后有几部专著出版。著名学者、河北师范学院历史系教授张恒寿先生的《庄子新探》作为《中国哲学史丛书》之一,出版后受到学术界的普遍重视和高度评价。全书分上下两编。上编主要考论《庄子》各篇的时代真伪,以善于独辟蹊径、开拓视角见长;下编主要分析庄子思想,以见解新颖、说理细密取胜。上下编相对独立,又互相渗透,浑然一体。上编是下编的立论基础,下编是上编的引申发挥,富有逻辑性和论辩力。 一 《新探》上编考论部分,结集了作者从三十年代当研究生至今的研究成果,时间跨度达半个世纪,是倾注作者心力最多的部分。 《庄子》三十三篇传统分内、外、杂三部分,从宋代苏轼以来,对其中的真伪多有怀疑。有的认为大部分篇章都是庄周手笔;有的则认为只有少数篇章可信;有的认为内篇为庄子自著,外杂篇多系伪作,有的则认为内篇绝非庄子思想,倒是外杂篇中某些篇更真实些。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这种争论一直持续到当今,一些哲学史著作,各依据自己对《庄子》各篇可靠程度的理解立论,因之在取材和评价上有很大差距。不解决这个材料真伪问题,就失去  相似文献   

16.
20年来,程贤章创作、出版了七部长篇小说:作于90年代的《云彩国》、《神仙·老虎·狗》、《青春无悔》、《围龙》,作于80年代的《彩色的大地》、《胭脂河》,作于70年代的《樟田河》。除个别外,这批小说以几近同步的姿态反映时代生活,演奏时代旋律,以近距离...  相似文献   

17.
《子夜》作为一部中国现化无出其右的长篇小说,自然成为各种文艺样式据以改编的兰本。四十年代,它被搬上了舞台;八十年代,它再现于银幕。然而,最早改编《子夜》是哪一种文艺样式呢?那就是鲁迅所倡导的木刻。 木刻《<子夜>之图》创作于一九三七年,作者刘岘是一个亲聆过鲁迅教诲的青年,当时正在日本东京深造。全图共二十八帧,以未名木刻社的名义于一九三七年七月初版。据作者一九三七年四月五日所撰《前记》说:“这本集子待到献给大家,能  相似文献   

18.
<正> 世人皆知有公文,未曾闻有公文学.1988年1月齐鲁书社出版的苗枫林著《中国公文学》,独僻蹊径,发人之所未发,实为一部拓荒之作.公文,作为传递国家策令、表述政治集团意志的文体形式,在中国大约始于尧舜,或者更早.现存成书于春秋战国时代的《尚书》,就是一部国家文书汇编,可谓我国公文集之嚆矢.自春秋战国始,绵延二千余年,公文也经历了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然而,对中国公文的研究则一直十分落后.最早有刘勰的《文心雕龙》论及公文的写作,后至本世纪三十年代徐望之著《公牍通论》,四十年代许同莘著《公牍学史》,才把公文作为一个独立的领域和对象进行研究.但较之文史其他领域的研究规模和深度,仍是十分  相似文献   

19.
孙昌武教授,原籍辽宁省营口市,1937年出生于河北省丰宁县,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专家,1961年毕业于南开大学中文系,现在母校执教。 近十年间,孙先生在中国古代文学研究领域辛勤耕耘,已出版学术专著六种,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四十余篇,研究项目涉及中国古代文学、文学理论批评、文化学等领域。 早在六十年代,孙先生即开始了唐代散文史和唐代文学思想的研究,他的《唐代古文运动通论》(百花文艺出版社1984年出版)全面探讨了唐代古文运动的渊源、发展、理论主张和创作实践,是一部有深度的唐代古文运动通史。《柳宗元传论》(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出版)和《韩愈散文艺术论》(南开大学出版社1986年出版)二书则分别就唐代古文运动的两员主将柳宗元  相似文献   

20.
吴晓华 《兰州学刊》2009,(10):19-22
日本近代杰出的哲学家中江兆民,撰写了日本近代哲学史上最卓越的唯物主义著作《一年有半、续一年有半》。其理论的形成不仅受到西方近代思想的影响,还可以追溯到《庄子》。《庄子》的“死生无变于己”的生死观、“物无贵贱”的相对主义思想和“薪火之喻”等唯物主义的因素对其哲学思想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