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为提高外资企业对陕西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通过构建单方程模型和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实证分析了外资企业与陕西省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分析认为,利用外资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陕西省经济发展,但是贡献效果较为微弱;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陕西省对外资的综合吸引力不强,利用外资总量偏少,利用外资质量不高,无法形成规模经济。分析结果表明,消费和投资是促进陕西省经济发展的核心;要提高外资企业对陕西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关键是扩大利用外资规模,提高外资利用质量。  相似文献   

2.
媒体链接     
北京人就业特权渐少今年北京市能解决就业岗位44.5万个,其中,对户口没有任何限制的岗位多达30余万个。摆在北京人面前的现实是:可以“垄断”的岗位仅约14万个,其余30多万个就业机会将面临外地人的竞争。北京市统计局官员分析,外地人员需求大增的原因:一是北京自2001年起,已有8大行业、103个岗位取消了对外地务工人员的限制及管理服务性收费,使用人单位的人工成本降低。二是北京人仍不愿干劳动强度大、挣钱少的工作。北京人亟待转变择业观念,提高就业技能,才能增强就业竞争力。(《中国青年报》)  相似文献   

3.
国内聚焦     
<正>北京百余外企最低工资将不得低于该市1.5倍北京市总工会介绍,北京市外资企业工会联合会首次与已加入该会的百余家外资企业开展了工资集体协商,根据最终的协商结果,这百余家外企员工的最低工资标准将不能低于北京  相似文献   

4.
李麟 《淮海文汇》2007,(2):20-23
2006年,徐州市对外经济工作硕果累累。全年共新批外商投资企业151家,协议注册外资8.1亿美元,实际到帐注册外资2.79亿美元,出口产品的结构和质量明显改善,自营出口完成12,乙美元,增长66.6%,新签外经合同额,完成营业额分别增长24%和23%。2006年徐州市实际经营的500多家外资企业,还创造了6万多个就业岗位:实现税收16.4亿元,占全市税收的1/5强;  相似文献   

5.
北京作为首都、全国政治文化中心,拥有数量庞大的政府机构、事业单位、国有企业,是很多人心目中就业的黄金圣地。然而,数据显示,北京市90%以上的企业属于500人以下的中小企业,它们吸纳了85%的就业人员,中小企业的实收资本、实现利润、上缴税金等主要经济指标均占全市企业的六成以上,无论从资本还是就业层面,中小企业在北京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相似文献   

6.
媒体链接     
外商投资企业提供550万个就业岗位来自外经贸部的统计表明,目前外商投资企业直接从业人员超过2300万人,比1997年的1750万净增550万人,平均每年增加110万个就业岗位。随着我国进一步扩大外商投资领域,特别是开放银行、保险、电信、外贸、旅游等服务贸易领域,将会有更多的外资进入,带来相当一批收入较高,同时对从业人员素质要求也较高的就业岗位。(新华网)  相似文献   

7.
【目的/意义】“双碳”目标下准确测算我国内资和外资企业的碳排放及其驱动因素,有助于合理界定我国的碳排放责任和实现外资与环境的共赢发展。【设计/方法】基于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发布的跨国企业活动数据库,运用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及结构分解法对中国内资与外资企业碳排放进行了测算和分解。【结论/发现】研究期间我国10%~15%碳排放来源于外资企业,生产责任原则高估了中国的碳排放责任;外资进入对我国内资企业碳排放的拉动效应不显著;高碳行业煤炭消耗碳排系数下降显著抑制了内外资企业碳排放的增加;国内内资最终品需求和外资最终品出口显著促进了内外资企业碳排放的上升。总之,清晰界定我国的碳排放责任,促进内资与外资企业碳减排合作和降低煤炭为主的化石能源消耗是实现“双碳”目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选取中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2007—2014年面板数据为样本,运用交叉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检验方法,从劳动收入份额视角实证检验了“外资对员工更慷慨吗”这一主题。结果表明,外资控股企业表现出“慷慨”特征,其本质在于工资效应的发挥;外资参股本身会降低国有企业对员工的支付倾向,且存在地区差异,“中部凹陷”现象明显,同时资本密集型行业中的外资企业对员工更“慷慨”;高工资的确对劳动收入份额有正向作用,工资的中介效应在外资和国有控股企业中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9.
外商直接投资在安徽制造业各子行业内产生了正面的外溢效应。进一步分析发现,行业中内外资企业技术水平差距与外资企业的类型对外资溢出效应的影响较大,在内外资企业技术水平差距较大的行业以及外资企业外向型程度较低的行业,外资对行业中内资企业的溢出效应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0.
城市轨道交通是可持续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十二五”期间中国的轨道交通将迎来新一轮的快速发展。以北京市为例,对北京城市轨道交通2011—2020年间的发展做相应的情景假设,并利用投入产出方法对北京城市轨道交通投资可能带来的经济和就业带动效应进行定量分析。匡算结果表明:“十二五”和“十三五”期间,北京市轨道交通总投资将达到5000亿元和4450亿元左右,可拉动的经济将达到26836亿元,可拉动就业人数约为438万人。  相似文献   

11.
利用外资过程中的风险防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外商直接投资在促进我国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了国内企业管理权失控、外商对市场的垄断以及本国经济对国外技术的严重依附等诸多的风险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会加大我国经济成长的不稳定性。为了保证新时期我国引进外资的正常发展,目前必须在政策和法律方面采取各种切实可行的措施来对这些风险加以防范和纠正。  相似文献   

12.
当前跨国并购成为国际直接投资的主要方式.在跨国并购大潮中,"民族经济"不仅存在,而且有了新的内涵.自1990年以来,外资并购我国企业现象日益增多.我国在获得外资利益的同时,还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国民族经济正面临巨大风险,保护民族经济问题日显突出,"外资并购适度论"就是适应这一需要而提出的.  相似文献   

13.
以日本著名企业国际战略投资学者小岛清的比较优势理论为基本参照,对比中国企业国际化的优势及发展的战略方向。提出中国当前企业国际化不适用小岛清的比较优势理论的结论。指出,中国企业国际化的战略顺序依次是首先应是高科技企业;其次是传统制造业企业;然后才是劳动力密集型企业。  相似文献   

14.
我国外商投资企业法是在原有法律的夹缝中制定出来的,包含了三资企业法、外商投资合伙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三资企业法的颁布实施,有助于落实我国对外开放政策,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却也掩盖了旧有法律的结构性缺陷。随着深化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我国外商投资企业法面临着从政策和市场竞争向法律竞争的转型,经历着从单一模式向多元投资模式的转型,政府审批则从行政许可向培育私权过渡,商业登记正在从主体资格和营业资格的统一主义向分离主义转变,我们有必要冷静评价三资企业法的贡献和缺陷,最终完成从三资企业法向统一公司法的有效转变。  相似文献   

15.
减贫的中国路径以其举世瞩目的成效引起广泛关注,以发展带动减贫是中国减贫路径的根本选择。创立并发展经济特区是关键的战略安排,经济特区对中国贫困人口减少具有重要作用。在经济特区发挥减贫作用过程中存在外商直接投资(FDI)—低技能就业—减贫传导机制,但外商直接投资(FDI)的减贫效应具有明显的阶段性,随着经济发展水平上升,其减贫效应递减。  相似文献   

16.
外商在华直接投资区位选择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外商直接投资在我国存在着明显的地区分布失衡问题,为此重点研究吸引外资选择投资区位的决定性因素。运用回归模型,对我国各省区2009年的截面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市场规模、工资水平、基础设施是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主要因素,而劳动力素质在外商直接投资区位选择中的影响效果较小。这些因素对我国有效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具有重大启示。  相似文献   

17.
新疆利用外资的现状和主要问题是:实际利用外资规模小,水平低;虽然目前步入止降复增阶段,但仍大大低于全国增速;在利用外资构成中,对外借款远远高于外商直接投资;在外商直接投资方式上,又呈现无序状态;这些投资又基本上集中在以乌鲁木齐为中心的北疆经济发达地区。正确引导,合理布局,促进外商投资是解决问题的应有对策。  相似文献   

18.
外商直接投资(FDI)与就业之间的联系受到各种宏观和微观因素的综合影响,因而难以完整的评价FDI的就业效应。基于"两缺口"模型、投资乘数原理、就业理论以及经济增长理论对FDI就业效应的定性研究及影响机理分析得出,外商直接投资能够通过直接和间接影响增加就业机会,一定程度上对东道国具有积极的就业创造效应。建议东道国通过调整本国的宏观政策以吸引更多的外商直接投资,从而创造就业机会并提高就业水平。  相似文献   

19.
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经济主权风险监测与控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FDI(外商直接投资)相对于利用外债和各种短期国际资本来说,产生经济主权风险的概率较小,但随着FDI规模的扩大,风险会随之累积.因此,有必要站在东道国立场研究FDI的主权风险,在对FDI经济主权风险特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监测FDI经济主权风险的指标体系,以此分析我国利用FDI的经济主权风险状况,并提出相应的风险控制对策.  相似文献   

20.
为推动中国与印尼经贸合作,加强“一带一路”倡议同印尼发展战略对接,发挥双方经济互补优势,通过文献阅读法和统计分析法梳理了印尼的投资环境、外来投资区位结构,中国对印尼直接投资的区位结构和海外园区分布;通过回归模型,分析投资环境对中国在印尼直接投资的影响,探索RCEP背景下中国在印尼直接投资面临的潜力和挑战。研究认为,中国在印尼的直接投资面临经济发展水平、投资便利度、政府影响和人力资源等因素共同影响着中国在印尼的对外直接投资规模;经济发展水平、投资便利度、政府影响、人力资源等投资环境是制约印尼吸引外国投资和发展经济的外在阻碍,行政管理体制是制约印尼经济发展的内在因素;如何处理好外来产业和本土产业的关系是印尼未来发展所面临的重大挑战。研究表明,中国和印尼要充分利用RCEP签署带来的巨大政策红利,利用好两国已有的合作机制和平台,鼓励中国企业积极对接相关产业合作园区,深度参与印尼海洋经济、食品制造、能源经济等重点产业的投资开发,形成较多互补性和较少竞争性的中印尼经贸关系,实现国家间政治、经济关系的飞跃发展,外贸与投资领域的新突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