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农业技术创新驱动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农业科技成果表面上看供求矛盾并不突出,这是由长期以来供求双方都缺乏有效的利益激励,同时社会和经济两方面的约束明显乏力造成的.总体上看,中国农业科研部门和农业企业自身技术创新能力薄弱,不能满足农业企业发展的需要.农业技术创新已成为农业现代化的严重制约.根据技术创新理论,技术创新的驱动模式一般可分为市场需求推动模式、技术发展推动模式和联合组织驱动模式.当前,中国的农业技术进步应以市场作为根本动力,采用联合驱动模式.  相似文献   

2.
工业技术进步是促进工业发展、推动工业化进程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十一五"期间,中国工业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正处于由吸收创新和适用创新向自主创新和突破创新转型提升的过渡阶段。工业技术进步取得显著进展,工业技术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工业技术进步和创新在带动工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工业增长方式转变的同时,提高了整个工业的增长质量和国际竞争力,从而引领支撑了新型工业化的进程。"十二五"以及今后更长一段时期,面对资源压力、环境约束、比较优势转变和体制机制障碍,推进工业化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工业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的任务更为艰巨和繁重。"十二五"期间促进工业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的关键在于进一步完善外部环境和创新组织方式,并从创新驱动战略、强化基础战略、两化融合战略、绿色发展战略以及自主品牌战略五个方面推进这项工作。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邓小平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一代、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他们在领导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建设实际相结合,走出了一条中国式的农业发展道路。分析和比较毛泽东、邓小平的农业经济思想,对于今天更好地学习和领会毛泽东思想与邓小平理论的关系,对于推动我国农业和农村跨世纪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关于农业发展的地位:从毛泽东的“农业是基础产业”到邓小平的“农业是根本” 在农业发展战略地位的认识上,毛泽东、邓小平一脉相承,都深刻地看到了中国农业发展在整个社会进步中的…  相似文献   

4.
浙江省农业技术进步贡献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证明,农业发展越来越依靠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实际应用,现代农业的发展与科学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关系更加紧密,而市场经济体制的培育和发展为依靠技术进步促进农业发展提供了极具内在动力的运行机制。本文通过对浙江省1982、1993年全省农业生产中科学技术的发展,运用计量经济方法测度农业产出增长中的科学技术份额,以期揭示在改革开放以来农业科学技术对农业发展的贡献及技术进步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叶蔚云 《探求》2001,(6):37-39
全球化是人类生产社会化的新阶段,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新形态,是资本主义现实强势的显著体现。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在全球化的互动中,既有机遇也有挑战。社会主义中国在实现经济发展战略第二步目标的基础上,必须切实加强党的建设,才能强化和发挥当今社会主义中国的现实强势,社会主义才能经受全球化的考验,并在与资本主义的互动中积极推动全球化向有利于人类文明进步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6.
中国是传统农业国,农民问题历来是中国社会的基本问题。中国现代化从一定意义上讲,就是农民的现代化,农业的现代化。因此中国农民问题仍然是当今中国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关键,这不仅是因为农村幅员辽阔、人口众多,更重要的是在于与城市文明相差甚远的大部分农村落后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相对低素质的广大群体如何步入现代化。最近几年,因农民负担问题引发出不少群体事件、恶性案件,进一步向人们昭示,农民问题决不是解决了温饱问题就万事大吉了。本文仅根据这些年的工作实践,对农民负担问题作些分析和思考,以期引起人们对这一问题的…  相似文献   

7.
二元经济结构是发展中国家实现国民经济现代化的重大障碍。我国是个发展中国家,二元经济结构使我国工业现代化和农业现代化面临重重困难。本文作者认为,找到一条在工业现代化进程中同时推动农村经济现代化,启动二元经济结构向一体化经济转化的途径,是我国在基本建成独立完整工业体系后能否顺利实现国民经济现代化的重要问题。本文正是从这个角度考察了乡镇工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作用,指出乡镇工业发展是对二元经济结构的冲击,使我国开始形成一个合理的技术梯度结构。这一技术梯度结构为我国工业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转化提供了动力,为农业现代化创造了条件,启动了二元结构向一体化经济转化。  相似文献   

8.
胡晶  赵文哲 《学术交流》2023,(5):140-153
黑龙江省在数字农业发展上有四个特征:制定规划,指导发展;人大立法,推动发展;龙头引领,带动发展;横联纵合,协同发展。其发展应用的重点:农业生产,农业服务,农业营销,土地保护,气象监测预报。黑龙江省数字农业的发展,一是要明确一系列顶层设计及政策。二是探讨数字农业中的数字农业利益格局问题和数字农业成本高问题。三是协调好数字农业与智慧农业、数字农业与数字农村、数字农村与数字城市三个关系。四是抓住数字农业的核心技术、平台技术、应用技术、基础技术四个关键技术。五是做好数字农业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加强数字农业人才培养、做好资金物资投入、加强规划和法规落实、规避风险和保障数字农业安全。  相似文献   

9.
救灾是援助和赈济灾民、减轻和挽救灾害损失、医治灾害创伤的一种有组织的行动。救灾工作是党心与民心高度融合的一项工作,与农业、农村、农民息息相关,直接影响着农村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它推动着农业发展,农业生产直接受灾害的制约,农业遭受灾害后,只有救灾方能使农业恢复正常状态、恢复生机和活力。它促进着农村的社会发展,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农村兴盛进步的过程,是一部与灾害作斗争的历史,只有妥善地解决因灾造成的一系列问题,农村才会稳定,社会才能发展。它保证农民休养生息,帮助农民看到希望、  相似文献   

10.
制度创新:中国农业现代化的根本前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实现农业现代化,是中国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面向21世纪的中国农业的首要目标。作为一个动态的历史过程,农业现代化既包括生产技术(生产条件、生产手段)的现代化,又包括作为资源配置基础的一系列基本制度的现代化。而且这些制度从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是实现...  相似文献   

11.
我国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模式与途径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模式与途径的探索商伯成改革以来,中国农村实行的以家庭为主的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和商品经济的发展。但按人口或劳动力平均分配承包土地的方式,致使每户都有大体相等(户均8.3亩)的土地,又...  相似文献   

12.
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在进入新时期以后,逐步突破了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走向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多元化发展道路.在这一进程中,中国理论界展开了一场因卢卡奇和布莱希特关于现实主义问题的争论而引发的讨论,这场讨论不仅促进了卢卡奇与布莱希特关于现实主义文艺理论在中国的传播,有利于中国学界纠正偏见、借鉴学习,还推动了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向多元化发展.  相似文献   

13.
<正> 中国处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初期,处在传统经济向现代市场经济转换的过渡时期;这是一个激动人心、充满机会和希望的变革时期,也是一个有可能出现道德混乱和道德真空的时期。发展市场经济是实现中国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振兴中华、富民强国的必由之路,对此,人们不应当再有任何的怀疑和动摇。但是,对于市场经济发达与伦理道德进步的复杂关系,却要求人们具有一种清醒、深刻的把握。只有这样,才能以切实可行的对策,在大力发展市场经济的同时有效地推动伦理道德的进步。任何事物都是有利有弊的。一方面,市场经济的发展能使民族和社会充满活力与生  相似文献   

14.
<正> “科技兴农”是最终解决中国农业问题的根本出路。我国选择“科技兴农”战略绝非权宜之计,而是一项基本国策。从实践来看,试图最大限度地发挥科技进步对农业发展的驱动效应,不能停留在口号农业、口号科技上,必须在强化农业技术进步机制上着  相似文献   

15.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是高质量发展,马克思的《资本论》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理论指导。需要深入发掘资本创新的潜能,推动生产技术的进步,以实现高质量发展。要预防和避免资本创新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缩小收入差距,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资本创新助推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必须加强党的领导,坚持和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规范与引领作用,完善促进资本创新的体制机制作用。确保资本创新发挥积极正向的作用,助力生产力进步,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16.
一、完善、发展农村社会化服务的必要性和作用(一)农村社会化服务的必要性中国农村改革十年,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农村第二步改革中,社会化服务对发展农村经济是非常必要的。1.开展农村社会化服务是农村商品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户成为农村经济的基本单位,充分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可是,随着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一方面,由于农村社会生产力的进步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农民的生产经营活动越来越社会化、专业化和商品化,这就要求农业生产突破家庭经营的范围,在更广阔的领域中进行,另一方面,家庭经营的局限性越来越突出。表现为经营规模狭小,不利于新技术的采用和机械化水平的提高。特别是产前、产中的  相似文献   

17.
浙江沿海现代农业的发展及经验含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农业面临的基本问题是如何尽快缩短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的进程的问题。在过去20年 ,浙江沿海现代农业的发展经历了产业结构调整、专业化规模化、产业化三个阶段 ,为缩短向现代农业过渡的进程提供了有益的经验。鉴于该地区现代农业的发展具有明显的超前性 ,其主要经验所揭示的原则 ,对目前仍在为突破传统农业而努力的地区而言 ,不失为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经济发展与二元经济的改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简单追述了二元经济理论的起源及发展线索之后,本文重点评述了早期发展经济学中有重要影响的结构主义代表人物A。刘易斯的“二元经济理论”,指出了其理论意义和不足。在此基础上,作者从理论和发展中国家的现实出发,论证了经济发展中“二元或多元结构”存在的必然性,提出了经济发展从本质上看是一种经济结构由原始的一元农业社会向初级二元或多元经济转变、继而向高级的二元或多元经济转变的过程,在经济发展的极限点上,经济结构才会超于高级的一元化。以经济发展本质上是一种结构进化这一理论概括为基础,作者认为,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大国,在目前情况下,应通过加速农业──乡镇企业──城市现代工业这种三元结构的高级化转变,来推动工业化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中国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及其收敛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服务业在我国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日益提高,服务业发展的地区差距也日益明显,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是导致这种差距的主要因素.根据1985-2007年数据,运用非参数Malmquist指数方法,对中国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趋势和不同时间、不同地区变动的规律及特点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期间中国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主要由技术进步推动,技术效率的下降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造成了不利影响;不同时期、不同地区服务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存在显著差距,东部地区的全要素生产率与技术进步率虽然快于中西部地区,但其技术效率低于西部地区,并出现恶化现象;全国各地区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差距不仅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缩小,而且会向自身的稳态收敛.  相似文献   

20.
教育技术革命及其实现刘先义现代教育发展的历史性实践已越来越清晰地映证了这样一个事实:教育技术是一个时代、一个国家或地区教育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教育技术革命是推动教育进步的本质力量。特别是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信息社会的来临,提高技术构成,推动教育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