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随着应用写作课程的开设日益广泛,课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日益明显。公文写作是应用写作课程的重要部分,在对各类学生的应用写作教学中,公文写作都是当然的重点。公文写作的“公文”,是指行政公文,本来在明确概念时界定得非常清楚,但由于在生活中对行政概念的理解不  相似文献   

2.
文章写作,不管是何种文体,都有其一定的外在结构形式,并表现出各自的鲜明特点。公文写作也是如此,只不过它的结构形式不像文艺性写作那样变化多姿,而是呈现出一种较强的程式化,即在公文写作中,写作主体一般是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或“是什么~为什...  相似文献   

3.
模糊语言在公文写作中有其存在的客观必然性.如何正确认识模糊语言在公文写作中的地位、作用及其使用规律,从而使作品获得明确的理解与审美效果,是提高公文写作质量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4.
在现代公文写作中,标题往往直接或间接揭示主题和内容.它是公文的"眼睛"、"门户",是公文的重要组成部分.避免其"常见病",可以提高公文写作的质量.  相似文献   

5.
公文是依法行政和进行公务活动的重要工具,它既体现了法规性和律令性,又反映了社会群体间的愿望。公文的思维主体是公文撰写者个体和体现法定机关意志的复合体;公文写作的主要思维方式是实性思维;公文写作是创造活动,公文格式的规定,不妨碍公文写作的创造性,不影响公文撰写者创造性的发挥,公文写作的创造性充满公文写作过程。  相似文献   

6.
“文言”是公文语言构成的要素之一,是公文中主要的语言规范。公文写作运用文言应以适度为原则,借鉴合理成份,以突出其文约而事丰、庄重而典雅、规范而实用的特点,有助于写出真正具有公文文体风格的公文。  相似文献   

7.
公文要不要表现一定的情感和怎样表现情感,这是公文写作实践和公文理论研究中一个值得探讨的重要问题。 众所周知,公文是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或社会团体处理公共事务,进行公务往来所形成的一种应用文体。公文是为某一机关、单位或团体立言,具有政治性、政策性、实用性和时效性等本质特征,它不同于一般的个人著述。因此,不少人对公文中的情感因素有所忽视,甚至认为公文是“官样”文章,是“板起脸来讲官话”。又因为公文在语言风格上具有平实庄重、准确精炼、经常使用一些常用语等特点,如“根据”、“按照”、“收悉”、“业经”、“责成”、“核阅”、“颁发”、“批转”、“报请”、“会同”、“照办”、“是荷”、“为盼”、“如无不妥,参照执行”等词语,有人就认为公文是“老一  相似文献   

8.
公文的受命性要求作者撰写时要自觉进入“无我之境” ;公文强烈的主观性和鲜明的倾向性 ,要求作者写作时进入“有我之境”。公文写作必须处理好“无我”与“有我”的关系并使之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9.
公文语言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形成了区别于其它文体语言的特点。公文语言和文学语言的区别,是由公文语言和文学语言的根本特性、社会功用和写作思维决定的。只有熟练掌握公文语言区别于文学语言的特点,才能搞好公文写作。  相似文献   

10.
“请示”和“报告”是我国国家机关现行九类十五种正式公文中的两种,它们具有不同的特点、用途和写法。但在目前的公文行文中,却经常遇到对此区分不清的现象,特别是应当用“请示”文体时,有的常常用“报告”代替,或者冠以“请示报告”这种不伦不类的标题,违反了《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暂行办法》(见国办发[1981]15号文件)的规定,给公文写作造成混乱,甚至贻误了工作。因此,有必要对“请示”与“报  相似文献   

11.
公文的审美属性是客观存在的 ,公文像其他生产对象一样 ,被人们尽量按“美的规律”创造出来。对公文进行审美观照时 ,不要把它当成一种实用的工具 ,而要以一种非功利的、客观的眼光 ,把它当作一种文体、一篇文章去欣赏、去玩味。为此 ,我们对公文审美有两个观照点 ,即艺术形态学的观照点和文学语言学的观照点  相似文献   

12.
曹操在公文写作上一改两汉靡丽、骈文化的公文文风。内容上不拘传统,叙事简洁严明,语言典雅简炼,篇幅短小精焊,体现了公文与散文截然不同的写作风格,成了公文与文学散文正式分野的重要标志,这在公文写作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很值得当代公文写作借鉴。  相似文献   

13.
公文写作教学浅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文写作教学中应注意将“教”和“学”结合起来 ,着重抓好讲授、阅读、练习、评改四个环节  相似文献   

14.
公文体式写作研究阐述最简易的类型是浅显知识介绍,通常以"怎样写**"的模式出现。这只能算是一种启蒙教育。公文体式写作研究阐述最普遍、流行时间最长的类型要数"格式说明+例文"的简易模式。这种模式比起浅显知识介绍型来,有所进步,但非常有限。问题主要在于运用这种模式过于简单,过于粗疏,在例文的引用列举上尤其如此。这表现在一个公文体式只举一篇例文,而且没有分析说明;一个公文体式举有多篇例文,但同样没有分析说明;错用例文而产生误导;错用病文作范文而产生误导;推荐病文作范文而加深误导等。公文体式写作研究逡巡不前的原因之一是人们至今仍普遍认为公文写作只是一种简易、机械的技术操作,所谓的公文写作学是不存在的;原因之二是公文写作研究人员的队伍尚不精锐有力,特别是缺乏能真正统领大军冲锋陷阵的将领和统帅。(打破这种现状的)突破口是群策群力,及早编创一部能极有效地指导公文写作实践的新经典《现代"尚书"》来。  相似文献   

15.
公文是组织中信息沟通的重要载体,本文通过分析公文写作在组织管理沟通中的重要作用,对加强公文写作、促进组织的管理沟通提出了见解。  相似文献   

16.
明代公文制度述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代公文制度体现在公文的撰写、传递、收办、封置等工作环节之中。对篇幅、用语、纸张、格式、用印等的发文规定,对封装、驿传等的递文规定,对票拟、批红、签收、面裁、覆奏等的办文规定,对照刷、磨勘等的封置规定以及对行移勘合、保密等的涉及文书工作始终的通则规定,都显示了明代公文制度的既严格又繁琐的特点。明代公文制度对后世乃至现当代的公文制度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现代公文被认为是一种处理公务的工具,情感因素的作用往往被公文写作者忽视。从古代和现代的一些公文的分析和探讨中可以看到,情感因素在公文写作中有着特殊的效果和作用;因此,我们可以恰如其分地给公文注入一些情感因素,以增添其情感效用。  相似文献   

18.
了解公文语言在词语运用方面的特点,是正确划分语体、正确运用公文语言的前提和基础。本文通过研究,指出公文语言在词语的运用上,沿用了传统公文词语,借用了其他语体词语,吸收运用了新产生的词语,化用鲜活的熟语,形成了鲜明的语体特点。  相似文献   

19.
国家现行公文处理办法未对上行文"机关代字"作出明确规定,致使目前上行文"机关代字"存在一些混乱现象,这不仅不利于公文的规范化管理,而且还给公文教学和写作带来混乱.在分析了上述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规范使用上行文"机关代字"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