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 毫秒
1.
甲午战后,帝国主义者加紧对中国疯狂侵略,摆出一副瓜分中国的架势.英、俄、德、法列强除军事上占领沿海军港、外交上强迫清廷承认势力范围外,经济上的侵略特别着重通过资本输出方式进行铁路线和矿山的开拓.铁路线仅有几条,矿山则各地广泛存在,因此抢占矿山形成了一个狂潮.从1895年至1899五年之间,全国各地矿产面临着瓜分的危急:法——独占云南、广东、广西矿产(1895年5月《中法商务专条附章》);俄——独占东北矿产(1896年12月《东省铁路公  相似文献   

2.
历史的结论     
1840年鸦片战争,列强强迫清政府签定中英《南京条约》、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等一批不平等条约,1856年至1860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美、俄四国逼使清政府签定了中俄《瑷珲条约》、中外《天津条约》,中外《北京条约》。1894年至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日本强迫清政府签定了中日《马关条约》,1900年八国联军侵略中国,强迫清政府签定了《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相似文献   

3.
1894年,日本不宣而战挑起侵略中国的甲午战争。历时8个多月,以清政府的失败而告终。1895年4月,腐朽的清政府被迫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这个条约割地之多,赔款之巨,出卖主权之严重,是继《南京条约》以来的又一个最严重的卖国条约。它标志着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进入一个新的时期,给中华民族带来无穷的灾难。本文就甲午战后帝国主义抢夺中国铁路利权和瓜分中国作一论述。  相似文献   

4.
一、帝国主义对山东的瘋狂侵略和清政府的暴政在十九世紀末年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山东是它們掠夺的重要目标之一。中日甲午战爭时間,日本侵略軍曾对山东半島发动猖狂的进攻,并盤踞威海卫达三年之久。一八九七年,德帝国主义以“钜野教案”为借口,强占了膠州(?),次年强迫清政府签訂“膠澳租借条約”,攫取了“租借膠州湾九十九年的特权以及在山东境內修筑鉄路、开采矿产等权利。接着,英帝国主义也以保持英俄两国在渤海湾的“(?)势”为借口,于一八九八年强迫清政府签訂“威海卫租地专条”。于是,山东沿  相似文献   

5.
1895年4月,《马关条约》签订后,俄国为阻止日本吞并辽东半岛,联合法德两国出面干涉。日本知难而退,放弃辽东半岛。这一事件反映了帝国主义之间在侵略中国问题上的斗争趋于激烈,同时也给远东国际关系带来了深刻变化,日俄争夺东北从此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6.
严复翻译《天演论》的经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汤志钧先生的《再论康有为与今文经学》 ,以过硬的史料解开了《天演论》陕西味经本之谜。为此 ,关于严复翻译《天演论》的经过 ,就必须予以改写。该书译于 1896年夏 ,译成后有所圈改。次年 5月至 10月 ,严复进行了大修改。第三次修改在 1898年春 ,是在校样本上进行的。《天演论》的第一个版本是沔阳卢氏慎始基斋本 ,刊行于 1898年。陕西味经本刊行于 1899年 ,谎称乙未年 (1895 ) ,对于考订严复的始译时间 ,没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19世末纪末,正值世界自由资本主义发展到顶点开始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之时,日本于1894-1895年对中国发动了一场侵略性战争,即中日甲午战争,战争结果以中国失败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而告结束。时过百年,重温这段历史,不能不得出这样的结论;甲午战争虽然是日本侵略中国的战争,但是它却和欧美资本主义开始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并企图进一步瓜分中国密切相关。从甲午战争刚刚拉开序幕,到《马关条约》的签订,直至后来的“干涉还辽”,帝国主义列强之间始终是互相掣肘、互相利用,他们各自利益虽然不同,但目的只有一个─侵略中国,扩大自己的殖民统治势力。特别是有些帝国主义侵略者,他们虽然在中日甲午战争中没有直接向中国开战,但它们却以各种卑鄙的方式参与了这场战争。  相似文献   

8.
晚清时期(鸦片战争始,宣统皇帝退位止),在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和甲午战争前,法国就积极参与了西方列强对华贷款的竞争,不过,此时各国均各自为政,并未形成联盟.甲午战争后,资本输出逐渐成为列强经济侵华的主要手段,在激烈竞争中,法国与俄国、比利时结成同盟与英、德、日集团争夺贷款权,同时,法国为了自身利益又与竞争对手英、德、美签订协议组成四国银团,不惜"牺牲盟友利益"共同瓜分贷款份额,扩张势力范围.法国与俄、比的特殊关系,还表现在法国承购俄、比难以承担的贷款份额,与俄、比合组公司、银行贷款,从而形成掩盖在他国名义下的法国债权,在估计法国在华侵略势力时这一事实应加以考虑.  相似文献   

9.
简论1935-1945年日本与苏联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侵占中国"南满"迫使苏联势力退出"北满"。苏联为避免与日本冲突,在获取一定权益后退守西伯利亚东部与中国外蒙古。1941年"日苏中立条约"是日、苏瓜分中国"满蒙"之侵略事件。1945年苏联对日作战是日俄战争以来俄(苏)、日在远东矛盾与争夺在新形势下的继续和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初,英国出于维护印度殖民地安全的目的,加紧对西藏的侵略。1899年寇松继任印督后,主张对俄、对藏采取积极政策,西藏成为英俄新的竞逐之地。整体态势是:俄国其势在守,英国其势在攻。英国政府在前进政策鼓吹者的推动下,武装入侵西藏,其军事外交方面的软硬兼施,颇显技高一筹。  相似文献   

11.
1895-1898年,俄日在朝鲜半岛有不同的利益追求,两国在那里展开了激烈的博弈.最初两国都采取了零和博弈策略,先后上演了“乙未事变”、“春生门事件”和“俄馆播迁事件”,然而这种排它性竞争策略没有持续多久,很快转向非零和博弈的竞争模式,相继签订了《汉城协议》、《莫斯科协议》和《东京协议》.俄日在朝鲜半岛博弈方式的转变,既有俄日两国国内情况的因素,同时也与当时东北亚的复杂局势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2.
一、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剥削压迫下,山东人民苦难重重在19世纪末年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山东是它们掠夺的重要目标之一。1?98年德帝国主义租借胶州湾,并取得在山东境内修筑铁路、开采矿产等权利。接着,英帝国主义祖借威  相似文献   

13.
单士厘,字受兹,萧山人。她1899东渡日本,1903年离日本赴俄,后遍历德、法、英、意、比等欧陆诸国,直到1909年冬才回国返居余杭,留下《癸卯旅行记》、《归潜记》。她作为中国第一位走向世界的女旅行者,东赴日本时,就指出女子教育与女学的重要性,翻译了《家政学》;远赴西欧,将西方古罗马神话介绍给国人;她还是第一个将托尔斯泰详细介绍给国人的女作家。  相似文献   

14.
庚子年(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在中国近代史上,称得是一个多事之秋。两年前(公元1898年》,代表封建顽固势力的慈禧太后发动的戊戌政变,将改良主义的维新运动掐死在摇篮里,在中国实行“明治维新”式的自上而下的近代化改革的通路,被无情地堵塞了。这使得中国的政治舞台出现了更加复杂错综的格局——一方面,资产阶级革命派从维新运动的失败中进一步觉醒,坚定了武装推翻清廷,建立民主共和国的信念;另一方面,在帝国主义瓜分狂潮的刺激下,尚未接受科学启蒙的以农民为主体的底层民众,以落后的宗教迷信形式组织起来,渲泄其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怒涛,这便是1899—1900年爆发的席卷半壁中  相似文献   

15.
公元一八六○年(清咸丰十年),沙俄趁英,法联军攻陷北京之机,胁迫清政府签订了不平等的《中俄北京条约》,强占了我国西北大片领土,并且利用条约中“卡伦”一词,玩弄阴谋诡计,在条约已经占去的领土之外,又夺去了我国许多领土。本文拟就清代西北地区的卡伦问题,作简略叙述,以揭露老沙皇对我国的侵略罪行。  相似文献   

16.
关于发生在1929年的中东路事件,史家论著颇多。本文拟从当时的中苏关系诸方面入手,对这个问题作一初步探讨。 尽人皆知,“中东铁路”是在甲午中日战争之后,沙俄通过诱迫清政府签订的《中俄密约》和《旅大租地条约》这两个不平等条约,于19世纪末开始修筑、20世纪初开始通车,贯穿东三省而与俄境西伯利亚大铁路衔连的一条“丁”字型铁路。它曾是沙俄政府侵略、控制和企图独占中国东北并同日本帝国主义进行激烈争夺的得力工具。十月革命后情况发生了变化。1924年中苏达成建交协议,并先后签订了《中俄解决悬案大纲协  相似文献   

17.
茶叶贸易在中俄贸易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俄商借道伊、塔运茶出口章程》是中俄签订的唯一关于新疆茶叶贸易的章程。关于这个章程的签订时间,一九五九年出版的王铁崖编的《中外旧约章汇编》载明:本章程签订于“一九○六年,光绪三十二年”。从此以后,有关论著都沿袭此说。例如,一九七五年出版的复旦大学历史系编写的《沙俄侵华史》写道:沙俄“于一九○六年(光结三十二年)强迫清朝政府签订《俄商借道伊、塔运茶条约》”。一九七九年出版的《沙俄侵略中国西北边疆史》也写道:“一九○六年,沙俄强迫清朝政府签订《俄商借道伊、塔运茶出口章程》”。  相似文献   

18.
略论苏联从中国占去黑瞎子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黑瞎子岛地区的中苏(俄)国界以黑龙江和乌苏里江主航道为界,这是不平等的《中俄瑗珲条约》与《中俄北京条约》所确定的。黑瞎子岛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1929年苏联从中国占去黑瞎子岛是严重损害中国的事件。中国要求收回中东铁路和黑瞎子岛是被压迫民族国家反抗侵略压迫的正义行动。中东路事件的实质是被压迫民族国家反抗侵略者的矛盾与斗争。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学术界认为晚清重臣胡聘之出卖了山西矿权,是历史的罪人。然而,笔者根据最近发现的一份珍贵史料《石艾乙巳御英保矿纪闻》(平定古称石艾)进行分析后认为:胡聘之积极参与了山西的保矿运动且起了重要作用。文章即以此为基本史料,将《纪闻》与其他有关史料相佐证,确定文中反复提到的在山西保矿运动中于幕后起策划、组织作用的"崇儒公"就是1895-1899年间曾任山西巡抚的胡聘之。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1895年至1899年间清政府对外政策、态度的动态分析,把握五年来清朝外交方面所发生的变化。1895年以前,清朝主要执行的是可以概括为“外须和戎”四个字的洋务外交路线。1896年《中俄密约》签订后,随洋务派的逐渐失势,洋务外交,遭到攻击.1895年至1898年间,清朝的外交主要由总理衙门执行,由帝党翁同和等人主持,他们也不可能找到可行的外交方策,外国侵略者依旧从他们手中攫取着利权。在这种民族矛盾尖锐,清廷外交不力的情况下,统治阶级中的盲目排外一派重新抬头,执掌朝中大权,盲目排外的外交主张占了上风。于是在1899年中,在教案等问题处理上,中外对抗加剧。1900年中国对八国联军宣战就成为了前一阶段外交发展的必然,而非偶然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