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代国际格局的演变是国际经济、政治、军事三种力量互相影响和消长变化的结果.这种演变呈经济格局变化在前,政治格局和军事格局变化在后的态势,表明现代国际格局演变的根本原因在于国际经济力量的变化.面对当前国际格局的剧烈变动和21世纪的严峻挑战,中国必须加速发展,尽快摆脱经济上的贫穷落后状态.这样,在未来的国际格局中才能保住大国地位,并充分发探大国作用.  相似文献   

2.
当代世界和平面临的挑战很多,变化不定的国际格局、霸权主义与恐怖主义的斗争、武器失控与军备竞争等一类的问题是其中的主要因素。国际格局变化不定,是危及世界和平的一个重要因素。活跃在国际格局变化中各种力量的较量在历史上常常引起战争,当代国际格局的变化蕴涵着危害国际和平的不确定因素。霸权主义不仅导致追求霸权的国家或国家集团的战争,而且引发包括恐怖主义这种极端形式在内的各种反对霸权主义的战争。历史上,军备竞赛活动是重开战端的前奏。武器扩散与军备竞赛是幕后的战争,影响着现有的国际格局均势,客观上将为某些国家或集团谋求在国际格局中的优势地位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日本政治的右倾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其政治力量的组合、及内外政策趋于右倾和保守.日本政治右倾化的原因非常复杂,是历史因素和现实因素、国内因素和国际因素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4.
国际政治是一种复杂的国际范围内的社会现象。它反映了国际社会各种政治集团或政治力量在不同时期的矛盾、斗争和分聚离合。国际政治格局是国际社会各种政治集团、政治力量之间形成的一种结构,或者说是它们之间力量对比形成的一种态势。战后的国际局势动荡起伏、变化多端。分析和研究战后国际政治格局的演变,对于我们正确判断国际社会各种政治集团或政治力量,制定正确的对外政策的战略方针和基本原则,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与战后国际格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与战后国际格局张脉强关键词:第二次世界大战,国际格局,影响反法西斯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事件,它极大的改变了世界范围内政治力量的对比,引起了国际形势的重大变化,对战后国际格局产生了十分巨大的极为深刻的影响。一、第二...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欧美关系的变化成为国际政治领域最值得关注的问题之一,欧美关系的新变化将深刻影响未来国际格局的形成。欧洲一体化是集经济一体化、政治一体化、社会规范化、文化均质化于一身的综合性进程,随着一体化的深入发展与冷战的结束,欧盟已成为欧洲地区重要的政治力量,欧美关系也逐渐发生变化。自身力量的增强使得欧盟谋求更大的政治影响,试图建立与美国的平等地位。目前,欧洲正日益成为一种平衡美国单极霸权的力量,欧美关系成为影响世界格局的重要变量。  相似文献   

7.
当代亚太秩序从力量、利益与机制上都处于安全结构与经济合作结构不匹配的困境中.其重要原因:国际格局变化的影响;政治安全结构和经济合作各自在去冷战化方面具有非对称性,且两者彼此影响,表现出非应然性与畸形化,域内争端多极化及相关诉求方的零和博弈,域外行为体的非正常介入.这些使当代亚太秩序出现“机制”层面上的政治安全无常与经济合作冷热不定两种趋势并存.亚太局势与中美关系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8.
全球秩序的演变是基于恪守传统体系和新事物、新现象、新力量不断涌现这样两条轨道不断发展的。美国学者林恩.米勒的著作《全球秩序:国际政治的价值观和权力》写于国际形势剧烈变化的20世纪90年代之初,它是一部集总结传统国际关系、国际秩序和对影响未来国际政治的一些重要因素的预测于一体的优秀作品。本文就其中一些比较独到的观点进行评介,例如,对于核武器的看法、对于多极还是单极格局的理性判断以及对"人权外交"和"环境外交"等趋势的判断等。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欧美关系的变化成为国际政治领域最值得关注的问题之一,欧美关系的新变化将深刻影响未来国际格局的形成.欧洲一体化是集经济一体化、政治一体化、社会规范化、文化均质化于一身的综合性进程,随着一体化的深入发展与冷战的结束,欧盟已成为欧洲地区重要的政治力量,欧美关系也逐渐发生变化.自身力量的增强使得欧盟谋求更大的政治影响,试图建立与美国的平等地位.目前,欧洲正日益成为一种平衡美国单极霸权的力量,欧美关系成为影响世界格局的重要变量.  相似文献   

10.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苏联对外政策变幻莫测,其外交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复杂局面。这样,就苏联战后外交政策演变的原因进行探讨和研究,对于认识苏联战后外交政策演进的历史,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拟从国际国内两个方面来探讨苏联战后外交政策演变的原因。一影响战后苏联外交政策变化的国际因素很多,诸如第三世界的出现、洲际导弹的问世、能源危机、美国侵越战争的失败等等。我们着重探讨一些对战后苏联外交变化有持续性影响的因素:第一,国际政治格局的变化。战后初期是两极世界,国际格局基本上是由美苏这两极所支配,当然,由于苏联在两极中处于劣势,其国际战略处于守势。总之,战后初期苏联外交  相似文献   

11.
当代西方新社会运动的蓬勃兴起与发展,不仅是西方社会结构和阶级关系变动的产物,而且是资本主义社会矛盾与冲突的新表现形式。其对资本主义制度与秩序的挑战和冲击,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具有广泛和深远的影响。新社会运动虽然目前还面临着各种问题,但是其同左翼运动“红绿联盟”的可能性,将对今后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关系重大。同时,该运动的某些主张和无政府主义思潮也会为未来国际政坛发展带来许多不确定因素。  相似文献   

12.
在世纪之交的国际社会,国际政治正经历着一场深刻的历史变革。处于格局转换、秩序再造和力量重组中的国际政治呈现出了诸多新的发展趋势。主要有十大发展趋势:国际政治体系的全球化;国际格局转换模式的更新;国际秩序的重构与再造;传统国家主权观念的变异;大国关系的变动与调整;世界经济政治效用的空前强化;科技因素政治功能的显著加深;文化因素影响国际政治的表层化;民族主义浪潮的扩张化;第三世界的消退与分化  相似文献   

13.
国际政治中的非政府间国际组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非政府间国际组织的历史很长,可追溯到1648年威斯特伐里亚条约所确立的民族国家的开端。但由于其“较少重要性”〔1〕的断语,它在国际政治领域的作用长期被学术界所忽略。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由于国际关系发展的多层性,国际行为主体之间活动的互动性,非政府间国际组织成为理解当代国际政治一个重要因素。本文旨在从对非政府间的国际组织的界定入手,通过对其发展状况、动因及特征的分析来探讨非政府间国际组织的活动对当代国际政治的意义。一、非政府间国际组织的内涵界定我们把国际政治的行为主体分为主权国家行为体和非国家行为体。…  相似文献   

14.
21世纪中国即将崛起为世界性的大国,这是不争的事实。与此同时,国际格局也将肯定进入一个调整期。中国与国际格局的关系以及中国在国际格局中的位次也必将发生重大的变化。因此,正确分析中国与国际格局的互动关系,找准中国在国际格局及其变化中的位次是确立中国新的国际战略的基本前提。本文拟对当代中国在国际格局中的角色进行定位,进而在此基础上对中国应采取何种国际战略进行深度分析,以便为中国国际战略的主动性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分析了当代国际政治格局的变化及世界各国对中国发展的各种反映。研究了保证中国和平发展的外部条件,提出了为确保中国在良好的国际环境中实现和平发展而针对美、俄、欧、日、印等大国(集团)的外交策略。  相似文献   

16.
战后科学技术革命的惊人成就是二十世纪人类发展史上最为壮观的一幕。科学技术在国际社会各个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拟就战后科技革命对当代国际关系的影响作一初步探讨。主要从战后科技革命对世界相互依存关系加强的影响;高科技竞争成为国际关系中各国争夺的战略重点;科技革命对国际政治格局演变的影响;科技革命在当代战争与和平问题中所起的作用以及由于科技发展而给人类带来的一些问题等五个方面做了分析与探讨。力求说明科技因素在国际关系中所占的重要地位,为国际关系理论建设做出一点贡献。  相似文献   

17.
全球化进程促使国家间联系密切,各国都难以独立于国际环境之外,世界格局的变化对国家政治发展的作用更是日趋显著,特别是均势格局对国家政治的影响难以忽略.巴基斯坦是一个在南亚次大陆拥有上亿人口并掌握核武器的大国,而印巴长期保持的均势抗衡关系使得巴基斯坦在对外事务上总受到印度的影响,时常处于被动状态,连国内政治变化亦受均势关系牵制.以均势格局为视角,可以分析近些年印巴均势格局对巴方国内政治的影响,以体现均势状态对一国内部政治变化的作用,即复杂的国际环境下国家必须提升自身实力,增加战斗力,才能避免外部力量对本国的打击,这其中军备扩充和国防投入成为重要选择.相对弱势的国家在自然资源、政治实力和军事实力等方面无法完全匹敌强国,易受制于地区强国,因而在特殊形势下国家只能调整内部政策,突出关键实力以实现抗衡.  相似文献   

18.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政治格局与世界形势都发生了巨大变化,经济全球化、政治多元-多极化、科技进步等对当代西方意识形态产生了复杂深刻的影响,成为其变化的主要背景。在此背景下,当代西方意识形态在整体性、包容性、强制性、国际性的总体变化过程中,出现一些新的发展趋向与特点,其意识形态的变迁在本体上呈现出无意识形态性,在扩展的方式上则呈现更为隐蔽的特点,同时在变化的实质上展现出一些新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本文针对国内外学术界有关世界政治格局演变的分期标准与时期划分的几社看法,提出应以各种政治力量和诸种内外因素形成的‘合力’作为划分世界政治格局嬗变分期的依据.文章认为,战后40余年(1945-90年代初)世界政治格局演变可以划分为三个时期:1945年──50年代末为两大阵营的形成、对立和抗争时期,60-70年代为三个世界鼎立和多极化(多元化)格局的初步出现时期;80年代-90年代初为美苏两极格局逐终结和世界政治格局进一步向多极化趋势发展时期.文章还对“均势”是相对稳定、力量对比变化引起的序列易位和要素重组以及“综合国力”对世界政治格局的影响都,也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主要探讨国际政治的新变化与联合国未来的关系。文章提出,国际政治格局从两极到多极的转变,全球化趋势,政治的经济化,东西力量对比的西方化和国际政治主体的多元化,是过渡时期国际政治的新特征。联合国结构的调整和对全球问题的关注,经济与政治的并重,地区集团的影响,决议的西方化,是国际政治新变化所决定的联合国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