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略述《周礼》的成书时代与真伪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礼》一书的成书时代与真伪问题 ,是自汉代以来长期争论不休的问题。经过近现代学者的研究 ,《周礼》为周公所作说和刘歆伪造说 ,已经大体上没有人相信了 ,但还有作于西周、作于春秋、作于战国、作于周秦之际、作于西汉等不同的说法。本文对以上诸说略作综述 ,认为作于战国说较为允当 ,并认为《周礼》原本是未完成的著作。汉人补入《周礼》的《考工记》,亦成书于战国时代  相似文献   

2.
啖助认为《左待》成于后代学者之手。赵匡则明确提出“左氏非丘明”。否定了左丘明作传说。两宋承啖、赵绪余。议论蜂起。《左传》成书战国说更趋流行,代表人物是叶梦得、郑樵和万见春。元明两代继续做了一些探索。入清以后,虽然康熙御定左丘明作传说。但战国说仍然得到一些学者的中持。民国以后,战国说以其理据逐渐占据了学界的主导地位。其论证的方法手段都有不少新拓展,并通过各自的研究。得出了同属战国说而具体年代与作者互有歧异的种种结论。  相似文献   

3.
<正> 《老子》是近代学者争议最多的一部书。如,关于作者,马叙伦、高亨、吕振羽等人认为是略早于孔子的李耳;郭沫若认为是环渊(关尹、它嚣);罗根泽说是太史儋;冯友兰说是生于孟子之后的某人;范文澜说是战国末年一个叫做李耳的人;还有人说是老莱子。关于成书时间,除了春秋末、战国初、战国中、战国末几种说法之外;任继愈认为并非出自一人之手,成书过程延续了“一二百年甚至几百年以上”;顾颉刚甚至提出了成书于秦以后的汉武帝之前的说法。关于书的性质,魏源认为是一部救世术;杨荣国  相似文献   

4.
本文考证了老子的姓名,论证了老子不姓李而姓老、老子名耳字聃的说法;考证了《老子》一书的作者及其成书年代;论证了《老子》一书的作者是老聃,并提出其成书年代不会晚于战国初期.  相似文献   

5.
目前关于《说岳全传》的成书年代主要存在着康熙二十三年与乾隆九年两种说法.《说岳全传》为了避讳改“仪真”为“仪征”,说明其成书于雍正之后.目前《说岳全传》较早的版本为嘉庆三年的,如果成书于康熙二十三年,中间存在着一百一十多年的空白,这是难以解释的现象.而如果将《说岳》成书时间定为乾隆九年,则较为合理.《说岳全传》大量借鉴了“说唐”系列小说和《飞龙全传》的故事素材,而它们的成书时间均晚于康熙二十三年,因此《说岳全传》成书也不可能早于此时.《说岳全传》刻意回避宋金民族矛盾,说明它很可能成书于文网严密的乾隆年间.综合文字避讳、版本流传、故事素材、思想倾向等方面情况来看,《说岳全传》的成书年代应该是乾隆九年.  相似文献   

6.
《回回原来》的成书年代问题,已有一些讨论,但尚无确说。通过现存各种版本的查询,可知直接获知《回回原来》至少在同治十一年(1873年)之前成书,可以间接获知至少在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之前已经成书。而故事本身描述的西出嘉峪关的信息,则显示了最初产生的时代可能早到明代中后期而不是清代。多种版本所附的序跋文字,对于考察《回回原来》的写定时间很有帮助,其中有一序所署的康熙壬寅,可以考定为康熙元年(1662年),这大致可以看成是《回回原来》最后写定的时间。  相似文献   

7.
关于《金瓶梅》成书的年代问题,中外研究者们有好几种说法。主要有两大说:一说成书于明代嘉靖年间(简称“嘉靖说”);一说成书于明代万历年间(简称“万历说”)。“嘉靖说”是一种旧说,而且据的是传闻,没有扎实的根据。到1933年7月,郑振铎在《文学》第1卷第1期上发表《谈<金瓶梅词话>》一文,认为“《金瓶梅》是作于万历三十年左右,”第一个同旧说进行挑战。次年(1934)1月,吴晗在《文学季刊》创刊号上发表《<金瓶梅>的著作时代及其社会背景》一文,认为“《金瓶梅》的成书时代大约是在万历十年到三十年这二十年(公元1582—1602)中。”后来主张“万历说”的越来越多;黄霖先生认为《金瓶梅》成书于万历二十年(1592)左右,更为精  相似文献   

8.
窦秀艳 《东方论坛》2005,(3):99-102,110
本文对从古至今关于<尔雅>的成书时代和作者问题的各种论说进行了总结性研究和评述,分析了各种论说产生的原因,指出战国末期成书说以一定的事实作为依据,因而较为可信,但同时<尔雅>也有在秦朝初年成书的可能.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关于《文心雕龙》成书年代的问题,掀起了一场新的争论,争论的焦点,仍是成书于齐还是成书于梁的问题。这个问题自然有争论的必要,因为它关系到对刘勰的思想发展和文学观的探讨及考订刘勰生平事迹与年代等重大问题。笔者亦欲对此陈管见一二。一旧说析疑  相似文献   

10.
明史学界对于《明史·职官志》记载的明代都察院更置于洪武十五年的说法,深信不疑。事实上,明清史籍关于明代都察院的更置时间,至少存在洪武十三年、十四年、十五年三种说法。对于洪武十三年说,由于文献存在明显的记载错误,不足为据。在洪武十四年和洪武十五年两种说法之中,运用反证法,考证明代都察院应该是更置于洪武十四年,而非洪武十五年,都察院时最高长官为监察都御史,而不是监察御史。  相似文献   

11.
对先秦“文武分职”问题的再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常认为,文武分职、将相殊途是战国时期职官制度建设上的重大进展与显著特色。本文则认为,就军政系统而言,文武分职现象早在殷商、西周时期就存在,并不始于战国;就军令系统而言,即使是在战国时期,文武相糅、职事兼摄的现象也在所多有,导致这一局面的深层次原因则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人治性质。  相似文献   

12.
据《战国纵横家书》语言的稳定性和《战国策》语言的动态性进行对比分析,可知随着语言的发展,否定副词“不”使用频率在不断提升,使用范围也日趋普遍、广泛。  相似文献   

13.
先秦美学的历史进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华民族审美意识的产生是先秦美学史独特的主题。先秦美学史动态地包括史前文明、商代、周代和战国四个历史阶段 ,静态地覆盖了器物对象、感性观念文艺对象和抽象理性审美观念三个层次。先秦美学史呈现了人类审美意识发生的共同规律 ,同时也显示了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精神 ,为整个中华古典审美意识打下了浓厚的底色。  相似文献   

14.
<天问>中的动物异类相触事象与我国古代氏族集团的联合与冲突相关.动物相亲为联合标志,而动物相斗即冲突体现.  相似文献   

15.
作为我国最古老的文献之一,《周易》早在春秋战国时代就已不易读懂,时至今日,人们的理解更是千差万别、莫衷一是。西汉人近古,他们对《周易》的解读与应用,对于今天我们理解《周易》很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江陵张家山西汉初年墓葬所出古竹书《盖庐》 ,是托名伍子胥的古兵法著作。该书与《汉书·艺文志》中兵技巧家的《伍子胥》1 0篇无关 ,而可能是同书著录的杂家《伍子胥》8篇中的一篇。其成书时间当在楚汉之际或是战国晚期  相似文献   

17.
俳倡优伶辨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文献记载,伶和优大致产生于春秋时代,俳和倡大致产生于战国时代,其出现有先后之别。从表演功能方面看,他们最初也颇有不同,倡主要是司唱,伶主要是司造乐器及掌管乐律,俳与倡虽同样司舞,但亦有细微的区别。此四者的出现,还与春秋战国时期大变革的社会背景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8.
一般来讲,"软实力"是20世纪末西方学者为应对世界各民族国家进入全球性竞争时期而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其实,中国战国时代产生的"文化"概念,早就具有"软实力"的思想内涵。中国古代思想家从"人文化成"的角度,对"文化"具有"化入人心"的无形而巨大的力量提出了系统的思想理论。  相似文献   

19.
《乐记》成书于汉初,由河间献王刘德与毛生等编纂。汉代其他几种《乐记》皆源于刘德《乐记》。《乐记》的编纂主要表现在采引“诸子言乐事者”等方面,其材料来源于战国时代的著述,最早可溯至战国初期,最晚截止战国末期。  相似文献   

20.
《马王堆汉墓帛书》所反映的上古动补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马王堆汉墓帛书.五十二病方》等出土文献的材料为证据,说明至少在战国时期已经出现动补结构,并对动补式、“令”字句及状中结构三者的关系作了新的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