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生产力不断发展,劳动分工逐渐完善,人口也将向城镇聚集。因此,在研制河北省经济、技术和社会发展总体战略时,探讨一下河北省到本世纪末人口城镇化将达到什么水平?城镇人口怎样分布才合理?颇为必要。 一、人口城镇化是必然趋势 城镇化指农村人口向城市、集镇集中和农村部分地区转变为城镇的过程。这一过程使城镇数目增多,城镇人口和用地规模扩大,从而不断提高城镇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  相似文献   

2.
人口发展是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人口发展指标包括人口数量、质量和结构等,这些指标直接影响着城市经济发展速度、运行质量和社会事业的发展水平。因此,选择最佳人口预测模型进行人口预测,了解人口变化趋势,是制定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重要依据之一,也是确定城市发展规模、发展战略、城镇布局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深圳为例,对城市功能和城市人口问题作了相应研究。深圳城市发展和人口发展现象表明,城市功能和城市人口相互作用、共同发展。一方面,城市功能的形成、发展,对人口形成吸引、聚集、分配、培养等规定性要求;而人口有效聚集和配置,也对城市功能的建立和实现具有促进和决定作用。另一方面,城市功能不尽合理和不尽完善之处也给人口发展带来负面影响。本文从增强城市承载功能、经济功能和优化人口结构、提升人口素质等方面提出对策与建议,对实现深圳城市功能和人口发展相匹配的良性互动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东北地区人口城市化问题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前长期形成的相对较为雄厚的工业化基础促进了东北老工业基地区域人口城市化进程;同时,人口城市化对东北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也产生了积极的促进作用。随着改革的深化和国家发展战略的调整,东北人口城市化进程逐渐趋缓。其主要问题是城市化质量指标与其较高的人口城市化数量表征不相符合;人口城市化的工业化动力不足;小城镇聚集效应和规模效应提高缓慢。因此,要以东北振兴为契机,在提高城市化质量、完善城市体系和优化城市发展软环境过程中,推进人口城市化进程。  相似文献   

5.
城镇化是指人口和非农产业活动在不同规模、形态的城市性环境中的地理集中。在我国现阶段主要是乡村地区的发展导致农业人口转移到城镇和现有城镇的继续发育,也有“飞地型”城镇出现。城镇化的本质过程是第二、三产业趋向于区位聚集,人口集中是这个过程的必然结果。一般认为,要实现人口城镇化,必须具备两个前提:一是农业生产力的发展能提供大量商品粮;二是农业劳动力出现剩余。因而,有种观点认为:粮食发展是城镇化  相似文献   

6.
我国进入商周奴隶社会后,仍残留着公社及其所有制即井田制度。这是从公有制转向私有制的“中间阶段”的公社所有制。它直接影响了当时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经济结构、国家形态、政治制度等,也影响了城市发展形态。商周的城市不是商业发展和人口聚集的结果,而仅仅是封藩建卫、武装殖民的据点。从其规模大小、人口数量、城市布局、居民成分、内部经济生活及城市关系看,都说明它们是初级阶段的城市。西周末年,由于王畿内铁农具的使用,社会经济有了明显发展,井田制开始走上解体道路。与此同时,城市也随着农业、手工业和商品经济的发展而日渐兴盛。到了战国,才形成繁荣的商业城市。  相似文献   

7.
庾德昌在《经济学周报》48期发表如题文章提出:区分城市与农村的关键,在于正确认识两者的本质。它们的本质区别是:(一)城市最基本的特征是集中,农村是分散。城市人口聚集的规模和密度最大。在世界上159个国和地区中,有93个国家和地区是以人口聚集的规模和密度为主要标志,来区分城市与农村的。(二)城市是一个社区内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对周围农村有较强辐射作用,农村则是一个社区内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基础。(三)城市的公共设施(如街道照明、人行道、自来水系统、排污系统、娱乐场所、医疗卫生  相似文献   

8.
城市化聚集效应和辐射效应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城市经济主导了国家的经济,城市化的进程、速度、水平是国家经济现代化发展进程、速度、水平的标志。城市化的聚集效应和辐射效应是城市化的主要功能,城市化的聚集效应以一定的人口和地域为基础聚集社会、经济、政治、科技、人才、信息等各种资源和优势,形成高效低成本强扩张的产业群。聚集效应主要有规模效应、近邻效应、分工效应、结构效应、城市"场效应"。城市与城市化的发展历程必然伴随着社会经济辐射效应的发挥,辐射效应通过产业结构的升级、产业链的延长、产业规模的扩张来实现,产业规模、产业结构的发展必然推动社会文明的整体发展。  相似文献   

9.
邯郸处于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产业聚集是邯郸城市发展战略的重要抓手。促进产业聚集与城市化的良性互动,要促进企业集聚,提高产业聚集水平;要落实人口管理政策,促进人口向城镇有序聚集;要实施统筹产业聚集和城市化发展的规划战略。  相似文献   

10.
城市(包括集镇)的不发达是我省经济发展缓慢的原因之一,所以讨论我省城市发展中的问题是经济建设的需要,也是理论界所关注的问题。 一、我省城市入口总体规模问题 城市人口规模与经济发展相同步这是客观规律,并且只有当城市人口规模与经济发  相似文献   

11.
城市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过程中人口、产业集聚的空间,其成长伴随着要素利用从无序、低效逐步向有序、高效的转变.本文基于长三角16城市的统计数据,实证考察我国在城市发展过程中要素集聚、专业化及政府行为时城市生产率的影响程度.实证表明,影响城市生产率的作用力主要包括要素集聚的规模效应、集聚效应以及相应的专业化带来的技术进步效率等.但作为一个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国家中的城市,与政府行为相关的市场化效应与政策租效应对城市生产率的影响也十分显著.因此,在市场化、区域一体化水平不断上升导致"政策租"不断耗散的情况下,提升城市生产率的关键在于提高城市非政策性的技术进步和规模效应.  相似文献   

12.
陈滢 《兰州学刊》2012,(5):171-175
城市人口在城市中从事着各项职业活动,是城市经济发展的主要参与者,同时也享受着城市提供的各项服务,城市人口的发展与管理更是能直接影响城市经济的发展。因此就需要客观分析我国城市人口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原因,并通过合理有序地服务管理推动城市人口的健康增长,促进城市经济的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13.
在高速城市化进程中,如何实现城市中心城区人口聚集能力的提升、协调中心城市与区域内外其他单元间的人口聚集与流动成为一个重要问题。针对吉安市城市化发展的自身特性和需求,“政府主导”下人口聚集的政策支持,是吉安城市化发展进程中的关键所在。政府在政策制订中应从集中优势资源,发展中心城区、调整产业结构、提升城区辐射力、改善政策环境、促进人口集聚入手,加大城市的经济辐射力,使吉安市成为赣中经济发展的火车头。  相似文献   

14.
<正> 城市生态经济学是人类为解决城市生态与经济的越来越复杂的矛盾、实现城市生态与经济的协调发展而出现的新兴交叉学科。城市是人类文明的标志,是一个时代的经济、政治、社会、科学、文化、生态环境发展和变化的焦点和结晶。在城市中云集着各种社会矛盾,也云集着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矛盾。城市经济发展和城市生态环境变化的对立和统一,就是促进城市发展的基本矛盾之一。国际国内城市化迅速发展的实践证明,随着城市人口的迅速发展、城市工业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数量的不断增加等,城市经济发展和城市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复杂尖  相似文献   

15.
《江西社会科学》2015,(9):43-47
目前,我国经济社会正处于向发展型社会转变的关键时期,逐渐从数量型经济增长转向质量型经济增长。伴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服务业开始向聚集转型。服务业集聚不仅有利于集群内服务企业获得内部规模经济,且有利于提升城市内制造企业的竞争力,推动城市经济的增长,提升区域内产业的竞争力。为了实现现代城市经济的转型,必须不断推动城市消费服务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6.
城市既是国家人口、经济、政治聚集中心,也是科学、文化教育的聚集中心,其活动是以社区为载体的。为此,要在城市社区管理中真正体现和落实“中国共产党始终是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代表”的重要思想。  相似文献   

17.
常德市人居环境评价与优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模型  常德市属中等城市,其最大特点是强极化性。近15年来,产业和人口向中心城市不断聚集,城市规模急剧膨胀。1988年,常德市中心城市建成区面积2 2 5 0km2 ,非农人口2 3 37万人。到2 0 0 2年,建成区面积达6 1 34km2 ,非农人口达4 3 70万人,分别增长了2 73倍和1 87倍。从人居环境的角度看,作为中等城市的常德市尚未出现大都市所特有的“大城市病”,也不存在小城镇所独有的城乡过渡性。根据中等城市的特点,并参考国内相关的研究成果[1] [2 ] [3 ] [4] [5] ,我们选取了居住条件、城市生态环境、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和可…  相似文献   

18.
城市化进程中城市文化面临的伦理困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城市化的水平不断提高,城市人口和建设规模急剧扩大,当代中国城市文化面临着城市的生态环境、城市市民的文化素质与文化生活方式、价值观念诸多的伦理困境。其原因根源于当代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社会转型、经济转型和中西文化冲突的社会历史背景之中。  相似文献   

19.
在直到18世纪以前的历史发展中,中国城市无论就其人口规模还是城市人口在全国总人口中所占比重而言都雄居世界首位。随之而来的问题是,中国封建时代的城市人口规模究竟有多大?中国封建城市为什么能够集聚起如此众多的人口?那么多的城市人口,其生活方式又是怎样的?本文试图对此略加解说。  相似文献   

20.
(一) 建立两级制管理体制,重新划分若干个小城区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我国城市化日趋发达。许多城市在规模、人口等方面,有了长足的发展,大中城市表现更为突出。城市两级制管理是城市管理层次的最佳选择,因此,两级制应成为常数固定下来,随着城市规模、人口等因素变化,不断地调整基础层次的数量,视其为变量,轻意不改变常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