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基于江苏省五市的实地调研数据,先从基金筹集和补偿支付两个方面对农村居民大病保险基金的运行状况进行了分析和评价,而后分别从静态角度考察了农村居民大病保险基金运行对新农合制度的影响和从动态角度测算了农村居民大病保险制度可持续运行的资金需求。研究发现:未来五年内样本地区新农合基金将相继发生当期结余和累计结余赤字,继续利用新农合基金购买大病保险的办法是不可持续的,因此也无法实现大病保险制度的可持续运行。基于此,研究从拓宽农村居民大病保险基金筹集渠道和优化补偿政策两个方面对农村居民大病保险基金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针对性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在梳理国内外大病保障研究现状及对江苏省农村居民大病保险制度实施情况进行实地调研和深入访谈的基础上,运用经典扎根理论自下而上挖掘并分析了大病保险制度设计和运行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成因。研究认为,在制度、体制和管理等原因的影响下,农村居民大病保险制度在设计上存在概念属性和保障范围界定模糊、制度设计与实际保障范围差距明显等问题,在运行上则存在管理资源匮乏、商保机构优势尚未充分发挥等问题。建议农村居民大病保障制度应以大病保险制度为核心顺序推进,积极支持商保机构经办大病保险乃至新农合工作,为健全农村居民大病保障制度和完善全民医保体系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3.
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2011年、2013年和2015年的面板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了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的减贫效应并对不同样本群体进行了异质性检验。研究表明: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具备显著的减贫效应,可使家庭灾难性医疗支出发生率降低1.95%;对于不同健康水平人群,自评健康状况越差显著性越强,即减贫效应越高;对于不同地区,西部地区较东部地区的样本政策效应更好,中部地区政策效果相对较弱;对于不同收入群体,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对低收入群体效果最好,中低收入群体其次。由此提出应对政策实施效果不明显的群体有针对性的倾斜、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推进支付方式改革以及构建完备的大病保险监管机制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通过研究分析黑龙江省经济发展现状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施行的现状,提出黑龙江省实施新农合大病保险制度的必要性,指出发展新农合大病保险可能遇到的障碍性问题,主要表现在农民收入与药品价格快速增加的矛盾、黑龙江省农村基层诊疗机构服务能力先天不足、黑龙江省新农合大病保险收费标准及补偿标准的长期测算基础环境不良三个方面。为更好地克服发展中可能遇到的障碍,提出发展黑龙江省新农合大病保险的对策:实行有条件、有计划的财政补贴和税收减免政策;形成全省医保投保、支付、结算一体化;以正向宣传减少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的发生;建立省级监控的合理筹资机制。  相似文献   

5.
6.
城乡居民大病保险是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的重要制度安排。从地方政府自发性探索到六部委局部试点,再到中央政府全面推广,大病保险政策也在不断调整和改进。政府购买大病保险服务是在地方政府多年实践探索上形成的经验总结,在医疗体制改革深入推进、政府公共管理全面转型的大背景下,这一政策的出台具有一定的历史必然性。大病保险的政策演进路径可划分为政府购买大病保险服务的自发探索、地方试点、推广三阶段,从公平、效率、质量三方面评估各阶段政府购买大病保险服务的政策效果。应将大病保险定位为补充保险,在政府部门严格监管下由保险公司独立运行,形成基本保险、补充保险、商业保险与慈善救助相衔接的多层次重特大疾病保障体系。这将对优化医疗保障体制机制、推动政府治理转型具有积极意义,同时有助于提高医疗保险服务的公平、效率和质量。  相似文献   

7.
农业保险是农业生产规避风险、补偿灾害损失的一种有效工具,也是市场经济国家支持、保护农业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建立"政府财政补贴推动、商业化运作"模式的西部农业保险体系,同时将保险和信贷相结合,根据西部农村城市化、农业产业化进程中所面临的风险保障需求和农民的保费支付能力来提供保险产品,充分发挥农业保险的经济补偿职能,促进西部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公私合作作为社会公共服务供给的典型模式已被运用至我国的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中.公私合作模式有其基本优势,这一模式的引入提高了大病保险运行的效率与质量,也进一步优化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但同时也面临着筹资方式单一、统筹层次低、市场准入门槛低、招投标不规范、保本微利落实不当,监管边界模糊等问题.本文从公私合作的视角出发,针对目前我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经办模式的困境提出可持续发展的建议分析.  相似文献   

9.
10.
大病保险作为商业保险参与社会医疗保险的最佳结合方式,被誉为是以中国智慧解决长期存在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创新途径。大病保险能否稳定持续发展,依赖于大病保险基金能否实现收支当期平衡和中期平衡。H省大病保险制度试运行以来,保障效果显现,明显缓解了参保人员的医疗费用负担,但从长期来看,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基金面临着收支失衡的危机。因此,须提升商业保险机构的参与积极性、加大政府的资金投入与政策扶持、构建多渠道的大病保险筹资体系,并加强大病保险基金的动态监管,保证大病保险基金实现基本收支平衡,为大病保险制度的持续运营提供有力支撑和可靠保障。  相似文献   

11.
重大疾病风险不同于一般的可保健康风险,具有低概率、高损失(LPHL)的特征,因而在保险需求和管理上有别于一般的健康保险。基于随机占优偏好的效用理论和预期效用理论,分析重大疾病保险最优免赔额的确定,并考虑在不完全市场中的非单一健康风险条件对重大疾病保险需求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经济补偿是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基本职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简称新农合)是我国农村地区的主体医疗保障制度。确保新农合具有持续、稳定的高水平经济补偿能力是提高农村居民卫生服务可及性、减少农村居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关键。本文基于江苏省各地新农合相关机构调研数据,全面系统地研究我国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经济补偿能力,宏观剖析了我国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经济补偿水平、经济补偿结构和经济补偿可持续性。研究结果显示:(1)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新农合相对经济补偿水平高于经济较发达地区;(2)合理的经济补偿结构是经济欠发达地区新农合具有较强经济补偿能力的关键;(3)相比于经济较发达地区,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经济补偿能力更具有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13.
基于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区、凤翔县、岐山县3个县区农户抽样问卷调研数据,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农户参与新农保行为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年龄、受教育程度、健康状况、职业、家庭年收入、家庭耕地面积、家庭60岁以上老人比例、养儿防老观念、是否认为缴费标准合理、养老负担减轻程度、对村干部工作满意度、参保程序是否便捷等因素对农村居民参保行为具有显著影响,而性别、家庭子女数量、意愿缴费档次、村集体经济状况和邻里互助情况对参保行为的影响并不显著。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具有针对性、切实可行的政策建议:转变养儿防老的传统思想观念,树立科学养老意识;加强政府对新农保的宣传力度,使农民真正了解到新农保的详细信息;拓展多种养老模式,减轻子女及政府负担。  相似文献   

14.
2008年北京市开始实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于新农保的制度框架,将所有社会养老保障"缺位"的群体纳入覆盖范围,建立统筹城乡的居民养老保险制度。通过社会保障学分析表明,这一制度安排仍存在一些不足。为了进一步完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建议从以下3个方面着手:其一实行基础养老金普遍化发放,其二实行个人账户储蓄市场化运营,其三实现与其他制度之间的全面无缝化衔接。  相似文献   

15.
从\     

近年来,中国大病保险取得了显著发展,但其制度建设仍相对滞后,对于大病保险的性质、法律适用等问题并未形成统一认识,影响该项制度的持续发展。在中国保险法律制度体系下,结合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的区别进行分析,大病保险所具有的社会属性并不构成其本质属性,将其界定为一种政策性的商业保险更符合当前操作模式,利于解决实践中的问题。大病保险适用《保险法》,建议在《保险法》中对大病保险做出特别规定,并通过制定《大病保险条例》为大病保险提供制度依据。

  相似文献   

16.
通过构建精算模型,对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内部收益率进行测算发现:城乡居保内部收益率在8.23%~79.50%之间;考虑养老金调整因素后的内部收益率远高于未考虑的情况;内部收益率与缴费档次呈负相关;未考虑养老金调整因素的内部收益率随着缴费年限的提高先下降后上升,考虑养老金调整因素后,内部收益率与缴费年限呈负相关;在缴费档次和缴费年限相同的情况下,居民参保越晚,其内部收益率越大。建议:科学测算并对外公布城乡居保内部收益率;建立城乡居保基础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实行差别化补贴,鼓励多缴多得;完善“长缴多得”的激励机制;适时将城乡居保改为强制参保。  相似文献   

17.
随着2020年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胜利,“三农”工作重心已全面转移至乡村振兴,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乡村振兴,金融先行,农村普惠保险在政府政策性支持下通过市场化运作,可为农业、农民、农村提供合理有效的风险保障。基于农村普惠保险服务乡村振兴的机制分析,通过走访调研江苏省4家保险公司,分别从服务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共5个方面凝练了农村普惠保险的具体创新举措。在此基础上,测度江苏省13个市的乡村振兴水平发现,各市的乡村振兴水平都稳步提升且差距明显缩小。进一步利用系统GMM回归方法检验发现,农村普惠保险发展对江苏省乡村振兴的整体影响显著为正,但对5个维度的具体影响不一,其中对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的影响最为明显,对其余3个维度的影响还需进一步加强。在此基础上,提出农村普惠保险服务好江苏省乡村振兴的5条未来路径:控制农业生产风险稳定农民收入、缓解农村产业融资约束助力产业升级、提升农民生活保障服务乡村民生、设计绿色保险产品和机制实现绿色生态发展、参与农村治理提升乡风文明。  相似文献   

18.
我国农村居民面临着众多健康风险,承担着沉重的疾病经济负担。而目前我国农村居民的健康风险管理采用的是医疗保险模式,即依赖现有的医疗保险制度侧重于事后的医疗费用补偿,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有必要探索从医疗保险模式转变为“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健康管理模式。首先运用二步模型法和人力资本法,测算了我国农村居民16类主要疾病的直接和间接经济负担,并从总体和结构上对其进行了评价分析;其次,阐明了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在减轻疾病经济负担方面的不足及根源;最后,论述了从医疗保险模式转向健康管理模式的必然性,并探索了健康管理的具体步骤。  相似文献   

19.
福建省自实行医疗保障制度改革以来,基本完成了从公费医疗、劳保医疗到社会保险的历史性转变,但仍存在医疗保险覆盖人群有限、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不到位、政府投入不足等问题。进一步完善和发展福建省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必须强化政府在医疗服务体系建设与发展中的作用,发展社区医疗服务,逐步扩大医疗保险覆盖范围,实施第三方对医疗费用和医疗质量的控制。  相似文献   

20.
数字经济为缩小居民收入差距带来了新机遇,而“数字鸿沟”又可能引发新的贫富差距。研究数字经济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对于认识和缩小差距,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2011—2020年31个省域面板数据,通过构建静态、动态面板模型及门槛模型,分析数字经济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发现:省域层面上,数字经济显著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且该影响具有单一门槛效应。在城镇化水平较低时,数字经济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不显著;当城镇化水平越过门槛值,数字经济水平显著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异质性分析发现,我国南北地区呈现出不同的效应,北方省份城乡收入差距受数字经济水平影响较小,而南方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