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伴随我国城市化进程而产生的失地农民安置问题已经成为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当下,新的社会分层秩序尚未建立,阶层意识多元化,各阶层利益冲突加剧,社会整合功能脆弱。失地农民成为在“图地运动”中利益受损的群体,其生产生活问题,特别是社会保障问题日益突出,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文章拟从社会分层的划分标准入手,探讨建立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的必要性,阐明社会分层和社会保障的关系,呼吁加紧建设符合我国国情和和谐社会要求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2.
在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进程中,产生失地农民群体不可避免。关于失地农民群体社会保障体系的研究,有两个深层次的问题值得注意。首先,失地农民群体内部不同质,具有差异性,且正在经历内部分化;其次,失地农民群体未来的发展状态是向市民群体转化。目前,应该对失地农民群体进行准确界定,在社会保障政策制定上要充分考虑失地农民群体内部特征和未来发展状态。针对城郊失地农民群体,在社会保障体系的探索上应该有更为前瞻的视野与视角,以农民市民化为研究维度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3.
论失地农民的身份认同危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失地农民大量产生。征地过程中失地农民会产生身份认同危机,主要原因在于二元结构基础上的乡土关系的突然终结以及在征地过程中对失地农民造成的社会剥夺。要较好地化解身份认同危机,必须解决失地农民的就业和生活保障问题。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失地农民的数量也在逐年攀升,但是失地农民在向城市社会融入的过程中遭遇了许多困境,身份和居住环境上的变化并没有使他们迅速地融入城市生活。布迪厄的实践理论为分析失地农民在社会融入过程中遭遇的困境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运用惯习、场域、资本的分析框架对当前失地农民在社会融入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进行分析,探讨加快失地农民社会融入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5.
城市化进程中的少数民族失地农民社会保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推进,催生出一个急剧膨胀的特殊群体-失地农民.从此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就成为公众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社会呼唤着建立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然而人们却往往遗忘了一个特殊的角落-少数民族地区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把少数民族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作为一个单独的议题提出来,以期引起社会和学术界的关注.  相似文献   

6.
我国失地农民的养老保险制度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中国大力推进城市化的进程中,可耕土地逐年减少,导致一些地区农民种田无地、就业无岗、低保无份,成为新的社会问题群体。因此,落实失地农民的一次性征地补偿费、解决失地农民的养老问题、免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已成为十分必要而且迫切的课题。在分析当前失地农民现状的基础上,对失地农民养老保险提出初步设想,并就具体操作中的相关问题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
产生失地农民是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必然结果。近年来,随着我国城镇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村集体土地被征用,数以万计的农民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因此,如何保护失地农民的合法权益,解决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的后顾之忧,就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关乎社会稳定和改革发展大局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8.
从我国城市化进程出发,关注我国大中城市发展观念变换,以及产业结构升级,全国范围内产业梯度转移的新的宏观背景,在此情况下,借助同期群的视角来研究农民工的社会距离问题。文章采用大学毕业生群体作为参考群体,从同期群中大学毕业生与农民工两类人群的就业流向的不同变动轨迹来分析各自生活空间的情况,以此来对农民工的社会距离加以重新审视。文章认为,我国农民工群体与大学毕业生群体之间的社会距离在直观上呈进一步扩大的趋势,为此,需要政府在制定就业政策框架时选择更加宏观的一元化就业管理方式,加快解决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的区域均衡性问题。  相似文献   

9.
失地农民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大量出现的社会群体,本文从社区自治的中观层面研究失地农民在被动城市化和社会机制强制性变迁的压力下适应社区自治制度的行为和表现出的特征.失地农民在适应社区自治制度变迁中表现出制度认知模糊、制度认同摇摆、制度参与矛盾和制度归属无奈四个特征,形成这些特征的主要原因是当前社区自治制度生存的畸形政治生态,次要原因是失地农民自身能动性的发挥程度.  相似文献   

10.
失地农民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大量出现的社会群体,本文从社区自治的中观层面研究失地农民在被动城市化和社会机制强制性变迁的压力下适应社区自治制度的行为和表现出的特征。失地农民在适应社区自治制度变迁中表现出制度认知模糊、制度认同摇摆、制度参与矛盾和制度归属无奈四个特征,形成这些特征的主要原因是当前社区自治制度生存的畸形政治生态,次要原因是失地农民自身能动性的发挥程度。  相似文献   

11.
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调研与思考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是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一个影响面非常广泛的社会问题,是需要重点关注和解决的民生问题,是涉及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问题。当前失地农民面临的两大难题是社会就业的出路问题和养老保障的退路问题。根据政府关于失地农民的一系列政策,在实践中必须积极探索切实可行的途径和方法,要确保“以土地换保障”政策的落实到位;要确立失地农民就业优先的理念,逐步实现城乡统筹就业;要充分体现惠及全体农民的“低水平、有弹性、广覆盖”的农村基本养老保障制度的精神,实事求是地制定、完善和落实相关的配套政策。  相似文献   

12.
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的法学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从失地农民的法律地位界定入手,通过分析目前与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相关法律制度的缺陷,从法学的视角,提出了建立和完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城镇化是我国扩大内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途径之一、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小康社会的重要载体,关系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败和中国梦的实现。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之下,结合当前国家关于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政策和少数民族地区自身特点,本文以社会保障制度创新为切入点,分析了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的现状及问题,并提出了解决当前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的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4.
我国正处于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大量失地农民出现,失地农民市民身份转变的关键是非农就业技能的获得和实现就业。对合肥市实地调查的数据表明,失地农民非农就业能力较低,就业问题依然严峻,表现在作为新市民,以文化程度和非农就业技能为核心的人力资本存量较低,以制度性安排和交往群体为关键的社会资本存量较低,需要增强政府的制度性安排。  相似文献   

15.
"三农"问题解决的关键在于加速推进地方高等教育改革和社会建设,培育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新型农民。分析了当前中心城市高校实施新型农民教育培训面临的问题:教育培训对象的"两高一低"状况;失地农民面临经济、就业双重压力;失地农民聚集地社会问题增多;对失地农民教育培训有效性缺失。认为培育新型农民对于破解难题意义重大,并提出了进一步明确中心城市高校办学定位,科学设置新型农民培养模式,构建社会多样化人才标准,探索农科教结合新途径,建立城市支持农村长效机制,推进国有土地管理法制化,创新社会人力资源评价管理机制等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16.
基于农民工内部分化的社会保障制度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工从农民向市民的转化过程中,在诸多方面出现了内部分化,农民工的内部分化催生了该群体多样化、差异性的社会保障需求。我国现有的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模式仍然没有摆脱城乡二元结构的桎梏,对农民工的内部分化考虑不充分,导致实践中出现了社会保障整体缺失、保险关系异地接续难、退保率过高等问题。针对农民工在空间结构、职业特征、收入水平等方面的分化,提出了分层次、多主体的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构想。  相似文献   

17.
把一个人拥有的社会关系和参与的社会团体作为生活结构的构成要素,来考察城乡居民的生活结构,可以发现:越是农村特征显著的地区,居民的生活越依赖于非正规性社会关系;城乡居民都没有积极地参与社会团体,生活结构主要由以亲戚、邻居为主的非正规性社会关系构成;城市居民因形成的社会关系少,又没有积极地参与社会团体,因此与社会结构的结合相对松弛一些;城乡居民拥有的社会关系和参与的社会团体因个人社会特征而不同。这种差异是由于社会结构的变动在城乡间、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物质领域和意识领域不同步,以及城乡居民在社会结构中的不同位置而引起的。  相似文献   

18.
失地农村妇女的社会保障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失地农村妇女在经济、政治、法律、文化以及其他方面所处的不利社会地位,导致她们在生存和就业上比失地男性农民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因而其社会保障问题的解决也显得更为急迫.解决失地农村妇女社会保障问题的直接途径是参与社会保险,然而受主客观因素的多方面限制,我国失地农村妇女参与社会保险的现状不容乐观,政府在解决这一问题上的力量也十分有限,因此,解决失地农村妇女的社会保障问题必须从广义的社会保障含义出发,通过建立适合失地农村妇女现状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全面提高失地农村妇女素质、加强政府解决失地农村妇女生存和就业困境的职能建设等途径来切实解决失地农村妇女的保障问题.  相似文献   

19.
本文基于2005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的数据,考察了中国城市居民与外来人口之间的社会距离问题.结果表明,越是处于城市上层的居民,越对外来人口表现出亲和与宽容倾向,两者之间的主观社会距离越显接近;越是城市下层的居民,反而越表现出排斥倾向,两者的主观社会距离也越显疏远.本文将这种现象称之为“同类相斥”悖论,即,同质性程度越高、越是属于或接近于同一阶层地位的不同社会人群,他们之间就越呈现出疏远和排斥倾向.本文从利益相关论和制度构建论的角度对此种现象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20.
随着城市化的迅猛发展,城中村面临着逐渐消失的命运。城中村失地农民的生存状态值得我们关注。土地的失去和村落的消失,失地农民需要寻求新的生存方式。农民身份的市民化带来自我认同和社会认同的困境,需要我们探求认同的力量所在。传统农耕经济和农耕文化的变迁,使得失地农民的文化转身显得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