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基于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区有贷款需求的1 091份农户有效问卷,分析利率对农户参与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意愿的影响,研究显示:(1)利率影响农户参与意愿,实际利率负向影响、替代利率正向影响。(2)收入分组农户的利率敏感性不同,无论是实际利率还是替代利率,高收入组农户的利率敏感性都强于低收入组。(3)农户参与意愿还受到教育程度、经营面积及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认知程度的正向影响。以上结论进一步表明,农户的借贷行为是具有理性的,利率对收入分组农户的影响程度不同,基于此,可通过变动贷款利率以及其他影响因素,有效提高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的可行性需求。  相似文献   

2.
利用全国4个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区1 156份有贷款需求的农户数据,探讨农户参与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的行为机制。具体研究影响农户参与行为的因素,农户参与意愿与参与行为的关系。从计划行为理论的视角来看,农户参与抵押贷款的意愿与行为既具有差异性又显著正相关;行为态度通过合作意愿完全中介农户参与行为,主观规范与感知行为控制直接与部分中介农户参与行为。  相似文献   

3.
基于山东省287份农户调查问卷,综合运用Heckman二阶段模型、主成分分析和比较分析法,分析农户土地政策认知及其农地转出的响应机理。结果表明,农户对土地政策认知的总体水平和农地转出比例均较低;对农户整体而言,土地政策认知水平提升对农地转出意愿和行为的发生概率提高具有重要促进作用,但不同类型农户的农地转出意愿和行为对土地政策认知的响应存在较大差异;土地政策认知对农地转出意愿和行为的影响力处于中等水平,家庭特征、区位因素和社会保障的作用程度相对较大,资源禀赋的作用最小。为了促进农地流转,实现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应提高农户的土地政策认知水平,提高农民非农收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4.
城郊土地利用与城市长远发展和城市农产品供给息息相关,根据长沙市近郊8个乡镇26个村的236份农户调查数据,运用二元logistic模型,从农户个体特征、家庭特征、土地流转特征、土地认知和社会因素等五个方肼进行回归分析探寻影响城郊农户土地流转意愿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户主文化程度、流转土地农业生产所占比重、流转价格、受法律保护的程度、参加合作组织等5个因素对农户土地流转意愿具有正向影响,户主年龄、家庭劳动人口、土地流转时间、对土地的态度、对土地产权的认识等5个因素对农户土地流转意愿具有负向影响,农业收入所占比重、政府介入程度对农户土地流转意愿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土地流转是实现土地规模化经营的重要前提,农户是农业生产的主体,土地流转必须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为研究农户土地流转意愿的影响因素,以新疆为例,从农户自身角度出发,采用Logistic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当前新疆农户土地流转的积极性不高,愿意流转土地的农户所占比例不到一半,并且参与流转的农户大多是转出土地,农户受教育程度、人均非农业收入、对国家土地流转政策的了解程度、是否参与政府技能培训以及社会保障程度对农户土地流转意愿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6.
基于福建南平市280份农户参与农业合作组织意愿的问卷,运用logistic模型对影响农户参与意愿的因素进行回归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农户参与农业合作组织的意愿强烈。家庭收入、家庭总人口、了解程度、预期加入是否能够显著增加收入、周围亲朋好友参与人数等因素对于农户参与农业合作组织的意愿具有显著影响。因此,应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农户对于农业合作组织的认知水平;努力提高现有农业合作组织的经营效益,让农户更好地享有其规模效益;采取多种措施激励现有合作社社员带动周围农户参与农业合作组织;创新合作社的入股方式,平衡各类农业合作组织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文章基于农户多维认知视角对农户认知因素与宅基地退出意愿影响机制进行综合性验证,选取7个省份14个县市区1 396份农户样本,构建农户多维认知影响宅基地退出意愿结构方程模型,分析风险认知的中介效应,探究不同区域的影响差异。研究表明,农户多维认知对其宅基地退出意愿影响显著。政策认知通过风险认知的完全中介效应影响退出意愿;功能认知通过风险认知的遮掩效应影响退出意愿;情感认知通过风险认知的部分中介效应以及直接效应影响退出意愿。据此提出政策优化建议,丰富宅基地退出意愿影响机制研究,以期完善政策制度,优化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8.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已经对农业生产力的提升带来束缚,造成耕地利用率低下、耕地资源错配、农业生产效益不足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推进农村耕地经营权流转是促进农业生产现代化发展的重要策略。通过对四川省绵阳市三台县农户进行抽样调查,共收集了537份问卷,筛选出影响农户耕地经营权流转意愿的14个影响因素,运用Logistic模型,实证分析农户耕地经营权流转意愿及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样本地区耕地经营权流转意愿较高,农户家庭主体特征、地区耕地特征、地区政策经济特征三大类别的因素,对农户耕地经营权流转意愿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农村耕地经营权流转工作对促进农业生产规模化、科学化有着重要作用,政府应当加大宣传力度提升农户认知水平,建立起规范化的市场机制,强化政策扶持力度,提升农户参与耕地经营权流转的积极性,推动耕地经营权流转工作。  相似文献   

9.
基于湖北省东部9县(市/区)的农户调研数据,分别运用经济学模型、逻辑回归模型和倾向得分匹配模型解释农村土地流转的动因,分析农户土地流转决策的影响因素,并检验农村土地流转对农户家庭收入水平与收入结构的影响。研究表明:户主文化程度、土地经营面积、农业劳动力人数、政策认知和产权认知对农户转入土地从事规模经营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户主年龄、经营类型、养老保险和政策认知是农户转出土地从事非农活动的主要诱因。土地转入和转出均有利于提高农户家庭收入,与非流转户相比,转入户和转出户的家庭收入增长率分别为12.74%和7.57%。农地流转的增收效应在转入户和转出户之间具有显著的结构性差异,前者的经营性收入、工资性收入、转移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对家庭增收的贡献率分别为62.87%、26.24%、9.05%和1.84%,后者的贡献率分别为-52.41%、86.99%、25.09%和40.33%。由此提出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的政策建议:提高土地产权制度激励效应、培育农村多种新型经营主体,并针对不同经营类型的农户采取多元化的农地流转和劳动力扶持政策。  相似文献   

10.
以秦岭地区森林景区周边农户为研究对象,基于324份农户调查数据,采用计划行为理论构建理论模型,利用Probit、Tobit回归模型对农户参与生态旅游的经营行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户主受教育程度、家庭劳动力人数、是否有生态旅游开发项目、生态旅游是否提升当地知名度以及农户家庭的地缘和血缘关系特征对农户生态旅游经营意愿和经营投入有正向显著影响;农户对生态旅游是否减少外出打工人数的认知正向显著促进其经营意愿,对经营投入无显著影响。基于实证分析结果,提出合理引导农户参与生态旅游经营行为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政治心理学中的态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态度是一种内在的心理倾向。政治心理学引入“态度”研究,既是社会心理学态度研究扩展的结果,又深化了社会心理学对“态度”的认识。同社会心理学一样,政治心理学对“态度”概念的界定,不仅包括对“什么是态度”的认识,还包括对“态度怎么样”作具体的分析。本文从态度的结构和基础、态度的改变、态度的结果等三个领域展开对政治态度的研究,并将对态度的测量作为态度界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来加以分析,为人们对政治态度的认识提供一个较为完整和全面的视角。  相似文献   

12.
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知识者态度,就是从科学知识的视角看待马克思主义学说,即是说必须以人类真理性追求为基准,既将马克思主义看成认识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的科学知识结晶,也将其看作是随着人类社会本身的发展需要不断补充、完善、更正、修改的学说。其中的关键是要将马克思主义看成科学认识的对象,看成发展的学说,坚持实事求是的方法论原则,尊重事实、尊重逻辑、摒弃独断、打破禁区,实行政治权力与意识形态的适度分离,给予理论更多独立的研究发展空间。如此,才能赢得马克思主义理论持续发展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3.
从内隐态度研究到双重态度模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内隐记忆的研究逻辑已通过各种方式整合到社会心理学理论中,也有越来越多的证据支持社会行为以内隐或无意识方式操作的观点.最近由于内隐态度研究的贡献,研究者在更广阔的经验背景上建构了双重态度模型.双重态度模型可以整合已有的研究发现,促进研究方法的改进和拓展实际研究的领域.应该同时采用内隐和外显两种测量,以提高态度研究的构思效度和预测效度.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海南省某县W乡和S镇50名16岁以上的黎族男女村民的定性访谈,了解他们对黎族的一些传统风俗习惯的认知以及与性和生育相关的观念。研究发现,两个黎族乡镇的社区性文化是不同的,而且在黎族社会对男女性是有不同的期望的,在衡量男女性的相关性行为时也有着双重标准,两个乡镇年轻的被访者也开始对性交易行为越来越宽容。因此,在以后开展预防性相关健康问题的工作中必须要考虑这些环境背景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一般认为,涉己态度对传统关于态度及其归属的解释框架提出了挑战,即它引发人们重新考虑态度内容的本质及态度归属的语义解释问题。对此,文献中主要提出了三种解决方案———弗雷格式的解释、三元关系的解释和自我归属的解释。研究发现,这三种解决方案都存在问题,并且涉己态度的特殊性以及涉己态度报告在自然语言中的存在性也值得怀疑。鉴于此,论文提出涉己态度问题需要结合态度及态度归属研究领域的其他难题以及自然语言中的相关语言事实来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胡塞尔通过对“康德问题”的重提和解释,凸现了认识可能性的问题。并通过对自然的思维态度以及由之产生的自然科学在解决这个问题上的困境的揭示提出了一种不同于自然思维态度的哲学思维态度。理解自然的思维态度与哲学的思维态度的区分是进一步掌握胡塞尔现象学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基于ABC消费态度理论,将直播带货型网红个人特质分为专业性、可信性、互动性和吸引力,构建直播带货型网红特质对消费者购买行为影响的研究模型,研究网红特质对消费者冲动性购买和目的性购买的影响机理。通过网络问卷调查收集数据,运用Spss Statistics 26.0和Amos 24.0对收集到的问卷进行数据分析和假设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消费者认知性态度在直播带货型网红的专业性、互动性和吸引力与消费者目的性购买和冲动性购买之间存在中介效应;消费者情感性态度在网红的专业性、互动性与目的性购买之间存在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18.
职业态度是馆员从事图书馆工作经验积累而习得的心理倾向。馆员态度在馆员的行为和品德中具有重要作用。态度管理是目标化、组织化的调控措施及其实施过程。从职业激励机制、图书馆文化氛围、职业态度培训、共感能力、消极态度转变等五个方面探讨了如何构建馆员态度管理的机制。  相似文献   

19.
该文首先简要讨论了自由主义思潮的发展和演变过程 ,然后通过中、美、英 3国语言态度的比较 ,得出以下结论 :对于语言自由的容忍程度与一个国家的自由主义倾向成正关系。美国的语言自由主义倾向最重 ,中国最轻  相似文献   

20.
科学与道德研究的关系一直是学界争论的焦点,因为两者的研究领域与研究方法都相差甚远,以至于有的学者认为这两者不会有任何交集。实际上基于道德态度的本质特征所表现出来的可测性,实证研究方法是研究道德态度的很好的工具。关于道德态度测量的主要方式有量表法、访谈法、行为观察法这些实证方法。并可以通过科学地设计问卷与量表问题、假通道技术,采用多项方法综合测量等方式来提高测量的信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