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农产品质量安全内涵辨析及安全保障思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分析不同农产品质量安全表述,结合农产品特点,归纳出新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内涵。从系统分析角度确定农产品生产在整个食品生产产业链的源头地位。从激发企业内在动力、加强产地环境管理、注重投入物的使用管理和开展GAP认证等内部环境建设和进行制度环境建设、市场环境建设、监管体系建设和风险补偿机制建设等外部条件建设两方面提出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思路。  相似文献   

2.
我国土地广袤,是世界农产品第一生产大国,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是当前农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它直接关系到人类健康的安全、农产品市场的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安全。而有机农业是在整个农产品的生产过程中,不使用任何化学合成的农药、化肥以及其他转基因合成品的一种生产方式,遵循的是一种健康、可持续的发展理念。有机农业采取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技术,维持持续稳定的农业生产过程,注重农业土壤的质量安全,作物生长环境的生态环保,可有效提高农业生产安全水平,从而根本上提高整个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大力发展有机农业,从源头上切断农产品污染的渠道,并进行全程质量安全控制,可有效控制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实施的"绿色壁垒"导致我国农产品出口总量大幅下降,并增加了我国农产品生产、出口的成本和贸易纠纷。应对"绿色壁垒"的挑战,必须树立环保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积极发展生态农业,推进农业生产标准化,加强对产地和农业投入品的监管,实行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和质量追溯制度,加快认证和品牌建设,建立公开、透明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发布制度。  相似文献   

4.
特殊的产地环境是农产品"特色"的直接来源,产地环境的安全状况直接决定着产品质量的高低。随着社会经济及工业的发展,特色农产品产地生态环境越来越受到威胁,要继续保持和彰显特色农产品特有的品质,并提升其市场价值,就必须刻不容缓地实施产地生态环境保护战略。  相似文献   

5.
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我国在农产品生产环境、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的安全保障体制不健全,法律体系、政府监管、产业治理、供应组织模式等制度与体系都有待进一步完善,因此开展关于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制的研究很有必要,本文从法律体系和政府监管两个角度,在对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现状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制存在的不足,并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不足与构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加强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是一项紧迫而重要的任务。近年来虽然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仍然存在许多不足,如监管主体不清,监管环节缺乏统筹与协调,监管对象缺乏标准化规模生产,监管方式不健全,社会监督力度不足,信息公开体系不健全。本文主要通过建立健全五元主体监管模式、加强六环节链全程监管、增强区域链之间衔接监管、完善多条监管链、健全信息链监管模式等保障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实施。从主体链:政府-社会中间层-生产者-消费者-大众媒体;环节链:产前-生产-流通-消费-监管-进出口;区域链:农产品生产落后区域-农产品生产产业区-城乡结合区-城区;监管链:制度监管-技术监管-经济监管-组织监管-行政监管;信息链:生产信息-消费信息-检测信息-预警信息等立体监管网促进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利用MRIO模型对我国大陆地区31个省(市、区)在2002-2011年间的农产品贸易隐含碳排放进行了测算,结果发现:我国农产品出口、进口隐含碳排放量总体均处于增长态势,且后者增速较之前者更快;农产品净出口隐含碳排放逐年降低,自2003年开始成为碳排放污染转出国;我国农产品隐含碳排放与净出口隐含碳排放较大的省份大多位于东部地区,而中西部地区的隐含碳排放量相对较小。继而采用LMDI因素分解方法,进一步分解农产品出口隐含碳排放的影响因素有结构效应、技术效应和规模效应。最后提出优化农产品的进出口结构;全方位监管“隐性”碳排放的国际转移;设定区域农产品生产环境规制级差,实施区域碳转移补偿制度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实施中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概述了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实施情况,分析了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衔接及落实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原因,最后就建设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框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一是完善农产品市场准入法律体系;二是完善农产品市场准入的管理机制;三是建立有效的农产品检测制度;四是完善标识管理制度;五是完善农产品质量追溯制度。为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场管理的立法、司法、执法提供统一、连续、科学的政策依据。  相似文献   

9.
全市“蔬菜质量安全大检查”圆满完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渲 《金陵瞭望》2010,(15):83-83
为全面推进农产品产地准出制度,打击违禁农药使用,切实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确保世博会期间全市夏菜质量安全。5月20日至5月21日.由市农委质量处牵头,蔬菜处、执法支队和委属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站组成监督抽检抽样小组.分三组时全市30个蔬菜规模生产基地和59个蔬菜“三品”生产企业进行了为期两天的蔬菜农残监督抽检及生产记录检查活动。  相似文献   

10.
周茜 《金陵瞭望》2010,(14):83-83
为全面推进农产品产地准出制度,打击违禁农药使用,切实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确保世博会期间全市夏菜质量安全。5月20日至5月21日,由市农委质量处牵头,蔬菜处、执法支队和委属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站组成监督抽检抽样小组.分三组对全市30个蔬菜规模生产基地和59个蔬菜“三品”生产企业进行了为期两天的蔬菜农残监督抽检及生产记录检查活动。  相似文献   

11.
对比英语、汉语、朝鲜语、日语四种语言的宾语,人们会发现它们存在很多异同。而这些异同点会为外语教学、翻译及第二语言习得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OnthePrinciplewithListeningandSpeakingintheLead¥LuDongAbstract:Thisarticledealswithwhattheprinciplewithlisteningandspeakingin...  相似文献   

13.
圣西门的实业思想与法国近代的工业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圣西门的思想以实业理论而著称,这一理论认为近代社会是实业社会,以实业活动为基础,以创造财富、造福人类为目的;为此必须努力发展近代工商业,实现工业化;圣西门还就发展法国新型的金融业和改进农业经营提出了自己的主张.圣西门的实业思想和工业化主张成了第二帝国时代工业化的主导思想,对法国近代经济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本然的和谐     
科学创造文明 ,也使世界受到损害。当代人的生存被合法地虚无掉了 ,这种合法化的生存危机只有通过艺术的“解合法化”才能克服。艺术是人类感情的全音阶 ,能够使人意识到生命的真实存在。人与世界的和谐 ,是自然而然地拥有的。只是由于人的不断超越 ,这种本然的和谐被遗忘掉了。艺术能够引导人们回归人与自然本原的和谐状态  相似文献   

15.
我国城市建设发展迅速,对城市景观小品需求增大。速生的景观小品设计质量参差不齐,即使是设计质量较高的景观小品也因奢华而与绿色环保的时代要求相去甚远。景观设计将野草文化、就地取材纳入设计理念中,可以实现在绿色城市背景下景观的人本表达。  相似文献   

16.
美国后现代小说家多克特罗的小说《拉格泰姆时代》,以历史事实与虚构故事相互交织,构筑了一个历史人物与虚构人物的共同世界;使文学政治化,政治历史化。它表现了历史人物和虚构人物都被无法控制的经济和政治力量所异化的命运,也讲述了一段作为拉格泰姆音乐撰写的历史,从而构成了一部节奏明快的新历史主义小说文本。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分析了德勒兹对尼采的解读,对差异、问题化、多样性、重复、褶子、组合、欲望等诸多概念的展拓对福柯产生的深刻影响。德勒兹对福柯思想的分析十分深刻,分析福柯思想中的德勒兹因素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读懂福柯。  相似文献   

18.
海德格尔在<存在与时间>中,利用现象学和解释学的方法,对空间现象作了深入的探讨,消解了流俗的空间解释,首次提出了生存论存在论的空间观念,对于变革人们的思维方式,重新确立和把握哲学研究的主题、对象和方法做出了重大的理论贡献.通过集中考察海德格尔在<存在与时间>中对空间问题的探讨,凸显了其在空间问题研究上所取得的重要理论成果,深入地揭示和剖析了这一研究所存在的理论缺陷和难题,从一个侧面折射出了海德格尔生存论存在论的时间观念在解决存在的意义问题时所固有的局限性和不彻底性.  相似文献   

19.
《悲剧的诞生》标志尼采哲学的诞生。尼采以古希腊的酒神精神为基础 ,反对理性 ,提倡解放人的本性 ,并以酒神作为重估一切价值的标准。解读《悲剧的诞生》对于了解尼采哲学的本质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连浊"是日语的一种特有的发音现象。从历时角度对"连浊"称呼变化进行研究的结果发现:连浊实质上就是复合词中后部要素的词头无声辅音转变为有声辅音的语言现象,且除ハ行外,该辅音与有声辅音之间依据有无"声音"这一标志而形成"欠如的对立"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