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谢霄男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4-7
用理性的思维解读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信仰,需要我们认清其具有超越性、现实性、科学性以及崇高性等本质特征。用理性的思维审视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信仰,需要我们确立共同的理想信念;敢于同各种思想进行交锋;还原真正的马克思主义。用理性的思维关注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信仰,首先,要信任中国共产党;其次,要将信仰马克思主义与研究马克思主义者区别开来;最后,永远不要忘记我们的终极追求。 相似文献
2.
许洁 《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7(6)
祛魅时代的到来意味着现代人的命运需要以理性来匡扶信仰,法律作为一种人世生活的秩序安排,既是一种规则体系,也是一种意义体系.形式理性法提供了生活的可预测性与可计算性,价值理性法为人类提供了生活的意义感与价值满足感.本文尝试以韦伯视阈中的理性概念为切入点,阐释法律得以成为信仰对象的理性基础,进而说明只有兼具工具合理性和价值合理性的法律信仰方可突破现代理性的牢笼. 相似文献
3.
陈娟 《武汉交通科技大学学报》2003,16(4):400-403
法律信仰的建立是世界各国法学界探讨的热门问题,也是我国解决目前执法、司法不公的必由之路。与建立法治社会的要求相比,我国社会在价值理性的建构方面存在着很大不足,从而在根本上制约着国民法律信仰的建立。重建价值理性需要汲取本土资源,实现社会主体、法律制度、法律的终极价值目标之间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4.
陈娟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6(4):400-403
法律信仰的建立是世界各国法学界探讨的热门问题,也是我国解决目前执法、司法不公的必由之路。与建立法治社会的要求相比,我国社会在价值理性的建构方面存在着很大不足,从而在根本上制约着国民法律信仰的建立。重建价值理性需要汲取本土资源,实现社会主体、法律制度、法律的终极价值目标之间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5.
杨文杰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2)
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法律因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相适应的落后的法律意识;二是残缺不全、缺少可操作性的立法;三是法律实施方面存在的有法不依和执法不严现象。文章在论证这三个方面的法律因素如何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同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马玲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4,(2):57-58
法律文化作为文化的一个分支,必然存在相互交流问题,其结果即是法律移植.不同的历史背景、文化传承、经济状况、思维模式使得各国的法律文化不尽相同,现实生活中有许多因素对法律移植起到推动或阻碍的作用,对这些因素进行分析并找出对策,会使法律移植更加科学化、合理化. 相似文献
7.
王荔 《新疆石油教育学院学报》2005,(6)
“有法不依”、“司法不公”、“舍法求法”等现象的存在,使法律信仰问题受到学界的高度重视,且矛头直指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然而,对中国古典法律思想的剖析说明,“法律信仰危机”的存在,并非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过错,恰恰相反,我们应当做的正是真正进入中国古典法律思想,从中寻找到使之进入当代法律生活的有效路径,为它本身赢得存活和再创造的机会,并最终使其成为当代法律信仰的“本土资源”。 相似文献
8.
张德全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2):4-5
理性与信仰历来争论不休,谁也没有说服谁,走过来又走过去,无所定论。理性是有力的先行者,但是路是那么遥远,还是没能走到头,弄不好又得走回去,最后两者各得好处。自由和权威是一对兄弟,被理性和信仰带领着前进,不一定只跟着其中一个,与人类社会一同发展着。 相似文献
9.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6):48-55
中国目前进入了全面依法治国的新时代,法律的生命在于实施,而实施的效果依赖于人民对法律的信仰程度。法律信仰面临的问题有三:如何界定非宗教意义的信仰;如何让民众真诚地拥护具有强制力的法律;如何在实践中实现法律信仰。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从康德法哲学中的二律背反入手,即如何处理法律的强制性和自由性之间的关系,这对二律背反的澄清需要的是实践理性下的民主立法概念。理论上,民主立法通过保证人们自由意志的立法,使其发自内心地服从和支持法律,信仰国法便是信仰自己所立之法。实践上,通向信仰法律之路的途径是从民主的主体、客体和程序三方面提升民主立法的程度,而非仅仅注重民主立法形式。民主立法下的法律才能最大程度地得到民众的支持与信仰,社会才能在信仰法治和敬重法律中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0.
孙继静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2):94-97
文艺复兴作为从中世纪到近代的过渡时期 ,其思想文化意识必然具有过渡性的特点 ,既没有把上帝完全否定 ,也没有把理性彻底的张扬开来。在这一时期 ,理性与信仰共存于社会中 ,突显过渡时期承前启后的特性 相似文献
11.
赵婷 《齐齐哈尔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14-17
宗教借用理性的认识方法来表达和论证自己,以理性的形式展示自身在社会实践领域内的作用,并在人的心灵上构建着与理性认识追求相同的具有终极关怀性的未来。虽然宗教与理性互动频多,但宗教毕竞是一种对超自然的神秘力量的崇拜信仰,归根到底是对以非理性形式存在的神圣者的信赖,本就以非理性占据上风。其中表达人们对信仰对象的神秘情感经历的宗教经验是最深层的非理性意识的代表,它的神秘特征就成为了宗教非理性最坚实的阵地。 相似文献
12.
李秀忠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46(2):60-62
在农村,部分农民作为法律信仰的主体,在心理状态及行为方面既不能自觉信仰法律,又对法律缺乏需求感,从而产生法律信仰危机.这种危机严重制约着农村的法制建设,迟滞了依法治村的进程.必须采取措施,使法律成为农民的信仰对象,成为保护其最高利益的根据,成为社会正义的权威根据,成为农民生活中的必需.要真正营造一种法治的社会氛围,坚决惩治司法腐败,树立法律权威,克服信仰危机,以实施依法治国战略. 相似文献
13.
中国法治制约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振扬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21(1):28-32
本文通过对法治内涵的考察和制约我国法治化进程诸因素的分析,得出结论中国走向法治不可逆转,但不可能在短期内建成完善的法治,中国法治建设将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是一个系统工程;在推进法治,限制人治的同时,要重视发挥道德、习俗等对社会的调节功能. 相似文献
14.
胡阳全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26(4)
可持续发展是当今世界和各地区长期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对我国正处在急剧转型期和加速发展的边疆,更应坚持这一发展战略选择.西南边疆是我国地缘战略位置极为重要的地区,又是交通不便、产业结构层次低、社会经济发展滞后、贫困面大、生态恶化加剧的地区.针对西南边疆可持续发展面临的制约因素,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控制人口过快增长和提高人口素质,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增强自我发展能力,保护生态环境,正确处理好社会发展中的各种关系. 相似文献
15.
从法律意识角度出发 ,法律信仰是法治建设的观念基础 ,有着重要意义 ,但中国的传统没有法律信仰并阻碍着中国现实的法治化的进程 ,法律信仰的形成也就意味着理想法治状态的实现 ,因而法律信仰的培植是必须的 ;必须采取适当的措施以促进其生成。 相似文献
16.
易远宏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2):64-66
金融创新是一个伴随金融业发展的持续过程。目前我国金融体制存在的问题不少,有过多的制约因素,在分析论述金融创新的内涵特点和制约因素的基础上,提出深化金融创新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王亚玲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3(4):93-96
贫困是制约青海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要解决青海城镇贫困所面临的诸多现实问题,就必须立足青海省情,把促进经济增长与扩大就业并重,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新的城市扶贫机制,提高贫困劳动者的整体素质,积极开展创业知识和创业技能的培训,充分发挥党委及政府在城镇反贫困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当前我国农民政治参与的制约因素及对策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封福霖 《南通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0(2):21-23
我国是一个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农业大国,要实现现代化,就政治层面而言,其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如何组织占人口80%的农民在民主政治生活中普遍参与,但由于历史和其他原因,现阶段我国农民政治参与仍然存在着种种制约因素,探讨这些因素,将有助于扩大政治参与,促进民主政治建设。 相似文献
19.
陆小云 《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10,20(4):34-36,46
青少年社区矫正是通过社区组织对青少年罪犯进行社会化教育,矫正其犯罪心理和行为,使其适应并顺利回归社会的过程。社区矫正的过程、社区矫正的效果取得都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主要包括青少年自我因素、家庭因素、同辈群体因素和社区矫正工作人员因素的制约。 相似文献
20.
艾昱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4,30(8):13-15
高职教育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还存在着诸多的制约因素,如人们观念滞后,保障措施不得力,结合渠道不畅,师资力量不足,教学条件不完备等等,这些都严重地影响了高职教育的教学质量和发展规模。为确保我国高职教育健康快速发展,本文围绕这些制约因素提出了相应的切实可行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