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1 毫秒
1.
明初,心学运动兴起,阳明学盛行中国大陆,作为明王朝正统哲学的朱子学在统治意识形态上面临危机。李退溪以继承、捍卫和发展朱子学为己任,一生学问“以朱子为宗师”,在太极、理、气的关系问题上基本上亦与朱熹在同一条思路上发展。然而,作为朝鲜的“海东朱子”,李退溪对理学的理气论也有自己独创的研究。退溪的“理帅气卒”、“理贵气贱”命题,是对朱熹“理先气后”、“理在事先”的修正,同时也是对朱子理气论的发展。“理帅气卒”、‘理贵气贱”之说,体现了理学的价值观和等级观,反映出退溪理学观独创的一面,并为“四瑞七情之辩”打下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素有“海东朱子”之称的朝鲜李朝大儒李退溪对朱子之心性论,不仅给予详尽之诠释,且有较重要之发挥与创造。这种发挥与创造依据朱子而又不同于朱子,是对朱子学的发展。他提出的别具特色的性情理气互发说,极大地丰富、完善和发展了朱子的心性情理论。在儒学史上应有重要之位置。退溪对心的工夫义给予了特别的发挥,由于他对心之工夫义特别重视,有人把其哲学概括为“敬”的哲学,这种概括,只能从心的工夫义上理解才有意义。退溪论性情侧重分别,他提出了性情发动分属理气之“分开说”,并从五个方面加以论证,这是他依据朱子而又超越朱子的地方。  相似文献   

3.
作为民国时期著名的教育家,唐文治的安身立命之根本在于朱子学研究。他的《紫阳学术发微》是当时重要的朱子学研究专著,内容包括朱子学术思想历程研究,朱子心性学与工夫论研究,朱子经学研究,朱子政治学研究,朱子与陆王、浙东学派关系研究,清代朱子学研究述评等诸多方面。他的朱子学研究之深入而扎实,甚至有些成就为当今朱子学研究者所不及。更为重要的是,他的研究还与当时的民族危亡联系在一起,试图通过朱子学研究,坚守民族气节,“以兴起吾人爱国之精神”。  相似文献   

4.
钱穆的朱子学研究可以追溯至民国时期。他从心学入手研究朱子学,主要包括对朱子思想来源的梳理、对朱子心学的阐释、对朱子格物论的研究、对朱子与陆王关系的辨析、对朱子的学术贡献的讨论等诸多方面,展现了朱子的心学体系及其与陆王之间的大同小异。重要的是,钱穆在这一时期形成的有关朱子心学的观点,在他晚年撰写的《朱子新学案》中得到了充实和完善,而成就其朱子学研究的一家之言。钱穆从心学入手的朱子学研究,既不同于以往对于朱子与陆王的调和,也是对那种把朱子学简单界定为理学而忽略其心学的补充,是一种更加全面而综合的研究,对于当今的朱子学研究具有重要的创新意义。  相似文献   

5.
陈来 《东岳论丛》2023,(6):133-141+192
李退溪是韩国朝鲜王朝时代的朱子学大家,一生以继承、捍卫朱子学说为己任,并对朱子学多有新阐发。在理气问题上,李退溪不认同朱子理“无造作”的观点,强调理有能动性,肯定理自身能动静,并以理之动静为气之动静、生发的根源和依据。在性情观上,李退溪以四端七情对举,认为就初始根源说,“四端发于理,七情发于气”;就现实情感说,则四端七情无不兼乎理气,区别在二者的根源与构成方式不同。在“格物”问题上,朱子主张“物格者,物理之极处无不到也”,李退溪则认为“物格理到”,以本体论的方式去处理这一本来属于知识论的问题,从而使得这一问题成了显示退溪“理学”本体论思维的一个问题。退溪对朱子思想有深刻理解,对其内在不圆满之处也给出了积极的解决方案。退溪哲学表明了朝鲜理学的完全成熟,意味着朱子学的中心已转移到朝鲜,并获得新的生机和活力,推动了东亚儒学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6.
李珥(1536—1584)字叔献,号栗谷,学者称栗谷先生,是16世纪朝鲜朱子学的代表。他与李退溪一起并称为朝鲜朱子学的双璧。他为学眼膺朱子,毕生穷研性理,在继承和发展朱子学方面多所创获,建构了较完备、有特色的哲学思想体系。本文仅就栗谷的格物论思想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7.
<正> 李退溪(1501—1570年)是朝鲜李朝时期中国朱熹思想的集大成者,其学说被称为退溪学。李退溪是孔子、朱熹之后儒家思想的代表者,退溪学是十六世纪后东方文化的体现。退溪学是朱子学在国外的分支,是当今国际学者研究东方文化的热门课题。道德心性论是退溪学的核心部分。本文就李退溪的这方面的问题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8.
<正> 李退溪,名滉,号退溪,生于朝鲜李朝燕山君七年(公元1501年),卒于宣祖三年(公元1570年)。他是十六世纪朝鲜李朝最著名的朱子学家、主理论哲学家。据其《年谱》记载,他从十七八岁即接触、学习、钻研朱子的性理学,五十岁以后,编成了足以表明他的观点、学术旨趣和在当时与后世都产生了一定影响的《朱子书节要》一书,奠定了他在朝鲜和东方学术史、思想史上的地位。“先生学问,一以程、朱为准。敬义夹持,知行并进,表里如一,本末兼举。洞见大原,植立大本。若论其至,吾  相似文献   

9.
毛朝晖 《中州学刊》2022,(10):107-113
阳明心学以“成圣”为出发点,以“圣即理”为根本前提,由“心即理”和“致良知”两个命题建立其义理结构。从发生学的视角看,阳明早年的成圣之学由朱子入手,其悟后的义理结构与《孟子》契合。但是,阳明晚年对孟子、朱子都有批判,他认为朱子《大学》改本偏离了孔子的成圣之学,孟子的“集义”功夫论有二元论的嫌疑。为此,他认为有必要批判朱子的《大学章句》,并修正孟子的功夫论,这促成了其晚年恢复《大学》古本的举动及其对《大学》的新诠释。简括言之,阳明心学的建构是由朱子《大学》改本的扬弃而契入《孟子》,再由《孟子》的修正而上溯到《大学》古本,并最终以此作为其经学的奠基与归宿。  相似文献   

10.
退溪学《易》、讲《易》、述《易》完全是为了进修践履。退溪既继承朱子,又与朱子有所不同。他认为“《易》乃理数渊源之书”,而不赞成朱子“《易》本为卜筮之书”的观点。退溪体悟《易》的时中之义至精,且身体力行之。他主张礼有因有革,有常有变,礼在践履中从俗、从宜、从权,其基点是“缘仁情”。  相似文献   

11.
何静 《浙江社会科学》2012,(4):92-98,125,158
陈献章不依傍权威显学程朱理学,有着对天道心性义理的独特之见.他的自得之学包括:提出道(理)本论和心本论;含纳心量广大、无累无滞、自然和孔颜之乐等自得的境界;提出立志、读书和静坐等自得的方法.陈献章受到吴与弼的潜移默化并对佛道多有借鉴.王阳明熟稔陈献章之学,阳明心学可说是对陈献章心学的修正和发展.但因对陈献章心学有异议,且顾及视陈献章如父师的湛甘泉的感受,故王阳明平生不大提及陈献章.  相似文献   

12.
大后方声势浩大的讨汪运动,共分为汪精卫叛国与反汪浪潮的兴起、汪逆投降活动的加剧与反汪斗争的发展以及汪伪政权的建立与反投降斗争的最高峰等三个阶段,研究这一段历史,对深化抗日战争研究和批判今天阻挠祖国统一的分裂行为,均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王阳明是明代最具魄力的思想大师,同时还是一位被哲学名声所掩盖的性情诗人。虽也曾"溺志辞章之习",但进德修业却是更为核心的人生关注,诗文始终被其视为"道德"余事。追慕狂者品格、豪杰精神的王阳明虽以"讲学明道"为志,但对"本于性情"的应酬文字亦有一定认可,良知学说中本就包含着对个体志愿的积极关注,而此,正是阳明心学对于诗歌的最大宽容所在。  相似文献   

14.
以阮籍为首的竹林名士在魏晋之际开启了读庄的风潮,这既是那个时代险恶政治环境所致,更是东汉以降学术思想大势之所趋。但阮籍的庄学思想并未超出《庄子·齐物论》的范围,而且理解上还混杂着汉代气化论的思维方式。他以“万物一体”为中心命题,把宇宙理解成一个混沌整体,认为人生应该齐生死是非乃至万物。阮籍对庄学的贡献主要在对庄子思想的传播上,尤其是他对庄子思想的身体力行在士大夫阶层中影响很大,形成“放达”的社会风潮。  相似文献   

15.
杨学功 《河北学刊》2003,23(5):191-194
本文是对王爱冬商榷文章<马克思哲学与本体论的本真关系>的回应.通过对"本体论"相关术语的澄明,笔者进一步论证了自己的观点,反驳了王爱冬的质疑;认为马克思哲学变革的实质在于实现了对传统本体论哲学的根本超越,打破了哲学同质性的神话;只有在哲学观和哲学形态转换的意义上,才能把握到马克思哲学的当代品格.  相似文献   

16.
三分孔孟二分庄──袁枚的思想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枚思想基础以孔孟思想为主,庄子思想为辅。他既尊 孔,以孔孟思想作为批评理学与汉学的根据;又疑孔,大胆提出与孔孟相对立的观点:显示 出他是由封建社会向近代社会过渡时期的思想学术批评家。而庄子的生死观、人生哲学等则 影响了他的人生道路。  相似文献   

17.
王莽是西汉末年“新”朝建立者 ,为整顿汉末经济秩序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其“齐众庶 ,抑兼并”、“经济管制”等思想具有一定现实意义和启迪作用。王莽堪称中国历史上最有胆识的政治家。因此 ,本文以史为据 ,对王莽经济思想进行理论剖析 ,以揭示王莽经济思想的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18.
张载气学弥补了中国古典气学形而上学不发达的缺陷,"太虚即气"、"气兼有无"等哲学命题的问世,标志中国古典气学已趋近内涵的思辨性和逻辑的周密性。明代王廷相在"理学"与"心学"双峰并峙之时,大力弘扬张载思想。在思想史的逻辑进程中,王廷相气学的意义不可忽略。但是,古代气学从张载演变到王廷相,并非单一表现为深化、进步与超越,而是呈现出前进与倒退并重、发展与停滞纠缠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马勇 《阴山学刊》2007,20(3):21-24
王先谦《庄子集解》是庄学中非常重要的书。它基本上是由郭庆藩的《庄子集释》删略辑成,有的地方也“间下己意”,标揭对庄子思想和写作艺术的见解。对于庄学研究中一直存在的问题,如《庄子》一书的性质和作者等,王先谦也有独到的观点。  相似文献   

20.
严春友 《河北学刊》2005,25(3):20-26
以某种“主义”或“论”来给庄子思想定性的做法是很不恰当的。这种以西方哲学的概念来套中国哲学的做法, 不仅不能解决问题,而且造成了概念和思想的混乱。庄子的思想是不能用任何一种“主义”来概括的。因为没有一个思想家的思想纯而又纯,只是一种“主义”。思想是复杂的,而这种给思想定性的做法把思想简单化了。同时,这也是一种僵化的、机械的研究方法;一旦定性,被研究的思想就被框定在一个僵硬的模式中,必然会失去原有的生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