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论社会文明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和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命题并做出了重大决定。和谐社会理论的提出和建设标志着社会文明建设已进入全方位实施的新阶段。社会文明同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四者相互交融,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整体。现今探讨社会文明的内涵、特征;社会文明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辩证关系;社会文明建设的路径选择是有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2.
现代社会文明应该包括四大要素: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生态文明。现代社会文明的这四维结构是有机的统一体,它们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发展,代表着人类文明发展的未来。  相似文献   

3.
论文明的发展趋势——生态文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属于地球共同体的人类文明走过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又演绎出今天的现代全球文明。现代文明的缺陷引起地球共同体终结的危机。因此人类文明需要进入新的发展过程,而走向生态文明就是人类和地球共同体的未来,这需要克服实证科学语言所具有的单一性,以东方占优势的类比思维来弥补西方实证科学逻辑思维的不足。无论是东方文明还是西方文明,都有着相互的关联。西方的逻辑、东方的关联和类比,都是走向生态文明的必须。  相似文献   

4.
从属于地球共同体的人类文明走过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又演绎出今天的现代全球文明。现代文明的缺陷引起地球共同体终结的危机。因此人类文明需要进入新的发展过程,而走向生态文明就是人类和地球共同体的未来,这需要克服实证科学语言所具有的单一性,以东方占优势的类比思维来弥补西方实证科学逻辑思维的不足。无论是东方文明还是西方文明,都有着相互的关联。西方的逻辑、东方的关联和类比,都是走向生态文明的必须。  相似文献   

5.
构建和谐社会与建设社会文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文明是社会和谐的表现和直接结果.社会文明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一起组成社会整体文明系统.社会文明的基本内涵包括社会关系文明、社会行为文明、社会制度文明、社会结构文明等.建设社会文明与构建和谐社会是内在统一的,二者相互联系、相互促进.我们要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推进社会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6.
事物是作为系统而存在的,系统之间相互联系,系统内部又分为各个层面。精神文明作为整个社会文明的一个重要方面,不仅与物质文明、制度文明相互关联,而且自身又形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研究社会文明的系统结构、深入认识精神文明在整个社会文明中的地位、作用,对于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加大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力度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7.
伊斯兰文明与西方文明在主权的归属、主权的授权和主权的运作方面观点迥然不同,前者强调主权在安拉,安拉授予人类代理权,人类理应遵循安拉的法度;后者主张主权在民,民享、民有、民治。但二者在主权观上也有一些相同或相似之处,都注重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都追求人的福利。以文明对话代替文明冲突应是当代人的理性选择,不同文明之间应求同存异,相互尊重,相互补充,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8.
“文化”与“文明”这两个人文社会科学领域极其重要的概念,内涵虽有相互重合和相互渗透的地方,但却又大不相同。“文化”是人类超出自身之自然状态的诸多发明创造,而“文明”则是相对于人类自身的野蛮状态而言的;辉煌的文化成就或悠久的文化传统并非意味着文明的优越。只有弄清楚“文化”与“文明”的异同,才能理性地理解历史和把握未来。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社会文明的建设是一项伟大的整体性系统工程,是一个由若干数量的相互联系的因素所组成的稳定的包含多层次之子系统的整体性系统。因此,建设社会主义社会文明应该在尊重客观规律和正确地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统一的基础上,采用类似工程设计,施工的方法,通过一定的途径、手段,自觉定向地从动态中有计划有步骤的对社会主义社会文明整体的成分及其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方式、结构和功能等等进行协调、控制,使社会主义社会文明整体中的各  相似文献   

10.
关于文明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明是全人类追求的共同价值,创造文明是全人类担负的共同责任。历史唯物主义认为,文明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开化、进步状态和标志,是人类改造世界的积极成果。站在新千年、新世纪的起点上,全面审视世界文明的发展变化,大致可看出如下走势文明与现代化的关系更为密切,如影随形;世界文明多元化和多元文明世界化,这两个趋向乍看似有矛盾实则相互关联;社会主义文明、共产主义文明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的必然归宿。  相似文献   

11.
我国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包括了在生态文明理念下建设新农村和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两个方面.新农村建设中将人与自然的关系纳入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中来统一考虑,将资源的接续能力和生态环境的容量作为经济建设的重要依据,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相互推动、相互协调.建设农村生态文明,就是要生态文明的观念落实到农村的企业、家庭和个人,建立现代农业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走出一务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和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道路.  相似文献   

12.
生态文明促进法是关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蕴含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理念的立法。生态文明促进法立足于生态文明建设实践,维护生态系统整体利益,满足人们对生态环境的合理期待,引导绿色生产生活方式,使生态文明观内化于社会机体。生态文明促进法的基本原则应当凸显自然生态系统的固有价值,反映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要求,指引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选择,引领整部立法的结构布局和制度体系。生态文明促进法的法律制度要与基本原则相互呼应,与既有政策相互协调,既要体现生态文明的价值意蕴,对现行成熟的制度进行整合和完善;又要注重制度的体系化建设,使制度之间互相衔接,提升制度体系的自洽性。  相似文献   

13.
应把制度文明与物质、精神文明相提并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文明不仅仅是指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还包括制度文明,三者应该相提并论。制度文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既相互区别,又相辅相成,在社会存在和发展中都发挥着各自独特的作用。哲学上的物质与精神的两分法不能成为否定三个文明相并列的根据  相似文献   

14.
思想的领先才能带动发展的争先,同样,公共文明细节与城市品质提升需要理论工作者、实践工作者的相互结合,使文明创建一线的组织者、推动者、实践者都能知行合一。“公共文明细节与城市品质提升”专题研讨给了我们五个启示: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党和国家相关政策法规的解读,研究生态文明建设和中国梦的关系问题。分析认为,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生态环境污染严重,必须维护生态安全;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可以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应当从强化生态道德观、生态和谐观、生态责任感和生态节约观入手实现美丽中国之生态美。  相似文献   

16.
崔达 《东方论坛》2003,(1):110-114
本文对全球化视野中的文明冲突与共存主要有如下几点认识 :第一 ,全球体系相互依赖和发展 ,从某种意义上讲 ,出现了文化的全球化。第二 ,文明的冲突与共存是客观存在 ,未来不会出现一种普世文明。第三 ,文明冲突的消极意义要让位于其共存的积极意义。第四 ,在国际关系中对待文明冲突与共存应持两种相互结合战略 ,即以文明之间的和平对话来代替暴力冲突、以文化的软权力来彼此应战和约束。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愈加注重生态环境治理体系中制度之间的相互联系,呈现出一个紧密关联、相互协调的整体,并且执行力大大提升。根本原因在于这个制度体系是建立在科学理论基础之上。新发展阶段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要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坚持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领导;统筹推进实现碳达峰及碳中和目标相关制度建设;推进关键制度的建设和完善。  相似文献   

18.
把生态文明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在本质意义上,是要将生态的要素融入整个文明.在前生态文明时期,人类文明的发展欠缺了生态的向度,引发了人类文明的危机.要实现人类文明的生态转向,必须实现生态与文明的相互融合.生态融入文明和文明融入生态,是生态与文明融合的一体两面,其实现基础是生态劳动.以生态劳动作为生态与文明的互融中介和实现基础,担保了生态文明的实现.  相似文献   

19.
文明对话和“文明对话”理念在伊拉克战争之后显得更加必要,但这不是因为“文明冲突论”或者“历史终结论”有了新的佐证。不同文明之间的相互冲突、相互交融和相互作用其实在人类社会始终存在。杰里·H·本特利和赫伯特·F·齐格勒的新著《传统和碰撞:一种对过去历史的全球视野》对此有系统的考察和阐述。尽管文明和文化的差异有时可能成为对冲突起作用的原因之一,但文明通常只是冲突的载体,冲突的根源是具体历史条件下  相似文献   

20.
西罗马帝国覆亡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历史事件,传统史学曾赋予其以奴隶制社会破产,封建制度在西方的确立,基督教在欧陆地区的广泛传播,古典时代结束和西方中世纪时代开端等各种重要意义。然而,从文明史的时空结构分析表明,古典文明是一个以地中海世界为其空间结构的文明,而古典文明的终结与地中海世界的裂变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西罗马帝国覆亡只是开启这一过程的一个标志性事件。此外,它还开启了地中海周边西方文明、拜占庭文明和伊斯兰文明鼎足而立、彼此对峙的这种新的文明空间格局。自其诞生之日起,这种新的文明格局和相互交往关系就一直规定制约着地中海地区历史的运行轨迹,至今未发生根本性的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